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之現 況,與因背景不同產生的差異及關係研究,故本章將闡釋研究之動機、目的、

問題及界定相關重要名詞。全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 研究目的;第三節待答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 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優質的人才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為社會進步力量,也是各界追求卓越創 新的首要條件,世界各國極為重視資優人力的培育,如何激發資優生的潛能,

培養資賦優異的行為,使其成為日後國家具備競爭力的人才,已成為當前資優 教育的終極目標。「特殊教育法」(教育部,2013)第一條及第十八條皆明訂特 殊教育學生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而第三十六條也指出,為考量資賦優異學 生性向、優勢能力、學習特質及特殊教育需求,教學者應訂定資賦優異學生個 別輔導計畫,以作為實施教學輔導的依據。根據《資優教育白皮書》(教育部,

2008)的基本理念,學生潛能是否得以充分發展,與其是否能獲得適性教育有 極為密切之關係,如此強調適性教育的重要性,與傳誦千年因材施教的概念不 謀而合。每一位學生與生俱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大腦結構與遺傳基因也不 盡相同,加上不同的家庭背景及教養方式,有其個別的成長經驗,在身心發展 及行為表現上均產生了個別差異,自然形成不同的學習風格,而所謂的學習風 格(learning style)是指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其思想及行為上,一些比較持久且 相當一致性的特性或偏好,也就是達成有效學習的習慣性反應傾向(林麗琳,

1995),Keefe(1982)認為學習風格可視為一種「輸入」的概念,主要受自個體 內在的認知、情感及生理等因素影響,知覺與學習環境的互動,及對學習環境 反應的一項穩定特質,教學者評量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即可瞭解學生在學習環

2

境中所表現的行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若能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適時 彈性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將可提升其學習成效(柯麗卿,2004)。根據學者專 家對於資優生、普通生與學習風格關係的實證研究,均顯示資優生與普通生係 屬於不同類型的群體,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學習風格上有顯著差異(吳武典、蔡 崇建,1986;林麗琳,1995;柯麗卿,2004;黃玉枝,1991)。教師在實際的 教學現場中亦普遍認為資優生較一般普通生的學習能力優異,學習風格有其特 殊性,需要瞭解資優生的學習能力、速度及偏好的學習方式,以利協助他們提 升學習成效,以滿足其學習需求。故本研究首要研究動機為,進一步探討臺中 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學習風格的分布情形。

就智能理論而言,Gardner(1999)的多元智能讓我們更深一層地體認智能 的不同面貌,智能不再是一簡單的思考,而是一組涉及不同面向的複雜能力,

針對傳統教育過度重視學科成績提出反思,且透過教學活動來探討多元智能,

藉此激發個人內在潛能。它強調傳統智力測驗只能瞭解個體在學業成就方面的 能力,無法代表智能的整體面向,同時也提出語文、數學邏輯、音樂、空間、

身體動覺、人際、內省及自然觀察者等八種多元智能概念,每個個體都能透過 不同的路徑,藉此發現某些智能上的才能(Gardner,1983)。依據特殊教育法第 四條之規定,資賦優異分為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 能力、其他特殊才能等六大類,而其中「其他特殊才能」已涵蓋多元智能教育 的理念(教育部,2013)。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下列三點:(1)每個人都是不相同 的;(2)每個人沒有相類似的心智;(3)若能把個別差異列入考慮,而不是忽略 或不承認這些個別差異,教育將會更有效率(Gardner,1993),由此可知,個別 差異重視學生教育個別化與特殊教育中適性化的精神相符,均強調「因材施 教」,啟發學生優勢智能,如世錦賽桌球男雙金牌莊智淵、女子高球名人賽冠 軍曾雅妮、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具有三項頭銜的棋士謝依旻及聞名國際的雲門 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這些例子不僅是臺灣之光,也是多元智能真實的展現(遠 見編輯部,2013)。曾才銘(2001)的研究結果指出國小四年級資優生在多元

3

智能量表分數上普遍顯著高於普通生,但在人際、內省智能上,資優生與普通 生並無顯著差異。王玉琪(2012)及吳沂澧(2012)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小三至六年 級資優生除了四年級的身體動覺、自然智能及六年級的存在智能外,在多元智 能平均得分多數都比吳武典(2007)所修訂多元智能乙式全國性常模(國小普通 生)還高。因此,本研究第二個研究動機為,希望尊重及瞭解學生個別差異的 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探究臺中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多元智能分布情 形,進而協助教師發掘學生優勢智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個別差異」、「適性教育」、「因材施教」與區分性教學的「區分性」

等概念,在教育上皆強調依學生不同能力、興趣及學習需求,給予個別化教學,

而學生多元化的能力表現、興趣傾向、學習特質等需求往往與學習風格息息相 關。資優生學習風格不但異於普通生(林麗琳,1995;黃玉枝,1991),且又為 一群異質性族群,教師針對個體間質的不同,可將學習風格視為瞭解學生特質 的基礎,適性教學、因材施教以激發個體的潛能,協助其獲得充分發展的機會,

故學習風格也可說是強調個別差異現象而產生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見,教師有 必要了解資優生不同的學習風格,一方面增進學生自我瞭解,找到適合自己的 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教師要依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視其個別差異營造不同學 習情境進行適性教學,進一步協助他們發揮優勢能力。雖然通過資優鑑定的學 生,這些資優生看似同質的團體,但實際上是每個異質的個體,且每位資優生 有其不同多元智能的組合,若能透過異質性的分組學習,同儕間分享多元觀點 並學習他人的優點外,也讓每個人都有貢獻的機會並學會尊重他人。國內對學 習風格與多元智能之間的相關研究僅有七篇,分別是國小(伍賢龍,2002;王 淑芬,2003;白宗斌,2009;官瑞華,2012),國中(林秋萍,2007)、國中小 (林秋伶,2012)、碩士在職專班(邱莉婷,2007 ),其研究區域包含臺北市、

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中部五縣市及高雄市,研究對象包括原住民兒童、

普通生、新移民子女、音樂班學生及成人,可知目前的研究區域尚未以臺中市 為主,另一方面以資優生為研究對象,只有林秋伶是以苗栗縣之國中小音樂班

4

學生為研究對象,加上研究者在臺中市設有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的國小服務,

班上亦有安置資優生。故本研究第三個研究動機為,通過一般智能資優鑑定之 國小學生其學習風格及多元智能分布情形為何?擬針對臺中市國小一般智能 資優生,分別以語文智能與數學邏輯智能區分不同組別在學習風格上進行差異 分析,並探究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兩者之間的關係,期盼能有所發現,並提出 相關具體建議,以作為資優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