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散步 138 60.26% 46.2 77.6

親子活動 67 29.25% 22.4 100.0

總和 299 100% 100.0

依上表 4-5 為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休閒參與情況分析,由表中可歸納出「散步」

參與人數最高,有 138 人,其次為「親子活動」67 人、「打槌球」58 人、「打獵」

29 人、最低為「慢跑」有 7 人。

第六節 綜合討論

一、不同背景變項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探討。

(一)、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

1.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而言,單題平均得分為3.719,高於每題中間值3 分,「自我實現」(M=3.814) 、「健康責任」(M=3.258) 、「人際支持」

(M=4.060)、 「運動」(M=3.623)、「壓力處理」(M=3.684)、「營養」(M=3.875),

以「人際支持」層面的得分最高,「健康責任」層面的得分最低。

2.由研究結果顯示,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對於「人際支持」層面上與親密的人 談論自己最隱私的的問題上較高,而「健康責任」得分最低,表示在討論 健康保健及參加有關健康促健的活動上觀念較缺乏。

與劉劍華(2002)、 湯慧娟(2003)所做的研究相符合。梁金麗(2001)

針對65-84歲之北市社區老人的研究結論一樣,顯示這二 個因素,無論城鄉 的銀髮族都有這趨勢。Pender(1987)針對此點說明:我們從小的教育中,

將「運動」視為是學校的體育或是體能鍛鍊,因而未能發展成日常生活重 要的活動之ㄧ,故而忽略之。

4.願意接受問卷之老年人,都能樂觀且願意分享個人經驗,大部分都能參與 各部落老人關懷站及各宗教團體活動和親朋好友一起打發時間,主動參與 活動或接受鼓勵而參與活動,因此在人際支持方面則顯得相當重要。而在 健康責任、運動注重方面,大部分老人家認為工作流汗就是運動農耕的忙 碌就有身體活動的錯誤觀念依然存在,所以在健康責任、運動方面不顯著。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情形。

1.不同性別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不同背 景變項中整體層面有顯著差異,女性(M=3.752)優於男性(M=3.679)。

在六個層面中「健康責任」、「運動」層面上有顯著差異;而、「自我實現」、

「壓力處理」、「人際支持」、「營養」等層面上沒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 顯示,女性在整體層面和各層面顯著高於男性。結果與梁金麗(2001)、劉 劍華(2002)、鍾寶玲(2002)、湯慧娟(2003)等所研究結果相符;究其原 因,在原住民傳統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影響,男性要擔起家庭的重,

早出晚歸務農的工作,扛起家庭的重任,在沒有保健觀念之下,對身體的傷 害,越來越嚴重,步入老年之後,慢慢呈現出來,因此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會比女性差。

2.不同年齡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1)本研究發現 不同年齡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整體層 面均有顯著差異,由(60-69 歲)組(M=3.826)最優,顯示海端鄉地 區老年人會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2)在「自我實現」層面,經事後比較,「60-69歲」組優於「80歲以上」組。

(3)在「健康責任」層面,「60-69歲」組優於「70-79歲」組、「80歲以上」

組。

(4)在「人際支持」層面,「60-69歲」組優於「80歲以上」組。

(5)在「壓力處理」層面,「60-69歲」組優於「70-79歲」組、「80歲以上」

組。

(6)在「營養」層面,「60-69歲」組優於「70-79歲」組、「80歲以上」組。

(7)在「運動」層面,「60-69歲」組優於「70-79歲」組、「80歲以上」組。

(8)本研究結果與梁金麗(2001)、羅淑美(2008)提出年齡越高者其在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得分越差結果相符。另湯慧娟(2003)研究與之相反:

認為其研究的樣本來源較廣,年齡越大相對於自己身體狀況會逐漸下滑,

也因此對於健康促進的行為會特別重視,所以提出年齡愈大者健康行為愈 好。由許多研究結果發現年齡愈大者的健康促進行為愈好,王瑞霞、許秀 月(1997);馬懿慈(2003),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年齡」在運動分項執 行上愈年老得分愈高,在營養分項之執行上亦是愈年老得分愈佳,並指出 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方式之總分平均高於中年人及年青人,即老年 人比起年齡輕者有較佳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方式。此論點與本研究相反,

結果顯示年齡越大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差,本研究地區為海端鄉老年 人,皆為布農族族群,布農族人以務農、打獵維生,教育程度不高,從小

長期下來,當無法工作時就是身體出現狀況時,因此年紀越大者或年紀不 大在家休息者,就是身體有狀況了,因此本研究結果因年齡的不同而有差 異。

3.不同居住安排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1)本研究發現不同居住狀況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 有顯著差異、分項列表中「其他」組最優,在各層面中「運動」、「營 養」、「自我實現」、「健康責任」等層面上有顯著差異。「人際支持」、

「壓力處理」層面上沒有顯著差異。

(2)在「自我實現」層面,經事後比較「與配偶同住」組優於「與子女居住」

組「其他」組優於「與子女居住」組。

(3)在「健康責任」層面,「與配偶同住」組優於「與子女居住」組。

(4)在「營養」層面,「其它」組優於 「與子女居住」組。

(5)在「運動」層面,「其它」組優於「與子女居住」組。

(6)分項中「其他」組三代同堂或家族同住優於各分項。研究顯示,此結果 與 蕭冰如等(1998);湯慧娟(2003)之研究結果相符。究其原因,三代同堂 或家族成員一起住者,老年人可以跟孫子陪伴,含飴弄孫,家庭經濟來源 及家庭事 務由中生代負責,因此老年人可以參與社團活動或進行休閒活 動,因此研究發現居住安排「其他」三代同堂對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較 佳。

4.不同婚姻狀況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1)本研究發現在整體層面,不同婚姻狀況之海端地區老年人在整體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最優為「配偶健在」組,其次是「離婚」,最差 為「配偶已故」。.在各層面中「健康責任」、「壓力處理」、等層面上有

顯著差異;「人際支持」、「運動」、「自我實現」、「營養」、「整體」

等沒有顯著差異。

(2)在「健康責任」層面經事後比較,「配偶健在」組優於「配偶已故」

組。

(3)在「壓力處理」層面,「配偶健在」組優於「配偶已故」組。

(4)本研究發現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健康責任」、「壓力處理」、等層面上的 執行影響很大。湯慧娟(2003)研究中對已婚但配偶已故的銀髮族而言,原 有的夫妻間生活互動及心理依慰模式已經喪失,若在心理上有適度調整之銀 髮族則會積極尋求或建立朋友或親人間的互動關係,因此在人際間支持的執 行在配偶已故則優於配偶健在。由研究顯示,此結果與湯慧娟(2003)之研 究結果不同,究其原因:重要他人是使個人執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原動力。

但在許多研究中對於婚姻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所呈現的不同結果,則有待進 一步研究。

5.不同教育程度狀況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

(1)本研究發現,不同教育程度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 有顯著差異,「大專(學)」以上最好,依序為「國中」、「國小」、「不識 字」、「高中」。在各層面中「健康責任」、「壓力處裡」、「運動」等有 顯著差異。「自我實現」、「人際支持」、「營養」、「整體」沒有顯著關 係。

(2)在「健康責任」層面,經事後比較「國中」組優於「不識字」組;「大專」

優於「國小」組;「不識字」組。

(3)在「壓力處理」層面,「國中」組優於「不識字」組及「國小」組;「大專」

(4)在「運動」層面,「大專」組優於「不識字」組。

(5)由研究顯示,此結果與蕭冰如(1997);梁金麗(2001);劉劍華(2002);

鍾寶玲(2002);馬懿慈(2003);洪麗娜(2003);湯慧娟(2003)等研究 結果相同,即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從事健康促進行為的重要因素,教育程 度愈高,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愈好。究其原因,受過教育的老年人,對於取得 健康資訊意願較高,接受新資訊後視野變廣,重視健康促進行為增強。

6.不同經濟來源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1)本研究發現,不同經濟來源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整體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上顯著差異,有「退休金」組最好,然後依序是「自己有收入」、

「老人福利年金」、「靠子女供養」,經事後比較發現:「退休金」組 優於「靠子女供養」組及「老人福利年金」組;「自己有收入」組優於

「靠子女供養」組及「老人福利年金」組。在各層面中均達顯著差異。

(2)在「自我實現」層面,經事後比較:「退休金」組優於「靠子女供養」;

「自己有收入」組優於「老人福利年金」組。

(3)在「健康責任」層面,經事後比較:「退休金」組優於「靠子女供養」

組、「老人福利年金」;「自己有收入」組優於「靠子女供養」組及

「老人福利年金」組。「老人福利年金」組優於「子女供養」組。

(4)在「營養」層面,經事後比較發現:「自己有收入」組優於「老人福利 年金」組。

(5)在「運動」層面,經事後比較發現「退休金」組優於「靠子女供養」組;

「自己有收入」組優於「靠子女供養」組及「老人福利年金」組;「老 人福利年金」組優於「靠子女供養」組。

(6)由研究結果顯示,此結果與梁金麗(2001);劉劍華(2002);湯慧娟

(2003)的研究結果相符,即自己有收入愈高者執行較多的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誠如Searle 等人(1995)所提,自己若能在生活上得以控制,則會有 低患病率和較好的健康;即老年時期,自己有能力賺取金錢,除可使自己感 到有存在的價值,生活有重心,或留有老本,不必依賴子女,保有自尊。老 年人除了要適應 生理老化、健康、疾病、死亡外,更要懂得應付一般性需 求,如果自己有收入且運用自如,自尊心及存在價值的提升、降低心理危機,

因而促進身心的健康。

7.不同經濟狀況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

(1)本研究發現在整體層面,不同經濟狀況之海端鄉地區老年人在整體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分項列表「15,000元以上」最好,然後依 序是「10,001~15,000元」、「1,000元以下」、「1,001~3,000 元」、「3,001~5,000

元」、最差為「5,001元~10,000」。在整體層面中均達顯著差異。經事

元」、最差為「5,001元~10,000」。在整體層面中均達顯著差異。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