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乃針對佐丹奴服飾業之單一個案公司做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組織承諾與 工作績效的影響—以工作型態為干擾變項關聯性調查研究,並未針對單一產業多家公 司或多種產業間加以比較與研究,因此研究結果恐無法適用於所有組織。建議日後欲 探討相關主題之研究者可以增加樣本的範圍,使研究結果能被更廣泛地運用。

二、調查內容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只針對佐丹奴服飾業高雄區分店共 24 家分店之全體員對人力資源管理 措施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以工作型態為干擾變項進行調查,然而並未能從 中得知個案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真正的實施內容與細節,因此無法具體指出組織對 於全職與兼職員工所實施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差異為何,以及哪些管理措施的執行效 果不佳。此外,並沒有實際調查員工究竟分別重視哪些管理措施,也無針對兩者對組 織績效的影響情形加以驗證,因此在分析上不免有些不足。建議日後對此主題有興趣 之研究者能夠擴大研究架構,並輔以面訪或問卷的方式,請人力資源相關單位陳述管 理措施為何,以深入瞭解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執行的狀況與問題癥結點,提供企業 更豐富的研究發現。

三、資料蒐集方法

此次分析之問卷與資料之主要來源係佐丹奴服飾業高雄區分店共 24 家分店之 全體員,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以工作型態為干擾變 項之調查,因此與一般研究者所使用之題目有所不同,其敘述方式與調查內容較偏重 實務面,此法雖增加分析之便利性,卻也犧牲了一些研究的嚴謹性,因此建議日後欲 研究相關主題之研究者在進行問卷設計時,善加利用該領域中既有之學術研究問卷,

以確保問題具有效標關聯效度及構念效度。

8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尹秀麗(2003),服務業部分工時員工之研究—以中部量販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彰化。

王薪為(2007),領導型態、組織氣候、學習型組織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科 技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訓練》,第十六卷 第六期,3-11 頁。

成之約(2004)。部分時間工作發展與所得分配問題。國家政策論壇季刊,九十三年 一月春季號。222-238 頁。

成之約(2005,12 月1 日),部分時間工作型態發展及其影響之探討,吳忠吉主持,

主題:部分時間工作發展及影響,部分時間工作法制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朱金池(1991),「組織衝突之研究」,警專學報,第四期,頁113-126。

何永福、楊國安(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余安邦(1980),企業組織中員工離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心 理研究所:台北。

余德成,「品質管理人性面系統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博士論文,

民國85 年6 月。

吳秉恩(1996),企業教育訓練策略與訓練成效之研究—以組織學觀點分析,行政院國 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呂佩璇(2005),「人力資源績效管理資訊系統建立-以留才績效指標為例」, 朝陽 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李玉得(1992),製造業高級人力事業前程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地區製造業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

李誠,「人力資源管理的 12 堂課」,台北:天下文化,第二版,民國95 年。

林妙雀(2004),「智慧資本與創新策略對跨國企業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 區電子資訊產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林明謀(1999),高科技產業員工生涯發展之探討—以資訊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林玫玫(1996),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組織氣候及內外控為中介變項,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林儀真(2002),不同雇用別之護理人員其組織承諾、專業承諾與工作表現行為之探

88

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蓉(2004),「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碩士論文。

林靜如(199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國 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邱哲民(2008),「組織氣候、溝通媒介對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之影響-以某公司生 產型專案計畫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

應用心理研究,19,175-209。

洪瑞斌、劉兆明(2003),工作價值觀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9,

211-250。

胡瓊泰(1999),「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 以高科 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孫顯銘(1992),我國企業職業訓練新趨勢,就業與訓練,10(3),6-9。

袁芳煌(2001),「工作評估、績效管理與薪資管理之關係應用於實務之研究-以國 內製造業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張火燦(1990),人力資源策略內外環境的探討,人力資源學報,2,89-97。

張峰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陳自強(2001),「人力資源管理對外派大陸幹部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 碩士論文。

陳怡靜(1998),「全面品質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與員工工作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陳欣宜(2004),部分時間工作者組織承諾之探討—以視聽娛樂業為對象,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台北。

陳美珠(2003),「政府機關資訊人員生涯規劃之探討」,世新大學碩士論文。

陳國聲(2004)。定期契約工之組織公平認知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旗勝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陸鵬程(1981),大台北地區加油站員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游騰馨(2001),「人力資源管理對台商在大陸當地選用幹部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

大葉大學碩士論文。

黃正雄、黃國隆(2003,夏季號),價值觀一致性對人力資源措施與組織承諾間關係的 中介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2),115-133。

89

黃同圳(2000),績效評估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天下遠見,頁110。

黃宛莉(1997),「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承諾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黃思明(2005),「高科技產業專業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黃英忠(1999),人力資源管理(1 版),三民書局。

黃英忠(1999),人力資源管理(1 版),三民書局。

黃家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部契合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台北:中山管理 評論,8 卷3 期頁: 511-536,民國89 年。

黃祥宗(2008),「台北市立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楊淑婷(2004)。定期勞動契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趙聚文(2007),「回任措施對員工外派回任後組織承諾的正向影響-以人格特質為 干擾變數」,大同大學碩士論文。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研究」, 國 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蔡天生(2000),「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蔡盛明(2003),公營事業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員工屬性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

以中國石油公司為實證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蔡進祥(2001),旅行業員工績效評估之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 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鄭津津(1999):〈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訓練,第十六卷第六期,

12-16頁

蘇麗美(2003),「組織政治知覺的類型及各類型中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工作 績效的影響」,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信旭(2002)。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相關之研究 -以台南縣鄉鎮市 公所基層公務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永宏(2004),消防機關緊急救護人員知識管理、專業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0

二、英文部分:

Allen, N. J. & Meyer, J. P. (1993).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vidence of career stage effect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6:49-61.

Assessment and Determinants. In B. Staw & J. Press (Eds.), Research in

Aven, F. F., Parker, B., & McEvoy, G. M. (1993). Gender and attitudinal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6:63-73.

Baruch, Y. (1998). The rise and fall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17(2):135-144.

Becker, B. & Gerhart, B.(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779-801.

Becker, Howard. S.(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66, pp. 32-40.

Becker, T. E., Billings, R. S., Eveleth D.M. and Gilbert, N. L. (1996),Foci and bases of commitment: implications for Job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2): 464-482.

Belous, R. S. (1989). How human resource systems adjust to the shift toward contingent workers, Monthly Labor Review, 112(3):7-12.

Bergmann, T. J. & Scarpello, V. G.. (2000). Compensation Decision Making (4th Ed.),South-Western College.

Borman, W. C. and Motowidlo, S. J.,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Boxall, P., & Steeneveld, M. (1999). Human recource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ngineering consultancies,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6(4):443-463.

Britis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 revisited,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5:369-375.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533-546. Angle, H. L., &

Perry, J. L. (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1): 1-14.

Buchanan, B.(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19, No.

4, pp. 533-546.

Campbell, J. P. et al.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378.

Campbell, J. P., McHenry, J. J. and Wise, L. L. (1990). Modeling job performance in a population of jobs. Personnel Psychology, 43: 313-333

91

Chew, J., Girardi, A., & Entrekin, L. (2005). Retaining core staff: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on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Jouranl of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8(2):23-42.

commitmen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Delaney, J. & Huselid, M. (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949-969.

Delaney, J. T. and Huselid. M. A.,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9(4), 1996, pp.949-969.

Delery, J.E. and Doty, D.H., “Modea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sts of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Vol. 39(4), 1996, pp.802-835 Dessler, G.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Development Handbook, 3rd, New York: Macmillian.

Development Handbook, 3rd, New York: Macmi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