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資料收集;第四節 研究變項操作型定義;第五節資料處 理、審查與DRG 指派;第六節 研究資料信效度檢測;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某區域教學醫院之九十二年一月~十二月出院病人總數為母群體(排 除論病例計酬案件及高額案件),以大於全國區域醫院各DRG平均醫療費用二個 標準差為個案組,並選取1:4之個案數比例產生對照組總分析樣本數810件。醫療 費用之計算採健保局所回饋之各DRG平均醫療費用及參考之HCFA第十八版之 權重修正後之台灣第一版作為基礎。

研究步驟如下:

一、將選取費用異常之樣本,先去除編碼錯誤且改變DRG之個案,再依健保局 編審歸屬DRG,並定義為「原始DRG」。

二、取「原始DRG」中,醫療費用大於二個標準差作為個案組,並產生1:4比 率的對照組。

三、由取得健康保險行政協會之「健康保險技術師」「健康保險管理師」雙重 資格之專家審查「健保醫令明細表」中,找出有治療處置但未記載在病歷 上之可能診斷。經臨床醫師確認並補記載於病歷摘要後,再由取得醫院行 政協會「甄審及格證書」之疾病分類技術人員進行疾病分類編碼及編審DRG 歸屬,並定義為「修正後 DRG」。

四、取「原始DRG」與「修正後DRG」之比值,作為醫療費用損失。

40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個案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使用初級資料進行回溯性資 料分析。主要目的有三,一為驗證病歷記錄品質是否影響 DRG 歸屬;二為 驗證病歷記錄品質是否影響疾病分類品質;三為病歷記錄品質對醫療費用的 影響。研究內容分別就醫療資源之實際利用情形,疾病分類的編碼品質及病歷 記錄品質等,探討病歷記錄品質對於疾病分類的編碼品質及醫療費用的影響 情形。由文獻得知,全民健保之申報檔案 ICD-9-CM 碼的錯誤率偏高(賴憲 堂,1998),故先進行 ICD-9-CM 碼的效度檢測。「病歷記錄品質不良」在DRG 碼分派不變之前提下,實際費用與該類DRG 平均費用之差異增加。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設計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以 HCFA 之理論架構為基礎,再依研究目的研擬出研究架 構,共分自變項為病歷品質;其中包括病歷記載不全、主次診斷錯誤或遺漏、

處置錯誤或遺漏、記錄內容相矛盾、記錄內容不一致、缺乏最後診斷等了解病歷 記錄之品質,而控制變項則分別為人口學變項(性別、年齡)、就醫種類別(科別、

疾病別)、病例特性(住院來源、住院天數、出院狀態)、編碼品質(主次診斷倒置、

次診斷遺漏、處置遺漏、診斷錯誤、處置錯誤及未完成病歷)構面。

41

病歷記錄品質不良 DRG 碼誤歸類

實際費用與 該類DRG平均 費用差異增加

圖 3-2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42

費 用 異

常 (0;1) 病歷品質

1.病歷記載不全(0:1) 2.主次診斷錯誤或遺漏(0:1) 3.處置錯誤或遺漏(0:1) 3.記錄內容相矛盾(0:1) 4.記錄內容不一致(0:1) 5.缺乏最後診斷 (0:1)

自變項

1.人口學變項 性別 年齡 2.就醫種類別 科別 醫師別 疾病別 3.病例特性 住院來源

出院狀態 4.醫療資源利用

住院天數 住院總費用 每日住院費 5.編碼品質

1.主次診斷倒置 4.診斷錯誤 2.次診斷遺漏 5.處置錯誤 3.處置遺漏 6.未完成病歷

控制變項

依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