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色彩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影響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鄭媄婛,

2007,頁 30)。世界萬物皆富有色彩,有助於視覺的辨別,而同時色彩也能左 右我們的決定,例如:出門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評論一個人的髮色及膚色等 等(Silic, Cyr, Back, & Holzer,2017)。此外,色彩的應用非常廣泛,遍及藝 術領域、建築設計、影視媒體、情緒感知等等。曾啟雄(2005)提到色彩運用 於藝術領域中,藝術家以駕馭色彩為專業;Bittermann and Ciftcioglu(2016)提 到顏色能夠影響人的美學感知,並進而影響建築設計、產品設計;王美娥、郭 雨生和賴瓊琦(2007)認為不同的色彩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由此可見,

在各個不同的產業都能找到色彩運用的蹤跡,也就是說,色彩對我們的生活而 言非常重要。

國內大學之藝術或設計領域的相關科系,皆重視色彩理論、設計等課程

(陳俞均,2009)。然而,其他科系幾乎沒有包含這類課程,大部份科系不會 安排設計類課程,所以學生也就不會再接觸到藝術理論、色彩學等等。在小學 以及國高中的部分,由於國內教育長久以來都以升學為主要目標,所以常常會

忽視不為主科的藝術學科,並誤以為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技術培養與參

可攜性等元素(Klopfer, Squire, and Jenkins,2002;賴阿福,2014),也就是指 行動遊戲可以讓學習者再遊戲中進行內容體驗,且無時無刻都能做學習。此外,

Cavus and Ibrahim(2017)以及 Baek and Touati(2017)等研究證明,透過行動 遊戲進行教學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態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此外,擴 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也被用於教育產業(Akçayır & Akçayır,2017),

透過混合實境的情境感知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滿意度

(Serio, Ibáñez, & Kloos,2013),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而要設計一教育性之行動遊戲也有一些要點與準則(Killi,2005;Pivec &

Dziabenko,2004),Pivec and Dziabenko(2004)提及設計教育性之遊戲時的 步驟,而第一步就是需要先決定教學方式或學習理論,也就是指學習策略。研 究指出,在遊戲中加入適當的學習策略或者是工具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就(Hwang, Yang, and Wang,2013;Laine,2018)。而遊戲可以提供學習者有 意義學習(Qian and Clark,2016),有意義學習是由 Ausubel(1963)所提

習的學習成效應歸功於教學者的教材,而不是發現本身,也提及發現式學習與 接受式學習雖互不相斥,但可以作區分與比較。Qian and Clark(2016)的研究 整理出一教育性遊戲可以包含探險、發現等設計因素,也就是讓學習者能透過 遊戲中的探索等發現之動作來學習。而這樣的論述,就是指發現式學習,研究 指出發現式學習能夠幫助解決問題,且能幫助學習者提升其學習成果

(McDaniel and Schlager,1990;Balım,2009;Loc and Viet,2017)。而文獻 指出接受式學習、發現式學習皆可以加入其他教學或練習,使學習者有更好的 學習成效(Ausubel,1978;Leutner,1993)。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希望能透過接受式學習以及發現式學習,實際應用 於行動遊戲,並結合擴增實境進行情境感知,作為色彩基本原理之教學,使學 習者能在了解色彩基本原理後,能實際操作並體驗效果。本研究將進行一項實 驗,將色彩基本原理教學的行動遊戲分為接受式(reception)以及發現式

(discovery),分別進行相同課程內容之教學與體驗,以瞭解不同學習策略在 行動遊戲中對於色彩基本原理學習之成效的差異,而除了讓學習者能更加瞭解 色彩基本原理之外,也希望能對色彩教學領域以及行動遊戲教學領域有所貢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