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貢獻

壹、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考量,研究對象包含台北縣市的18 個班級及 彰化縣的32 個班級,故研究獲得的結果可能無法推估至南部或是東部縣市。

二、 雖然本研究參與的學生樣本數已達 1761 人,但由於本研究是以班級為單 位,因此實際的樣本數只有50 個,在樣本數少的情況下,統計考驗力較低,

不易達顯著,若能再增加樣本數應該可以得到更多的訊息。

貳、 研究貢獻

一、 由於國內與「關係受害」相關的研究只有兩篇(林淑菁,2005;蔡慧苓,

2005),對於「關係攻擊」此一議題進行的相關研究中,亦只有少數幾篇文 獻,其中研究對象包含幼兒(余年梅,2006)、國小生(王明傳,2007、2008;

林君徽,2006;林淑菁,2005;蔡慧苓,2005)、大學生(王孜甯,2008),

只有兩篇是針對國中生(莊季靜,2006;藍珮君,2005),且亦無針對導師 及班級因素進行探討的研究,就連國外的文獻亦相當稀少。本研究以國中二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獲得的結果可協助瞭解導師因素和班級因素與 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的相關情況,另一方面也擴展台灣與國外在關係攻 擊、關係受害研究領域的範圍。

二、本研究所編訂的「導師對關係攻擊的評估、態度、處理策略量表」以及「班 級關係攻擊信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提供未來對此領域有興趣 的研究者適合的研究工具。

三、 在導師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導師對關係受害者的同情和班級關係受害間

有重要的關聯;在班級因素方面,班級氣氣中的同學支持、團結、組織、班 級關係攻擊信念和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況有重要關聯。

第三節 建議

壹、研究結果在教育上的啟示

一、 導師處理關係攻擊事件時,應該注意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在研究者與老師們的對話中,發現老師們對於學生的關係攻擊現象最大的疑 問,常常都是「到底我要怎麼處理學生的關係攻擊事件呢?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才 有助於事件的解決呢?」從本研究我們發現,影響班級關係受害主要的因素,是 導師對受害者的同情。導師愈同情受害者,班級內關係受害的情況可能會愈嚴 重,而其它的因素:導師對關係攻擊行為嚴重性的看法、是否生關係攻擊者的氣、

是否涉入關係攻擊、使用何種策略,對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況的影響不大。

這提醒實務工作者,特別是會直接與學生接觸的導師,在處理關係攻擊事件時,

可以在公開的情況下,讓關係攻擊者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適當的,不被你所接 受、允許,以公正的立場指出其需要改進的地方,避免讓班上學生覺得你是不公 平的、站在受害者那邊、同情受害者的。而私底下和受害者的談話中,則能藉由 同理、表達自己的同情,使受害者感受到被了解、被關心。如此一來,藉由公開 場合中公正的態度讓攻擊者可以信服、不再持續擴大對班上學生的傷害,又能在 私底下協助受害者有良好的心理調適,才能真正減少班級關係受害的情況。

二、 要強調班級的同學支持、團結、組織

本研究發現班級內的同學支持、團結、組織和班級的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是 有相關存在的,雖然不確定因果關係為何,但根據研究者在編製《導師對關係攻 擊的評估、態度、處理策略量表》時,所做的前導研究中針對國中教師所做的訪 談,研究者發現班上較少有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況的導師,常常都是要求班上 學生要有凝聚力、互相包容和合作、喜歡所有同儕、強調班級組織、並杜絕小團 體產生,顯示班級的同學支持、團結、組織,在減少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 況中,的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至於如何能促進班級的同學支持、團結,研究發現可藉由合作學習的方式,

讓班上學生能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藉由促進全班學生間互相合作、互相協助,進 而接納彼此 (Johnson et al., 1983)。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活動要求學生和老師所 指定的同儕互動,並試著給予對方一些稱讚,藉由多次的活動循環,學生有機會 看到同儕的正向特質、優點,方能進一步欣賞對方的特色、尊重彼此的差異 (Weinstein, 2003)。

此外平常分組做活動時,教師亦應試著讓分組成員能有所改變,避免總是某 些學生在同一個組別中,藉由此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和平常不太接觸的 人認識,更能減少班上小團體的形成,班級方能團結、凝聚 (Burden, 2003; Fraser et al., 1982)。

三、 要減少班級關係受害的情況,應從班級關係攻擊信念著手

從研究結果發現,班級愈能接受學生施行關係攻擊,班級關係受害的情況也 會比較嚴重,因此若能藉由改變學生這方面的信念,也就是讓學生知道關係攻擊 是不好的行為,關係攻擊也是一種攻擊別人的方式,它是不被允許的,學生不需 要容忍這種攻擊行為;一旦班上學生這方面的信念改變了,對關係攻擊者的行為 便可能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而能減少班上關係受害的情況。

貳、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針對研究對象

由於本研究的對象只包含台北縣市和彰化縣學校的50 個班級,若能將範圍 擴大至其他縣市,並且增加研究樣本數,那麼研究結果的推論將可更廣,應用性 可更大。

二、針對導師一般性班級經營風格

本研究所使用的班級經營風格量表所測量的是兩個涵蓋很大概念的向度:教 學經營和人的經營,未來研究者可以試著將這些面向再細分,特別是在人的經營 向度,也就是導師視學生為人所做的各種努力和互動,如此應該能由此向度得到 更多導師所可能影響到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況的了解。

三、針對導師對受害者的同情與班級關係受害情況間的關係

因為關係受害是採自我報告的方式進行評比,然後以班級關係受害者人數的 多寡做為班級關係受害情況的代表。一般而言,是認為班級關係受害情況愈嚴 重,表示這個班級的人際互動是愈有問題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若是 因為導師的同情肯定了受害者的經驗,讓受害者甚至班上學生因此對關係受害的 經驗感受更為敏銳,那麼班級關係受害情況雖然看似嚴重,卻可能代表班上學生 對關係攻擊的高敏感度,反而可能有助於學生面對關係攻擊的處理和生活適應,

建議之後的研究可以針對這個方向做更深入的探討。

四、針對班級氣氛中的同學支持和班級關係攻擊情況間的關係

雖然本研究班級氣氛和班級關係攻擊信念無法預測班級關係攻擊情況,但由 數值來看卻發現班級氣氛中的同學支持所能解釋的變異量其實是很大的,因此未 來的研究還是可以同學支持為主,探討其與班級關係攻擊情況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