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作色彩基本原理之教學,本節將探討我國教育與其他相關研究 色彩基本原理之內容,並彙整出本研究之色彩基本原理之分類,最後探討色彩 教學之文獻。以下分為「色彩基本原理之分類」與「色彩基本原理之教學」兩 點來作說明。

一、 色彩基本原理之分類

色彩原理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大部份書籍所描述之色彩原理是指各式的 顏色系統,運用模型、數學公式或光譜等方式來探討色彩,例如孟塞爾系統

(Munsell Color System)、CIE 表色系統、PCCS、NCS(Natural Color

System)等等(黃書倩,2003;徐照夫,2015;Levkowitz,1997)。然而,這 類知識對於國中小學生似乎較為複雜,且我國明訂之國中小教科書內並不包含 這類知識,而是更為基礎且簡單的概念。根據100 年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課程大 綱,色彩學的教學內容由色彩基本原理延伸至色彩應用等等,因此本研究之色 彩原理將著重於色彩基本原理。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域課程綱要草案(教育部,2015),我國 教育將色彩概念、原理、技術等應用歸類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視覺藝術,且

明定國中小學生在各個階段應學習何種知識。國小階段大致上為「觀察」,讓 學生去觀察現實中的色彩,包含一些色彩感知、空間探索等等,而到了國中才 會有「理論」的學習,學生先瞭解一些色彩理論以及藝術知識,而後在應用於 畫作或生活中。基於此課綱,表示學生會在國中時期接觸到色彩基本原理等概 念的教學。而根據教育部106 年所審定之國中教科書,藝術與人文領域為康 軒、翰林、育成三家出版社的教科書,因此,本研究之色彩基本原理將先以各 出版社之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或課程計畫的色彩基本原理之相關內容為主,後以 其它書籍或文獻為輔,且彙整出本研究之色彩基本原理分類。

三家出版社之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的編排方式雖然不同,但是內容皆相 似。康軒出版的教科書中,首先帶入的色彩基本原理為顏料三元素(RYB),

並介紹十二色相環,之後藉由色相環帶入配色原理的概念,也就是指對比色與 類似色,之後說明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最後提及色彩感知,包含 冷暖色、輕重色、膨脹與收縮感色。在翰林出版的教科書中,最先說明的是加 減法混色原理,也就是色光三原色(RGB)與色料三原色(CMY),之後探討 色彩三要素,並提及伊登十二色相環,且藉由色相環來說明配色原理,最後探 討色彩感知,同樣是冷暖色、輕重色、膨脹與收縮感色。而育成出版的教科書 因較不常見,所以以其公開於官方網站之課程計畫代替,其計畫中提到,一開 始同樣先探討加減法混色原理,之後探討色彩三要素、伊登十二色相環、配色 原理,最後探討色彩感知。表2-1-1 整理出三家出版社教學內容之差異。此 外,色彩基本原理皆出現於三家出版社七年級上學期之教科書或課程計畫中,

且在探討色彩基本原理之後,會開始探討應用的部分,例如水彩等等。

2-1-1

康軒、翰林、育成三家出版社之色彩基本原理內容差異。

內容差異 色彩基本原理

共同內容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

伊登十二色相環

配色原理(對比色與類似色)

色彩感知,包含冷暖色、輕重色、膨脹與收縮感色

不同內容 顏料三元素(RYB)(康軒)

加減法混色原理(RGB、CMY)(翰林、育成)

除了我國訂定之教科書以外,也有其他書籍有類似的教學內容。李曉寧和 翁櫻芳(2009)編寫了一本藝術教學的書,主要內容是教導國小國中或藝術創 作入門者學習色彩基本原理以及應用,而在色彩基本原理的部分,書中首先探 討的是伊登十二色相環,再來是冷暖色以及中性色,最後說明對比色之概念。

湯凱青(2005)的書中,在提及孟塞爾系統、CIE 表彩系統等原理之前,也先 說明伊登十二色相環、加減法混色原理、色彩三要素。

上述教科書與書籍所探討的色彩基本原理皆有探討相同之原理,同時也存 在著些許差異,且每種原理的重要性不同。湯凱青(2005)提及色相環是解釋 色彩關係的方法之中,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王士樵(2004)也提及 在美國的美術課程中,也會要求學生學習色相環等知識。而色相環是基於加法 混色原理所得知之訊息(Luke,1976)。加減法混色原理是指色光三原色

(紅、綠、藍,RGB)以及色料三原色(洋紅、黃、青,CMY),Süsstrunk, Buckley and Swen(1999)提及,人們對於色光三原色是熟悉的,常常利用儀器 來測量色光三原色,然後加以應用於顯示器或其他工作;Levkowitz(1997)整 理出一個顏色規範系統(圖2-1),這個系統是對特定儀器(例如彩色顯示器、

影印機)進行色域建模之系統,而RGB、CMY 被置於在第一層,表示建模的 第一步就是分析RGB 或 CMY,沒有這兩者就沒辦法到下一階段。此外,他也 提及色相、明度、彩度是大部份色彩系統(例如孟塞爾系統、NCS)的基本概 念。而我國教科書都有提及配色原理,其原理可應用於畫作或創作上。在色彩 感知的部分,較常探討的是冷暖色(例如李曉寧和翁櫻芳,2009;許芫甄和劉 光夏,2015),而不是輕重色、膨脹與收縮感色等等。基於上述文獻,表 2-1-2 統整出本研究會教導之色彩基本原理內容,共分成色彩基本原理、配色原理、

色彩感知三個部分。

2-1-1

顏色規範系統

資料來源:“Color Theory and Modeling for Computer Graphics, Visualization,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y Levkowitz, H., 1997, London, United States of

表2-1-2

本研究之色彩基本原理分類

色彩基本原理分類 內容

色彩基本原理 伊登十二色相環、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 加減法混色原理(色光三原色RGB、色料三原色 CMY)

配色原理 對比色、類似色

色彩感知 冷暖色、中性色 二、 色彩基本原理之教學

色彩基本原理在我國教育中常常被忽視,大部份的教育會較趨向於應用層 面的學習。曾啟雄(2003)提及我國的色彩教學等同於是水彩教學,學生們都 是在學習怎麼用水彩畫畫,而不是學習如何運用色彩。然而,少部分研究之目 的則是讓學習者能學習色彩基本原理,再利用這些原理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Chang, Lin, Huang, and Wen-Hsin(2012)讓學生先從生活中觀察色彩與其 應用,再經由教師的教導與啟發,之後運用自身所學之色彩知識與團隊合作應 用與創作,而這樣的方式除了能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透過活動瞭解色彩 背景以及如何創作;許芫甄和劉光夏(2015) 以創意思考教學模式,配合為期 六週的色彩教學課程,並透過不同階段的活動,教導國小高年級學生瞭解色相 環、明度、彩度、冷暖色等色彩基本原理,結果表明,學生對於色彩知識與配 色技巧之能力都有所提升,且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其創作的成就感、對色彩的興 趣以及應用色彩的信心皆有提升。

除了上述一般的課程教學之外,有研究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教導學生認 識色彩。Maurício, Valente, and Chagas(2016)利用建構式教學以及設計 Teaching-Learning Sequence 來教導學生認識色彩科學以及概念,例如色光三原 色、色料三原色,以及顏色形成原因的原理知識等等,而其研究結果為學生在 的知識與概念;Foster, Shah, Barany, Katz-Buonincontro, Rangan, Gross, and Speck(2017)利用行動遊戲來幫助兒童學習藝術的基本要素與原則等知識,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