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童軍團隊發展

一、童軍教育課程本質

依據民國八十三年十月教育部修訂公佈「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的規 定,本課程的性質為一活動科目,著重實踐力行的生活教育,主要目的是誘導學 生從「做中學,學中做」,將所學的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培養其生活能力,並 經由各種團體活動,養成學生互助合作和服務人群的良好習慣。「小隊制度」是 童軍學習、活動的基本單位,國中三年各項童軍教育課程活動之進行,宜實施小 隊分工與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應採活動化、遊戲化、歌唱、歡呼等方式進行學習,

以達成童軍教育課程目標(教育部,1994)。

九年一貫之後,童軍教育屬於「綜合領域」,綜合領域目標為「培養學生具 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四大主題 軸「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十二項核心素養「自 我探索、自我管理、尊重生命、生活管理、生活適應與創新、資源運用與開發、

人際互動、社會關懷與服務、尊重多元文化、危機辨識與處理、戶外生活、環境 保護」。

「童軍教育」一科是群育和德育的重要媒介,它也有智育、體育、和美育三 方面的功能。國中課程中的其它教學科目,其內容都可以和童軍教育的活動聯絡 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各科相關內容,體驗教育的真實意義。童軍教育屬於 活動科目,可以矯正時下教育重講解、重灌輸的弊病。學習主體不同於其他科,

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生上課中要討論、練習、動手做、觀察、設計、服務、製 作等,學習是生動活潑且有趣的。透過童軍學習活動,學生更容易瞭解自己、肯 定自己、發展自己、由依賴轉為獨立,人際能力諸如合作、領導、服務、助人、

分享等,更容易培養出來。童軍教育活動大都要在戶外實施教學,與大自然為伍,

透過這方面的教育,學生學習「人」與「大自然」的適當關係(黃政傑,1994)。

童軍教育課程目標有四:(一)學習童軍知識、技能、精神,發展做事才能,

達到知行合一;(二)實踐童軍誓詞、規律、銘言,發展活潑進取、修己善群、

負責盡職的美德;(三)從事正當休閒活動,親近自然,增進身心的健全發展;(四)

發揚人類愛及民族情操、建立服務助人、仁民愛物、四海一家的人生觀(教育部,

1994)。

童軍自 1907 年創始至今,由於目標正確、內容豐富、方法新穎、生動而有 效,很快地就獲得世界各國人士的支持與倡導。各國童子軍目標都在「培育健全 的國民」,台灣童子軍以「發展青少年潛在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人格高尚、

常識豐富、體魄健全、智仁勇兼備之公民」(中國童子軍訓練暨進程委員會,1998)。 童軍教育以活動的方式,例如繩結、升火,教學生運用現有材料解決問題,

不但能激發青少年發揮創意思考,也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因應未來的能力。其 原理和美、日企業界花錢送高級主管去上的「野地求生營」相類似;另一方面,

童軍教育強調合作與服務,以小隊的方式進行活動,和其他科目只注重個人考試 分數,容易注重個人表現的功利心態極不相同(方素惠,1992)。

綜合上述,童軍有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強調「學習知的能力,發展做事才能」; 鼓勵孩子「從做中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教學方式運用小隊制度,讓學生學 習「與人合作,發展團隊精神」;從各種體驗、遊戲化活動中,去「瞭解自己、

肯定自己、實現自我」;以及不斷的省思活動中,去改變自己,達到「智仁勇兼 備之健全國民」。由於國中有升學壓力,看似不重要的「童軍教育」其實能培養 學生的群性,應要好好發揮本課程之教育功效。

二、童軍教育對學生團隊發展之培養

陳思穎(2011)對童軍團隊發展的研究,認為童軍教育透過小隊制度的教學 方式,培養學生群性與團隊合作,達到團隊成長帶動個人進步,而個人進步易有

小隊是童軍的根基,少年們有了一個情意相投自由結合的有機性團體,他們 就能自動地去從事各種童子軍的活動,在小隊中不僅是充滿了民主的氣氛,而且 是高度的流露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合作精神,可以使他體會到社會生活 其中的微妙,因此知道了為人之道的真義。這是童子軍訓練中重要措施之一,也 是人生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能力(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6)。

陳海光(1985)說明童軍小隊制度的教育價值,可養成兒童守紀律及團體生 活的習慣。在小隊活動中發揮其和諧合作的精神,小隊是全體隊員共有共治共享 的,為了要使每個隊員都能盡一份力量來發展自己的小隊機會,應本「人得其事」

的原則分配職務,鼓勵各盡其力,分工合作,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組織。

Johnson & Johnson(1989)認為像這種以團體進行合作的學習必須包含:

1.積極的相互依賴;2.面對面的鼓勵互動;3.個人的績效責任;4.社會技巧;5.團 體歷程。因此在這樣運作機制中領導人(隊長、教師)應該確保成員有相同的參 與機會、與成功的機會,那麼團隊分工的機制才能繼續運作。

Baden-Powell(1908)提到小隊制度的目的是在培養每個人的責任心,希望 在活動中能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對小隊(他人)責任心,進而使每個成員能明瞭彼 此的權利與義務。

貝登堡認為童軍小隊制度只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承擔責任及發展個性的機 會,小隊制度不僅養成小隊長的領導力,也使每位童軍體會其個人對小隊的責 任,並養成公而望私的胸懷,在合作及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下,表現出犧牲自我 及克制自我的特質,以現代觀點視之,其基礎正是「團體動力學」(呂建政,1994)。

林恩仲(2004)研究指出小隊制度的教育功能,強調共同的參與計畫、互助 合作、分享決策的權力和責任,以增進教育效果。童軍小隊制度是在隊員努力成 長下,不但個人得以發展,小隊的團隊精神亦得以發揚。這種同時著重團隊成就 及個人成就的學習方法,有助於發展團隊討論、協商和批判的思考力,以及改善 個人的自尊心和促進社會技能。

歸納上述,童軍教育透過小隊制度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群性與團隊合作 能力,透過團隊競賽,小隊成員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溝通與協商,進而達到團隊 目標,以促進學生團隊合作之認知、情意、技能。

三、成功之團隊發展特質

本研究將國內外學者對成功或高績效的團隊特質,整理分述如下:

Carr(1992)認為有效率的團隊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是需要團隊成員學習 如何運用諸多不同的技巧始能達成,他認為一個成功的團隊有八項重要的特性:

(一)支持團隊合作的共享價值觀(shared values that support team-work)

對信任、共識、尊重、合作等價值信仰不渝。

(二)清楚而有價值的目標(clear,worthwhile goals)

團隊的建立本就有其目標存在,而唯有此項目價值得去努力時,團隊才有成 功的可能。

(三)每位成員都很重要(genuine need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團隊需要每位隊員貢獻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達成團隊的目標。

(四)對目標的承諾(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goals)

成員對團隊目標做出真正的承諾,其乃團隊的行事基礎,也是成功團隊的基 本要件。

(五)目標必須明確、可測量(specific,measurable objectives)

團隊目標必須明確,以使成員瞭解如何去達成,且為使目標有意義,基本上

feedback to the team)

團隊運作的成效如何,需要有直接的回饋,以作為改進的基礎。同時迅速而 可靠的資訊回饋也非常重要。此外,回饋事項必須明確、詳細,如此對團隊才有 用處。

(七)以團隊為單位的獎酬系統(rewards for the team, not just for individuals)

團隊一般都以個人績效作為獎酬標準,但一個成功的團隊應有一套以團隊績 效為衡量標準的獎籌制度,避免打擊團隊士氣。

(八)必須兼備強壯的個人及團隊能力(solid individual and group competence)

團隊成員本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才能,由具有不同技能的不同成員相互合作,

才能累積形成團隊的能力,發揮團隊的綜效。

Smith(1997)認為一個有效團隊(effective teams)應具備以下十四項特徵:

(一)要有清楚的目標和目的;

(二)團隊成員共同分擔責任;

(三)邁向目標的過程中,要不斷測量團隊的進度;

(四)團隊人數不宜過多,最多以不超十人為原則;

(五)團隊成員須擁有各種必要、不同的技能,如:技術、問題解決和人際關係;

(六)能獲得工作上所需的資源;

(七)一套組織成員皆同意的團隊運作規則;

(八)成員皆能適才適所;

(九)共同研發出工作的策略和成事的步驟;

(十)成員彼此間透過有效的傾聽、建設性的回應來相互支持;

(十一)不論個人或團隊的成功,都予以認可;

(十二)能以開放性、建設性的方式處理組織中的衝突事件;

(十三)全體成員儘可能有效率、有效能、有創造性的達成組織目標;

(十四)領導權共享、領導權並非專屬於正式領導者一人。

黃貞諭(2009)指出提升團隊發展凝聚力的策略與方法,說明如下:

(一)團隊成員互動過程:

1. 真誠主動關懷團隊成員;

2. 關係有好並互相信任;

3. 尊重差異認同團隊成員、具團隊語言;

4. 願意合作並互相支持。

(二)團隊成員達成目標過程:

1. 認同團隊目標;

2. 衝突減少或具建設性衝突管理;

3. 快速解決問題、生產力佳;

4. 溝通開放並順暢。

陳思穎(2011)就其與學校教育之學生團隊相關者分述如下:

(一)共同目標與認同感:所有團隊成員清楚明瞭團隊目標並認同所屬團隊。

(三)合作與執行:團隊成員因不同特質而相互依存並具執行任務能力。

(四)協調與溝通:團隊成員理性溝通,解決團隊問題與衝突。

(四)協調與溝通:團隊成員理性溝通,解決團隊問題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