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率先將軍事用途的網際網路導向商業化用途發 展,其後伴隨全球化擴展,網路迅速興起且成為全球流通的網際網路

(World Wide Web,WWW)。網路具備的自由、開放、及時及永無停止的特 質使其成為最有效的資訊傳播工具,除此之外,隨著網路快速普及,影響 遍及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各層面,而人們對於網路資訊的依賴程度也 已超過想像,毫無疑問的,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日新月異的科技 力量改變了社會面貌,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而這也 啟發社會科學家投入網路現象研究,從資訊主義、資訊全球化、資訊社會、

網路政治、網路文化、網路霸權等,相關網路研究議題多元且隨著科技快 速變化,新興的網路研究仍持續出現。然而正因為網路研究議題複雜,中 西方研究文獻時常出現同一意義卻不同名詞使用的情況,這也經常造成研 究者資料解讀的混淆。因此名詞界定將有助於讀者理解研究內容,避免產 生意義混淆等問題,以下將先就本研究中重要名詞進行概念說明與意義界 定。

一、資訊全球化、資訊新科技

本研究設定之研究背景是資訊全球化,若更精確的形容則是指「資訊 全球化時代」,以區別歷史上之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並突顯本時期以「資 訊」做為國家發展、經濟生產或人類社會生活重心之特徵。追溯以「資訊」

做為人類社會生活重心的論述,早在1973 年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即以提出。當時由於電腦大型計算設備的出現,加速了人類經濟生 產模式從工業轉向以知識技術為主導,貝爾在當時預測了未來社會將轉變 為以技術人員為主的知識型社會,並且以「知識為基礎」的職業將大量取 代過去以製造業為主的生產方式,貝爾稱之為「後工業時代」(Post-Industrial

Society)16的來臨(Bell,1973)。廣義而言,貝爾所指的後工業時代即是象 徵資訊時代來臨,其後隨著電腦設備普及,降低了購置資訊設備的成本,

進而加速資訊化社會運作,與此同時人們也更依賴資訊化,資訊應用也更 為層面。

70 年代,「全球化」(Globalization)隱含著無國界擴散的意義而成為 商業界使用來形容跨國經濟生產模式之專門術語,全球化一詞逐漸為人熟 知。而到了 80 年代,全球化更已跳脫經濟領域研究,成為學術界延伸來 討論人們社會、政治、文化或環境因素等如何發生跨國互動(Held et al,1999),或是當成描述全球經濟社會環境等發生劇烈變化的形容詞

(Giddens,1999)。全球化做為當代特徵的現象描述,資訊全球化就如同經 濟全球化、社會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等一樣,成為當代全球化時代的現象 之一,資訊全球化不僅是形容全球資訊可自由流通,且資訊隨時可以發生 跨國界的互動與影響,更重要的是牽動各國向資訊國家發展轉型。資訊全 球化帶來的影響是資訊與知識已在當代社會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經濟生 產型態、政治運作、社會生活與文化傳承等無一不受到資訊影響,並且經 常是跨國界的互相牽動(Castells,2000)。

學界觀察資訊全球化的發生,並且研究其對各國經濟、社會等層面之 影響進而提出各式觀點與討論,對於資訊全球化的意涵與範圍,本研究將 在後續第二章深入討論。而同時伴隨資訊全球化出現的相關名詞眾多,例 如資訊主義(informationalism)、資訊資本主義(informational capitalism)

17、資訊網絡(informational network)、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等,

16 根據貝爾(Bell,1973:4)描述「後工業社會」特徵包括:經濟上從商品生產(goods producing)

為主的經濟模式轉變成以服務業經濟(service economy)為主;職業分布則是以轉業技術人員 為主導;社會的核心則是以知識理論為主,並且成為社會革新與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據來源。

17 Castells(2000)指出,「資訊主義」乃指將知識與資訊視作社會、經濟、文化與政治等變化的

雖然各界解讀不盡相同,但都一致的強調當代各國發展已深受「資訊化」

力量影響,在全球化與資訊化力量交錯刺激下,不但催動各國組織建制因 而進行調整,對傳統國家職能也造成革命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資訊科技 已成為時代典範,資訊主義意識形態也已成為當代解讀社會生活變遷的關 鍵要素(Parker,1999:36-37)。

另方面,「資訊新科技」或「新資訊科技」是經常見諸於資訊社會或 探討資訊科技影響力相關研究中之名詞。一般來說,「資訊科技」所指為 70 年代電腦等大型資料儲存設備出現,影響與改變了人類經濟生產模式;

80 年代起,電腦設備不僅漸趨普及、降低成本,同時也改變過去單獨的機 械式運作,而是與其他科技互相配合更發揮強大的資訊使用、儲存或傳遞 等功能,如手提電腦問世,使得移動式資訊處理成為可能,而與此同時,

還有電腦、電信與通訊技術的結合發展(Poster,1995:42)。90 年代後,電 腦與電信傳播科技發展技術更加成熟,融合運用的結果成就了網路時代來 臨,而本研究中所指之「資訊新科技」即指此時期 90 年代後日新月異的 網路科技,並且在覆蓋全球的傳播通訊技術與全球化互動影響下具備隨時 快速變化之特徵。

二、資訊社會、網路社會、網路公民社會

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網絡社會(Network Society)、網路 社會(Internet Society)等經常成為各界使用來描述資訊時代的社會特徵。

三者從字面上看來意義相近,但實際卻有不同意涵。一般說來,資訊社會 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貝爾(Bell,1973)的後工業社會論述,雖然當時

基礎要素,而資訊化引導社會發展,且認同資訊技術在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確實存在功能與 作用。伴隨資訊主義而來的「資訊資本主義」則是指資訊科技已促使資本主義發生重組與改 變,資訊成為經濟生產的原料,同時經濟產出也是資訊,資訊資本主義關心的更是如何利用 資訊轉換成財貨與服務,並藉此創造高經濟收益。

貝爾對「資訊」(information)定義沒有多所著墨18,但他預測未來的「資 訊社會」發展的相關理念卻影響深遠。其後貝爾在 1979 年出版了〈資訊 社會的社會架構〉(The Social Framework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更明 確清楚地說明資訊如何影響與改變社會,並因此再度預測了知識與資訊將 很快成為當代社會結構的主要特徵(Bell,1979)。儘管對資訊社會的定義莫 衷一是,正如同Weber 所言,資訊社會的具體內容是必須以實際社會運作 觀察分析,不太可能找出一明確定義(馮建三譯,1999:12-42)19,而本研 究提及之資訊社會內涵主要依照Castells(2000)所描述的資訊社會特質,

重點包括強調「資訊」在社會運作扮演的關鍵角色,如傳統的社會屬性因 資訊技術運用而改變,透過資訊產生、資訊處理與傳遞的過程而成為生產 力與權力的基礎。Castells 更進一步指出,全球化與資訊化互相作用下,不 但影響經濟生產模式改變,同時促使社會組織朝向網絡化發展,人們生活 方式更彈性、靈活,進而形成一種新型態的社會運作模式形成,Castells 稱之為「網絡社會」。

由此可知,「資訊社會」是描述資訊時代裡,社會以資訊與知識為生 產力與權力基礎的特徵,而「網絡社會」則可說是資訊社會中,人們生活 深受資訊科技作用而轉變的新社會型態。網絡社會不同於傳統社會,其特 徵包括社會轉變由多面向的網絡連結構成,並且彼此互動,促使其形成社 會動態系統,同時具備彈性與高度行動力特色。Castells 使用「網絡」

(Network)而非「網路」(Internet or cyber)來形容新的社會型態,主要 目的就是要突顯社會各領域真實且普遍存在的系絡結構型態,他認為資訊 新科技的出現,成就了資訊化與網絡化互相結合,因而讓資訊力滲透到社

18 貝爾的對於「資訊」的定義僅泛指資料儲存、檢索和處理,其討論重視資訊的數量而非資訊 內容(質量),理論偏重探討資訊符號的儲存與傳遞,視之為所有經濟與社會交換的基礎。

19 Frank Weber 認為各方解讀資訊社會內涵不一,歸納整理可分從技術、經濟、職業、空間與文 化五面向探討資訊社會,研究者各自強調的重點不同,但都屬資訊社會的討論範疇。

會各領域而形成新型態社會運作,甚至成為全球網絡社會的基礎。

而相較上述 Castells 所稱的網絡社會,學界普遍認為「網路社會」指 的是透過網際網路技術,而在網路空間中的虛擬社會形式。Jordon(1999)

認為網路社會是實際社會的縮影,人們透過了新科技將現實社會搬進了網 路上,在網路社會同樣可實現互動溝通,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在實際社會中 的接觸、互動可能存在時間空間,甚至是社會階級與結構的限制,但是網 路社會是藉由科技技術造就的虛擬空間,在這空間中沒有時間、空間、距 離,甚至是階級限制,資訊向全球流動且是及時迅速與永不停止的。簡言 之,「網絡社會」強調的是資訊社會中的新社會型態,而「網路社會」則 可視為是實體社會的延伸,透過網路技術架構出的虛擬社會。然而本研究 中所稱之「網路社會」,除了指透過新科技所創造出在網路空間中的虛擬 社會外,同時也認為網路社會將受到實體社會運作影響,其不單只是技術 發展出的網路空間,僅供人們蒐集、處理或傳遞資訊,更重要的是受到實 體資訊化社會的影響,同時讓網路社會成為具備資訊社會與網絡社會特徵 的獨特社會型態,而為避免使用過多名詞造成混淆,本研究僅使用網路社

認為網路社會是實際社會的縮影,人們透過了新科技將現實社會搬進了網 路上,在網路社會同樣可實現互動溝通,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在實際社會中 的接觸、互動可能存在時間空間,甚至是社會階級與結構的限制,但是網 路社會是藉由科技技術造就的虛擬空間,在這空間中沒有時間、空間、距 離,甚至是階級限制,資訊向全球流動且是及時迅速與永不停止的。簡言 之,「網絡社會」強調的是資訊社會中的新社會型態,而「網路社會」則 可視為是實體社會的延伸,透過網路技術架構出的虛擬社會。然而本研究 中所稱之「網路社會」,除了指透過新科技所創造出在網路空間中的虛擬 社會外,同時也認為網路社會將受到實體社會運作影響,其不單只是技術 發展出的網路空間,僅供人們蒐集、處理或傳遞資訊,更重要的是受到實 體資訊化社會的影響,同時讓網路社會成為具備資訊社會與網絡社會特徵 的獨特社會型態,而為避免使用過多名詞造成混淆,本研究僅使用網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