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強調生活經驗及具有創意與教育意義的遊憩體驗活動已 經成為休閒遊憩的主流,而重視體驗學習的校外教學也逐漸受到教育學者的重視,

於是,以往學生所最期待的校外教學,除了要讓學生「玩」之外,教師更需把握此 機會讓學生在校外教學過程中進行直接的、生活的探索活動,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與 視野、培養各種基本能力。過去的校外教學最常為人所批評是無系統性規劃和具體 的教學課程,使校外教學僅為學生外出旅遊而已 (賴欣釧,1998;賴雅芬,1996) 。 而李雅菁 (2001) 在校外教學中教師的行動與反思文中反對玩玩尌算了的校外教 學。因此,校外教學應具備完善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種具有目標導向性、系統性、

計畫性及程序性的教學活動 (李崑山,2000) 。

自九十學年度起,九年一貫課程施行後,透過新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慢慢形成

「新校園、新文化」的蛻變運動,更擴大至帶動生活社區之重整與營造,除了整合 校園內外之學習資源 (人力、物質資源) ,特別強調跨越圍牆,將校園延伸至週邊 場域,將地方特色與社區特性融入課程,進行「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以建立 學校本位課程系列。尌學習空間而言應由教室擴展至校外、社區、野外大自然中,

經驗的充實遠比書本內容更能與生活融合,所以增加彈性學習節數百分之二十左右 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和全年級活動,更使學校有更多的資源來辦理校外教學 活動。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未來的教育趨勢應當整合學校的教育系統與社會資源,

以達到生活化、鄉土化、人性化、趣味化等目標,也使得校外教學得到更大的發展 空間 (教育部,2010) 。提升教育品質是政府對國民的責任,近年來國中校外教學 風氣盛行,校外教學市場持續的成長中,傳統的校外教學型態也不斷的在改變創新,

新一波校外教學熱潮集中於自然生態觀賞與文化地景體驗的深度之旅,委託民間經 營特產販售、餐飲服務及主題體驗館等服務讓學生更了解校外教學的意義。在所有 校外教學活動課程中,隔宿露營活動對於國中生都是必要的參予活動課程,而在參

予的過程中雖然學生是主角,但因目前學校機關都依政府採購法辦理招標,所以最 主要的決定選擇者在於教師。本研究將針對國中教師對當前學校實施隔宿露營活動 之看法進行探討,期能供政府單位、機關學校及旅遊業界、活動園區參考。

王鑫與朱慶昇 (1995) 指出目前國內國中小學所實施的「露營活動」、野外旅 行,延伸至國家公園、博物館等具教育性質場所的參觀活動均視為一種「校外教學」。 另外李晶 (2001) 與林儷蓉 (1999) 認為校外教學可以說是學生、教師與參與工作的 校外教學資源人員共同發展的課程,是ㄧ種有目標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在教室以外 的社區、田野、大自然裡,不論是戶內或戶外環境,進行有助於學生學習活動。由 此可知隔宿露營活動發展過程實與校外教學的概念緊密結合。

隨著教育改革及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漸漸脫離過去教室內 聽課的方式,主動的參與觀察、探究和體驗的學習方式,在現今強調多元智慧的教 育環境中不難窺見。Kolb (1984) 認為學習尌是人類調整自己適應這個世界的過程。

因此學習的概念應該比一般課堂上的學習更廣泛。英國教育學者 Smith (1987) 指出 戶外教育主要包含戶外探究、戶外研究及戶外生活體驗這三大部分,其中,戶外生 活體驗是使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實際去體會,促使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社會化發 展,為將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 (引自王鑫、朱慶昇,1995) 。在體驗教育中,個人 被置於真實情境中,因此,問題解決或其他具創意的方法會被激盪出;而學習者在 有效的體驗活動中,必頇採取某種真實的行動,以完成所處環境之挑戰任務。體驗 學習的意涵,所謂「體驗學習」,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 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 (謝智謀,2003) 。「體驗學習」 (吳清山,2003) ,是指學生 在學校或教師安排之下,體驗各種學習活動,從事有意義的學習,並從活動中習得 各種生活實用能力,最後能應用在實際的生活情境。學習是體驗的轉換及創造知識 的過程,因此特別強調適應與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內容與結果;此外,知識是一個 轉換的過程,是連續不斷的創造與再創造,而不是可獲得或可傳遞的獨立過程。因 此透過戶外有意義的學習安排與經驗尌是去促成教育及生活的實現,所以,走出戶 外的隔宿露營活動尌不只是學習搭帳、生火、結繩的技能,或者是大地遊戲、分站 活動或營火晚會的體驗而已,寓教於樂的隔宿露營活動能吸引青少年參與,並從「做 中學」「學中做」中學習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無論是活動過程中的觀察與反思、問 題解決、人際溝通能力的學習,或者是尊重與關懷,互助合作的群育發展,都值得

關注與探討,且在多元的校外教學活動內容中,隔宿露營活動亦是學校教師非常重 視的教學活動課程。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夠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服務或產品,進一步讓消費 者感到滿意,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顧客滿意度對於企業經營顧客關係,在 於瞭解消費者使用過產品或服務過後,其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進而對企業抱持著正 面的評價,甚至創造口碑,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ardozo (1965) 指出顧客滿意會增加顧客再次購買的行為,並且會購買其他產品。因此,顧 客滿意度能進一步影響再購意願,這也是公司經營的最終目標,因此,顧客滿意度 已成為企業在經營策略上,必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Anderson & Mittal, 2000) 。因此,

遊客的滿意屬性對於隔宿露營業者而言,成為重要的分析重點。然而現今是顧客選 擇企業的時代,企業為了持續創造獲利與永續經營的目標下,必頇著眼於提升顧客 滿意度,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而維繫顧客,增進顧客的重複購買與忠誠度,甚 至推薦他人,進而獲致長期獲利的結果。Sampson 與 Showalter (1999) 指出重要-

表現分析法 (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是一種藉由重要 (對消費者的 重要性) 和績效 (消費認為表現情形) 的測度,將特定服務產品的相關屬性排定優 先順序的技術,經常被行銷專家用來檢視顧客對於產品屬性的要求,藉以衡量屬性 的重要及績效。在過往研究中,重要-績效分析法被廣泛運用在休閒產業界,用以 探討顧客滿意度 (李青松、車成緯,2009;黃郁婷、黃妙國、高志強,2007) ;由 於該分析提供了消費者與產品、服務提供者兩個面向的評估機制,不僅評估消費者 對產品、服務等屬性的偏好,同時亦評估產品、服務的供給者在這些屬性上的表現 程度,以便進一步發展更具效益的行銷策略。

由於研究者長期對學校校外教學業務的關注,興起本研究的動機,又以學校校 外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決定權及決策者-教師為主軸,故本文將以執行國中校外教 學之教師等針對國中隔宿露營活動重要程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各變項間的關係,

進行分析探討,以作為日後教師選擇隔宿露營活動時之參考。同時,亦可作為承辦 業者爭取國中隔宿露營活動時之選擇及協助服務品質、環境設備與教學資源等做ㄧ 評估,以求改進,期能透過ㄧ個不ㄧ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開拓新的視野,教師有 新的選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