• 沒有找到結果。

視多障者就業之需求面向與建議

在文檔中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研究 (頁 111-122)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視多障者就業之需求面向與建議

本節是集結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就業經驗,以及研究者的觀察與分析,

提出以下視多障者對就業和職業重建的整體需求,再從需求面分別對公 私部門、雇主和社會大眾、其他視多障者提出相關建議。

壹、視多障者對就業和職業重建的需求

三位研究參與者中,僅有阿宏有接受過較完整的職業重建服務經驗,

然其與另外小佩、阿德兩位參與者,皆未能夠對於職業重建服務有完整、

明確的概念。僅管如此,研究者於了解三名研究參與者的障礙特性以及 其各自在就業歷程所遇到的困境之後,仍從中窺探到視多障者在就業歷 程中,確實有其特殊的就業和職業重建需求,以因應就業環境中的各種 情境,尤其是「個別化的職業重建計畫」、「無障礙空間和職務再設計」、

「平等友善的就業環境」三個面向。

一、個別化的職業重建計畫

視多障者因其障礙的特殊性,若能夠在就業前先擬定個別化的職業 重建計畫,有計畫的實踐個人職涯目標,應能使求職到就業的行動歷程 有更為明確的方向;透過職涯規劃的過程,可以協助視多障者個人了解 真實的自我,清楚自己的性向與興趣,若職場能從旁協助員工瞭解個人 能力與就業環境的狀況,將可以激勵員工努力實踐目標,提升工作能力。

因此,好的職業計畫,可以協助視多障者降低或提前預備應對就業挑戰,

也可以為就業者本身和職場雙方面帶來加乘的效益。

二、無障礙空間和職務再設計

視多障者因為受到視覺以及合併障礙的限制,有其特殊的無障礙空 間和職務再設計的需求,以降低環境阻力,使其能夠站在與非身心障礙

101

者同樣的立基點展現個人工作能力。

(一)無障礙空間:

視多障者主要的無障礙空間需求是行動路線的便利性和暢通性,包 含公共空間的捷運、公車、人行道等,以及職場空間的通道、樓梯間、

廁所等,動線行經處應保持平坦無障礙物,交通指示配合放大字體或語 音報讀;無障礙空間的設置,不但可以增進視多障者的行動能力,此通 用設計的概念,對於一般員工、年長者、孕婦等,都有助於行動安全的 提升。

(二)職務再設計:

視多障者無論是在改善職場工作環境、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提供 就業所需之輔具、改善工作條件、調整工作方法等,都有其個別化的職 務再設計需求。改善職場工作環境與前項所述無障礙環境的概念相似;

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以及提供就業所需之輔具,即與本研究文獻探討 所提及之科技輔具相關,尤其本研究三名參與者多從事電腦相關工作,

更需要合適的輔具協助提升工作效能;改善工作條件和調整工作方法,

則需要雇主和視多障者兩者針對職務內容和障礙者特性進行共同討論,

擬出讓視多障者發揮最大工作能力的方法,便能夠讓雇主獲得最大的人 員效益。

三、平等友善的就業環境

社會大眾因為對於視多重障礙的不了解,導致對視多障者會有錯 誤的認知和刻板印象,無法以同理、平等的觀點接納相待,發生缺乏面 試機會、同儕排擠、被主管輕視等情況,所以視多障者就業需要一個平 等友善的就業環境,需要社會大眾以開放、無成見的態度給予機會,進 而獲得與非障礙者相同享有工作的權利和保障。

102

貳、對公私立部門相關服務的建議 一、宣廣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

職業重建之目的是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重返職場,獲得適性及穩定 的就業,在職業重件的過程中,視多障者可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逐步 擬定、執行個人的職業重建計畫;但許多視多障者如同本研究之三位參 與者,是在自行求職後許久才輾轉得知職業重建服務,或即使接受過服 務也不了解服務的內涵。

因此,建議無論是公家單位或社會福利團體,可以再加強宣廣、推 動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相關服務,使主動尋求服務的視多障者確實了解 服務的意義,使有潛在服務需求的視多障者獲得資訊,另一方面,亦可 以使社會大眾更了解視多障者可透過職業重建進入職場,也可以使有意 願聘用視多障員工的雇主得知可以提供諮詢和支持的管道。

二、檢視擴大就業方案和定額進用政策

政府推動擴大就業方案和定額進用政策有其美意,然政策推動至今,

是時機檢視執行效益以進行修正。擴大就業方案雖暫時使弱勢、失業民 眾獲得薪資報酬,但未能根本解決失業問題,並且因為多為短期就業,

工作者無法藉此累積專業能力和資歷,研究參與者阿宏便是每當工作到 期,就是另一次的失業和重新求職;而定額進用政策雖促使公家單位和 部份企業開放身心障礙職缺,但因為只配合規定,卻未了解身心障礙者 的特性和優勢,所以釋出的職缺多半為低技術要求、低階層的工作機會,

未能使視多障者在合適的職位上發揮個人專長,也沒有同等享有福利和 升遷的機會,亦有擬定改善策略之必要性。

三、推動無障礙環境和職務再設計

本節在視多障者對職業重建的需求一項中,已提及無障礙環境和職

103

務再設計的重要性,建議政府可以通用設計的概念,全面性推動至各類 型的工作職場,不但可以使雇主具備有正確的觀念,還可以使整體勞工 都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空間。

四、提升服務申請程序之便民性和效率

研究參與者曾在訪談過程中,多次提到申請服務的程序繁複且時程 過長,如:阿宏申請職務再設計歷經兩個月後才取得輔具,阿德認為申 請就業服務要填寫很多資料,還要被反覆評估很繁瑣;職業重建服務的 目的是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順利重返職場,而視多障者往往需要多個面 向的服務共同支持,如:支持性就業服務、定向行動訓練、職務再設計 等,如果申請程序繁複、時程過長,反而會成為服務被使用的阻礙,成 為另一種型態的有障礙環境。因此,如何簡化申請程序,以及如何縮短 申請至取得資源的時程,是相關單位可以再加以思考、改善的。

五、加強專業服務人員與視多障者之間的充分溝通

研究者於訪談過程發現,參與者阿宏對於職業重建人員的服務方式 和建議有許多未釐清的部分,小佩僅知道職管員有提供資訊的功能,阿 德則是因為工作機會而意外成為職業重建體系的受服務對象,三人在接 受服務的經驗中,都未對服務內涵有詳盡的了解,也沒有機會和服務提 供者有充分的溝通;然而,職業重建服務的推動,是為了促進身心障礙 者社會參與及改善生活品質,所以應是以當事人為主體的服務,專業人 員在提供服務的過程,要遵守服務專業倫理之外,必須與服務對象有充 分的溝通和討論,使服務對象確實了解服務的內涵和目標,並擁有知後 選擇、知後同意的權利,才能擬定出真正符合視多障者個人需求的職業 重建目標。

104

105

的人選,如:學歷、專長等,再邀約求職者前來進行工作面試。在履歷 篩選的階段,雇主不應該因為求職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是有視覺障礙,

便懷著刻板印象而忽視其求職的權利,而應提供條件符合者同等的面試 機會,在面試階段,雇主則應著重於求職者的能力和優勢,主動了解可 協助克服障礙限制的職務再設計等方式,以提供視多障者平等的競爭機 會和展現工作能力的舞台。

二、主動了解視多障者的特性和需求

社會大眾或雇主可透過媒體、書刊等方式,多了解視障及其他身心 障礙者的特性,透過認識消弭歧見,進而發現視多障者與一般人一樣擁 有工作的權利和能力,並且同樣有工作和被平等相待的需求,如此一來,

雇主便能夠根據視多障者的優勢協助擬定就業計畫、發揮最大產值,一 般員工在與視多障者一起工作時,也能夠有更好的合作互動情形。

三、以同樣的眼光和態度看待視多障者

當視多障者進入職場工作後,除了因應障礙限制有特殊之職務再設 計等調整之外,建議其他方面(尤其是人際互動)以對待一般員工的態 度與其相處即可,不但不要懷有偏見或歧視,也不要過度協助或避免交 辦工作,讓視多障者在和諧平等的環境中,真正展現個人能力、逐步累 積工作經驗,以朝著長遠的職涯目標前進。

四、營造無障礙的工作環境

理想的無障礙環境涵蓋了有形與無形的兩個層面,以視多障者而言,

有形的層面包括行動空間、資訊取得媒介等,無形的層面包括友善態度、

同儕支持等;尤其現在無障礙的概念已開始推行至社會中各類族群的需 求,如:身心障礙者、老人、孕婦、因傷病暫時行動不便者等,因此,

社會大眾應共同營造無障礙的工作環境,並建議雇主可以扮演其中推動

106

107

二、在學期間即開始培養工作技能和態度

本研究的三位研究參與者,皆在大學在學期間便有過工讀或實習的 經驗,雖然當時的工作場所和主管要求屬於包容性較高的環境,但透過 經驗累積,使得三位視多障者能在正式就業之前,便對職場要求的技能

本研究的三位研究參與者,皆在大學在學期間便有過工讀或實習的 經驗,雖然當時的工作場所和主管要求屬於包容性較高的環境,但透過 經驗累積,使得三位視多障者能在正式就業之前,便對職場要求的技能

在文檔中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研究 (頁 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