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領域課程之性別教育論述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社會領域課程之性別教育論述

壹、性別論述在課綱的置入場域與論述視角

檢視社會領域的單元主題安排,與性別相關的主題分別在單元一「自我、社 會與文化」以及選修單元一「現代社會與法律」共計 5 個主題納入,其中主題以 下所延伸出的主要內容共有 9 項,次要內容共計 15 點(參見表 4-1-1)。從這些 置入的主題來看,可見性別論述分別從人際關係、人權議題、文化形式與身分、

社會階層以及勞動市場置入其中,因此,就性別論述置入的形式來看,既然是從 課程的議題進入,性別論述也多以議題的方式納入課程的探討。

進一步分析性別論述被置入的場域與論述的角度,首先可發現性別論述被放 在不同的議題探討中;此外,進而檢視性別論述的角度可看見,文本試圖從個人 的、文化上的性別概念。研究者認為,不同的論述場域與視角都勢必影響文本對 性別議題詮釋的走向,甚至左右教科書在論述實踐上,所可能夾帶的性別態度。

109

110

文化位階與階層關係以及勞動市場等四個主題的討論上。以下分別說明:

(一)從人際關係設定性別平等的理想

課綱在人際關係的議題探討中,從課綱的說明便可看出其企圖從人與人之間 的關係延伸至性別關係,並且帶到親密關係的探討:

人己關係是指自我和他人,由近到遠的種種關係。介紹不同層次的人 己關係,討論人我交往、相互對待時應有的分際與界限問題。(U1T2)

(以下引文畫底線者,為研究者所強調)

由此可見,該單元讓性別議題的置入是從「關係」出發,引出性別不平等問 題,並導出性別平等與尊重的理想。其關注的議題包括對多元性別關係的認識、

說明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再次帶到情愛關係的探討中,從自主與尊 重的面向導出多元性別平等的概念。

(二)從權利保障的角度談性別平權

課綱亦從人權保障的角度納入性別議題,從人權發展的歷程與內容的擴展,

將婦女人權與性別平等的概念納入討論當中,並將婦女問題、同性戀問題視為我 國與國際社會常見的人權議題。從課綱單元一主題三的次內容的說明中可看見,

人權保障的論述場域中,其所關注的性別議題有二,一為婦女人權,二為性別平 等的人權保障。研究者認為,將性別議題分成婦女人權與性別平等兩個議題來探 討,一來說明了婦女人議題不完全等同於性別平等議題,性別議題不應侷限於女 性,二來同時也拉寬了性別平等議題探討的空間:

主要用意在說明人權議題在當代擴展的情形。舉例介紹 1948 宣言發 表後的人權議題發展,如:社會權、文化權、婦女人權、性別平等、

原住民人權等相關議題與可能的爭議。(UIT3,1-3)

111

(三)從文化位階與階層面相點出性別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就文化位階與階層關係論述場域來看,此部分所被論及的性別議題為同性戀 文化以及因性別因素產生的社會階層。首先,同性戀議題被置入的主題脈絡為文 化形式與身分區別的探討,課綱欲從其中強調不同文化如何形塑不同的身分認同 的概念,並以同性戀群體為例子說明:

舉例說明不同的文化如何形塑文化認同,用來凝聚群體或區別人我,

例如:青少年次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區別;異性戀的文化如何區別同性 戀的文化。(U1T7,2-2)

從上述的說明可見,此脈絡發展下的性別議題是以文化身分與位階的探討為 出發點,將「性別」歸列在具有文化的身分認同的討論中。其聚焦在性別帶給個 人文化上的呈現以及社會結構下性別對個人身分與地位的影響。研究者認為,從 文化上進行性別關係的檢視,提供了學習者擁有更多元的性別想像空間,同時也 讓性別議題的探討上擁有更具脈絡性的解釋。

再者,選修單元一在「社會階層化」單元中,性別一詞被放在社會階層化的 概念說明中,探討不同社會存有不同的社會階層劃分方式,性別即為其中一因素:

1 不同的人類社會中有不同的階層分類系統,嚴格性也不同。譬如:奴隸 制度、種性制度、封建制度、階級制度。族群、性別及區域的不平等也 是重要的現象。(選修 U1T1,1-1)

將性別一詞放入社會階層現象的探討,也說明了性別不平等的議題並非 僅是個人性別身分的不對等現象,而是社會結構下的不平等問題。故研究者 認為,將性別不平等議題置入社會位階的探討不僅有利於學生看見更深層的 性別問題,也更能夠從社會文化脈絡的視角上發現性別因素與社會結構的關 聯性。

112

(四)從市場經濟運作批判父權社會的性別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九五暫綱的選修課程,九九課綱置入新的社會議題,

將原本屬於經濟領域的勞動市場拉進社會領域予以檢視與探討,企圖摘下經濟學 理性、自利的眼鏡,換上社會學的批判視野,探查資本主義社會下,勞動市場中 的性別配置與秩序。課綱在社會領域中嘗試帶著反思與批判的觀點,觀看資本主 義經濟市場的運作,並且將社會脈絡納入市場經濟運作的探討背景,從社會的既 有制度與結構探究勞動市場下的性別問題,肯認家務勞動的價值並主張由國家、

社會與家人共同承擔23

除非一些特殊狀況,每個人每天都會從事某些勞動。一般人對於勞動 價值的定義較傾向於經濟學的看法,忽略了家務勞動的價值和女性對 於社會生產的貢獻。(選修 U1T4)

家務勞動是人類社會及資本主義體制得以存續的關鍵。除了家事之 外,家務勞動還包括生育、照顧子女、老人與患病家屬、教導小孩功 課及參與社區事務等,這些付出與犧牲難以用金錢衡量其價值。(選 修 U1T4,3-1)

照顧及養護工作應該由國家、社會及家庭(男人和女人)共同承擔。

(選修 U1T4,3-3)

傳統社會定義家務勞動由女性承擔,從事市場勞動的女性因而有「蠟 燭兩頭燒」的困境。對於小孩、老人及病患的照顧應有風險共同承擔 的觀念,工業先進國家有許多制度的設計,用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及照 護工作對於女性就業的負面影響。(選修 U1C4)

23課綱強調由社會、國家與家人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的論述說明,不僅欲重新建構家務勞動性別劃 分的秩序,同時也站在女性母職解放的觀點,力倡經濟領域上的性別平等,頗有夾帶著女性主義 追求女性母職的解放與批判的味道。

113

故整體來看,課綱在不同主題與場域中置入性別議題,讓我們所看見的性 別議題,並非僅侷限於關係上的探討,更能從權利保障的角度、性別與文化的 關係以及經濟市場的性別運作去分析、看見不同的性別議題。研究者認為,如 此不僅讓性別議題有更多被探討的對象、更多被關注的空間以及更多值得去注 視的議題,議題在課綱中多面向的置入特色正好提供教科書一個多元寬闊的論 述發展空間、同時更能反映真實社會的性別圖像。

二、課綱對性別身分的論述視角

公民與社會科即是培養現代公民、培育公民素養之養成的一門學科,因此,

對於公民的想像與期待自然是課綱不得不處理與預設的問題,然而,公民身分的 預設,勢必與性別認同有所相關,課綱在處理性別議題時,更無可避免的需要去 界定與詮釋性別與公民身分的關係是什麼。因此,在探討課綱的性別圖像之前,

我們都有必要了解課綱如何看待性別身分,是以何種角度來詮釋性別問題。

傳統的自由主義認為個體的存在是以保有基本尊嚴為最大的目的,故在強調 自我實現的當下,該學派重視的是個體的自由、自主性,主張基本權利的保障。

因此,在面對公民身分時,馬歇爾認為,公民身分是用來保證每個人都是完整及 平等的社會成員(引自:蘇峰山,1996:21)其主張的是普遍平等的身分概念。

在面對個體身分的差異時,則同樣基於自我實現最大的可能性,在不妨礙他人自 由的前提下,主張多元寬容、相互尊重。如此的個體設定,讓公民的身分成為一 種權利的象徵。

而社群主義與多元文化主義則認為,個體本來就無法在脫離文化社會的牽絆 下實現自我,社群主義更指責自由主義的自我是一種本務事的、無承擔的、種抑 制抉擇的我(江宜樺,1998),其認為人並不是無文化承載、完全靠自我的理性 與意志而選擇,社群主義強調,個體應該是一種目的論式、著根式的自我,因此

114

對於個體身分的定位,本應鑲嵌於社會文化脈絡之中,是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有 人際關係基礎的自我。

也因此,在面對個體的差異,多元文化主義反思自由主義的論述。Young 指 出任何想要超乎團體差異以形塑普通公民身分的概念都是不合乎正義的,甚至形 成壓迫(轉引自蘇峰山,1996)。因此,在面對差異,Taylor 提醒我們對公民身 分差異上的肯認,不應僅是個體的肯認,而是鑲嵌於個體背後的文化或語言社群

(林火旺,1998)。

細觀課綱在社會領域對於性別身分的認同、性別不平等的思考角度,可以發 現政治哲學對於公民身分的不同論述,也成為課綱在處理性別議題的論述路徑。

一方面站在個體自主權利保障的脈絡下談性別平等,另一方面則試圖從鑲嵌於不 同性別文化的個體之立場來探討文化對性別身分的認同。兩條不同的論述路徑,

也讓接下來性別議題的再現,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與觀點。

(一)從自主的個體論述出發,凸顯個體尊嚴與尊重差異的追求

首先,以單元一主題二為例明顯可見,課綱對於性別融入課程的編排與承接 上,是以「個人─人際關係─性別關係─情愛關係」為議題探討的脈絡,從個人

首先,以單元一主題二為例明顯可見,課綱對於性別融入課程的編排與承接 上,是以「個人─人際關係─性別關係─情愛關係」為議題探討的脈絡,從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