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貢獻、限制與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貢獻與限制,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後續相關 研究參考,以期未來對此相關研究領域有更完善的研究。

一、 研究貢獻

(一)了解基層公務人員情緒勞務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國內過去關於情緒勞務的研究主題,較以工作壓力、工作倦怠、情緒耗竭、離 職傾向、工作滿意度、提升服務品質等為主,少有研究探討其與身心健康直接的關 係,再者,情緒勞務的研究也多以私部門領域,如銀行員、飯店員工、護理人員、

遊樂場服務員等為研究對象。本研究證實情緒勞務能夠影響基層公務員之身心健

135

康狀況,並進一步發現情緒勞務在生理症狀、焦慮、失眠與社會功能障礙上有直接 的影響。同時發現心理彈性能力能夠有效中介情緒勞務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進 而提出實務建議,強化以心理彈性為基底,打造健康公務職場。

(二)了解基層公務人員情緒調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本研究驗證 Gross 和 John(2007)在情緒調節之認知重評與表達抑制兩種策 略,在我國社會環境文化中的作用。研究結果證實認知重評能夠有效降低公務員因 情緒勞務所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認知重評的效果於本研究中再次獲得驗證。本研 究同時發現表達抑制在情緒勞務與身心健康之間存在調節效果。本研究公務員在 運用表達抑制上,出現免受過多負向身心健康困擾的效果。

(三)了解心理彈性在情緒調節的效果、作用與定位

心理彈性除能有效中介情緒勞務與身心健康之間的影響,本研究亦發現其能 排除認知重評與表達抑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此外本研究另證實心理彈性在認知 重評與身心健康之間存在完全中介效果,本研究提供心理彈性在情緒調節歷程中 游刃有餘的說明,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二、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抽樣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為基層公務員,因採便利取樣方式,僅就臺北市戶政事務所員工作 為施測對象,此舉可能會有地區性因素的影響,亦無法將結果推論至全國公務員中。

建議未來研究對象可擴展不同公務性質或領域的工作者,並以更嚴謹的抽樣方式,

協助本研究相關結果在推論上更具說服力。

(二)研究方法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了解基層公務員情緒調節、心理彈性與身心健康的自陳 情形,續以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Barron 和 Kenny(1986)所提的中介變項考 驗方法等,進行資料處理。由於量性研究與統計方法的選擇,會造成研究工具和自 陳量表影響研究結果的可能,產生無法真正體現出情緒調節、心理彈性與身心健康 之間的關係。建議未來可採結構方程式模型(SEM)路徑分析方式,釐清眾多潛在

136

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同時亦可採實驗法,將受試者區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 組介入正念技巧訓練課程,以證實心理彈性在身心健康上的實際功效。

(三)研究工具的選擇

本研究所使用之情緒調節量表工具,是直接採用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心理系 所實驗室網站資源中的中文版情緒調節量表,此工具關於表達抑制的題目僅有 4 題,且因翻譯或文化用詞因素,使得文字敘述可能較未能探測到受試者情緒壓抑的 真正內涵。同時本研究未經正式預試階段,經文字酌修後直接正式施測,亦有不足 精確之處。而本研究亦未考量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儒家思想等文化價值觀對表達 抑制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建議未來研究情緒壓抑相關主題時,可探尋更符合國人使 用的情緒壓抑量表工具。

(四)研究變項的再驗證

本研究主要探討情緒勞務對身心健康之影響,並納入情緒調節和心理彈性中 間變項,檢驗認知重評、表達抑制和心理彈性對身心健康的作用。然而工作壓力不 僅只限於影響個體身心健康,尚有離職傾向、情緒耗竭、工作倦怠、工作效能與幸 福感等,另外,工作性質、組織氣候、主管風格等因素也是健康職場中相當重要的 討論因子,建議未來研究可再度驗證心理彈性在工作現場中各種不同的現象與問 題,擴展心理彈性對個體的保護力以及增進健康職場的應用性,以發展心理彈性的 在社會現象中的多元價值。

13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春展(2006)。高中職生情緒智慧、憂鬱傾向與情緒調整之研究。嘉南學報,32,

484- 507。

王明元、甘唐沖、劉文玲(2008)。劍湖山王子飯店及耐斯王子飯店員工情緒勞務 負擔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3,252-273。

考試院院會(2016)。考試院第 12 屆第 79 次會議【會議記錄】。(2016 年 3 月 24 日)。

江文慈(2004)。大學生的情緒調整歷程與發展特徵。教育心理學報,35(3) ,249-268。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 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6。

朱育萱(2011)。負向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憂鬱或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以壓力因應方 式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呂慧婷(2005)。工作壓力知覺與身心健康知覺之關聯性研究-以 A 型行為傾向為 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李靜婷(2015)。罕見疾病照顧者相依關係、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初麗娟、高尚仁(2005)。壓力知覺對負面心理健康影響:靜坐經驗、情緒智能調 節效果之探討。中華心理學刊,47(2),157-179。

初麗娟(2005)。華人企業員工身心健康促進的有效因應因子:情緒智能、心理接 受與靜坐措施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沈志明(2006)。戶政人員情緒勞動、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彰 化 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宗祐(2003)。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

138

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宗祐、鄭柏壎(2006a)。難應付客戶頻次、知覺服務訓練效用兩者及情緒勞動與 情緒耗竭之關係-「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管理學報,23(5),581-599。

吳宗祐、鄭伯壎(2006b)。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緒勞動支交互作用對 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48(1),69-87。

吳宗祐(2008)。由不當督導到情緒耗竭:部屬正義知覺與情緒勞動的中介效果。

中華心理學刊,50(2),201-221。

吳淑蓉、王秀紅(2005)。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實證護理,1(4)243- 252。

吳淑禎、周璻薇、謝辰昕、劉俊億(2010)。餐飲外場從業人員的社會支持、情緒 勞務與工作表現之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2,1-30。

林洛秀、郭智宇(2014)。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2013 年。勞動部勞動及 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編號:IOSH102-M306)。臺北市:勞動部。

林尚平(2000)。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3),424-447。

林以正、黃金蘭、李怡真(2011)。進退之間的拿捏:由忍的情境變異性探討華人 自主與和諧的辯證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35,57-100。

林宛貞(2010)。反芻特質、低落情緒改變量與情緒調節策略對降低經驗迴避程度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施惠娟(2009)。情緒勞務工作特質與反應策略之研究:以 IPO 模式概念解釋(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胡幼慧(1990)。性別、角色與憂鬱症狀。婦女與兩性月刊,2,1-18。

高黎守(2007)。基層戶政人員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縣 戶政機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張玨(1987)。大專聯考壓力對於青少年健康的影響-追蹤研究。中華心理學刊,29

(2),93-112。

張仁和(2013)。正念與心理彈性(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139

張仁和、黃金蘭、林以正(2013)。從情緒平和與止觀探討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方法 的療癒機制。教育心理學報,44(3),589-608。

張真瑜(2011)。不當督導行為與部屬後果之關係-負面情緒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李綢(2012)。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多元生理回饋。教育心理學報,44(1),159-184。

陳依芬、黃金蘭、林以正(2011)。忍的情緒調控策略與心理適應之關聯。本土心 理學研究,35,3-56。

陳秋瑩(1990)。臺北市已婚婦女的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及焦慮症狀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陸洛,李惠美,謝天渝(2005)。牙醫師職業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

以高雄市牙醫師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7,59-80。

黃于寶(2013)。探討工作倦怠、工作家庭平衡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職場靈性 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鄔佩君(2002)。第一線服務人員之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與其結果之關係:以銀行 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中芳(1991)。試論中國人的「自己」:理論與研究方向。見楊中芳、高尚仁(主 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93-145)。臺北市:遠流。

滿莉芳(2002)。情緒勞務工作者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結果之研究-以情緒智力與工 作特性為干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玲珊(2004)。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及身心健康之探討--以台南縣衛生局、所 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齊文華(2014)。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情緒勞務與情緒勞務展演方式對其情緒耗竭及 心理健康影響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劉雅惠、劉偉文(2009)。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為之相關性研究。

醫護科技期刊,11(2),98-115。

140

潘怡潔(2014)。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差異與整體幸福感之關係初探:以兩組年齡

潘怡潔(2014)。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差異與整體幸福感之關係初探:以兩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