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企業面臨的環境是快速變動、且無法預期的。由於資訊科技不斷地精進、消 費者的偏好改變快速,都讓產品的生命週期更為縮短,也讓企業的競爭優勢面臨 一再地挑戰。例如近期 Nokia 因為沒有辦法洞察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商機,反應過 慢,而導致 Nokia 今年首季的基礎電話銷售萎縮 16%,過去 4 年內有 4 季向下 縮減而離開了佔據 14 年的手機龍頭寶座;此外,網際網路的普及,使資訊流通 速度倍增,降低了消費者與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以上的情形都傳達出組織適應 環境變化,進而強化本身競爭優勢的重要性。Sull(2009)提到了組織在變局中維 持優勢的關鍵,在於企業要保持靈活同時要具有耐力,而在今日這快速變遷的環 境,無人不處於競爭之中,許多學者提出了組織應該要根據市場以及本身資源的 基礎下重新進行組織架構的省視。但許多文獻本質上仍逃脫不出「集權」、「分權」

或「機械式結構」、「有機式結構」二擇一的看法。然而,如今的環境使得企業不 可能總是在這兩者當中選擇其一當成是組織設計的最適解。因為資訊科技的快速 演進,讓原本「低成本」以及「差異化」得以共存,更讓許多企業重新思考組織 設計是否能因應現今的環境變化。而對現今大多數企業來說,組織結構極少出自 有條不紊的系統化規畫,而是逐漸發展而成的,而組織設計又大多受到內部非正 式組織影響。如此產生的組織架構,顯得亂無章法,而且容易使得責任分散或不 明確,導致策略計畫停擺或脫序發展等問題。而地方回應發現的潛在商機,也容 易因主管缺乏關注而消逝(Goold & Campbell, 2002)。但是,組織架構就如同一 艘航空母艦,讓所有的成員可以面對外在的威脅及挑戰。企業如何有效地運用組 織結構的設計,對外可以有效地面對動盪的環境所造成的挑戰,對內可以使組織 的資源配置更為妥善,人員能力可以完整、有效地發揮,並且能夠在發現市場機

的窘境(Tichy & Sherman, 1993)。由此更可以看出,組織組織重新再設計行為 已跨足各種類型的機構,而組織領導者必頇具備創新的思維,快速回應環境的改 時期也開始進行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於是,水平 式組織、團隊式組織的概念也在這時應運而生。第三階段是 1990 年代以降。此 時由於資訊科技的高度運用。由於組織強調專業化能力以及與外部伙伴的密切合 作 , 開 始 有 了 模 組 化 組 織 (Modular Organization) 、 虛 擬 組 織 (Virtual Organization)、以及中空式組織(Hollow Organization)的出現 (Anand & Daft, 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回顧以上組織設計的演進,諸多都還是跳脫不出集權及分權的探討,近年來,

諸多學者也提出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對組織設計產生幫助。自 2000 年之後,「集 權」及「分權」二詞受到許多網路事業、以及全球化的興起,進而重新開始受到 關注,這些年來也逐漸有學者開始以「集權」、「分權」交互影響的觀點來看組織 設計的課題。例如在 2011 年於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提到,企業傳統的策略規 畫以及集中化的研發及管理,有助於延伸現有業務的營收及經營狀況,但它們無 法協助企業偵測市場中的競爭基礎會如何改變。這時更需要將市場和組織的周邊 地帶推到中心位置。採用這種方法時,策略制定成了永久性的作業,但卻不必有 被永久性的結構或流程所限制,唯有因應環境而不斷改變、調整的組織結構,方 能持續地將企業的競爭優勢延續(Nunes & Breene, 2011)。此外,Drucker (1999) 也提過,現今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已走向以資訊為導向的組織結構。此外,

經濟需求則是推動此一變革的另一個因素。大企業非得不斷地創新,甚至要積極 扮演創業型組織的角色,否則很難在市場中繼續生存下去。不過資訊技術的發展,

才是最大的推動力量。

因此,本研究產生了探討企業是否應該採取集權與分權並行運作的興趣,本 研究認為,企業在進行垂直分化之時,必預先釐清企業整合之目的、策略以及現 有的組織設計為何,受到經營環境的複雜與有限理性決策影響,企業應該在組織 設計上進行改變以加強本身的競爭優勢,同時達到組織設計之轉型,建立創新的 產業成長平台,作為下一個時代產業競爭的優勢與資源基礎。清楚了垂直分化的 動機與思維後,則不會再侷限於「集權」、「分權」孰為優劣的框架之中,也不會 展生不必要的浪費,讓垂直分化真正幫助企業達到有效的資源利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 研究目的

在現今企業面臨動盪的環境下,若企業仍然依照舊有的建構模式來設計組織 結構,必然無法因應變動快速且無法預期的環境。高階主管往往因身處企業之中、

當局者迷,而無法客觀地跳脫出察看與瞭解自身企業是否仍有足夠的能力來因應 外界不可預期的環境。

雖然許多研究闡述企業應以規模來選擇授權的程度,但企業組織設計所涉及 的經營課題相當廣泛,從本身的資源、策略到地方回應的壓力皆可能是組織選擇 集權化的考量處。由於過往的組織設計模式為了因應全球各地市場的不同,許多 企業都會採取地理別的事業部組織來回應當地市場的需求。雖然成功地達到了在 地化的需求,但重複的購入設備、過剩的人力配置、無效率的資源配置都造成了 組織內部成本無謂地上升、無法達到規模經濟或範疇經濟,進而造成了管理上的 無效率。本研究欲從文獻資料與個案企業中整理出組織設計的新思維,探討新思 維與舊思維對於組織營運的調整,如何將部分功能以集權化的方式降低其營運成 本,部分功能以分權化的方式成功在地化,透過文獻以及個案資料,彙整出組織 可採行建構的新思維,共企業主及高階經理人作為參考,以降低企業對於環境不 確定性而產生的反彈及失敗的機會。

二、 研究問題

組織設計與結構一直是企業非常重視的課題,無論是功能式組織、事業部式 組織、混合式組織;不同的集權及分權以及組織結構對於企業的運作方式及影響 也不盡相同。在現今動盪的環境下,企業有哪些組織建構的新思維,能使企業內 各單位發揮綜效,並將企業的價值發揮至極,是每個企業都亟欲探討的課題。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基於上述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專注並非是選擇的課題,而是以策略的角度來探討 究竟企業如何能將「集權」及「分權」兩者看似極為衝突的概念成功地在組織內 部並行,並且能夠同時獲得集權上規模經濟或範疇經濟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分權 上彈性以及速度帶來的差異化優勢?而企業在面臨動盪的環境下,基於集權與分 權並行的設計概念下,組織又應有何種建構的新思維,方能作為組織架構的新方 向,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採取「文獻檔案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法」。以文獻探討當作思考架 構之依據,探討企業組織設計中基於策略思考下的思維,文獻內容以涵蓋組織環 境、組織架構議題為主,參考來自於各類中英文期刊、書籍以及網站之文獻資料 為主,希望藉由探討實務界以及學者研究之相關個案,以實例驗證理論之可能 性。

質化研究是具備創造性、有延展性以及開放性的(Rubin & Babbie,2000)。

個案研究能運用真實生活來瞭解當時社會現象、總體環境以及企業的經營狀況,

並使用多元化的資料佐證研究內容與所學。由於本研究主要研究企業在針對新的 環境下如何進行集權與分權並行的「創新」組織設計觀念,故需要以許多學者的 研究結論當作背景,在針對其穩健成長以及成功轉型的企業實務現象、找尋其中 其具啟發硬的原則,進行探索與實證研究。再者,此議題為新興議題之一,少數 具有前瞻性以及與實務較為接軌的學者皆已針對此議題提出許多理論基礎架構,

故本研究希望能以個案呼應其理論,並進一步思考其研究結果。此外,由於題目 與組織設計較為相關,需針對實務上發生的現象進行歸納、整理及推論,故難以 經由統計工具分析,故採以個案研究法較為合適。

本篇論文採取實地訪談、文獻調查以及檔案文件三種方式進行論文資料的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

集。實地訪談主要因2011年二月以及2012年二月隨指導教授管康彥教授赴日參訪 以及2011年五月份至北京與清華大學的同學共同參訪,透過教授的引導以及與企 業面對面的提問,所獲得之個案企業的之初級資料。在兩次赴日以及一次北京的 參訪中,經歷了與個案公司高階經營團隊進行訪談的機會,其公司包括了而受訪 對象皆為該企業之CEO、社長、行銷總監、企業規劃事業部部長等足以影響該公 司策略發展職位為主。由於出發前皆已針對各公司做好充足的準備,故訪問較能 以深入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當前與未來的策略發展方向為主;最後再由教授與 學生進行提問。此外,部分企業功能的策略與管理哲學,在與企業高階主管的互 動過程中,能以企業層峰的角度觀察企業如何看待公司層級的策略,並且瞭解其 未來的發展方向目標以及個案中大型企業組織設計上的思維,待訪問結束後,再

集。實地訪談主要因2011年二月以及2012年二月隨指導教授管康彥教授赴日參訪 以及2011年五月份至北京與清華大學的同學共同參訪,透過教授的引導以及與企 業面對面的提問,所獲得之個案企業的之初級資料。在兩次赴日以及一次北京的 參訪中,經歷了與個案公司高階經營團隊進行訪談的機會,其公司包括了而受訪 對象皆為該企業之CEO、社長、行銷總監、企業規劃事業部部長等足以影響該公 司策略發展職位為主。由於出發前皆已針對各公司做好充足的準備,故訪問較能 以深入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當前與未來的策略發展方向為主;最後再由教授與 學生進行提問。此外,部分企業功能的策略與管理哲學,在與企業高階主管的互 動過程中,能以企業層峰的角度觀察企業如何看待公司層級的策略,並且瞭解其 未來的發展方向目標以及個案中大型企業組織設計上的思維,待訪問結束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