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貢獻
在過往探討研究有關於新資訊科技的接受或者採用行為,大多採用「科技 接受模式(TAM)」,本研究則是試著整合資訊系統成功與計畫行為理論(TPB)來 去探討閱聽人使用新的科技產品 CPBL TV 的意願影響因素。回顧有關科技接 受模式(TAM)歷史文獻,此理論大多注重個人本身對於新資訊科技的感受與評 價,而忽略了來自社會的與論壓力,以及本身是否能出於自由意志控制採用行 為的環境資源。因此本研究也驗證了 Mathieson(1991)預測與解釋資訊科技的採 用時,使用計畫行為理論(TPB)可以獲得不錯的解釋能力的理論(王明杰,2013)。
網路口碑的過去文獻大多都只討論單一構面變數,要不就單純的正、負面口碑。
對此,本研究對的學術貢獻便是在與將網路口碑結合大數據(Big data),整合成 一個近年來興起的網路聲量。從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網路聲量的強度越強,將 有助於行為意圖的強度。另一方面,未來研究方向如果納入前面所提建議,那 網路聲量對態度的影響提升,也能非常顯著的影響行為意圖。在實務貢獻的方 面,經過本研究分析實證結果指出,閱聽人對於涉入程度影響態度在進而影響 行為意圖的行為是最為顯著的。也說明了,未來企業或者中華職棒聯盟要操作 或設計行銷策略時,涉入程度已成為重要考量。如果有請到重量級球員(明星) 或者近期火紅的球員(明星)代言廣告,其因為涉入程度非常顯著,故將成為非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2004)。中華職棒記錄年鑑。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2. 尤万宜(2014)。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行動裝置使用者的持續使用動機與 黏著行為知影響。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天賜(2003)。衡量 ERP 供應廠商服務品質之成功模式。國立中央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王明杰(2013)。商業現代化學刊,第 7 卷 1 期,頁 277-306。
5. 白鎮瑋(2012)。社群使用者的歸屬感需求與廣告效果之關係研究-以 Facebook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吳濟華、葉晉嘉、周佳儀(2005)。高雄都會區女性住宅消費行為意向之研 究。住宅學報,第 14 卷第 1 期,頁 67-84。
7. 呂婉蓁、鄭志富(2008)。職棒觀眾觀賞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 刊,第 10 卷 3 期,頁 57-71。
8. 李文伶(2003)。網路口碑之影響因素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9. 李永祥(2010)。臺灣科技大學學生參與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意圖之研究
-計畫行為理論驗證。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第 4 卷第 1 期,頁 35-55。
10. 李孟松(2010)。品牌個性一致姓、產品涉入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以 台灣汽車市場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管理科學組。
11. 李莉絹(2006)。名牌精品涉入程度與消費行為之探討-以新竹地區消費者
12. 周宣光譯(2008)。Jane P. Laudon, Kenneth C. Laudon。管理資訊系統。東華 書局,2008 年 12 月十版。
13. 林妤玲(2007)。影響行動加值服務採用意願之因素:使用情境的效果。國 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林怡君(2008)。遊客涉入程度、服務品質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東豐 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 文。
15. 林東清(1995)。影響企業引進資訊科技成效之組織因素。管理評論,第 14 卷,2 期,頁 59-84。
16. 林彥平(2005),網路口碑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 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林彬(2013)。廈門市網球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對網球拍品牌忠誠度影響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18. 林聖凱 (2004)。網路口碑來源可信度量表之建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 工程與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邱成欽、林弘昌(2010),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 43 卷,5 期,頁 9-26。
20. 邱莉燕、鄭婷方(2013)。遠見雜誌,第 1 卷 319 期。
21. 侯嘉政、傅柏霖(2008)。產品涉入與品牌涉入對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數 位相機為例。行銷評論,第 5 卷 1 期,頁 27-56。
22. 殷健翔(2010)。網路口碑對線上應用程式的購買意圖之影響-以 Apple App Store 為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3. 翁誌誼(2007)。大學新生規律運動行為意圖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靜宜大學 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第 3 卷,頁 307-314。
24. 張千培、鄭志富(2009)。高中階段學生運動社團參與意圖模式之研究。體
25. 張玲星(2006)。資訊系統發展中政治行為之意圖: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 之研究-MIS 專業人員與使用者差異之比較。管理學報,第 23 卷 3 期,
頁 347-365。
26. 張偉志(2009)。網路使用及智慧財產權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27. 張簡勉志(2001)。ERP 系統之使用者滿意度問卷建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 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陳弘慶(2007)。2006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參與者之涉入程度、體驗行銷、滿 意度及忠誠度之相關實證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 4 卷 1 期,頁 14-
33
29. 陳明遠(2010)。台北都會區 MRT 共構住宅顧客購買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
-TAM 與 TPB 整合之觀點。
30. 陳品妏(2012)。探討行動應用程式之使用意向影響因素-分解計劃行為理 論觀點。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31. 陳思穎(2009)。運用修正版 DeLone & McLean 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網站 成功因素-以 Yahoo!奇摩購物中心為例。第五屆知識社群研討會,開南大 學資訊及電子商務所。
32. 陳書林(2006)。探討影響網路負面口碑因素之研究。第十屆科技整合管理 研討會。
33. 陳敏男(2010)。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之行為意圖 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34. 陳薇先、邵于玲(2006)。2004ING 台北國際馬拉松參賽者涉入程度、滿意 度及再參加意願之研究。北體學報,第 14 卷,頁 146-156。
35. 黃坤祥、游皓瑋(2006)。高屏澎東地區原住民參與職業訓練就業輔導行為 意向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 21 期,頁 1-37。
36. 黃坤祥、游皓瑋(2006)。高屏澎東地區原住民參與職業訓練就業輔導行為 意向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 21 期,頁 1-37。
37. 黃明章、孫詩蘋(2008)。產品知識、涉入程度對處方藥藥商廣告效果之影 響。行銷評論,第 5 卷 1 期,頁 81-104。
38. 黃煜(2014)。從媒體轉播權看中華決策思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 會。
39. 塗三賢、王永松(2007)。已計畫行為理論分析消費者對木構造房屋的消費 行為意向。臺灣林業科學,第 22 卷 2 期,頁 173-181。
40. 葉俊麟(2011)。以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型來探討智慧型手機的購買 決策。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41. 劉倢妤(2007)。電子化服務品質、品牌形象與網路口碑對顧客後續行為意 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拍賣網站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42. 劉誌仁(2006)。消費者網路購物涉入程度及消費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 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歐陽崇榮(2000)。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中央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蔡馥丞(2011)。探討商業部落格之使用:涉入理論與期望確認模型之觀點。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45. 鄭凱元(2006)。網路口碑傳播媒介之比較。國立台灣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 士論文。
46. 戴友榆(2007)。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節約用電行為之-以民宿業為例。國 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蘇豐裕(2008)。ERP 系統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 F 公司為例。國立高雄 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Ajzen, I. & Driver, B. L. (1992).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3), 207-240.
2.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3.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Springer.
4. Ajzen, I., (2001). Nature and operation of Attitud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 27-58.
5.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Springer.
6.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4), 665-683.
7. Antil, J. H. (1984).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volvement.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1(1), 203-209.
8. Armitage, J. A. & Christian, J. (2003). From attitudes to Behavior: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Current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Learning, Personality, Social, 22(3), 187-195.
9. Armitage, J. A. & Christian, J. (2003). From attitudes to Behavior: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Current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Learning, Personality, Social, 22(3), 187-195.
10. Bailey, J. E. & Pearson, S. W., (1983).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9(5),
11. Bansal, H. S., & Voyer, P. A. (2000). Word-of-mouth process within a service purchase decision context.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3(2), 166–177.
12. Cohen, J. B. (1983). Involvement and you: 1000 great idea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0(1), 325-328.
13. DeLone, W. H., and McLean, E. R.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1), 60-95.
14. Engel, J.E., Kegerreis, R.J. & Blackwell, R.D. (1969).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by the innovator. Journal of Marketing, 33(3), 15-19.
15.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fe,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Addision-Wesley.
16. Goodhue, D. L., (1998).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validity of a task-technology fit instrument for user evaluation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ciences, 29(1), 105-138.
17. Hamilton, S., & Chervany, N. L., (1981). Evaluating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Part I. Comparing Evaluating Approaches, MIS Quarterly, 5(3).
18. Ives, B., Olson, M. H. & J. J. Baroudi, (1983) The Measur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26(10), 785-793.
19. Krugman, H. E. (1965).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Advertising: Learning without Involvement, Public Opion Quarterly, 29, 349-356.
20. Ling, R. & Yttri, B., (2006). Control, emancipation, and status: The mobile telephone in teens’ parental and peer relationship, In R. Kraut, M. Brynin, & S.
Kiesler (Eds.), Computer, phones, and the Internet: Domestic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19-234,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21. Mathieson, K. (1991). Predicting User Intentions: Comparing the technology
Systems Research 2(3), 173-191.
22. Pitt, L. F. & Watson, R. T.., (1995) Service Quality: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 , 173-185.
23. Pitt, L. F., Watson, R. T. and Kavan, C. B.., 1995, Service Quality: 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 19(2), 173-187.
24. Rai, A., Lang, S. S. & Welker, R. B., (2002).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IS Success Models: An Empirical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1), 50-69.
25. Seddon, P. B.., (1997). A Respec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Deleon and 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 8(3), 240-253.
26. Taylor, S. & Todd, P. (1995). Assessing IT usage: The Role of Prior Experience, MIS Quarterly, 19(4), 561-570.
27. Taylor, S. & Todd, P. (1995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2), 44-176.
28. Traylor, Mark B. (1981). Product Involvement and Br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1, 51-56.
29.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341-352.
30. Zmud, R. W., (1978).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Decision Sciences, 9(2), 187-195.
網路文獻
1. Buzz 網路口碑研究中心。網址: http://www.i-buzz.com.tw/。
2. CPBL TV。網址: http://www.cpbltv.com/。
四字箴言帶你認識大數據。
4. Opview 社群口碑資料庫。網址: http://www.opview.com.tw/。
5. 台灣維基棒球館。網址:http://twbsball.dils.tku.edu.tw/。
6. 林言熹(2014)。少了緯來,今年中職轉播看哪裡?職棒二十五年轉播收視 懶人包。關鍵評論網(TNL)。
7. 許巧齡(2007)。淺談 e-Learning 學習行為研究之理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 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8. 網路溫度計(2015)。網路大數據觀測方式。網址: http://dailyview.tw/。
附錄一:本研究正式問卷
究所以上
六、您每月平均收入:□20,000 元以下 □20,001 元~35,000 元 □35,001 元~50,000 元 □50,001 以上 七、您是否曾使用過 CPBL TV 收看職棒比賽:□是 □不是
八、您是否曾使用過網路電視平台 (例如: YouTube、CPBL TV、NBA.com、
MLB.com)收看節目:□是 □不是
請依據個人的看法,回答下列的問題。並請依照題目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