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自 1998 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便開啟了九年 一貫課程的大門,後來在 2000 年又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將 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及家政教育等六 項編為重大議題,並列出七大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可以融入之家政教育的能力 指標,將家政教育融入其中。隨後發現大眾普遍缺乏海洋素養,於是 2006 年再 次修正重大議題,由原本的六大議題增加了海洋教育,成為七大議題。雖然家政 教育定為重大議題,明定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但是實施以來多施行於綜合活動領 域,其他學習領域幾乎沒有進展(教育部,2009)。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正,但 是家政教育在小學階段始終是融入其他課程中進行教學,並不像國中有獨立出來 的課程設計。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身為小學老師的我,在教學現場發現,如果當天的午餐的菜色是學生喜歡吃 的,同學們會一再添飯夾菜,把當天的飯菜吃光光;反之,若是不喜愛吃的,則 會剩一大堆。這樣的情況,相信在家中同樣會出現。多數的學生會因為自己因自 己的喜好,來決定自己這餐食物所進食的份量。每天電視上的廣告都強力的放送 著「天天五蔬果,健康天天有」,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朗朗上口,然而,真正 瞭解且做到的人到底有多少?根據 1993-1996 年臺灣「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 查」,年齡層在 19-64 的國人,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沒有達到國民飲食指南的建議 量,每天水果 2-4 份和蔬菜 3-5 份(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1)。因 為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膳食纖維質(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2010),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實體,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能減少糞 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0)。可知健康的飲食 習慣並未建立。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的資料,民國 100 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 76.0 歲,女性為 82.7 歲。國人的死亡人數占率依序為:(1)惡性腫瘤占 28.0 % ;

(2)心臟疾病占 10.9 % ;(3)腦血管疾病占 7.1 % ;(4)糖尿病占 6.0 % ;

(5)肺炎占 6.0 % ;(6)事故傷害占 4.4 % ;(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 3.9 % ;

(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 3.4 % ;(9)高血壓性疾病占 3.0 % ;(10)腎炎、

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占 2.9 % (行政院衛生署,2012)。由國人的十大死因來看,

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占了一半,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飲食可以降低血脂肪和 血糖,減少慢性病的發生,正確的飲食觀念和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行政院衛生 署,2010)。老祖宗傳下來的諺語「病從口入」,相信自有其一番道理。大家都認 為兒童期是習慣培養及行為建立的黃金時期,我們應該充分瞭解飲食問題的所 在,於此時期建立孩童正確的飲食營養知識與態度,增進並強化孩童正確選擇健 康飲食之生活技能,將使孩童終生受惠。如果能從小建立好國人健康的飲食觀 念,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那麼國人疾病的發生率就能降低,如此一來,國家不 僅擁有健康的國民,並且減少健保的支出,將能進行更多社會福利,提高國民的 生活水平。此為研究者研究的動機之一。

在 1980-1981 年第一次全國營養調查和 1986-1988 年的第二次全國營養調查 中,發現學童的飲食攝取狀況及體位均良好,只有維生素 B2 和鈣質的攝取略有 不足(行政院衛生署,1998)。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 1997-2002 進行台灣地區國 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由結果得知,在 6-12 歲的兒童中,約有百分之五十 的學童,脂肪攝取量過高;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童,醣類攝取量過低;很多兒童 鈣質攝取不足,特別是山地學童。這表示本國的學童在營養的攝取有不均衡的現 象,其中不足的是蔬菜水果類和奶類,攝取過多的是蛋白質類(行政院衛生署,

2004)。楊小淇、劉貴雲、杭極敏、姜小敏、林薇(2009)在 2001-2002 年台灣 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亦有相同發現,脂肪攝取量過高,醣類攝取量 過低,蛋白質攝取過多。我國各級學校營養教育及飲食環境探討及建議(二):

國民中小學衛生署在 2006 年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中發現,國內的每 3 個男學童 中,就有一位學童體重過重,有肥胖的問題;女學童則稍好些,每 4 位就有一位 有此問題(行政院衛生署,2006)。由此可知,體重過重的問題是現今學童健康 上最普遍的問題。

最近幾年來發現,兒童時期肥胖,容易導致成年時的肥胖(趙麗雲,2008)。

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在其他國家的研究中亦 發現,兒童肥胖的原因是來自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對於營養觀念上有些誤

解,以為少吃就能使孩童不肥胖,其實孩童的肥胖不是吃太多,而是營養不均衡。

也有一些家長認為肥胖並無大礙,只要青春期長高就能解決肥胖問題了,其實不 然,很多孩童因為飲食不均衡而導致所攝取的維生素不足,反而讓生長高峰期未 能發揮至極限,而讓自己長不到預期的身高(行政院衛生署,2006)。成年後,

肥胖問題依舊存在,且因營養不均衡而影響健康。此為研究者研究的動機之二。

記得研究者小學一、二年級時,班上的第一名總是那位家境清寒的班長,我 們幾個在後頭拼命得追趕,從來未曾搶下那專屬於班長的第一名寶座,甚至到後 來大家萌生了永遠都追趕不上他的想法,老師為了鼓勵我們這些死心的小朋友,

宣布了只要每科都考 100 分的人,就可得到一顆蘋果。在當時,蘋果是價值昂 貴的舶來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級水果,全班根本就沒有人吃過,如此爆炸性 的獎賞,吸引了我們,目標 100 分的龍捲風,席捲了全班,大家鎮日埋首書中,

只為一親蘋果芳澤。終於盼到發考卷的日子,雖然我沒能抱得蘋果歸,但是滿分 蘋果飄來的芳香,卻被深深的收藏在我腦中的美食筆記中。這段童年的回憶,讓 我相信,食物對於學童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小嬰兒肚子餓了為了得到食物,就放聲哇哇大哭,這是人類的本能。這學期,

研究者在班上進行正向教育的班級經營,詢問學生喜歡文具用品,還是食物當兌 換的獎品,出乎意料之外的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文具,於是研究者準備了自動鉛 筆、木頭鉛筆、原子筆、橡皮擦、修正帶、尺、墊板、資料夾等文具用品,另外 還有一些小飾品,兌換開始了,最先被換完的是小飾品,他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 下,才選文具,慢慢的研究者發現大家對於兌換獎品意興闌珊,靈機一動,買些 食品加入獎品的行列試試水溫,沒想到大受歡迎,學生個個爭先恐後,深怕被他 人捷足先登,自己會入寶山空手而返。這件事證明了,其實最吸引學生的獎品是 食物。所以,以飲食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必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 的動機,刺激學習的慾望。此為研究者研究的動機之三。

隨著工商業進步,各項產業突飛猛進的今天,少子化的問題開始受到大家的 重視,也因此延伸了一些新的名詞,像是直升機家長、恐龍家長等,其實這些社 會現象,都是因為家長對於孩子太過關心,甚至溺愛,加上升學主義的盛行,家 長關心學科成績,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們花時間從事家事,寧願孩子多讀一點書,

也造成了學生不諳家事,個個是王子與公主,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缺乏生活上的基本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一定得大人幫他們準備好才行。所以學 校教育更要落實家政教育,讓孩子在學校不只豐富了知識,更要增加生活的技能。

就家政議題方向而言,家政教育包含了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和家庭四個方 面。台灣近幾十年來,研究家政議題的人寥寥可數,家政教育被大眾忽略,教師、

家長甚至學生大多不重視家政教育,這樣的情形並沒有隨著納入九年一貫議題而 改變。不過,由於近年來國人對健康的重視,世界各國肥胖人口的增加,BMI 指 數成為健康狀況的警訊之一,大家紛紛關心起自己的體重,更因為各種報章雜 誌、電子媒體上常報導兒童體重超重,引起相關慢性疾病的問題,讓健康飲食成 為開發國家人民關切的焦點,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正確的飲食觀念,開始成為身體 健康和長壽的必備條件。目前學校施行飲食教育的主要涵蓋於健康與體育、綜合 活動、家政議題三方面,健康與體育在「人與食物」單元中有十六項指標,綜合 活動在「生活經營」主題下有二項相關,家政議題教育占了二十三項,是最多者

(楊小淇,2009)。由此得知,家政議題中的飲食教育不容忽視,實施飲食教育 能給學生正確的營養觀念,奠定健康生活的基礎。雖然家政議題是進行營養教育 的主要課程,但是因為是議題而不是領域,在課程安排的彈性很大,融入教學的 成效差異很大。因此,筆者想藉此行動研究提醒大家重視學生健康飲食的觀念。

此為研究者研究的動機之四。

最近幾年來,繪本的出版不管是國人創作,還是外國翻譯,在市場上大為流 行,閱讀對象極為廣泛,不論大人、小孩都愛看。在政府推廣閱讀的經費補助和 民間團體的贊助下,每個學校的圖書館裡大量添購了各種題材的繪本。政府方面 成立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將近年來出版的優良繪本製作成繪本動畫;在民間方面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成立「愛的書庫」,書庫裡的圖書,繪本亦占大多數;還有

最近幾年來,繪本的出版不管是國人創作,還是外國翻譯,在市場上大為流 行,閱讀對象極為廣泛,不論大人、小孩都愛看。在政府推廣閱讀的經費補助和 民間團體的贊助下,每個學校的圖書館裡大量添購了各種題材的繪本。政府方面 成立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將近年來出版的優良繪本製作成繪本動畫;在民間方面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成立「愛的書庫」,書庫裡的圖書,繪本亦占大多數;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