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數位科技的時代,科技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隨之改變著目前人類 的生活。教育、心理領域也因科技不斷地變革,不論是在教學、心理衡 鑑、醫療、復健等也開始有別於傳統模式。本章首先說明本研究之研究 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最後針對重要專有名詞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注意力議題不論在醫療、心理、復健或教育領域常常被談論的主題。

教育領域中,學生待在學校時間最長,約略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所以學 生注意力問題更容易引起學校注意。學生注意力表現會影響著其他基礎 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辨認等心理歷程(張春興,2013)。舉例來 說,個體接收與處理訊息時,將訊息保留於心理並引導個人當下的行動,

注意力持續程度(持續性注意力)則會影響個體接收與處理的品質

(Groth – Marnat, 2016)。Durbrow 等人(2001)排除文化、社經地位 等因素,從六到十二歲學齡兒童研究發現,注意力與學業表現有很大的 正相關,若改善學生注意力問題,將能提升學生的學業表現,顯示學生 的注意力與學業表現兩者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當學生的注意力之 任何一個類型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表現上(何美慧,

2010;Durbrow, Schaefer, & Jimerson, 2001)。

以學齡兒童為例,論及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則會優先想到注意力缺陷 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原因有二

者,本研究對象以學齡階段兒童為主為,大部分 ADHD 兒童的行為問題 於兒童早期就已經存在,可絕大部分的 ADHD 兒童則是進入學校場域後,

父母及老師才發現他們不易專注於工作、容易分心而錯過重要訊息、不 專心傾聽、難長時間持續做一項任務,或常常還沒問完問題之前,他們 就脫口說出答案等等(孟瑛如、陳季翎、謝瓊慧,2013; Barkley, 2015;

Lerner & Johns, 2012),顯示此學齡階段的 ADHD 兒童是常見、顯而易 見之兒童發展障礙。二則從心理學觀點,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 ADHD 的 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源自於行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困難,引發 他們在控制、抑制、計畫、組織及持續性注意力等出現障礙(Barkley, 1997 ; DuPaul & Stoner, 2014),進而影響學業學習及成就表現,這些困 難並非因智力低下、學習困難等因素直接造成。換言之,雖說 ADHD 症 狀不會直接造成學業及成就表現,但會因其 ADHD 主要表現症狀間接影 響。以環境因素探討,ADHD 的行為症狀不限於教室情境,下課或遊戲 時間也會出現(洪儷瑜,1998;Barkley, 2015)。本研究僅以「注意力」

為研究變項,透過一般組兒童的注意力表現,比較 ADHD 兒童是否於各 注意力類型表現與一般兒童具有差異。

依據 Parsons(2016)的看法,他認為測驗的型態可分成三種:紙 筆 測 驗 ( pencil and paper test ) , 又 稱 之 為 測 驗 1.0 、 電 腦 化 測 驗

(computer-based test),又稱之為測驗 2.0 及科技整合取向-虛擬實境測 驗(virtual reality-based test),又稱之為測驗 3.0。考量測驗類型的完整 性,因此,本研究在選用測驗工具時同時包含紙筆測驗、電腦化測驗及 科技整合取向-虛擬實境測驗三種,前兩者又稱之為非虛擬測驗,後者 稱之為虛擬測驗。紙筆測驗為目前最常用的測驗方式,其操作、計分等 方式皆由受過相關測驗訓練人員進行,畢竟是人工操作,因此,若主試 人員在操作過程的不當或計分錯誤,接會影響受試者的測驗結果,換言 之,此種測驗容易受到人為的失誤導致誤差;電腦化測驗的誕生,為了 解決紙筆測驗因人為操作不當倒置的誤差,換言之,主試者只需要測驗

開始前向受試者進行測驗說明及作答方式,其餘部分如測驗過程及計分 等皆由電腦自動完成。測驗過程中,主試者也能在旁觀察、紀錄受試者 測驗過程的行為表現;科技整合取向-虛擬實境之應用,除了解決紙筆 測驗缺點、保留電腦化測驗之優勢外,更重要是提供擬真測驗情境及增 加過去紙筆測驗和電腦化測驗無法提供之多樣態分數,如受試者頭動與 身體移動軌跡等等。

除 了 考 量 不 同 測 驗 類 型 之 外 , 就 測 驗 情 境 而 言 , Draeger 等 人

(1986)指出 ADHD 兒童在紙筆或電腦化測驗下,其認知或學業性表現 會高估其真實能力,換言之,一對一的測驗情境下,ADHD 兒童受到施 測者的高度矚目,因此,其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或過動行為出現頻率會 降低,而真實情境下較不容易受到高度矚目,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衝 動或過動行為症狀相對結構式測驗環境較容易出現。 Sparrow 等 人

(2014)使用觀察法研究確診的 ADHD 兒童,發現他們在第一次行為觀 察結果並未展現出不專注、過動/衝動症狀,換言之,ADHD 不僅僅只 是需考量 DSM-5 提及之主要表現型(predominantly),如注意力不集中 表 現 ( predominantly inattention , 簡 稱 ADHD-PI ) 、 過 動 - 衝 動

(predominantly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簡稱 ADHD-HI)表現及混合 表現(predominantly combined,簡稱 ADHD-C)(APA, 2013)之外,

跨情境的評量裡,多元評量方法、不同評量者及情境因素需同時考量

(APA, 2013; Barkley, 2015; Sparrow & Erhardt, 2014)。綜合 Barkley

(2015)、Draeger 等人(1986)及 Sparrow 等人(2014)研究,ADHD 症狀的出現會因為「人」與「情境」的交互關係,如一對一測驗、陌生 環境及與主事者關係親密度等,使測量結果無法真實反映他們日常生活 功能。因此,為排除「人」與「情境」的交互關係,本研究除了使用非 虛擬測驗外(紙筆測驗、電腦化測驗),也採用虛擬測驗,此技術透過 電腦模擬真實教室情境及情境中的生態干擾,如人、事、物、聲響等測

「人」與「情境」因素干擾,且不會高估受試者日常生活的真實功能

(real-world functioning)。

目前研究最常使用「持續性表現測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簡稱 CPT)測量 ADHD 兒童持續性注意力。CPT 透過正確數、錯 誤類型(types of errors)及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測量受試者於整體 和各階段持續性注意力表現,其中錯誤類型又分成兩種:(1)省略錯 誤(omission)為當目標刺激物出現時,受試者沒有即刻按下反應鍵;

衝動錯誤(commission)為目標刺激物尚未出現,受試者已按下反應鍵。

Parsons(2016)回顧不同表現型的 ADHD 兒童於 CPT 的表現,發現錯 誤類型兩者之間的關係,省略錯誤(omission)與 ADHD 過動症狀呈現 正相關,非過去研究提及僅與注意力不集中;衝動錯誤(commission)

則與 ADHD 過動/衝動症狀呈現正相關。Parson(2016)的發現與過去研 究不一致可能原因是,CPT 無法做到如虛擬實境測驗 AULA(西班牙語 -教室之意)可以同時兼顧「刺激輸入方式」,如視覺、聽覺、視聽覺 刺激及「生態干擾」,如同學講悄悄話、有人經過走廊等。測驗過程中,

透過頭戴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s,簡稱 HMDs)感應 ADHD 兒 童頭動與身體移動軌跡。換言之,虛擬實境的測驗比起 CPT 能透過更多 數據,如注意力集中品質(quality of attention focus)(受試者注視焦點 是否維持於作答區域)及身體動作(motor activity)(受試者頭動軌跡)

等,分析錯誤類型起因是受試者到處亂看而導致的錯誤、或因答題較慢 產生的錯誤,亦是因外界干擾而產生的注意力轉移等。

非虛擬測驗結果告訴我們的訊息有限,容易受到人為施測過程產生 的誤差及施測人員關係及測量情境等影響測驗結果( Barkley, 2015;

Draeger, Prio, & Sanson, 1986; Parsons, 2016; Sparrow & Erhardt, 2014)。

Parsons(2016)認為虛擬實境測驗的編製方法可保留非虛擬測驗的優勢 外,也能改善非虛擬測驗之缺點,更能藉由不同的變項控制,如刺激呈 現方式、有無生態干擾及任務類型,測量受試者在這三種變項條件下,

其正確(accuracy)、錯誤類型(types of errors)、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身體動作(body activity)等數據結果判斷 ADHD 兒童真實生活 的注意力表現。換言之,虛擬實境除了排除不必要的人為干擾外,藉由

「刺激呈現類型」、「任務類型」及「生態干擾」三種控制,瞭解受試 者於真實教室情境之注意力表現。過去研究 ADHD 兒童注意力問題發現 他們在警覺性(alertness)及持續性注意力(洪儷瑜,1998;Barkley, 2015; Sparrow & Erhardt, 2014)比一般人差。Spikman 和 van Zomeren

(2010)認為注意力運作是一連串的,無法從單一角度解釋,或許,

ADHD 兒童持續性注意力問題或許與其他注意力類型有關,透過五種注 意力類型測驗,完整瞭解受試者的注意力表現外,結合不同測驗情境之 因素,深入瞭解其注意力表現差異為何。

故本研究先呈現不同測驗情境中的各種注意力之相關,藉以瞭解測 量的變項是否具有相關性(研究問題一),接著比較 ADHD 兒童及一般 兒童於於不同測驗情境之五種注意力類型(集中性、選擇性、交替性、

分散性及持續性)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問題二)。本研究不同測驗情 境分成:非虛擬測驗(紙筆測驗、電腦化測驗)及虛擬測驗情境(虛擬 實境),非虛擬測驗情境使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簡稱 WISC-IV)、「高登診斷測驗」

(Gordon Diagnostic System,簡稱 GDS)及「彩色路徑描繪測驗-中文 版」(Color Trial Test,簡稱 CTT);虛擬測驗情境使用「虛擬實境版 注意力測驗」(以下簡稱 VR 版注意力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