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仇恨言論在日本

在歐美國家「仇恨言論」(hate speech)應該不算舊的概念。不過在日本,這個 單詞大約從 2010 年代初才廣為人知。

近幾年,日本走向前所未有的國際化社會。據統計,2016 年國外赴日旅客人 數達到 2400 萬1,同年居留在日本的外籍人士人數,約莫 230 萬2,分別創歷史 新高。遊客人數增長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在「觀光立國推進基本法」之下,放寬 外國人取得簽證門檻,主導日圓貶值,以及宣傳動漫、料理或傳統藝術等「酷日 本」(Cool Japan )面向,成功吸引大量遊客3;居住日本的外國人增加,歸因於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力拚重建經濟,使景氣穩定復甦,致各行業缺乏人力,

因此開放更多外國人赴日就業及留學4。想必日本以東京奧、帕運會舉辦的 2020 年為里程碑,之後也將繼續發展觀光產業,以及招攬國外人才,以利帶動全國經 濟。

由於語言、文化、思想或思維等差異、因此發生許多攸關外籍人士的人權和 法律問題,如日本法務省稱,有些房屋中介公司以外國人為由,不接受入住申 請;有美容店拒絕服務具特定國籍者等等5。其中更顯著的案例,即為以所謂

1 日本政府観光局(JNTO)統計「国籍/月別 訪日外客数(2003 年~2017 年)」

https://www.jnto.go.jp/jpn/statistics/since2003_tourists.pdf

2 日本総務省統計局統計「2016 年 6 月 国籍・地域別 在留資格(在留目的)別 在留外国 人」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lid=000001161643

3 〈"訪日外国人数"が過去最高 - 「観光」は"経済成長"の柱になりうるのか?〉,岡田晃 2014 年 11 月 26 日

4 〈在留外国人 最多の 223 万人 15 年末、留学・技能実習が増加〉,日本経済新聞 2016 年 3 月 11 日

5 日本法務省網頁「外国人の人権を尊重しましょう」http://www.moj.go.jp/JINKEN/

jinken04_00101.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仇恨言論」作為訴求的意見表達。

何謂「仇恨言論」?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UNESCO)在 2015 年發 表的《對抗網路仇恨言論》(原文:Countering Online Hate Speech)報告稱,「依 照國際法和各國法律,『仇恨言論』意指對擁有易於識別的社會或人口特性之

『群體』(group),透過煽動歧視、偏見、敵對意識乃至暴力,而造成傷害的表 達」(UNESCO, 2015, p.10)。法律學者稱,「仇恨言論」會嚴重損害受害群體或歸 屬其中的個人之尊嚴,從而壓抑他們的自由活動或民主政治的參與(毛利嘉孝,

2016,頁 216),甚至可能損害居民的和平共存、抑或外交關係等國家社會利益

(藤井正希,2016,頁 80)。因此有不少人主張應當以法律規制仇恨言論。

不過「仇恨言論」的定義向來有爭議。也就是說,一則言論構成「仇恨言 論」與否,實在難以判斷。有一種原因是「仇恨言論」跟牽涉政治議題的表達—

—「政治性言論」(political speech)之間一向存在模糊地帶。有關社會上少數族群 的討論,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或思想意念,因此從言論自由觀點來看,可能有保 護的價值。如傳播法學者 Eric Barendt 稱,「種族歧視言論或仇恨言論,算政治性 言論的一種形式」(Barendt, 2007, p.172)。

如今的日本,此類處於「灰色地帶」的言論可謂盛行,民間通常以示威呈 現。根據日本人權教育啟發中心(2016)發表的《仇恨言論現況調查報告書》6

(原文《ヘイトスピーチに関する実態報告書》,以下簡稱《仇恨言論報告》), 近幾年不少日本市民政治團體,以與韓國、中國等鄰邦之間長年存在的政治懸案

(如領土爭端、「慰安婦」議題等)、或日本國內外籍人士相關的議題(如特定族

6 日本人權教育啟發中心受法務省委託,邀集社會學、國際人權法、統計法或人類學之領域 專家,調查日本國內疑似構成仇恨言論的遊行之發生次數、遊行中發言內容等「仇恨言論」

現狀,發表此份報告,以助日本政府有效制定人權維護對策(人権教育啓発推進センター,

2016,頁 2)。

架日人問題」等政治主張為主題。這也多少證明——如 UNESCO(2015)所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仇恨言論」的概念易於因媒體、政治人物或評論家等指摘者的立場而被操作,

尤其涉及敏感議題時更是如此。只是研究者又想,在那些「以政治主張為題」的 遊行中參與者喊出的(1)、(2)類言論,是否也能視為「政治性言論」?因只是 政治示威中零碎的敏感言辭而「情有可原」?綜合上述「仇恨言論」確實是難以 捉摸的概念。

另外《仇恨言論報告》指出,在日本,民眾在街頭上高喊、或透過網路影片 傳出的「仇恨言論」有個特定傾向:大多以南、北韓人、以及所謂「在日11」—

—未取得日本國籍,長期定居日本的朝鮮半島出身者及其子孫之通稱——為對象

(以下總稱「朝鮮民族人士」),而很少出現對其他民族及國家出生者的言論(人 権教育開発センター,2016,頁 144)。

貳、日本的網路仇恨言論

由於網際網路(以下簡稱「網路」)普及全球,透過網路的仇恨表達——網 路仇恨言論(Online hate speech)早已隨處可見。Harris、Rowbotham &

Stevenson(2009)稱,在網路上對於不同種族、宗教的仇恨、或強烈的排外言論,

特別在年輕使用者間盛行,此時言論的散播力遠高於口傳、小冊子、報紙或廣電 等傳統媒介。使用者經常跟擁有相同意見者形成「虛擬社群」,鞏固照民主社會 的價值觀是不能容忍的極端意識形態(Harris et al., 2009, p.164)。另外,UNESCO 報告稱,「言論透過資訊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能夠快速、持續、永恆又無遠弗屆地流傳,而且使用者都能不必花很多錢、

且以匿名隨意發布訊息。這些都是網路讓仇恨言論,對受害者的個人尊嚴或社會

11 「在日」(日語讀音:zainichi)一詞通常指居住日本且未具日本國籍之朝鮮民族人士,亦 稱「在日韓國・朝鮮人」、「在日朝鮮人」或「在日 Korean」等等。其定義漂浮不定。李修京 出於朝鮮民族及子孫有共同血統(root)之故,將日本帝國時期「內鮮一體」政策下赴日從 事勞動,戰後在日本落地生根的朝鮮半島出生者及子孫,定義為「在日」(李修京,2016,

頁 74)。這不同於戰後為上班或留學赴日,後來定居日本的南、北韓人。只是,李未交代他 的定義有無包含後來加入日本國籍者——歸化人士。

仇恨言論的因素」(UNESCO, 2015, P.13)。可見,網路大幅提升了個人的訊息傳播 能力,包括與其他使用者跨國境互動,但同時產生了不少動搖民主價值的言論,

14」一詞在日本國內外被廣泛報導(高史明、雨宮有里、衫森伸吉,2015,頁 199)。

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h28/html/nc252110.html)。

13 根據 2015 年日韓兩國實施的民調,對韓國有負面印象的日本人大約五成;對日本抱有負

ウヨ」https://kotobank.jp/word/%E3%83%8D%E3%83%88%E3%82%A6%E3%83%A8-189435#E7.9F.A5.E6.81.B5.E8.94.B52015)。另外,傳播學者辻大介,將全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的使用者——(1)回答對韓國及中國沒有親近感、(2)回答對「首相或大臣參拜靖國神 社」、「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中學及小學校懸掛國旗和齊唱國歌」、「規定中學及小學 校進行愛國教育」的任何一項全予支持、(3)回答最近一年以內在網路上參與過政治性討論

——定義為「網路右翼」,並推算「核心(core)的網路右翼」佔全體網路使用者的 1%(辻大 介,2009;轉引自高史明等人,2015)。

15 niconico 動畫是一家日本視頻網站,2015 年擁有約 5000 萬會員(指申請帳號之使用者)

〈「niconico」の総登録会員数が 5000 万人を突破、プレミアム会員は 250 万人に〉, INTERNET Watch 2015 年 8 月)。

20 如《KAZUYA Channel》“韓国は文明国じゃない!【日韓合意から1年】”(韓國不是文 明國家。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共識滿一年) Published on 30 Dec 2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4_wYozemE。影片標題的中譯,由研究者提供。

21 日文為「まとめブログ」或「まとめサイト」。整理博客,是網站經營者把網路上的內 容,從特定的主題或切入點加以編輯並公開的網路服務,是“curation service”的一種形式(見 コトバンク網頁「キュレーションサービス」

https://kotobank.jp/word/%E3%82%AD%E3%83%A5%E3%83%AC%E3%83%BC%E3%82%B7

%E3%83%A7%E3%83%B3%E3%82%B5%E3%83%BC%E3%83%93%E3%82%B9-677435)。所 謂 curation service 的形式,有包含如整理使用者發言內容的 Consumer Generated

Media(UGC)——如由推特公司經營,選取和公開用戶推文的“togetter”,或任何使用者能參與 編輯的網路百科 Wiki——如維基百科、niconico 大百科——等等。但此處的「整理博客」是 一般由個人經營,擷取 5channel 等日本電子論壇中網民留言之所謂「複製貼上博客」(日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論,並在網頁最下方開放留言板,讓直接訪問博客的使用者再進行討論22。就研 究者使用經驗而言,這些時常以批判的角度談及國外民族的整體特質(貪小便 宜、愛面子、死不認錯等),或概括式說明他們的思維傾向(因接受反日教育,

而對日本至今懷恨在心)等,而留言板上有不少會令人難堪或挑起神經的言辭。

這些網路言論讓人好奇,只要涉及政治議題,即使再刺眼、刺耳,也能一律以

「政治性言論」看待而保護;還是言論過於脫節,且有一定的散播力及影響力,

恐傷害民主價值之際,即有規制的必要?

叁、日本應對仇恨言論的新法規 一、立法經過

鑑於「仇恨言論」在日本十分普遍,以及 2020 年日本將舉辦奧林匹克國際 運動大賽,亦因看重日本仇恨言論現象的聯合國「種族歧視消除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簡稱“CERD”)2014 年要求 日本制定「綜合性的種族歧視禁止法律」23,日本因而付諸行動。首先,日本中 央政府 2016 年 6 月施行反仇恨言論法規,名稱為「仇恨言論消除法」(「ヘイト

原始留言板中的所有留言,而是任意挑選經營者喜歡的留言,藉此就歷史或外交議題,呈現 特定的討論方向或氛圍,因此廣泛引起「偏頗」或「輿論操作」等擔憂。「憂國系」整理博 客,也有「仇恨言論」的司法案件,但經營者經常以「個人經營」、「只轉貼他人發言」為由 逃避責任(〈「まとめブログ」の責任はどこまで追求されるべきなのか?〉,星井七億 2016 年 10 月 10 日)。

22 如《大艦巨砲主義!》http://military38.com/archives/49523311.html、《保守速報》

http://hosyusokuhou.jp/或《みずきの女子知韓宣言(´∀`*)》(「女孩兒 Mizuki 的知韓宣 言」)http://oboega-01.blog.jp/。網站名稱的中譯,由研究者提供。

23 該委員會基於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條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簡稱 “ICERD”)而設置,專門監督批准國

23 該委員會基於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條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簡稱 “ICERD”)而設置,專門監督批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