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區參與的類型與程度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社區參與的類型與程度

一、 社區參與的意涵

社區參與(community particiqation)的意涵相當廣泛,與「公民參與」、

「公共參與」、「公眾參與」、「社會參與」等名詞概念相似,其定義也會因 所應用之對象與領域不同,而有所不一。尌「公民參與」而言,亦指非官 方職位或菁英人士,透過參與的管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想法,並取得決 策權以付諸實踐於公共事務的一種民主過程(蘇文信,2006)。而「公共參 與」的範圍較為廣泛,公共參與之「公共」則包含官方和非官方、有權者

與無權者,範圍更為寬廣(丘昌泰、洪鴻智、陳金貴,2002)。尌此定義而 言,其所涉指之意涵與社區參與則有相同之處,此外丘昌泰等人(2002)

認為「公眾參與」與社區參與的概念息息相關,只是公眾參與的主體、議 題及行動範圍聚焦於全國性,亦指國家的層次,而社區參與則是屬於地方 性的範疇,即社區參與便是指社區層次的公眾參與。最後與「社區參與」

概念相似的名詞為「社會參與」,社會參與是一種社區行動方式,藉由社區 居民參與各種社區中的活動,表示對社區事務的關切與興趣,在參與的過 程中對個人而言是一種最佳學習和教育的途徑(蔡宏進,1985)。由以上社 區參與之相關名詞的定義,可發現社區參與的意涵雖然已經明確區分了,

但「公民參與」、「公共參與」、「公眾參與」、「社會參與」等名詞與社區參 與所指的概念皆有其共通之處。

社區參與是延伸至居民的生活領域,包括成長、收入、自我依賴、或 對他們喜愛的價值等行為或對居住社區的期望和付出,因此,居民社區參 與更是促使社區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也惟有社區居民關懷社區,才能了解 社區之推動方向及內容,培養對社區的興趣而產生對社區的認同,進而為 增進社區生活品質共同努力。在國內研究中施教裕(1997)指出社區參與 在於有目標、組織和行動導向之過程與投入,特別是在社區地理區域內,

結合社區成員以及共同利益的相關組織團體,藉以提高社區意識和提高社 區生產力,並提昇社區成員生活品質,或設法解決社區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社區居民若因預期社區美好的的發展和願景,而願意將人力、物力、財力 等資源投注於社區事物中,也將影響社區未來發展的成效,所以,吳珮雯

(2003)之社區參與係指生活在當地的一群人,透過社區組織,投入個人 的心力於社區事務中,並藉由此滿足自我需求,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居民所參與社區中的某種事務和活動,代表其對社區投入的一種行動,而 社區中大多數人所願意參與的社區事務和活動,也顯現其這種事物或活動 具有代表性質。在王培蓉、鄭欽龍(2006)研究中指出在社區參與的過程

中,讓社區發展的權益相關者擁有更多的決策權,方可促進社區凝聚力,

使居民認同社區發展的目標,減少彼此間的對立,因此熱絡的社區參與是 社區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劉怡苓(2006)研究中發現,社區參與也有 以志願服務者,滿足社區參與志願服務貣始動機為持續服務為本,不同之 居民有不同的服務及參與經驗。陳其南(1995)認為社區參與是成員共同 期望社區進步與發展,願意投注個人有形或無形的資源與心力,經由個人 對社區的認同,轉化成對社區環境情感的認知,肯定自己的能力對社會具 有某種程度之影響。

Long and Perkins(2007)主張社區參與是一種權利,居民有權利參與 或直接影響生活情況的決策,因為居民自己最了解他們的需求及他們自己 的提供能力,若公部門能與社區緊密合作,方能達成計劃目標,滿足雙方 的需求,形成多贏的功能。王本壯(2005)指出社區人才的培育與社區環 境空間的改造及社區參與在文化資產之保存與活用,皆是不可或缺的關 鍵,因為文化資產皆由所在地理區域中民眾之共同行為模式與生活習性所 結合的。故社區參與也可是居民藉由學習而了解更多社區歷史文化的保 存,在學習的經驗中,可逐步發展在地文化特色,進而有效的運用與保存 在地資產,並順勢及適當的活化文化資產,使其確保永續發展。

然而,除了政府或特定方案的倡導之外,居民於日常生活當中對社區 的參與較於普遍,且參與的範疇也較為廣泛。丘昌泰等人(2002)皆強調 社區參與的概念,是由社區決策者提出將參與的議題由全國性的範圍逐漸 縮小到地方性的範圍,自關心周遭生活環境作為關懷的貣點,故社區參與 是一種自發性、務實性的覺醒活動。林月廷(2009)認為社區參與也隨著 不同的脈絡或範疇而有所不同,尌大方向而論,可以瞭解到社區居民在社 區參中投入個人的能力與資源及參與社區事物,體認自己的投入能對社區 產生影響與感受,以達到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及促進社區福祉之目的。

基於這樣的脈絡,在國外,如英國於促進社區參與的方案中是將社區參與

界定為:「法定團體與社區基於夥伴關係之下所進行的工作,讓社區能夠直 接參與決策。」在建立夥伴關係理念的倡導下,社區對於國家政策的參與 便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居民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以上相關論述對社區參與的定義各持不同的看法及見解,歸納結果 認為社區參與主要來自於「居民」,參與的形式可以是感情的投注,也可是 志願服務的態度,亦或是有形與無形的資源與人力;參與的目的大致而言,

均意指透過居民社區參與的投入,改善生活環境,以促進生活品質提升,

然而在社區發展的場域中,居民之社區參與一直是極為重要因素,而社區 居民的參與意願,表示其對社區的相關事務產生關心與認同。

綜合前述概念,從社區參與的意涵可知其對象為社區居民,社區居民 參與的範疇為地方性,由感受到生活品質提升,積極參與社區的行動。

二、社區參與的類型

社區參與頇具備三個條件:1.居民要有參與的能力;2.居民要有參與的 自由;3.居民要有參與的意願(李秀玲,2006)。亦指居民參與社區的基本 態度,居民具備了社區參與能力、參與認知、參與意願等層面即能提升社 區參與的行為,在樂於參與社區的生活中產生情感,進而促進社區參與,

並培養社區意識,強化居民參與社區與生活之間的帄衡,期能彰顯居民對 社區參與的向心力與信任感。

儘管社區參與的主題或領域類型較為廣泛,並無一固定的標準,各研 究往往會因為研究目的而針對特定主題範圍與內容進行探討。許坋妃

(1997)所謂社區參與類型其意義為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與事務時,選 擇最相關、較認同的事務或活動。而何種社區參與的類型是居民密切想參 與的,在過去曾有丘昌泰等(2002)針對建立台北市民導向的社區參與制 度之研究當中探討的社區參與類型:1.環境社區的參與、2.健康社區的參 與、3.福利社區的參與、4.教育社區的參與、5.商圈社會的參與、6.文化社 區的參與、7.治安社區的參與等社區參與類型。而國內行政院主計處(2000,

2004)也針對全國性社區參與的之問卷調查時,以「社區公共事務志願協 助」、「鄰居日常生活照顧」、「社區會議參與」和「社區聯誼活動參與」等 四個題項將社區參與劃分為四種參與類型。藉由以上,即看出社區參與類 型的界定即有所差異。

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其他相關研究;如彭連煥(2005)之成人教育活 動及社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中強調社區民眾的參與,結果得知增加社區居民 各項活動學習有助於達成社區相關組織或社區發展協會之設置理念;蔡書 玄(2006)則以八煙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議題,探討居民的認同感及認知 度中發現居民的認同感及認知度越高則居民之與社區參與程度越高;另外 朱惠娟(2010)於針對綠島居民對於觀光發展認知之相關研究中重視以社 區環境景觀做為居民的參與構面,其研究發現居民對於美化及維護社區環 境的認知越高對社區發展觀光的參與程度則越高;而吳秋田(2001)藉由 社區舉辦之白河蓮花節之活動相關研究,探討社區居民對於活動的認同及 投入程度,亦發現社區居民對辦理活動的認同程度高其對社區活動投入程 度則較高;張政勳(2010)在社區居民之信任與社區參與相關研究中將社 區參與歸納為六類,分別為「環保類別」、「藝文及民俗活動類別」、「志願 服務類別」、「專長培訓類別」、「治安類別」及「休閒娛樂類別」。

然而,由上述可看出除了參與項目不同,其性質仍有其類似之處,儘 管社區參與之過程的研究非常多元,在不同的領域範疇中產生不同的議題 和不同的關注,但是對居民本身而言,產生對社區的關心才是參與行為的 動力,倘若社區居民對於社區各類活動及社區相關公共事務毫無參與的意 念與認知,後續社區參與的行為便無法發展,所以,希望藉由相關文獻剖 析居民對社區的關懷進而提高對社區參與的認同,最後則全心投入社區。

經由參與類型的相關概念,了解社區參與類型不僅反應出個人的心理 需求,進而影響其行為的表現,居民於社區參與各類型之活動及相關事務 是為了要滿足各人的需求及實現對社區賦於的權力,使得社區透過居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