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背景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內容乃依據課程實施前後所蒐集之各項量性與質性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並 呈現本研究之結果,共分為五節加以說明:第一節為學生資料背景;第二結為學生 在親子互動態度與行為之現況,第三節為高中家人關係課程成效分析;第四結為實 驗組學生之親子互動態度、行為改變分析;第五節為高中家人關係課程教學活動分 析與反思。

第一節 學生背景分析

本研究之介入對象包括 4 實驗組及控制組各兩個班級共 140 位學生,包括實驗 組 70 位,對照組 70 位,所有學生皆完成前測及後測的施測。以下就全體及兩組 受試學生之性別、家庭結構及家庭社經地位資料加以分析、比較。

一、性別

表 9 為受試者性別的分布情形及卡方檢定結果。在 140 位,受試學生中,實 驗組男生為 39 人,女生為 31 人;控制組男生為 36 人,女生為 34 人,由卡方 檢定發現兩組學生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χ2=.26)。

表 9 受試學生性別分布情形及卡方檢定結果

變項 實驗組(n=70) 控制組(n=70) χ2= 類別 n % n %

女 31 44.3% 34 48.6% .26 性別

男 39 55.7% 36 51.4%

二、家庭結構

表 10 為受試者家庭結構分布情形及卡方檢定結果,在 140 位受試學生中,實 驗組雙親家庭有 61 人,單親家庭有 6 人,繼親家庭有 0 人,隔代教養家庭有

3 人;控制組雙親家庭有 61 人,單親家庭有 7 人,隔代教養家庭有 1 人,繼親 家庭有 1 人,然而卡方考驗一般採用的法則之一為 20%的細格期望次數不得小 於 5,由此可見本研究中家庭結構分布情形明顯地不符合,因此重新將家庭結 構分為實驗組雙親家庭有 61 人,其他有 9 人;對照組雙親家庭有 61 人,其他 有 9 人,採用將直欄合併來增加期望次數。由卡方檢定發現兩組學生在家庭 結構上無顯著差異(χ2=.000)。

表 10 受試學生家庭結構分布情形及卡方檢定結果

變項 實驗組(n=70) 控制組(n=70) χ2= 類別 n % n %

家庭 雙親 61 87.1% 61 87.1% .000 結構 其他 9 12.9% 9 12.9%

三、家庭社經地位

研究者參照Hollingshed和Redlich於1958年提出「兩因素的社會地位指數」區分 法,將父母親的「職業類別」、「教育程度」各分成五級,均以父母親等級較高 者為代表。等級指數屬第一級5分,第二級4分,以此類推將「職業類別指數」×7 加

「教育程度指數」×4 後,所得的總分即為「社經地位指數」,共可區分為五個社 經地位等級,如表11。

表 11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的計算方式 教育

等級

教育 指數

職業 等級

職業 指數

社經地位指數 社經地位等級

Ⅰ 5 Ⅰ 5 5×4+5×7=55 Ⅰ(52-55)

Ⅱ 4 Ⅱ 4 4×4+4×7=44 Ⅱ(41-51)

Ⅲ 3 Ⅲ 3 3×4+3×7=33 Ⅲ(30-40)

Ⅳ 2 Ⅳ 2 2×4+2×7=22 Ⅳ(19-29)

Ⅴ 1 Ⅴ 1 1×4+1×7=11 Ⅴ(11-18)

由於本研究樣本數共140份,家庭社經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 SES)

採用林生傳(2000)修訂A. B. Hollingshead(1957)提出之「兩因素社會地位 指數」(two fac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為測量的方法,將Ⅰ、Ⅱ級列為

「高社經地位」,高社經地位指數為41-55,Ⅲ級列為「中社經地位」,中社經地 位等級之社經地位指數為30-40,Ⅳ、Ⅴ級則列為「低社經地位」,低社經地位等 級之社經地位指數為11-29。實驗組低社經地位人數為13人,中社經地位人數為49 人,高社經地位人數為8人;對照組低社經地位人數16人,中社經地位人數為40人,

高社經地位人數為14人。由此可窺知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社經地位的樣本數大多集 中在中社經地位,顯然高社經地位與低社經地位的樣本數明顯與中社經地位的樣 本數有很大的落差,雖然在過去研究有發現到社經地位的差異確實會影響實驗的 結果,但由於樣本的限制,因此本研究後續分析不再將此背景變項納入考量。

小結

從上述資料可知,在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基本資料中,各變項均未達 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受試者的性別、家庭結構型態不是本研究中的干擾變 項。

第二節 學生親子互動態度與行為之概況

本節主要內容在呈現受試學生親子互動態度與行為之目前水準,完成前測的受 試學生共計140人,分別說明如下:

一、 親子互動態度的概況(表12、表13)

親子互動態度量表共25題,其中1-10、13、16、17、19-25共20題依「非常不 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計予1至4分;11-12、14-15、18共5題則依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計予4至1分,故受試學生之平均 分數應分布於25-100分之間。完成親子互動態度量表前測的學生共140人,以 下就親子互動內涵之各面向為架構分析,結果如下:

(一)訊息交換態度

1.前測:以此面向為主概念的題目共5題,前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訊息交 換面向平均分數為15.54分,量表題平均數為3.11分,顯著高於理論中 點(t=49.35, p<.001),而前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訊息交換面向平均分 數為15.01分,量表題平均數為3.00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39.57, p<.001),由此可知受試學生在親子互動訊息交換面向的態度上具有積 極正向的水準,但仍有努力的空間可以達到更好的成效。

2.後測:後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訊息交換面向平均分數為16.94分,量表 題平均數為3.39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58.81,p<.001)。而後測控 制組受試學生在訊息交換面向平均分數為14.61分,量表題平均數為 2.92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41.05,p<.001)

(二)情感傳達態度

1.前測:以此面向為主概念的題目共5題,前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 達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4.64分,量表題平均數為2.93分,顯著高於理論 中點(t=35.10, p<.001),而前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達面向上平

均分數為13.96分,量表題平均數為2.79分,顯著高於理論中(t=32.74, p<.001),由此可知受試學生在親子互動訊息交換面向的態度上具有積 極正向的水準,仍有加強的空間。

2.後測:後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達面向平均分數為15.86分,量表 題平均分數為3.17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42.33,p<.001),而後 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面向平均分數為13.96分,量表題平均分 數為2.79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43.64,p<.001)。

(三)問題解決

1.前測:以此面向為主概念的題目共5題,受試實驗組學生在問題解決面 向上平均分數為14.58分,量表題平均數為2.92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 (t=39.55, p<.001),受試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面向上平均分數為分 13.41,量表題平均數為2.68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39.15, p<.001),由此可知受試學生在親子互動訊息交換面向的態度上具有積 極水準,仍有加強的空間。

2.後測:後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達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5.39分,量 表題平均分數為3.08,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47.73,p<.001),後測控 制組受試學生在情感傳達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3.41分,量表題平均分數 為2.68,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36.97,p<.001)。

(四)生活參與態度

1.前測:以此面向為主概念的題目共5題,前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生活參 與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4.93分,量表題平均數為2.99分,顯著高於理論 中點(t=48.70, p<.001),前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生活參與面向上平均 分數為14.50分,量表題平均數為2.90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39.60, p<.001),由此可知受試學生在親子互動訊息交換面向的態度上具有積 極正向的水準,仍有加強的空間。

2.後測:後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生活參與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5.87分,量 表題平均分數為3.17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58.49,p<.001),後測 控制組受試學生在生活參與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4.71分,量表題平均分 數為2.94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50.89,p<.001)。

(五)角色執行態度

1.前測:以此面向為主概念的題目共5題,前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角色執 行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6.36分,量表題平均數為3.27分,顯著高於理論 中點(t=62.68, p<.001),而前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角色執行面向上平 均分數為15.57分,量表題平均數為3.11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

(t=50.69, p<.001),由此可知受試學生在親子互動訊息交換面向的態 度上具有積極正向的水準,但仍有努力的空間可以達到更好的成效。

2.後測:後測實驗組受試學生在角色執行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7.33分,量 表題平均分數為3.47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73.99,p<.001),後 測控制組受試學生在角色執行面向上平均分數為14.37分,量表題平 均分數為2.87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t=41.98,p<.001)。

由上述結果可知,受試學生的整體親子互動態度與訊息交換、情感 傳達、問題解決、生活參與及角色執行的態度雖具有積極正向的傾向,

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實驗組學生在進行家人關係教學介入之後,在親子 互動態度上的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問題解決、生活參與及角色執行等 五個面向的分數都有提升。本研究結果與王琤惠(2011)、黃迺毓(2005) 研究發現到我國青少年親子間在訊息交換、情感傳達與問題解決的親子 互動態度上需要學習的結果是一致的。而李乃佳(2007)提出在訊息交 換、情感傳達、問題解決、生活參與以及角色執行等親子關係議題都是 高中職青少年有學習需求的面向,本研究結果的確也發現到高中階段青 少年在此五個面向上有學習的必要性,所以協助並引導青少年與父母在

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問題解決、生活參與以及角色執行等親子互動內 涵面向上學習如何與父母親建立友善和諧的互動模式,將有助於提升親 子間良好的親子關係。

表 12 受試學生親子互動態度量表前測得分分析表

T值 T值 變項類別 實驗組學 實驗組學 實驗組學生得 控制組學 控制組學 控制組學生得

生之平均 生量表平 分與理論中點 生之平均 生量表平 分與理論中點 得分 均得分 的差異考驗 得分 均得分 的差異考驗

(n=70) (n=70) (n=70) (n=70)

訊息交換 15.54 3.11 15.01 3.00 49.35*** 39.57***

情感傳達 14.64 2.93 14.06 2.81

35.10*** 32.74***

問題解決 14.59 2.92 14.61 2.92

39.55*** 39.15***

生活參與 14.93 2.99 14.50 2.90 48.70*** 39.60***

角色執行 16.36 3.27 15.57 3.11

62.68*** 50.69***

註: ***p<.001,**p<.01,*p<.05,最高分為4 分,最低分為1 分,

理論中點為2.5 分

表 13 受試學生親子互動態度量表後測得分分析表

T值 T值

變項類別 實驗組學 實驗組學 實驗組學生得 控制組學 控制組學 控制組學生得 生之平均 生量表平 分與理論中點 生之平均 生量表平 分與理論中點

得分 均得分 的差異考驗 得分 均得分 的差異考驗

(n=70) (n=70) (n=70) (n=70)

訊息交換 16.94 3.39 14.61 2.92 58.81*** 41.05***

情感傳達 15.86 3.17 13.96 2.79

42.33*** 43.64***

問題解決 15.39 3.08 13.41 2.68 47.73*** 36.97***

生活參與 15.87 3.17 14.71 2.94 58.49*** 50.89***

角色執行 17.33 3.47 14.37 2.87 73.99*** 41.98***

註:***p<.001,**p<.01,*p<.05,最高分為4 分,最低分為1 分,

理論中點為2.5 分

二、 親子互動行為的概況(表14、表15)

二、 親子互動行為的概況(表14、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