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假設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接受家人關係之 主題家政課程;控制組未接受家人關係主題之家政課程。本章將研究方法分五節 說明,分別是:第一節、研究設計與假設;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 與發展;第四節、實施程序;第五節、資料處理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的發現,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1。

圖 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所欲控制及測量的變項有三類,分別是:

一、自變項

(一) 是否接受家人關係之家政教育主題課程,分別接受課程之實驗組、與未 接受課程之控制組。

(二) 依學生背景變項的不同,探討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及家庭結構型態 的學生在親子互動上的差異。

二、依變項 控制變項 學生條件 統計方法 測量工具

實驗組

實施家人關係之家政教育 主題課程

控制組

未實施家人關係之家政教 育主題課程

依變項

親子互動的改變

(一) 受試者在親子互動態度量表上的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子互動態度越正 向。

(二) 受試者在親子互動行為量表中的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子互動行為愈越 好。

三、控制變項

(一)測量工具:兩組學生使用同一問卷施策,且前、後測的實施,均由研究者本 人施策。

(二)學生特質:本研究受試者皆為高中一年級學生,其年齡因素可視為均等;受 試者為依照 S 型常態編班方式編班,學業成績可視為均等。

本研究以班級型態,配合學生家政課程的時間進行教學,進行準實驗研究設 計,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設計模式如表 4。

表 4 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T1 X1 T2 控制組 C1 C2

T1: 實驗組之前測 T2: 實驗組之後測 C1: 控制組之前測 C2: 控制組之後測

X1: 實驗組接受為期四週的家人關係課程處理,以班級方式實施

本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為接受家人關係之家政教育主題課程的實 驗組;另一組為未接受家人關係之家政教育主題課程的對照組。實驗組與控制組

均先接受青少年親子互動關係問卷之前測。研究者由第二章文獻探討發現到,課 程的介入為期四週到八週都有,而介入時間則由四小時至十二小時皆有,並無一 致的時間。研究者考量學生對單一主題的注意力及學校課程規劃的安排,故本研 究的課程介入採用一週兩節,連續四週共八節課的方式進行並透過學習單的完成 讓親子有互動的機會,期待在有限的時間安排下能夠進行有效教學。實驗組教學 進行完畢後,再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進行青少年親子互動問卷之後測。同時,

因為「家人關係」為高中家政主題課程所以全年段都會實施,因研究之需,控制 組的兩個班級將會在實驗組上完並且進行後測之後,延後上家人關係主題活動。

本研究主要探討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根據研究架構,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實施家人關係課程有助於高中階段青少年「親子互動」的態度與行為朝 向正向發展。

1-1、 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高中階段青少年實驗組比控制組親子互動態度會愈 正向。

1-2、 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高中階段青少年實驗組比控制組親子互動行為會愈 好。

假設二: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對於高中階段青少年親子互動改變的效果會因學 生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1、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高中階段青少年親子互動改變的效果會因學生性別 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2-2、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高中階段青少年親子互動改變的效果會因學生家庭 結構型態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3、家人關係課程實施後,高中階段青少年親子互動改變效果會因學生家庭社 經地位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