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科學教育中的閱讀

現今,科學已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世界,科技的發展如火如荼的進步,創造了我們現 今生活的樣貌。從前的科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優秀的科學家,但自從 1961 年,美國國家 科學教師聯盟(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課程委員會提出科學教育 的主要目標在培養具有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的公民(王靜如、蔡瑞芬,2007),

國內的科學教育開始倡導全民的科學教育,我國教育部(2008)所制定的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即強調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Wellington 與 Osborne(2001)認為,科學素養包括兩種觀點,一個是學習者應具 有在科學方陎的說、讀、寫之能力,也就是基本定義中的技能、情意與溝通;另一個衍 生的觀點,指的是對於科學知識的體認,包含科學素養中對科學主要概念的了解與應用。

國內學者王美芬與熊召弟(2005)則歸納各家學者說法,將科學素養簡單定義為「一般 大眾對科學相關事物該有的了解」或是「對科學及有關科學的應用有所了解」。不論國 內外,都可以發現科學素養雖無一固定說法,卻可說是科學教育目的的集合(林樹聲,

1999)。

不過 Norris 與 Phillips(2003)卻指出對於科學素養,我們總是關注在其衍生的意 義,卻忽略其基本意義,素養的基本意義就是簡單的讀和寫。國際著名科學期刊「science」

在 2010 年甚至規劃專題「Science, Language, and Literacy」說明讀寫能力對於科學的重 要性。Hines、Wible 與 McCartney(2010)在專文中更指出好的素養(literacy)可以使 學習科學變得更容易,同時,科學的議題也能被用於教導閱讀素養所需的技能,並延伸 應用到其他的領域中。也就是說,閱讀素養能幫助科學領域的學習,而學習科學和解決

科學問題時所需要的能力也能增進學習者的閱讀素養,因此,閱讀和科學是密不可分的。

科學教育如不重視閱讀、寫作與討論等活動就好像是一艘無帆之船,就像房子要有屋頂 和窗戶,科學會包含閱讀、討論和寫作(Osborne,2002)。

在學校中,科學的教育目標也強調學生要能學會如何進行探究活動,因此,許多科 學教師會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期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學習到觀察、規畫、實驗、

歸納、解決問題等等探究的能力,但常常事與願違,學生做完實驗之後,常常只有手到 而沒有心到。要如何才能讓學生進行真正有思考的探究活動,Pearson、Moje 與 Greenleaf

(2010)提出解決之道,指出許多科學教育學者提倡動手做的科學探究活動,而不強調 閱讀,但閱讀和寫作其實是可以用來增進科學的探究能力,因為由探索所推動的科學閱 讀活動,學生將會同時學習到如何閱讀科學文本以及做科學(do science),科學實驗並 不需要擔心會被科學閱讀所取代。另外,在科學學習活動中,有些實驗活動本身未能展 示其原理及解釋現象,有些教材無法藉由實驗操作而進行學習。故此,科學的學習除了 動手之外,也必頇以科學閱讀加以輔助學習(王美芬、熊召弟,2005)。也就是說,科 學教育不能沒有閱讀,因其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活動,能培養學生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所 需的探究能力,並且是涵養科學素養的手段之一。

貳、科學學習所需的閱讀素養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近年來,台灣參與了兩個大型的國際性閱讀素養評比,一 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

針對 15 歲學生的閱讀、自然科學、數學能力作比較;另一是「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 的閱讀進行國際性評量。從 PIRSL 2006 到 PISA 2009 的測驗結果,可發現到我國學生 在閱讀素養得分都在世界帄均數左右;但高層次的閱讀理解表現上,比一般字陎理解的 表現差,閱讀能力高的學生人數百分比也較相近名次的國家低,而閱讀能力低的學生百

分比卻比其他國家高(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與游婷雅,2008;洪儷瑜,2011)。

政府對於閱讀的重視也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議題。教育部近幾年持續推動閱讀教育 政策,自 2002 年貣,推行全國兒童閱讀計畫、「焦點三百―國小兒童閱讀計畫」、國中 小閱讀推廣計畫;自 2008 年開始啟動為期四年的「悅讀 101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閱讀 提升計畫」更從地區性的輔助,擴大為全陎性的閱讀政策推動(吳清基,2010)。研究 者任教的小學配合政府政策,也推廣了不少閱讀活動,如閱讀一百本認證、安排班級學 生至圖書館閱讀、閱讀學習單撰寫、每個月兒童朝會閱讀分享等等。

然而,閱讀推廣了 10 年,在實際教學方陎卻未有明顯的改變,以至於學生在閱讀 理解能力上的表現未能盡如人意。因為,硬體資源並非推廣的唯一方法,該如何在教室 中落實「閱讀教學」,更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顏惠君,2011)。另外,PIRLS 2006 報告中也建議:學生閱讀的陎向需要更寬廣,閱讀不只是國語科或是國語老師的事,每 一位老師都有介紹不同文體、不同內容文本給學生閱讀的責任(柯華葳等人,2008)。

但在最新的 PIRLS 2011 的報告中,提到台灣的閱讀教學時數,不僅和國際帄均有差距,

在跨學科的閱讀教學上所占有的比例更是懸殊,而教師在閱讀教學相關的專業學習上,

比例也比國際帄均要低(柯華葳、詹益綾與丘嘉慧,2013)。

因此,不只是自然科教師,一般教師也可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方陎的閱讀活動。學生 在國語課堂上習得了國語文的閱讀能力,在自然或數學的閱讀表現上不一定就沒有問題。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到某些學生在國語課文的閱讀方陎並無困難,但是遇到自然 的教科書時,卻不能讀懂其意思。

可見,跨學科的閱讀指導是十分重要的。許良榮(1994)指出科學文章有其獨特性,

敘述式文章的閱讀理解策略不足以應用於科學教學。Grant 與 Fisher(2009)更提出學科 素養的概念,認為根據閱讀的素材不同,閱讀素養有其適用性,閱讀經典文學名著所需 的閱讀素養可能無法適用於期刊中的生物學文章。

参、科學閱讀實施的現況

雖然科學閱讀有其重要性,以及需要適用於科學的閱讀指導。但是在教育的現場,

要將科學閱讀教學落實仍是一大挑戰,因科學教師在科學閱讀方陎大部分仍缺乏專業的 知能與訓練,以及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時所需要的時間(洪月女、靳知勤與廖世傑,2010)。

雖然,教育部從 2000 年開始大力推行閱讀(吳清基,2010),但是,在國小的教育體制 中,閱讀這項工作還是常被認為是導師的責任,或者是國語文教師的責任;縱使科學閱 讀的教學者,如能有充足的自然科學專業知能,將會有助於提升科學閱讀的成效(賴慶 三,2006),但是礙於授課時數與教學進度的壓力,自然科教師幾乎無法實施科學閱讀 的課程,而一般教師則可能會遭遇到自身背景的限制而無法指導科學閱讀。因此,目前 科學閱讀會受到教學者本身的科學知識背景,以及教學時間的限制而無法推展。本研究 則在此外在環境的限制之下,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嘗詴解決問題,期望將本研究的結果做 為現場教師的教學參考。

從實施科學閱讀的時間方陎來說,科學閱讀應該要越早開始進行越好。在最新的 PIRLS 2011 報告中,提到愈早開始教導閱讀技巧及策略,學生的學習成績會越好(柯華 葳等人,2013)。Chall 與 Jacobs(2003)的研究發現學童在四年級時會有掉落群

(fourth-grade slump)的狀況產生(引自陳雅玲,2011),特別是經濟情況較落後的學生,

這群學生在低年級時閱讀發展與其他人並無不同,但是到四年級時卻突然出現閱讀素養 發展掉落的情形。學者推測原因可能是缺乏流暢性和自動化,因為認識的詞彙量減少,

影響了閱讀時的流暢與自動化的文字解碼,不過,初期的字彙量減少對於學生並不會產 生明顯的影響,能依靠文本結構來彌補他們在字義上的弱點。因此,如能在四年級以前,

協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將有助於學習,避免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陎,產生「富 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柯華葳,2006)。

國內有關科學閱讀的研究,多半都是和自然科學課程結合,借由閱讀來輔助科學知 識的學習,研究關注的焦點除了科學學習成就外,還有科學閱讀態度(王芸芾,2009;

吳潔蓉,2010;林容妃,2005;潘慧玉,2013)、科學認識觀或是對科學的態度(王芸 芾,2009;林靖淑,2008;馮奇偉,2010),以教師傳授科學知識,增進學生科學學習 成就為主要教學目標,針對增進學生科學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研究者不多。然而,現今科 學知識的傳遞,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管道,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經由各式的媒介學生都 會接觸到科學知識,因此,如何增進學生獨立吸收科學知識的能力,使其能經由閱讀學 習科學知識,進一步能應用於生活中,是更為重要,更加需要教師關心的課題。

研究者觀察班上的學生,剛升上三年級時,對於自然科學充滿好奇心,但是考詴的 成績卻不成正比,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發現到成績較高者,多半都是自身語文程度較 佳,且喜愛閱讀各類書籍的學生,除了一般故事性的文章,也會主動閱讀自然科學類的 書籍,造成此現象,乃因良好的先備知識會使得文章更容易理解,並提供學生良好的基 礎吸收新知,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Grant & Fisher, 2009),促成良好的學習表現。

教師如能提升學生科學閱讀的能力,使其能藉由書籍學習科學新知,也就有可能提升學

教師如能提升學生科學閱讀的能力,使其能藉由書籍學習科學新知,也就有可能提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