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科學閱讀

壹、科學閱讀的意涵

針對科學閱讀的意涵,賴慶三(2006)指出,「科學閱讀(science reading )」乃是透 過科學閱讀材料,包括科學敧及讀物、科學文章、科學童話、科學故事等,來進行教學,

以增進學童的科學學習。也有學者黃茂在與陳文典(2011)提出不同的說法,「科學閱 讀」可說是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閱讀」,以科學的精神評判資料的真實性、邏輯性 以及合理性,並從閱讀中來分辨事實與理論,推論是否適當,並評判文章中的資訊與理 論。

在 2010 年,以科學月刊為首推動的「2010 科敧閱讀年」系列活動,提出了「科敧 閱讀五大宣言」,第一條宣言:閱讀成為科學解碼的過程。經由閱讀,我們能解析真實 又充滿無限想像的科學概念。第二條宣言:全民讀科敧,發展思考性閱讀。科學知識會 成為公民理性思考的基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2010)。因此,科學閱讀的意涵 可以由兩個角度來解釋,一為,科學的學習需要閱讀,科學知識藉由閱讀傳遞。二為,

經由閱讀所培養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科學素養,則會成為閱讀時的基礎,讓我們能用 科學的方法閱讀。以下分別詳細說明之。

一、科學學習與閱讀

科學閱讀可當作是學習科學的手段之一。過去的科學教育提倡實驗為主的教學方式,

但科學的學習並非只是實驗室的操作,科學教學現已由「動手做(hands-on)」漸漸轉為

「探究式」的教學(Osborne, 2002)。在科學探究的情境下,Krajcik 與 Sutherland(2010)

指出科學閱讀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習者拼湊出概念,分享他們的想法,增進理解,和解決 問題。Pearson 等人(2010)也提到從探索開始的科學閱讀活動並不是被動的吸收科學 資訊,而是主動的理解科學。以經由閱讀來學習科學的觀點來看,閱讀與科學有關的文 本,是一條幫助讀者探索科學知識時有利的學習途徑,且對學生在科學方陎的學習能有 一定程度的幫助(陳玉萍,2011)。

一個高品質的科學教學會要求學生學習像位科學家一樣的閱讀和寫作(Grant &

Fisher, 2009)。Holliday(2006)指出大多數傑出的科學家能經由閱讀獲取科學知識,乃 是依靠著他們的閱讀能力,與理解文章所需的閱讀理解策略,這些能力使他們可以了解 文本中的多種訊息,例如科學概念和問題解決策略。Norris 與 Phillips(2003)提出像科 學如此複雜的知識體系,是和讀寫能力緊密聯結的,因為科學是建立在文本之上,沒有 讀寫能力的人在深入了解科學、學習科學知識,以及應用科學等方陎將會遭遇到重重困 難。而且閱讀能力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科學成就,Yore(1987)指出閱讀在科學學習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能直接指導學生科學閱讀的技能將有助於改善科學成就。因此,

指導學生的語言和閱讀能力更顯重要,科學的課程必頇融入科學閱讀。在科學教育中,

科學閱讀,可以是探究教學的一部分,在教學活動中是占有一席之地;透過科學閱讀,

教師更能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二、閱讀與科學素養

Wellington 與 Osborne(2001)認為閱讀是培養科學素養的根本。現今科學教育所 強調的目標即是要培養具有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的公民。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1996)提出,科學素養包含個體能夠閱讀並理解大眾媒體

中的科學文本,根據資訊的來源與實行的方式做出評估,並能據此產生推論與適當的應 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所發展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定義科學素養為一個人能運用科學知識來辨識問題、獲得新知、解釋科學現象,

並能形成證據後推論,能了解科學的特徵是人類知識與探索的一種型態,以及擁有科學 與科技如何形塑周遭物質、知識以及文化環境的覺察,成為一位願意投入科學相關議題、

有科學概念並能反思的公民(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

也有學者將科學素養分成科學與素養來探討其意義,洪文東(1997)認為若素養代 表著一般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則「科學素養」亦意味著一般人對於科學所具有的 聽、說、讀、寫能力。林樹聲(1999)則提出「素養」(literacy)一詞原本是指「具備 讀和寫的能力」,但其定義已隨時代而改變,目前泛指「能自由且廣泛地解讀所選擇的 知識和訊息」(Cremin, 1988;引自林樹聲,1999);我們可以發現,素養的基本意涵就 是讀寫能力,即是科學素養的核心(Norris & Phillips, 2003)。也就是說,從素養的定義 來看科學素養,其代表能了解科學,具有基本的科學知識,進而擁有應用它的能力。如 果我們想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學生,希望學生感悟和理解科學推理的本質和方式,我們 就必頇提供機會讓他們閱讀科學,討論科學文本傳達的意義,討論有證據支持的想法,

並用科學的語言來寫作和溝通(Osborne, 2002)。

而且,科學閱讀對國小學童而言,除了是一種科學活動之外,就算將來不會成為科 學家,在閱讀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批判思考能力,在離開學校之後,

仍可以使用在生活之中,當他們接觸到大眾媒體中的科學訊息,這些經由科學閱讀培養 的能力,將會幫助他們適時的評估訊息的真實性,因此,科學閱讀是培養現在公民應有 的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科學閱讀也可做為連結生活與科學的橋梁,讓科學更貼 近生活。

經以上的文獻,可知科學閱讀乃是借由科學相關的文本,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

學習科學相關的知識,培養科學素養,並能夠將科學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能、方法與態度 運用於生活之中。

貳、科學文本的特性

進行科學閱讀首先要有適合讀者的科學文本。Ozuru、Dempsey 與 McNamara

(2009)指出在讀者進行科學閱讀時,科學文本的特徵會影響閱讀者對文本內容的理 解。合適的閱讀素材能在學校的教學中呈現「真實科學(real science)」,讓「真實科學

(real science)」與「學校科學(school science)」之間有一適當的知識傳遞管道(Yarden, 2009)。

Yore 與 Shymansky(1991)指出科學文章是描述、解釋自然現象,以及有關事物的 方式,和文學作品、小說、故事的敘述方式不同,沒有可預期的法則(predictable storyline)。 科學文本會使用獨特的詞語、意義和句法,含有精鍊簡要的科學詞彙(lexicon),並有 其獨特意義,與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詞彙不同;在句法邏輯銜接方陎,呈現出觀念或命 題之間的因果或假設的關係,有的則會呈現序列式的說明,並伴隨照片與圖表。

洪文東(1997)提出科學文本所討論的主題應該是有關科學概念知識的題目,有描 述與解釋科學主題的文句,有特定的文法結構及組織,因此科學文本是以科學知識為其 內容,和一般日常語文的結構不同。學者以不同的方式來區分科學文本,主要可分為兩 種方式,一種以文本結構做區別,另一種以撰寫者與讀者來做分類。

一、以文本結構區分

文本的結構可以分為兩種型式:敘述式文本(Narrative Text)和說明式文本

(Expository Text)(Yore & Shymansky, 1991)。敘述式文章旨在講述一篇故事,具有「故 事文法」(Story Grammar)的文章結構,故事文法是描述及組織一篇故事的規則系統;

說明式文章旨在告知學生新的訊息,一般學科性文章如科學、社會、歷史常具此型式,

其功能主要在呈現資料、規律、理論、及解釋事實等訊息(洪文東,1997)。根據 Wellington

和 Osborne(2001)的分析,科學文本多半為說明式或論說式的文本。

王瓊珠(2004)歸納不同學者的說法,提出說明式文本有五種結構:

(一)簡單列舉(listing, description):用以說明一件事或物的特徵,各陳述間並無主從 關係。

(二)依序列舉(sequence, time order):按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一一陳述。

(三)比較與對照(compare, constrast):將不同的兩件事物做比較,以說明其中的相異 與相同之處。

(四)因果關係(cause-effect):解釋事情如何發生,以及發生後的影響。

(五)問題解決(problem-solution):先提出某項問題,繼而討論解決之道。

而一篇說明文的內容,通常不會只用到某一種結構,而是同時運用多種結構組織而 成。所以科學文本結構較多變,多半傳達某種科學新知,或描述解釋某些原理與現象。

洪文東(1997)提出科學文章若是屬於敘述式者,一般以故事體裁描述自然事物與 現象,重在表達事實與經驗,較強調「情」字,偏向以感性的態度,以「求美」的心情 去描繪自然情境;若科學文章屬於說明式者,則強調解釋自然事物與現象,說明原因與 定律,較強調「理」字,以理性的態度,以「求真」的精神去理解自然現象與萬物。因 此,內容同樣都是以科學為主的文章,敘述式文章只注重在知其然,而說明式文章則進 一步知其所以然。

二、以撰寫者與讀者分類

Mallow(1991)將科學文章(science articles)分成四種層次:大眾刊物(articles in the popular press)、大眾科學刊物(articles in popular scientific journals)、科學研究文章

(articles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s)、科學教科書(science textbooks)(引自許良榮,1994)。

四種文章的層次分述如下:

(一)大眾刊物:即一般大眾都能讀懂的刊物。刊物的內容以大眾關心的議題為主,用 字較為通俗易懂,並不報導詳細的研究過程或是數據。

(二)大眾科學刊物:內容比「大眾刊物」深入,文章的字彙較為專業,所以閱讀時需 Literature)、改編的科學著作(Adapted Primary Literature)、新聞報導文本(Journalistic Reported Versions),和教科書(Textbooks),將這些常用的科學文本依內容、文體和閱

以下就 Yarden(2009)所提的四種類型的科學文本作說明:

(一)科學著作(PSL):此種文體是科學家寫給科學家閱讀,主要是議論文體,內容含 有以證據支持的結論,以典範的形式(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建構而

(一)科學著作(PSL):此種文體是科學家寫給科學家閱讀,主要是議論文體,內容含 有以證據支持的結論,以典範的形式(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建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