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海端鄉地區老年人休閒參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研 究。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 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六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高齡化時代來臨

台灣社會目前面臨的高齡少子化、全球化及知識化的影響。在整個社會產生相當 大的衝擊與影響,生命期的延長是人類在 20 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ㄧ,係由於壽命增長 所帶來整個社會人口的高齡化現象。這種人口結構的老化現象,是世界一致的發展趨 勢,無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皆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為 WHO)的定義,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 7%的國家稱為 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 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 20%稱之為 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1993 年我國總人口數約 2,100 萬人,65 歲以上 人口數達 148 萬人,約占總人口 7.1%,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齡化指標。於 101 年 6 月底我國總人口數已達 2,300 萬人,65 歲以上人口增加為 2,555 萬人,約占總人 口 11%,成長速度不可輕忽。在國人平均壽命方面,2009 年,台灣地區女性平均壽命

達 82.5 歲,男性為 75.9 歲,平均為 79.01 歲(經建會,2010),我國的平均壽命至 目前持續增加中。唯因 1950 年代出生之戰後嬰兒潮世代即將進入 65 歲,估計到 2015 年老年人口將快速攀升至 294.2 萬人,佔總人口數的 12.6%,至 2060 年,台灣地區 老年人口將增至 784.4 萬人,為目前老人人口的三倍,老人人口的比率將達 41.6%。

近年來我國隨著生育率的下降,人口數的趨緩,甚至於人口數的負成長,對我國 福利政策及人口老化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儼然高齡化社會已不是我國的問題,已成 為國際趨勢。就國內各區域人口老化比例表如 1-1

表 1-1 我國人口老化比例表

縣 市 人口百分比 縣 市 人口百分比

台北市 12.62% 雲林縣 15.09%

新北市 8.34% 嘉義市 11.00%

基隆市 11.02% 嘉義縣 15.69%

桃園縣 8.26% 花蓮縣 12.55%

新竹市 9.36% 台南市 11.59%

新竹縣 11.07% 高雄市 10.33%

苗栗縣 13.35% 台東縣 13.04%

宜蘭縣 13.08% 屏東縣 12.66

台中市 8.70% 連江縣 9.38%

彰化縣 12.08% 金門縣 12.16%

南投縣 13.60% 澎湖縣 14.39%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2010) 製表:研究者

依表1-1顯示,人口老化比例最高為「嘉義縣」、其次為「雲林縣」;人口比例最 低為「桃園縣」。

我國自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持續攀升,2011年底

老年人口已達11.2%,老化指數為76.2%,近10年間已增加32.0個百分點。依此,我 國除了繼續朝向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外,推估到2056年時就可能會增加至37.5

%,甚至於使得台灣迅速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許多人以為人口老化的原因是壽命延 長,使得老年人數量增加,並非如此,可從三個面向探討。其一為台灣的人口轉型是 由日治時期死亡率下降開始,經過世界大戰後人口年齡因死亡率與生育率先後下降而 由幼年化與老化的轉變,至1980年代中期以後,死亡率持續下降,主要人口結構移入 老年。其二則因教育制度大幅擴張使得年輕育齡婦女停止生育,生育率水準掉落至替 換水準以下,兩代間人口不足以替補,又未引入改善人口衰退的機制,人口乃加速老 化。其三原因是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對健康促進觀念提昇,平均年齡提高。

放眼世界各國老年人口狀況,由觀察高齡化社會轉變至高齡社會所需時間可發 現,亞洲國家轉變速度將近為歐美各國之 3 倍,而推估由高齡社會轉變至超高齡社會 所需時間更可發現,亞洲國家轉變速度遠大於歐美各國。如下表為世界各國老化數據 表 1-2

表 1-2 世界各國老化數據表

項 目 時 間 統 計 數 說 明

全球人口 2012年年中 70.6億人 已開發地區占17.6%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 2012年年中 8% 老化指數31 已開發地區 2012年年中 16% 老化指數100 日本 2012年年中 24% 老化指數185 摩納哥 2012年年中 24% 老化指數185 德國 2012年年中 21% 老化指數162 義大利 2012年年中 21% 老化指數150 芬蘭 2012年年中 18% 老化指數113 英國 2012年年中 17% 老化指數94

加拿大 2012年年中 14% 老化指數88 澳洲 2012年年中 14% 老化指數74 紐西蘭 2012年年中 14% 老化指數70 美國 2012年年中 13% 老化指數65 已開發地區 2012 年年中 6% 老化指數 21

中華民國 2012年6月底

255.5 萬人 100 年同月底增 6.1 萬 人

11% 老化指數 74

南韓 2012年年中 11% 老化指數 69

中國大陸 2012年年中 9% 老化指數 56

新加坡 2012年年中 9% 老化指數 53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2012年年中 7% 老化指數 25

印度 2012年年中 5% 老化指數 16

非洲 2012年年中 3% 老化指數 7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經建會、美國人口資料局「2012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依據表 1-2,美國人口資料局(PRB)估計,今(2012)年全球年中人口 70.6 億 人,65 歲以上人口約占 8%,其中逾 35%生活在已開發地區;日本、摩納哥、德國、

義大利,每 4-5 人就有 1 人為 65 歲以上,是全球老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我國 101 年 6 月底 65 歲以上人口達 255.5 萬人,相較 100 年同月增加 6.1 萬人,約占總人口數 11

%,低於大多數已開發國家,惟近 40 年來,每 12 年左右老化指數倍增,根據經建會 2012 年至 2060 年之人口中推計估算,2025 年我國人口開始轉為負成長,屆時 65 歲以 上人口將達 20%,老化指數突破 160,是值得關注。

二、生育率下降

最近社會上的熱門議題之一,就是大家愈來愈不想生小孩。台灣育齡婦女的生育

率從一九八八年的一.八人降低到2003年的一.二人,這樣的少子化現象,引發一系 列的爭議,最主要的論點來自經濟學者:假如台灣維持這樣的低生育率,那麼到了二

○一五年,台灣的絕對人口數將會開始下降。從扶養比例來看,目前我國七個勞動力 人口扶養約一位老人及兩位小孩,直到二○五○年後,這個比例會變成五.七個青壯 人口扶養四.三個依賴人口,到時造成社會的負擔會相當大。

台灣社會人口高齡化的情況,主要呈現在少子化及高齡化兩種現象。在少子化方 面,由於晚婚、不婚、晚育及少育的現象持續發展,2009年台灣地區婦女的平均生育 率已降至1.03(2010估計為1.02),統計為世界最低。依美國人口資料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2010世界人口資料庫」(2010 Word Population Data Sheet)之 估計值,我國總生育率與香港、澳門皆為1.0人,並列為全球最低(行政院經建會2010)。 2009年,全國出生19.1萬人,(2010)年出生數預估為17.6萬人,呈持續下降中(行政 院經建會2010)。此種生育率趨勢與亞洲鄰近地區、國家相比屬最低,日本、韓國、新 加坡、香港等其下降的最低點為0.90人至1.26人,其後呈現回升的現象。少子化的現 象,形成未成年人數少、成年及老年人人口數多的倒三角形人口結構。對於一個國家 的競爭力、未來的潛力是一個隱憂。由於老人在總人口中的比率增加,老年人口的依 賴比(即65歲以上人口占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逐漸上升。1960年前,在已開發國家 之老年工作人口與老人人口的比例一直維持6.8:1;至2030年預估將下降至2.5:1,

競爭力低的國家,如何能富裕。

三、老人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的提昇

我國老年人高齡化的問題在27年內,快速的成長了一倍;老化速度、壽命延長造 成社會的負擔,使社會因應策略措手不及。因此老年人退休後,增加老年人休閒活動、

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提供足夠及適當的休閒活動場所以提升國人健康適能,改變生活

型態進而提昇生活品質儼然是國人要重視的課題,也正是近年來國際衛生保健的潮流

(教育部,2006)。許多醫學報告都建議,有規律身體活動的老年人,長期參與有氧 運動和肌肉訓練活動是可以增進個人健康避免提早老化的產生。這些預防性建議明白 指出,老年人應主動從事各類型的運動,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建議老年人的身體 運動量為每星期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星期3天,每次至 少2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10分等級中,如果坐著的分數是0分,盡全力是10分時,

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是5至6分,此類運動會增加心跳和加快呼吸。從事運動時,老年 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隨著時間針對靈活性、平衡性、有氧 運動與肌肉重量訓練等循序漸進的活動方式,來獲得全面性的身體運動。並且應當鼓 勵老年人定期自我監測,了解自身的身體活動狀況及重新評估是否更改計劃,以提高 健康、延年益壽。

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有關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相關的學術研究文 獻眾多,研究對象多以都市老人、安養機構及病患眾多;李純華(2005)以高雄縣八 個鄉鎮的社區老人為對象,指出健康促進生活行為是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之ㄧ,並且 認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對生活品質的概述及體認是也有所差異;李宜靜(2006)以屏 東地區427位客家中老年人為對象研究發現男性對抽菸、嚼檳榔行為有顯著差異;「慢 性疾病個數」、「有無運動」和「有無喝酒」做為生活品質的顯著的改變。羅淑美(2008)

以六堆地區銀髮族為對象,研究中銀髮族除了要有健康的身體外,對於自己生活能力 及財務愈能自主,則生活中會擁有較高自尊與安全感、退休者執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優於目前仍有工作和無工作者,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也就愈好。

銀髮族此時則較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及日漸減退的功能性能力,和配偶子女居住 優於獨居,老來伴和能含飴弄孫享受家庭的溫馨對銀髮族而言能提升其生活品質;配

方面有「退休金」者,優於「自己有收入」、「靠子女供養」及「社會救助」者。研 究發現建康促進生活型態越好,生活品質就越高。

根據幾位前者研究區域及族群,尚未對原住民族群做相關的研究,因此研究者針 對海端鄉地區老年人為研究區域,以60歲(含)以上為研究對象。身為海端鄉布農族

根據幾位前者研究區域及族群,尚未對原住民族群做相關的研究,因此研究者針 對海端鄉地區老年人為研究區域,以60歲(含)以上為研究對象。身為海端鄉布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