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支持對於電競選手運動生涯發展歷程的影響

本節根據訪談內容,彙整出在臺灣電競產業發展歷程中電競選手社會支持的變化 與影響。

一、啟蒙期

在啟蒙期由於臺灣網際網路的發展、家用電腦的高普及率以及線上遊戲的蓬勃,使 得訪談對象得以接觸電腦與線上遊戲。不過訪談對象的啟蒙期大多介於6-12 歲間,同儕 對兒童的影響日益顯著,到了青少年的影響甚至取代父母的地位 (吳修廷、廖主民,2010),

因此發現到大多數訪談對象在啟蒙期的社會支持來源主要來自於兄弟姊妹或同學等同 儕為主,如3Z、Gengar、Bobo、Dee、小亮因為哥哥、同學而開始玩線上遊戲,阿齊則

因為到網咖開始接觸線上遊戲。他們帶領選手認識遊戲,並且在遊戲中互相交流,因此 在啟蒙期社會支持來源所提供的資訊性支持對於選手的影響主要在於引發選手的參與 動機,也應證了過去研究提到影響個人參與運動的動機可能不只一種,社會支持即為重 要的影響原因之一 (張怡潔等,2013)。

二、發展期

在發展期選手會開始專注於特定的遊戲項目,2011 年英雄聯盟遊戲在臺灣發行、

2012 年臺灣英雄聯盟隊伍 TPA 奪得世界冠軍,使得訪談對象開始專注於英雄聯盟遊戲,

並且開始認識到電競選手的職業。由於英雄聯盟積分制度與團隊競賽的性質,在這個階 段選手會與隊友密切合作和共同訓練,互相交流技術、資訊,也共同承擔成敗,在這個 社會網絡關係中由於所屬的環境相近,隊友間更容易獲得彼此的認同感 (陳東升、陳瑞 容,2002),因此發展期的社會支持來源主要以隊友為主,提供情緒性與資訊性的支持幫 助選手提升技術。

三、精熟期

進入精熟期,選手開始進入職業。2015 年 LMS 職業聯賽的成立,成為選手表現的 職業舞台,在這個階段訓練和表現對於選手而言變得更加重要,選手的壓力也隨之增加。

家庭、學校、運動團隊等是影響選手的重要社會化媒介 (王宗吉,2000),也是選手社會 支持的來源,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業選手,社會網絡的擴大也讓電競選手的社會支持來 源從家庭、學校,開始延伸至職業隊伍的後勤團隊、粉絲等 (陳奕伸,2011)。

電競選手在進入職業時,大部分仍處於求學階段,甚至尚未成年,因此要進入職業 關鍵仍在於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支持。訪談對象中Dee 和 Bobo 皆認為要進入職業,首 先是父母不能夠反對,否則電競選手很難持續參與下去。

「我覺得父母當然是不能反對,至少不能反對。(D-c-46)」

「家人應該會影響蠻多的吧,就有一些人打得蠻好的,但家人堅決反對他不能當選 手,就沒有繼續,知道有幾個選手是這樣。(F-d-14)」

其他訪談對象雖然未直接提到父母支持的重要性,但父母都同意讓他們進入職業嘗 試,再隨著子女個體化發展、生命階段及角色變遷,父母的期望也隨之調整,使親子關

係產生改變 (周玉慧,2015),加上逐漸瞭解選手的工作內容後父母對於選手的態度開始 轉為支持,提供選手情緒性的支持,並在後續成為選手遭遇困難或低潮時持續參與的動 力。Côté (1999) 就曾指出父母的支持是選手有效克服挫折的原因,在選手遭遇挫折時父 母的支持行為會提高選手的自尊心和成為繼續參與的動力。

一般運動選手多會經歷體育班等正式培訓體系,在尚未進入職業前的訓練即會接受 教練技術的指導,循序漸進接受專業化的訓練 (陳思羽、張文馨、季力康,2016),而電 競選手則在進入職業後才會接受到教練的指導與訓練,教練會在比賽與訓練時提供選手 資訊性與情緒性的支持,協助選手提升訓練效率、贏得比賽並調適選手的低潮。

隨著電競產業的發展,職業隊伍的後勤團隊也越來越完整,有些隊伍會安排心理輔 導師協助電競選手處理心理或情緒上的問題。特別是電競選手大部分年紀較輕,隊友之 間溝通容易產生摩擦,Bobo 和 Dee 便提到每週一次與心理輔導師的談話對於隊友之間 的溝通產生很大的幫助。根據訪談結果發現,心理輔導師提供電競選手的幫助主要以情 緒性及資訊性的支持為主。

職業隊伍經理的工作繁瑣,從電競選手的生活起居、心態調整、隊友間的溝通協調 等,都需要依賴經理 (陳耀宗,2019)。對於電競選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比賽,經理則會 負責協助滿足選手生活上的需求,使電競選手無後顧之憂,幫助電競選手專注在比賽和 訓練中。教練Chawy 來自新加坡,他也提到當初剛來到臺灣時,面對生活上有極多的不 適應,經理提供他很多幫助。

「剛來臺灣的時候一個人到國外工作,其實非常不適應,但這邊的經理、領隊都幫 助蠻多的,可能也是因為他們第一次接觸外國選手,我需要什麼他們都盡量去幫助,

幫助我非常多。(H-c-7)」

經理主要在電競選手生活層面提供支持,包含實質性及情緒性的支持。實質性支持 是當電競選手在生活各層面有欠缺時,經理會直接提供協助,當電競選手因任何原因導 致心理狀態不佳,經理也會主動協助電競選手調適心態。

教練、分析師、心理輔導師等後勤團隊,提供的情緒性、自尊性、資訊性支持,除

電競選手平常訓練時間高達12-14 小時,通常職業隊伍會將電競選手集中住宿訓練,

這也意味著幾乎 24 小時都與隊友相處在一起。隊友間會針對技術進行討論,即便到了 不同隊伍成為前隊友,也會保持聯絡、分享彼此在比賽或訓練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提 供資訊性及情緒性的支持。除了技術層面,面對低潮隊友提供的情緒性支持也給予選手 許多幫助,其中阿齊提到當初因為無法適應成為選手後產生的輿論壓力而想退役,是因 為隊友的鼓勵讓他堅持下去。過去研究也曾提到當選手從同儕獲得的支持愈高時,選手 在訓練與心理的倦怠也愈低 (張志銘、黃建文、黃國光、張世沛,2019)。

進入了職業,由於專業化的分工,因此在隊友的支持中,可以發現到電競選手會傾 向選擇找打同位置隊友的幫助。例如小亮會詢問同樣打上路的前隊友技術上的問題,來 自香港的Kaiwing 因為同樣打下路的選手都為香港人,比較會主動給予建議或協助。

「我都會問 AHQ 的上路 LIV,因為他打比較久,以前大家都覺得他是臺灣最優秀 的上路選手,因為當時他是一隊我是二隊,當時理所當然覺得問他是蠻方便的一件 事情,他也蠻願意去解答,就算我們成為競爭對手之後,他也願意去幫助。(G-c-51)」

「如果平常的話,因為我兩個下路都是香港人,我通常都會以廣東話跟香港我兩個 下路說比較多 (建議),因為他們就坐在我旁邊。(I-e-3)」

觀眾在電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Bornemark, 2013),由於電競比賽會透過網路或電視 轉播,加上隊伍的行銷包裝,電競選手往往會累積粉絲,有些粉絲會在電競選手比賽時 到場為他們加油、賽後找他們拍照等,或是在網路上傳訊息表達自己的支持,小亮和3Z 皆提到對電競選手而言,粉絲的支持其實相當重要,也會提升選手的自信心 (G-c-48, A-c-30)。過去研究即提到,社會支持被認為是運動員自信心的重要來源之一 (黃崇儒、郭 香雲,1999)

電競選手平時若遇到問題,同儕中除了隊友之外,朋友也是電競選手尋求協助或支 持的來源,不過比較特別的是,3z 和 Gengar 認為他們更傾向找能理解遊戲的朋友聊。

3Z 認為一方面是沒有接觸電競的朋友會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不想讓其他 人覺得自己的隊伍或隊友不好。

過去有關電競的研究提及臺灣電競產業有缺乏政府支持的情形 (鄭皓元,2007),

本研究發現近年來政府雖已將電競產業納入運動產業中,但相關細項卻未規劃完備,例 如臺灣男子有服義務役之規定,需服兵役之選手年紀正屬運動選手的巔峰期,兵役將會 中斷選手的訓練,因此針對一般運動選手設有《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

(江鴻福,2019),然電競選手卻未受此辦法之保障,導致臺灣電競選手往往會選擇以持 續升學或生理因素逃避兵役。

政府雖然從產業政策的調整、經費的投入、替代役的實施等方面投入電競,但從訪 談過程中發現選手實質感受度並不大,整體環境的不夠完善,特別是當選手薪資、資源 無法與其他地區競爭,導致臺灣電競選手開始有人才外流的狀況。

臺灣產業發展往往與人才培育的政策關係密切,從過去研究以及本研究現役選手 進入職業的方式發現除了職業隊伍以練習生方式養成外,尚無完整的培訓系統,且臺灣 電競選手進入職業後由於專注訓練,未思考及準備退役後規劃,若未來不朝電競產業發 展如教練、直播主等,工作選擇有限,與一般運動員生涯發展困境相同 (鄭志富、蔡秀 華、郭哲君,2016)。不過目前電競協會、企業與學校以產學合作的方式,將電競帶入校 園,並協助電競專班學生拓展多元職涯出路 (楊清淵,2019),相關單位已開始針對電競 人才的養成與發展努力,協助未來電競選手的生涯發展。

四、離開期

在離開期,選手主要面臨到生涯規劃與退役後生活適應的問題,父母是子女生涯發 展的重要支持來源 (林蔚芳,2018),因此選手退役前大多會與父母進行討論,在從選手 身份退役,也都能獲得家人情緒性的支持。隨著臺灣電競產業發展越趨蓬勃,不僅有越 來越多隊伍,也開始有大專院校及高中職設置電競專班與科系,成為選手退役後從事教

在離開期,選手主要面臨到生涯規劃與退役後生活適應的問題,父母是子女生涯發 展的重要支持來源 (林蔚芳,2018),因此選手退役前大多會與父母進行討論,在從選手 身份退役,也都能獲得家人情緒性的支持。隨著臺灣電競產業發展越趨蓬勃,不僅有越 來越多隊伍,也開始有大專院校及高中職設置電競專班與科系,成為選手退役後從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