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視是台灣地區嚴重的健康問題,它不僅危害了學童的視力健康,嚴重的 話,更可能因高度近視併發失明的危險,所造成的遺憾將一生無法彌補,故我們 必需正視這個問題!然學童時期乃視覺發育的黃金階段,今台灣校園學童近視盛 行普遍偏高、且年齡層下降、未來極易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此三大近視現況,令 學童視力健康陷入如此情境,不免令人擔憂!

國民健康局(2008)調查花蓮地區自述患有近視之比率,0至11歲為17.39%,

12至17歲為53.86%,近視倍增率高出四倍之多;國內學童近視盛行率國小一年級 從1986年的3%攀升到2006年的19.6%;國小六年級從1986年的27.5%攀升到2006 年的61.8%;就年齡層面上觀察,國內學子近視比率之所以會如此節節高升最重 要的問題乃在於近視所產生的年齡愈來愈年輕化,在1983年全國平均屈光度在12 歲才變成近視,到了1995年為9歲,2000年更降至8歲,平均每5年提早1歲,2006 年維持在8歲,近視比率數倍成長之現況,著實令人憂心!

近視是普遍存在的眼睛疾病(施永豐、蕭朱杏、江亭萱,2005;Goldschmidt, 1968;Sperduto, 1983;Saw et al., 1996;Zadnik & Mutti, 1998),世界衛生組織 把它列為失明及視力障礙的主因(Pararajasegaram, 1999)。近視所易造成之可怕 結果則是所謂高度近視,愈早產生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另在 錯誤認知下,許多家長一時心急,乍聽到孩子近視,認為近視就是要立刻配眼鏡,

後果就是孩童真的變成近視眼,因而造成眼鏡超配的問題袁漢良(2008)指出大 概有1/3是超配眼鏡,有可能讓孩子的近視沒有回頭路。研究者認為,此乃提早學 童罹患近視造成日後高度近視潛在的元凶之一;高度近視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黃 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若不注意均會造成失明(國民健康局,2007)。再 者,陳政友(2001)指出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所造成的近視是眼球膨脹變大、眼 軸增長,此現象屬不可逆的結果,因此近視是條「不歸路」(劉婉柔,2004)。

是故,近視是不可回復的健康問題、是一條不歸路,我們不得不迫切正視它對視 力健康的危害性。

近視的形成極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所導致,絕大部分近視的形成原因可以說 是環境因素作用於遺傳易感受體。現實生活中,學童用眼行為的時間跟來自學習 上心理壓力已引起我們對眼睛疲勞及罹患近視的重視。現今在升學主義掛帥及父 母對孩子們課業的期盼下,學生每天用眼於寫作業、閱讀、看電視、使用電腦、

打電動等近距離用眼時間可以說相當普遍。國人每週平均盯在電視、電腦、電玩、

手機螢幕上的時間高達37小時;其中超過616萬人每週超過49小時,平均每天將 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黏在螢幕上(張朝凱,2008)。劉婉柔(2006)研究發現學 童感受到的學習壓力愈高,其眼屈光度就會愈趨向近視;林隆光(1997)於「學 童視力保健」一書中亦曾提及,在升學主義的薰陶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 鳳」的念頭,已演變成子女從小就得要「比別人強」,所以自幼給孩子學才藝班、

電腦班等樣樣都學,造成孩子眼睛的負擔增加,再加上心理上的壓力,自然而然 便容易形成近視。

黃淑貞、洪文綺、陳曉玟(2004)提出目前近視更令人擔憂的問題,還包括 國人對近視的了解,仍舊停留於「近視屬屈光異常」、「戴眼鏡等於近視眼」等 舊觀念,或期望藉助「由開刀(雷射)治療」。近視乃正因此等觀念認知下,對 身體一再錯誤的使用所致。一念之差造成莫大遺憾,此仍造成許多家長認為近視 並不需特別治療也無妨之錯誤觀念。

近視預防及視力的改善乃現今校園中,十分重要之健康問題,目前國人在近 視預防與治療上還有其它更多元選擇,翁世中、林大豐(2008)提出視力保健的 課題是世界各國所重視的,因此各種視力保健方法的研究也紛紛出爐,分別就:

眼球運動、按摩或扣擊眼睛穴位、氣功視力保健、腳底按摩視力保健等四種方法 加以探討。呼吸氣功、自然療法、吳神父腳底按摩、眼球運動、藥膳調氣等結合 傳統中醫穴道按摩及自然舒壓原理,以非侵入性物理訓練方式,活絡視覺神經及 增強睫狀肌調節能力,配合穴道按摩活絡氣血循環,有效改善兒童及成人視力衰

退問題,進而提升視力品質。從以上傳統自然療法不難發現中國先人醫術的智 慧,乃以人為本重視身心合一、覺察自我和全方位的調理性機能,此與傳統近視 只靠藥物及戴眼鏡治療方式有很大不同。

要如何解決這樣長期以來因錯誤認知,不自覺情況下對身體錯誤的使用而成 眼睛的傷害,研究者以切身經驗且深信透過身心教育護眼課程極為可行。近年 來,國內由林大豐與劉美珠以身心學理論為基礎,致力身心教育及體會身體與開 發覺知(awareness)不遺餘力,並如雨後春筍般掀起國內逐漸受到重視的研究領 域「身心學」(Somatics),身心學重視內在經驗的體會和反省,以探索人體覺 察、生物功能和外在環境三者間互動關係的藝術和學問(林大豐、劉美珠,2003)。

研究者本身因職場進修而能有機會切身接觸身心教育課程與實務操作體驗,真實 感受到身與心探究察覺自我身體之奧妙化學作用,那股外在舒暢與身體本質的愉 悅,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親身體驗過才會明白。不僅如此,探索 身心關係和體知身體智慧,在實際的經驗、覺察和意識過程中,研究者認為對現 代人尤為重要,更該立即從下一代著手,自小培養具備這樣的身心能力。

科技進步的社會,人們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致使各種慢性疾病與日俱 增,對於壓力和身體不當使用所造成的身體疼痛,身心學者提出另一種健康與身 心教育的觀點,主張「回到身體,瞭解自己」,透過重新對身體的傾聽和教育,

得到適當的調整與治療。這個過程強調經由身體覺察與動作的探索,使人們能夠 更清楚的認識自我,發揮潛能(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2008)。

身心學是一門探索身心關係和體知身體智慧,著重在活生生的經驗、覺察和 意識過程中,進行檢驗身體結構與功能(Hanna, 1977, 1983;Linden, 1994);強 調進到自我身體中,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工作,獲得尊重身體智慧、瞭解身體、

開發身體覺察與掌控的能力(劉美珠,2005)。如此一來,便能減少因不當使用 身體所造成的傷害,讓自己動得更輕鬆、更有效率,活得更自在(林大豐,2003)。

翁世中、林大豐(2007)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對象,以身心教育護眼操改善對視 力保健影響之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經由身心教育護眼操課程實施後,左眼、右

眼的視力都有明顯的進步。身心教育的課程設計,應用於國小學童:蔡琇琪(2004)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結果發現:國小 學童也能透過對呼吸的認識後,獲得靜定及放鬆方面的正面效果。在經過上述多 位教育者在接觸身心教育課程自身的認知與體驗後,研究者認為身心教育的課程 融入校園中將帶給孩子有別於以往的身體觀感,而學童視力保健亦可透過教師的 引導並學習身體放鬆的方式,於課業學習壓力繁忙之際,適時的自我放鬆,減少 疲勞的累積,得到預防與改善。另一方面,同時教導我們的孩子正確珍視自己身 體的態度,藉由身心教育自小養成良好用眼習慣並於落實生活當中,養成正確積 極觀念:「自己的身體要自己察覺;健康的養護也要自己隨時把握」因此,研究 者認為國小教師在學童視力發展黃金階段推廣為維護學童視力保健刻不容緩,並 肯定「身心教育護眼課程」這是一件相當積極必要而有意義的研究工作才是。

多年以來,國小學童面臨現實生活中,長時間近距離不當用眼,眼睛容易產 生疲勞、痠痛、不舒服等現象而不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因而罹患近視之情況,可 以說十分普遍,本研究以身心學的理念為基礎,以所建構之「身心教育護眼課程」

探討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視力面向上之影響,並瞭解國小學童對身心教育護眼課 程中,保眼操的接受程度及情形。研究及探討連結質量兼具,除了提供教育單位、

行政單位學童視力保健、近視防治工作面向之參考外,更希望透過一個與時下不 同卻有效的途徑研究及活動過程,讓學童能更加喜愛自己的身體,隨時察覺養護 自己的健康,把簡單而實惠的體驗帶回家並落實於平常的生活視力保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