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 設、名詞界定、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時代變遷、環境變化,國人的疾病型態已從急性傳染病轉為以惡性 腫瘤、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為主(行政院衛生署,2013), 而這些慢性病和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有關(Streppel, Arends, Veer, Grobbee, &Geleijnse, 2005)。蔬菜和水果是纖維質、維生素、礦物 質的主要來源,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蔬果五彩繽紛,不同顏色的蔬果含 有不同的植物化合物,有各種健康益處(Key, 2011)。許多研究指出蔬果 含豐富的纖維質,攝取蔬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

(Bazzano, He, &Ogden,2001;Bazzano, Li, Joshipura,&Hu, 2008;Daucht, Amouyel, & Dallongeville, 2005;Joshipura, Hu, &Manson, 2001)。Dagnelie, Schuurman, Goldbohm,&Van den Brandt,(2004)指出蔬果含有抗癌物質,

如多吃蕃茄者,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較低。Crowe, Roddam,&Key,(2011)

指出蔬果攝取較多者,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較低。

1991 年美國國家癌症協會發起天天五蔬果運動,2010 年,美國農業 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建議每人必須攝取五份以上的蔬菜和

水果,澳洲則是推動天天七蔬果,對於降低心臟病疾病也有幫助(Evans et al., 2006)。2011 年 7 月 11 日,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公佈最新的每日飲食 指南,國人每日蔬菜類的攝取量應達到 3-5 碟,水果類每日應食用 2-4 份,

而根據吳幸娟、潘文涵、葉乃華、張新儀與洪淑怡(2011)調查發現成 人與老人營養素及食物攝取來源之變遷趨勢:由台灣營養健康調查 (NASHIT) 1993~1996 到 2005~2008,國人在蔬菜與水果類食物的攝取份 數方面,有偏低的趨勢,故需加強蔬果攝取行為。

傳統觀念中,醫院一向被視為治療疾病、維持健康的場所,但現代 的醫院除須維持傳統功能外,尚須扮演健康促進的角色,包括:成為一 個更健康的社會場所、成為一個健康的職場、成為健康促進服務的提供 者。邱淑媞(2008)指出「健康促進醫院」的精神是提倡以「人」為尊 的人文內涵、以「病人」(與家屬)、「員工」、「社區」為對象,透過組 織發展策略,將健康促進融入於醫院的日常運作中。策略之一包括增進 當事人(員工)在醫院自我照顧能力,增進當事人發展健康生活型態。

但學者研究發現許多醫院工作人員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容易疏忽自身 健康問題(曾妍娟、錢才瑋、郭浩然與蘇世斌,2005)。護理人員佔醫療 團隊中的人數比例最高,約 52.0﹪,為照顧病患的第一線服務人員,也 是扮演健康促進的主要角色,故護理人員本身應以身作則,方能呈現護 理專業角色的可信度。但因輪班性質、工作繁重、飲食不正常,長期如

此易增加慢性疾病,如:腸胃道系統疾病、潰瘍、不健康的體重和心臟 病的風險(陳妮婉、張彩秀、張淑萍與宋琇鈺,2011)。曾冠華(2006)指 出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負荷大,無多餘空暇時間進行個人健康生活型態之 促進,導致健康狀態較台灣女性常模差;陳妮婉等人(2011)發現護理 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呈顯著正相關;李佩珊、鍾佳雯、程 小育與郭淑珍(2008)的研究指出輪班造成的影響以睡眠困擾最為嚴重,

其次為月經疼痛、消化不良及情緒不佳。此結果應受到衛生主管機關、

醫院管理者的重視,營造醫院為促進健康的場域,讓護理人員不但本身 就是健康角色模範,而且能有好的生活品質,如此亦有助於醫院競爭力 的提升。

目前蔬果攝取行為的研究很多,但以醫院臨床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 的調查卻不多,筆者從民國 99 年起於服務的醫院推行每月一次健康蔬食 午餐,但發現護理人員的反應是「叫好不叫座」,反而當天更預先外購比 薩、炸雞等不均衡又油膩的速食。張春美、沈希哲、張惠真與龔致瑩(2009)

指出國人普遍之飲食習慣都未達每日五蔬果的標準,並且隨著現代人忙 碌生活,以及追求美食、精緻食品的飲食習慣。現代人的味蕾似乎已被 重口味、食品添加物……矇蔽了,使健康備受威脅。因此,臨床護理人 員對於蔬果好處的了解程度為何?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臨床護理人員蔬 果攝取不足呢?面對攝取蔬果有障礙時能克服的程度?家人、朋友、職

場提供的支持性如何?上述問題是否影響臨床護理人員攝取蔬菜、攝取 水果的行為呢?值得深入探討。

但成人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已經定型,常無法打破舊有之飲食行 為,而跨理論模式中的行為改變階段指出,行為的改變並非絕對的「有」

或「無」,而是一系列漸進及反覆的改變過程,故本研究以跨理論模式為 架構,先行探討護理人員飲食行為中,蔬菜與水果攝取的行為階段、背 景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之關係,期能作為未來健康促進計畫衛生教育之 基礎資料,依目標對象所處的蔬果攝取改變階段設計合適的介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