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酒駕廣告內容需求 5 個變項平均數均於 5 分以上,顯示受測者認為酒駕相關法 令規定、酒駕後果如嚴重性及賠償、酒後生理反應對駕駛行為影響,替代方式安 全回家、飲用含多少酒精飲料會超過標準等內容均是民眾所欲知道或瞭解的訊息。

建議政府後續宣導時應將上述訊息置入文案中,然 30 秒宣導短片內傳遞過多訊 息反而易失焦,受眾不易閱讀訊息,建議可針對不同主題拍攝多支宣導短片或透 過網路、智慧型手機、報章雜誌或新聞專題報導等媒介宣導上述之內容,以符合 民眾期待與需要。

八、受測者因違反規定遭取締被迫參加道安酒駕講習專班,可能導致心生抗拒配合意 願低,再者受測者約二成五已達酒精使用疾患,精神有所損傷,由於道路交通安 全講習之目的希望透過再教育方式,矯正違規人錯誤觀念,強化正確交通安全法 令及防禦駕駛知能,針對酒駕高風險族群可能存有敷衍的態度,建議酒駕道安講 習專班應摒除傳統講師台上講課模式,教材宜更具吸引力及生動化,以雙向互動 溝通及模擬體驗方式,引導受訓學員積極參與及增加注意力。目前道安酒駕講習 又分為專班及累犯班別,建議於課程結束後進行評量檢測學習效果,作為當否完 成訓練之準據,以促使參訓者能專注學習。

九、由本研究資料來看,受測者避免酒駕行為意圖前測平均分數均高達 5 分以上(最 高分為 6 分),顯見受測者對於酒駕的危險性及如何避免有酒駕行為有高度的認 同,然受測者卻仍違反酒駕規定並遭取締,分析可能是國人多數人存有僥倖心態,

普遍認為不會剛好倒楣發生事故,故建議由重建國人道德觀念著手,落實向下扎 根教育工作,交通安全教育應落實於各年級課綱及課程中,至於駕駛養成教育不 宜再有考試引導教學方式,應教導駕駛人如何判斷各種情況及反應作為,筆試題 型宜全面改為情境題型及推動實地路考,以建立國人正確用路觀念。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本研究礙於人力、經費及時間之限制,無法將全國 37 個監理所站開辦之「道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交通安全講習」酒後駕車講習專班之違規者均納入研究調查對象,僅以交通部公 路總局臺北區監理所及臺北市區監理所為研究,至上述二個所接受道安講習之違 規者,雖開放代訓,由於地緣因素,以新北市及臺北市的民眾居多,屬都會地區 型態,然根據楊洪秀(2012:38-45)研究酒後駕車相關知識知曉情形城市高於 郊區及農村,後續研究建議可對全國 37 個監理所站全面進行調查,並於增加縣、

市或鄉鎮區變數,可瞭解我國城鄉間民眾對於防制酒駕宣導態度、行為意圖及廣 告需求內容是否具有差異性 。

二、本研究僅針對交通部防制酒駕宣導對道安講習受訓者以問卷進行量化調查,建議 後續研究可再針對同一群樣本中部分學員進行深度訪談,以協助深入解析問題,

藉由質量併呈理解受測者的觀感。又本研究雖清楚呈現交通部防制酒後駕車行銷 產出成果,但政府機關對防制酒後駕車政策行銷規劃過程未有詳細陳述,建議後 續研究可針對交通單位主管進行深度訪談,以探知政府機關研訂行銷策略之情形,

讓研究更臻完備。

三、本研究採實驗設計,以投影機重複放映宣導短片二次,實驗觀看影片時間僅 1 分鐘,時間非常短促,且部分受眾可能一時分神或視線被阻擋,導致無法充分對 受測者產生影響的情形,況且其與正常受眾觀看電視宣導短片之觸及頻率有所差 異,爾後研究可增加受測觀看時間長度或座位前裝置小螢幕播放,增加受測者注 意力。道安講習參訓學員為酒駕事故高風險族群,因被迫可能有消極不配合的心 態,再者由於具有酒癮者比例甚高,部分精神因酒精有所影響,後續研究是針對 該族群進行調查宜有更周延的配套,可能須採一對一或一對二的調查方式,或許 可獲得更佳的研究效果。

四、本研究乃經由研究者依據廣告訴求之定義直接判斷防制酒後駕車廣告訴求類型,

如時間或人力許可,可於正式調查前依據不同廣告訴求之定義研擬問卷,並先行 辦理小規模之調查,讓研究更具周延性。

五、本研究發現理性、感性及道德訴求對酒駕廣告態度及避免行為意圖沒有顯著差異,

探究實驗的三支影片為實景拍攝 CF、有知名藝人代言,呈現手法相近,建議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後研究蒐集更多廣告訴求類型甚至是呈現手法如實拍 CF、動畫等影片,廣告訴 求可再細分為恐懼訴求、幽默訴求等,以探究何種廣告溝通效果較為有效。

六、後續研究可以探討基本資料、酒精飲用類型對酒駕廣告訴求或廣告需求內容之影 響,基本資料對酒精飲用型態的影響,以及酒駕廣告內容需求對酒駕廣告態度之 影響,另外可透過多元回歸模型驗證基本資料、酒精飲用型態、廣告訴求、酒駕 廣告內容需求、酒駕廣告態度對避免酒駕行為意圖。

七、本研究在進行宣導溝通效果調查時僅就防制後酒後駕車宣導短片之溝通效果進行 問卷調查,惟政府機關每年推出防制酒駕宣導種類多元,建議後續研究可擴大面 向以防制酒後駕車整體宣導進行溝通效果之研究。

八、本研究問卷係採李克特六點評量尺度,分別以一分至六分標視測量值,代表非常 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由於受測者勾選同意程度,由於級距較小無法顯示差異,後 續研究評量尺度可採 1 分至 10 分方式辦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

刁薇、胥遥山、李永娟(2010)恐懼訴求對職業駕駛員安全駕駛態度和行為意向的影 響。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36-41。

孔繁鐘(編譯)(2007)。DSM-IV-TR 精神疾病的診斷準則手冊。台北:合記圖書出版 社。

王玉玲(2011)。酒後駕車違規者之行為認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桃園市。

王芳(2012)。反酒後駕車公益廣告訴求者主題效果研究。廈門大學論文。

王家麟(2003)。多種處罰措施影響酒後駕車事故發生之評估與比較。逢甲大學交通 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內政部(2015)。內政部統計月報-現住人口數及現住原住民人口數,2016 年 6 月 11 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內政部警政署(2016a)。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2016 年 6 月 9 日,取自:

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80160&ctNode=12902&mp=1

內政部警政署(2016b)。103 年、104 年 1-12 月 A1 類道路交通事故酒駕肇事死亡及 受傷人數統計表與 103 年、104 年 1-12 月 A2 類道路交通事故酒駕肇事受傷人數 統計表,2016 年 6 月 9 日,取自:

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2744&nowPage=3&pagesize=15 丘昌泰(2011)。「政府施政與民眾感受之間的連結器:政策行銷」。研習論壇月刊,

129,1-13。

交通部(2014)。中華民國 102 年道路交通安全年報,台北:交通部。

交通部(2015)。交通部統計查詢網/更多資訊/公路/監理事故-車輛登記數及其他-道路 長度面積,2016 年 6 月 9 日,取自:

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編)(2009)。喝酒不開車駕駛人講習手冊,台北:

交通部道安委員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2012a)。交通安全數位課程-我的飲酒問題有多嚴 重,6-21,2015 年 11 月 15 日,取自:

http://168.motc.gov.tw/TC/Teaching.aspx?cid=51&cchk=9c6e61ff-d0a0-443e-b7ba-4 f4fab396222。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2012b)。交通安全數位課程-酒精對人體及駕駛行 為影響,頁 7,2015 年 11 月 15 日,取自:

http://168.motc.gov.tw/TC/Teaching.aspx?cid=51&cchk=9c6e61ff-d0a0-443e-b7ba-4 f4fab396222。

何雍慶、劉明哲、李曄淳(2006)。消費者生活型態、消費者購買涉入程度與廣告訴 求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遠東學報,23(1),61-78。

吳文貴、羅浣云(2011)。簡訊廣告標題與廣告訴求之廣告效果研究。行銷評論,8

(2),267-283。

吳水木(2006)。「政策行銷」。研習論壇月刊,70,10-15。

吳真偉(譯)(1999)。廣告與促銷(Belch & Belch 原著)。臺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李正文、牟立萱(2012)。廣告訴求與產品涉入對廣告溝通效果之影響。先進工程學 刊,7(4),203-212。

汪子錫(2014 年 9 月)。交通安全宣導短片的恐懼訴求理論、實例與反思。103 年道 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市,681-694。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心理出版社公司。

林建煌(2011)。行銷管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陽助、李佳珂、李宜致、林吉祥、傅筱雯(2009)。廣告訴求、產品屬性及消費者 自我監控程度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銀髮族產品為例。澄清醫護管理雜誌,5(4), 9-22。

林隆儀、曾冠雄(2008)。 廣告代言人與廣告訴求方式對廣告效果影響之比較-自我 監控的干擾效果。企業管理學報,76,87-128。

林寶齡(2004)。訊息架構與恐懼性訴求廣告互動效果之研究-以全罩式安全帽為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SPSS 中文視窗操作實務詳 析。臺北:雙葉書廊。

客家委員會 編(2014)。103 年度臺閩地區客家人口推估及客家認同委託研究成果。

臺北:客家委員會。

洪欣慈 (2015 年 7 月 16 日)。網軍崛起 世新調查:網路媒體影響力增加。中國時 報,2015 年 8 月 6 日,取自:中國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16003297-260405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85-112。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1-26。

徐富珍、陳信木(2004 年 4 月)。番薯+芋頭=臺灣土豆?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分析 比較。臺灣人口學會 2004 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發展研討 會。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張勝雄、曾平毅、陳菀蕙、賴淑芳、吳繼虹、高桂娟、林聖超、盧湘蓁、卓欣慧、陳 玟潔、熊宇凡、陳品帆、麥朗澂、陳宛靜、張耕碩、林欣龍、羅丘涵、王瑞雯、

張勝雄、曾平毅、陳菀蕙、賴淑芳、吳繼虹、高桂娟、林聖超、盧湘蓁、卓欣慧、陳 玟潔、熊宇凡、陳品帆、麥朗澂、陳宛靜、張耕碩、林欣龍、羅丘涵、王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