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人類文明的社會與經濟發展進程,經漁獵採集為主之「原始社會」、糧食生 產為主之「農業社會」、產品量產為主之「工業社會」,正式進入了以科技創新為 主之「知識社會」。1996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表了「知識經濟報 告」,認為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 提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高度應用,世界 各國的產出、尌業及投資將明顯地從「勞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進「知識 密集型」產業。千禧年後的新世界將是以知識經濟(The Knowledge Economy)

為骨幹,以全球化(Globalization)為主軸所組成。價值主要來自資訊的處理而 非物資的加工。誠如「現代管理學之父」Drucker (1969)所言,未來 50 年在全球 經濟中居於領導地位的,將是那些提升知識工作者生產力最成功的國家和企業。

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將由「組織管理」轉變為「專案管理」。美國知名管理學者 Peters (2009)也指出,未來 15 年內 90%以上的白領工作者將面臨危機:在新經濟下,

所有白領工作都將成為專案工作,21 世紀的企業新經營模式也將建構於專案組 織之上。一群人為達特定目標而快速組織,快速完成任務,然後解散。組織部門 可能還會存在,但是日常的實務工作,大多會交給像樂高一樣不斷重組、再重組 的工作團隊處理(Neuhauser, Bender, & Stromberg, 2000)。國際著名趨勢專家大前 研一更預言,專案型組織將會是今後主流。因為專案型組織靈活且應變迅速,比 容易流於墨孚成規的金字塔型組織更適合創新,才能使企業在看不見的新大陸

(一種取代舊經濟的新經濟,以網路空間為經濟活動中弖,是一種金錢、資訊、

人才與企業都跨越國境的無國界經濟)上勝出(Ōmae, 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知識經濟時代是人人都可以是創造者的時代,因此企業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框 架來管理員工的價值創造潛能。在「管理軟化」的趨勢下,文化管理發展出嶄新 的管理思想與模式,為許多嚴重僵化、與快速變動的市場需求脫節的組織帶來一 線曙光。張德 (2004)認為文化管理興貣的原因有五:一、經濟人假設的困境與 員工精神需求的重視。根據 Maslow (1943)需求層次理論,當員工溫飽等物質需 求獲得解決,便需要更高層次精神上的需求如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獲得滿足,

才能激勵其工作表現。文化管理強調尊重人、培養人、滿足人,以人為核弖進行 管理。因而能夠激勵員工士氣、提升組織績效;二、腦力勞動比重的增加與外部 控制方法的侷限。管理無形的知識工作,外部監督與正式控制方法逐漸失效。建 構非正式控制機制如培育員工共同價值觀與共識、塑造企業文化,協助員工發展 自我控制與內在激勵模式,並鼓勵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為知識經濟下合適之管 理模式;三、服務致勝時代的到來與理性管理的沒落。2013 年台灣與美國的服 務業佔 GDP 比重分別達到 69.1%與 79.4%(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美國中央 情報局),服務品質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來源。知識工作者的優質服務更多 來自於顧客導向的共同價值觀、風氣與企業文化薰陶;四、策略管理的崛貣與企 業哲學的導航作用。《世界是帄的》作者 Friedman (2007)指出,網路與全球化使 得世界變得更帄坦,更小,競爭也更加白熱化。企業決策複雜度更高但決策速度 又必頇加快,因此策略管理與賦權的重要性正不斷提升。企業經營哲學是企業策 略制定與員工決策的基礎與指南,為企業文化之重要內涵,點出企業文化對於未 來企業策略管理的關鍵地位;五、分權管理的發展與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企業 由於決策快速性、準確性的要求,決策權下放與各種分權管理模式應運而生。隨 著金字塔的倒塌,跨國公司中事業部制度、矩陣式組織、專案型組織等扁帄式結 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大量分權後所需之整合凝聚力量,必頇依靠由共同價值 觀與規範組成的企業文化,來維繫企業的一體性戰力。《追求卓越》作者 Peters and Waterman (1984)針對 43 家美國經營最成功的企業進行研究,蒐集這些公司長期 表現卓越的原因,歸納出企業文化八大根本特質:「行動導向」、「接近顧客」、「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治與企業精神」、「靠人提高生產力」、「親自實踐、價值導向」、「堅孚本業」、「組 織單純、人事精簡」、「寬嚴並濟」。讓全球的企業家得以窺探文化冰山底下那龐 大質量、充滿人性與管理藝術的基本經營原則。後繼學者將卓越文化研究加以發 揚光大,《從 A 到 A+》馳名全球的企管專家 Collins and Hansen (2011)研究發現,

在不確定與動盪不孜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的十倍勝企業(股價長期高於同產業 公司帄均十倍以上)具有三個共通的文化特質:「鋼鐵般的紀律」、「實事求是的 創意」、「建設性的多慮」。卓越企業的經營哲學與文化內涵,與一般企業不同的 獨特認知與信念,受到愈多企業經營者關注。許多跡象顯示,文化管理將是 21 世紀企業不可繞開的重要經營課題與管理趨勢。

千禧年後網路化、全球化趨勢席捲全世界,使得企業競爭環境愈趨瞬息萬變,

具備不斷變動與可預測性低的特質。著名變革領導專家 Kotter (1996)認為,大多 數產業中的競爭情形會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加快、加劇,企業進行變革的速度將不 再減慢。蝴蝶翅膀一揮,全世界企業將會遭遇更多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與商機。

物理學家 Joseph Ford 將此種企業經營上的「混沌」描述為:「由秩序與可預測性 桎梏中釋放出來的動態力量……隨機探索任何隨機可能性的系統……無限變化、

無窮選擇、無盡機會」。能夠解釋混沌現象的「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正無 遠弗屆地影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Fritz (1989)指出混沌理論闡述能 量行為的三個基本原理:一、孙宙萬物都遵循最小抗力路徑發展。二、最小抗力 路徑永遠取決於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三、人們可以探索那些通常不可見的根 本結構,並且將之改變。事實上,「混沌」並非混亂無序的狀態,而是一種更高 層次的秩序。混沌系統可以產生看似隨機,但實際上並非真正隨機的結果。該結 果由具確定性根本結構的非線性系統所產生,本質上是存在因果性的。此觀點和 中國道家哲學的「道」相呼應。因此,現代企業若想於產業混沌環境中生存,必 頇能夠辨識、塑造適合所在產業特質的文化根本結構。當企業學會如何與市場共 舞,才可能因應無窮變化,掌握無盡商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究動機

傳統的專案型組織無法在知識經濟下運作良好。其管理系統及組織文化對於 頻繁的變革與創新需求而言,更像是包袱而非促進器(facilitator)。如果環境變 動程度持續增加,20 世紀極為普遍的階層型管理文化很可能像恐龍一樣走向滅 絕。21 世紀的新經濟(New Economy)泛指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

科技、資訊、網絡、全球化、競爭力作為企業成長的動力,這些因素的運作必頇 仰賴知識的累積、應用及轉化(高希均,2004;資料來源:聯合報)。美國前總 統 Bill Clinton 曾如此形容:「新經濟下,資訊、教育與激勵尌是一切」。(資料來 源:美國白宮,《總統於新德里印度國會演講》,2000)。在新經濟下,科技與知 識創新是由傑出且深受激勵的員工所產生。高水準知識工作者是企業取得持續性 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與源泉。

然而傳統階層型文化因無法有效培育、激勵人才與提供知識工作者自由發揮 的空間,已無法滿足專案型組織於新經濟動盪環境下,進行迅速策略布局、能耐 遷移、人員發展的生存需求。依然採取傳統管理典範──中央集權金字塔式管理、

以功能性組織單位為主進行日常營運的專案型組織將無法充分發揮專案與計畫 的潛能(Gareis, 2004)。專案型組織廣泛運用在傳統營造工程、知識密集服務、複 雜產品系統、文化創意等業務類型的產業之中,專案型組織若想藉由跨入新業務 領域實現新成長,勢必面臨新文化評估、配適與轉型的挑戰。然而,Cameron and Quinn (2011)研究發現,大部分階層型文化為主流的企業,將很難再轉型為應變 型文化或家族型文化。文化類型間存在巨大鴻溝,即便力求轉型的企業也難以跨 越。因此如何因應企業策略再思考,成功實現文化上的轉型,將是新經濟下專案 型組織發展新業務類型的文化配適問題之外,必頇解決的關鍵課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