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壹、研究限制

本研究致力以客觀嚴謹的態度來對研究主題做探討、分析,但於研 究過程中,仍不免遇到無法控制的因素,本節主要說明在進行研究時 的限制條件以致對論文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並對所遇的困難、阻礙加 以說明。

一、樣本代表性

本研究以便利抽樣為問卷取樣方式,並以研究者所設定之研究對象 能及時取得所需資料之新北市國小班級為抽樣母群體。這些參與的受 試者是否能推估其他縣市的一般國小班級 LINE 群組情形,仍有待進行 深入研究。

再者,受試者在填答問卷時可能遭遇的問題,如:是否認真回答、

是否真正了解問項意涵、認知程度的差異……等,均是以問卷作為研 究工具可能遇到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量化方式做為研究工具,無法真切了解每一位受試者 心裡想法與感受。

三、問卷設計的限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是參考學者專家針對企業調查所做的問卷,

雖已依照研究環境及對象做適當的文字敘述及題項刪減調整,但仍有

94

文字描述稍微拗口,受試者可能無法快速理解題意的限制。

貳、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以下幾點之建議,以 供現在擔任國小教師或因有子女而參加班級群組的家長,在經營群組 時以塑造一個信任、成員主動從事知識分享的良性環境為參考依據: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孩子就讀新北市國小之家長,並參與班級 LINE 群組者。建議可於其他縣市進行調查,探究對於班級群組的倫理 氣候在各縣市、現況不一的狀況下,是否會營造出不同倫理氣候,以 及對組織信任、知識分享所造成的差異,值得後續進一步探究。

另外,亦可對於不同層級學校,如國中、高中的家長,或教育單位,

如學年老師、行政人員之教師等,探究不同的研究對象對於群組倫理 氣候的經營模式在組織信任、知識分享上的差異性。

二、在研究方法及工具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無法真實而深入地顯示受試者對於各題項填 答之想法。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加入質性研究方法,如焦點團體法、訪 談法、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研究法,探究受試者填答之想法,讓研 究主題能做更詳實的探究。

再者,本研究取樣時間為學期期初時發放,填答者在回答問卷量表 時,可能會出現填答一致性高的情形,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縱斷 面(Longitudinal)的研究,問卷可於不同時間發放,如期初、期末等,

以了解變數在不同時間是否有差異性。

三、在研究內容方面

組織倫理氣候影響的構面繁多,本研究僅針對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 做探討,恐有不足之處,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加入其他因素來作探

95

討,例如領導風格、組織績效等。

此外,因資訊發達、人手一機的情況是十分常見。時下,能夠作為 親師溝通的平台,除了 LINE 之外,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其他通訊軟 體來做比較探討,例如 WeChat、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等不 同平台來進行相關研究,做更廣泛的探討。

9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妙玲(2007)。倫理領導、信任、個人需求實現對組織承諾的影響。企業管理學報,74,1-40。

王政(2013)。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執法人員倫理氣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 學報,9,187-209。

王思峰、劉麗萍(2007)。虛擬社群中誰比較可信任。中華心理學刊,49(1),1-17。

王亞德(2014)。組織信任對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項。科技與人力教育 季刊,1(2),1-19。

王崇昱(1994)。從倫理道德面來探討組織成員之承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毛筱豔、羅娸禎(2012)。倫理氣候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8(2),47-57。

王新怡(2003)。家長式領導信任與員工技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 理所,高雄。

牟鍾福(2002)。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

朱子君(2013)。知識就是力量-幼教工作者知識分享意願研究初探。幼兒教育, 311, 20-33。

朱文禎、陳哲賢(2007)。探討虛擬社群之知識分享行為:以線上遊戲社群為例。電子商務研 究,15(1),55-80。

呂惠甄 (2003)。影響教育人員知識分享因素之研究:以思摩特網路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

何明壂(2002)。倫理氣候、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高高屏地區金融機構授信 有關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李來錫、張順評(2013)。以社會網絡分析探討虛擬社群知識分享之回應結構。電子商務研究,

97

11(1),79-100。

吳宗立、趙淑美(2010)。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教育學術彙刊,

3(1),69-95。

汪美香、楊棠堯、黃國展(2009) 。知識分享方式與團隊學習能力對團隊創造力之影響。資訊 管理學報,16(1), 181-202。

吳亞馨、朱素玥、方文昌(2008) 。網路購物信任與科技接受模式之實證研究。資訊管理學報,

15(1) ,123- 152。

李重毅、廖晧圭(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4 , 38-59。

宋家明(2015)。企業社會責任與倫理氣候對工作活力與顧客導向行為的影響性研究以苗栗地 區中華電信營運處的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

何清治、李美文、李淑芬、洪錦墩(2016)。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關懷行為與組織倫理氣候 相關性之研究。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3(1),37-45。

吳秋相(2006)。虛擬組織信任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所,

台南。

吳雅鈴、邱耀漢、魏家惠(2012)。虛擬社群的知識分享程度對群聚效應之影響。資訊管理展 望,14(1-2),79-93。

余坤東(1995)。企業倫理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

余鑑、于俊傑、蔡士豪(2008)。知識組織分享行為模式探討-范氏圖(VENN DIAGRAM)的觀點。

T&D 飛訊,74,1-17。

余鑑、于俊傑、呂事佳、邱于萍(2013)。以社會交換理論、利他主義及社群認同探討虛擬社 群成員知識回饋之研究-以知識分享為中介變項。T&D 飛訊,178,1-45。

汪金城(2001)。研發機構知識分享機制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研發團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

98

吳有順(2000)。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之研究-以企業管理教學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

林劭怡(2006)。領導與制度公平性對人員滿足與組織信任影響之研究-以基層警察人員為例。

T&d 飛訊,43,1-32。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林明瑜(2010)。倫理氣候、組織公民行為與職場友誼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 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所,台北。

林娟宇(2012)。員工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意願之研究-自我決定與社會網絡觀點。人事 月刊,323,7-13。

林盛程、施穎偉、簡睿銓 (2016) 。虛擬社群社會控制機制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東海管 理評論,18(1) ,269-311。

林晉寬(1999)。團隊信任與研究發展績效之關係。科技管理學刊,4(1),207-221。

林錦郎、張可立、張松山(2015)。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即時通訊 LINE 知識分享行為。全球商 業經營管理學報,7,135-147。

林麗滿(2011)。從領導角色談護理實務之倫理氣候。長庚護理,22(3),341-350。

邱順波(2011)。員工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萬能商學學報,16,175-186。

周斯畏、許家祥、楊智彰、葉怡伶(2017)。了解虛擬社群持續知識貢獻圖-效益與限制雙元觀 點。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報,24(2),131-154。

邱義泰(2011)。倫理領導、倫理氣候、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定期海運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所,台南。

洪榮昭(2001)。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台北:五南。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

范懿文、方毓賢、吳政杰、劉昌輝(2011)。虛擬社群持續參與因素之探討。電子商務學報,

13(2),413-434。

99

范熾文、周宛蓉(2009)。國民小學組織倫理氣候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3,1-24。

栗四維、莊友豪(2010)。虛擬社群成員知識分享意圖探討。資訊管理學報,17(3) , 181-204。

陳世杰(2005)。虛擬知識社群持續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高雄。

梁育訓(2009)。臺東縣國小學校倫理氣候、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所,台東。

許士軍(1999)。新管理典範下的企業倫理。通識教育,6 (3),35-46。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 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台北。

陳增朋(2007)。大學校院體育行政組織公民行為影響因素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第四版。台北:華泰書局。

陳怡君(2011)。企業倫理氣候對於員工倫理行為之研究-以南區銀行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所,高雄。

陳淑雯、張婉菁(2013)。知識分享與個人創造力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管理研究學報,13(2) , 81-101。

陳欽雨、周欣筠、王美雅(2013)。專案成員知覺組織支持、信任與承諾之關係研究-以行政 機關為例。明新學報,39(1),153-172。

陳嵩、林伶瑾、黃素真(2016)。知覺「被信任、信任、及互信」對部屬工作績效之影響。輔 仁管理評論,24(2),45-70。

張瑛儒(2009)。學校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張鴻源(2007)。以社會交換理論社會資理論探討員工知識分享意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交通大學管理所,新竹。

100

張翰仁(2000)。個人化技術對虛擬社群發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台北。

鄒鴻泰、陳家祥(2007)。參與虛擬社群因素對忠誠度影響之探討-以網路書店為例。中華管理 評論,10(4)。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黃威智(2002)。信任與關係承諾對供應鏈組織耦合度的影響:資訊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新竹。

馮立誠(2005)。信任的定義與理論定位之命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管 所,台中。

黃貝玲(2000)。虛擬社群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 eBusiness,12,

15-22。

黃聖堯(2010)。企業倫理氣候對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以角色壓力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所,台北。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五版)。台北:五南書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教育研究及資訊發展科(2017)。105 年新北市教育統計年報。新北市政府教 育局,7-8。

楊哲銘、鍾季樺、鍾春枝、邱文達、趙嘉成、周佳潁(2001)。醫療機構倫理氣候與醫病關係 相關性探討。台灣醫學人文學刊, 2(1-2),121-133。

萬榮水、梁瑞文(2007)。虛擬社群形成之意義及其衡量指標之探討:以網路書店為例。資訊社

萬榮水、梁瑞文(2007)。虛擬社群形成之意義及其衡量指標之探討:以網路書店為例。資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