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將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簡述當前台北市一區一親子館政策情 形,並說明本研究為何從台北市諸多親子館中選擇北投親子館作為研究對象,將 此個案因政策而生之社會網絡對社會資本積累之發展情形作為研究場域等視角 闡述之。

壹.、 研究背景

一、 北投親子館之源起

日前政府因應出生率低下的情況,衛生署進行調查,發現生與育環境的不足 是低生育率主要原因(國家文官學院,2004),故政府利用生育政策來改善生與 育環境與現況,推行許多與「生育」相關的政策內容,內容大多偏向經濟層面上 的津貼補助措施,規劃得相當詳細完善,欲藉由負擔部分養育費用與資源來減少 家長的支出,來使父母增加生育意願。然而,政府規劃與制定鼓勵生育的政策內 容,大多偏向傳統的補助方案:例如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幼兒就學費用補助等,

但直接的現金給付帶給地方政府偌大的財政壓力,且到底能不能實際達成鼓勵生 育的效果遭人質疑,有待商榷,為了搶救超低生育率,臺北市政府亦無不積極投 入各項鼓勵生育政策。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政策類型-財貨服務的提供,包含婚後 孕前健康檢查、孕婦唐氏症篩檢補助、課後臨時托育服務。另外,發想了不同以 往的內容型態,其中一項就是「設立一區一親子館」,開始從強化親子關係做起。

「親子共玩」的概念在過去幼兒心理發展研究中,對於幼童身心靈發展是不 可否認的重要因素(朱瑞玲,1989),兒童福利聯盟「2013 年親子共玩現況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北投親子館之社會資本積累情形之研究

查報告」發現其中八成五以上的家長和孩子在家裡玩玩具,家長不會到孩子身旁 主動與孩子同玩並與孩子產生互動,無法達到親子共玩的效果,進而減少親子之 間的依附關係1,長大後在人格發展上缺乏心靈層面的滿足感,造成近年來許多 社會問題人口。

在此,臺北市政府於民國100年推出了「祝你好孕方案」,積極推動「一 區一親子館」2政策,為的就是希望能找到對症下藥的良方,亦秉持實質上服務 民眾的精神,積極運用「提供的實體服務 - 育兒場所親子館」作為研究主題,

並於臺北市各個區域內皆設立至少一個以上的親子館。運用市有場館活化再生,

藉由建置社區化、安全、免費且優質之親子互動遊戲環境,並透過每一館皆有不 一樣之主題角落設計,在父母與孩童共玩過程中,適時從旁引導,除了可拉近與 孩子之間的親暱距離外,還可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以建立與培養孩童的安 全感與自信。

二、 北投親子館的功用與發展

臺北市 12 個區域內完建並提供 13 個「一區一親子館」實體服務接觸的 理念,針對六歲以下的孩童,打造適齡的遊樂設施,每一個館點位置的選擇都是 以交通便利為主、不一樣的主題式設計,增加遊樂設施的多樣性,為家長分擔替 孩童準備育兒環境的辛勞,從中強化親子之間的互動與親密關係,進而達到「共 玩共學好去處」和「友善育兒社區網」政策特色。

為了提供更多元、專業教保的服務,臺北市社會局將每一館皆由不同的社會 組織承辦,而「北投親子館由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來接管協助辦理」。北投親子 館緊鄰北投站,交通位置便捷,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將北投區在地濃厚的人文藝 術氣息、社會文化機構、豐沛的大自然景觀等資源融入了育兒與托育環境,除了

1有種覺得自己被親密的放在某個人心裡的感覺,透過互動產生連結,進而產生重要性。

2「一區一親子館」為一個行政區一個親子館,分別為士林親子館、北投親子館、南港親子館、

中正親子館、松山親子館、內湖親子館、大同親子館、大安親子館、中山親子館、文山親子館、

萬華親子館、信義親子館及 131 fun 心玩親子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在主題式設計中處處充滿設計「亮點」外,亦與周邊組織或文物館合作,將有用 資源或元素帶進館內,玩樂的同時又輔以經濟層面不足的身心靈層面;也針對居 民的結構、地區的屬性在空間上做不同的規劃設置上,在北投親子館內發揮得淋 漓盡致,佔地兩層樓,將近三百多坪以上的大空間,將空間規畫做到盡善盡美。

北投親子館在一樓融合北投大自然的景象,打造了擬真的巨型樹屋,讓小朋友有 身歷其境的感受;二樓則是設置了親子廚房,在廚房裝置設備上都依循小朋友的 特性量身打造,低矮的洗手台和烹調檯面,讓小朋友不用父母幫忙,也可以伸展 自如,在親子廚房的課程裡,透過老師的貼心課程分解設計,小朋友可以自己動 手加上父母從旁協助完成整份料理,除了可以體驗烹調的樂趣、增加廚房的親子 互動、分享成品的美味以及廚房共同清潔的重要性;沒有親子廚房課程的時候,

利用廚房的獨立大空間,擺上椅子,立刻搖身成為單獨諮商的空間,每個月也都 會安排有關親子教養的團體免費系列講座。

另外,利用當地的地緣關係,在文化團體與志工的規劃上亦增加與眾不同的 特色,如:提供各式育兒照顧及親職教養的講座課程、親子活動、親子劇場、外 展服務等,讓兒童照顧者帶孩子來,從遊戲過程中從旁給予指引,讓孩子從遊戲 中學習、增加孩子大小肌肉發展與親子關係的建立、給予大量多元歷史文化上的 滋養,甚至是從小埋下地方情誼連結的種子,助於未來積累地方上的社會資本。

貳.、 研究動機

目前臺北市試圖增加兒童社會福利中的新建設與新概念,共設立 13 個 親子館供民眾使用,並期待政策執行能提供更多元的形式,故執行的概念除了讓 民眾就近享受親子館所提供的服務之外,也可以到不同區域嘗試不同區域不同主 題式的豐富規劃與設計,因此臺北市將「一區一親子館之政策」透過委託方案的 方式執行,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組織協助執行,提供更多變的服務內容。

本人因碩士學期課程之研究關係,開始接觸北投親子館的政策內容,著手從 使用者滿意度進行問卷研究之後,也嘗試從政策面切入,過程中包含溝通、資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北投親子館之社會資本積累情形之研究

執行者意向、官僚結構、標的團體進行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意外發現北投親子 館為政府公開招標,由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受到委託執行這個案子,在整體的內 部硬體設施設計與人員的招募聘用,額外的活動內容安排,皆由台北市教保人員 協會聘請的館長,和工作人員自行發想、安排,政府僅提供場所空間。

此外,因政策特性,因應區域劃分而生,皆處於區域中心位置,鑒於北投親 子館地理位置更為特殊,緊鄰北投捷運站步行兩分鐘的便利地點,鄰近生態環境 豐富,在地富饒的文化資產,北投當地居民共同生活於一個相當緊密的便利生活 圈,以求公共福利的提供,並產生各種社會機構,為社會群聚生活中大眾生活所 需及共同必需,周邊有著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博物館 等,也有自然景觀地熱谷,更因溫泉地緣環境,有眾多溫泉飯店業者進駐,北投 親子館決定利用本身位在北投社區中具有多元的社會資源,不只作為社會福利服 務的提供者,更是將自己轉變成服務的生產者。

此外,亦預期親子館能將效益發揮的淋漓盡致,藉由親子館內的兒童遊戲設 施設計、親子培育課程、活動安排、特定開放空間的運用,與其他組織合作進行 講座的巡迴,與當地特色文化組織串連,跳脫出僅提供托育兒服務環境的框架和 單一服務提供的功能。

同時,現任館長擁有教育與社區相關背景學經歷,所以將個人自身所學習融 入經營親子館之理念,故希望與北投周邊擁有文化特色的組織合作及共同舉辦活 動。透過館內與館外的親子活動的舉辦與額外自願參與館外的接觸合作,從館內 至館外,幼兒到家長,潛移默化之下,將北投當地的文化對應上了當地民眾與不 同類型的組織團體,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情誼連結。

從親子館的性質來看,兼具社會教育功能、服務基層、具有當地同性質族群 的功能,北投親子館自發性與主動運用社區資源,並促使多次及長期合作機會,

默默的建立當地的互動管道和信任。長期的充分利用資源,串起了當地的情感連 結,超出了「一區一親子館」的預期政策內容之外,此政策實際執行上是一項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雜的聯合行動過程,透過與社會組織合作、執行與經營的過程,更執行了政策中 沒有的文化、精神層面,在無意間打造出了一個多元性的社會網絡,並促使網絡 不斷運行著社會資本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