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臉書平台的教學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臉書平台的教學應用

隨著 Web2.0 時代的興起,臉書社群網站逐漸興起且受到國中生青睞,因此 本研究以臉書平台作為教學應用工具,期盼藉由臉書特性與功能,妥善運用於教 育領域上,提升學習者的興趣與參與度。

一、臉書平台介紹

臉書是由美國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於 2004 年創立的社群網站,臉書以簡單易上手與永久免費吸引各年齡層的網友加入,

臉書是高度整合的社交平台,整合了同步(聊天室)及非同步(塗鴉牆、訊息、

討論區)溝通、圖片和影片分享、社團功能、應用程式、動態搜尋、RRS、Blog、

通訊錄及電子郵件等功能(許玉潔,2010)。

以下依本研究常用臉書互動功能做介紹(劉玉文,2011):

(一)動態訊息和發佈器

「動態訊息」即是個人的臉書首頁,頁面上會顯示你的朋友在臉書上分享的 即時內容,不管是更新的個人近況、相片、影片、應用程式等。「發佈器」就是 你跟朋友們分享的主要聯絡工具即「塗鴉牆」,讓你更新個人近況。

(二)留言和讚

「留言」和「讚」,這兩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針對朋友發佈的訊息,進行即 時的互動,只要你留言了,當朋友有任何動作,像是回覆留言或是有其它的更新,

你都可以收到通知,而這種來來回回的溝通方式就像是我們想要的。

(三)相簿和影片

(四)臉書網誌

可以寫文章,跟朋友分享日常生活點滴,也可以在網誌裡為朋友貼標籤,他 們也能夠回應你的網誌。網誌另一功能,就是讓你加入 RSS 回應,其它人可以 在臉書發表回應、分享或訂閱您的網誌,能拓展你個人部落格的觀看群眾。

(五)收件夾訊息和臉書聊天室

「收件夾訊息」獨立的站內寄信系統,你可以於站內寄信給臉書上的朋友,

就跟個人近況的發佈工具一樣,發送訊息給對方時,也可以附加連結、相片以及 影片。「臉書聊天室」具有及時通訊的功能,可以讓你和上線的朋友在臉書裡傳 送及時訊息。

(七)粉絲專頁與社團

臉書的粉絲專頁是一個品牌用來對外宣傳,是一種上對下的訊息發佈關係;

而臉書的社團則是一群成員用來內部聯繫溝通用,是一種平等討論互動關係。若 要應用在學習上,使用社團的功能會比使用粉絲專頁的功能恰當,只要設定成員 需審核且不開放的私密社團,這樣其他人就看不到社團內部的互動對話(電腦玩 物,2009)。下表 2-2 即針對臉書專頁和社團功能做比較與分析:

表 2–2 臉書社團和粉絲專頁之用途比較表

二、臉書之非同步教學特性

Mazman & Usluel(2010)提出有關大眾使用臉書用途主要有三點:與社會 作連結、易用性與娛樂性、教育用途,而臉書對於教育方面的影響的需求有三大 項因素: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分享資源(Resource/material sharing)。

姚書璇(2011)臉書可作為學習輔助工具的主要條件為:傳播,作為學習者 與同儕、教學者的溝通渠道;合作,參與學習活動並擁有表達、思考或討論的空 間;蒐集與分享資訊,提供資料的記錄與訊息發佈平台。對於正式學習的助益上,

臉書提供了一個具有多樣化功能的平台,利用超連結分享各種影音、文字等網路 資訊可以隨時點閱或討論。

杜建龍(2009)藉由 Facebook 社群網站的高度互動式環境來進行課程活動的 參與討論,促進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意見交流與互動機會,以提供學習者自我 為引導的建構學習環境。Facebook 社群網站等皆具有人際聚合與訊息交換的優 勢,值得線上學習研究者進行教學應用之研究。

林曉薇(2010)人們在臉書可以透過文本、圖片或視訊展開互動,也就是說 在課堂外的虛擬世界,每個人會用更豐富的的形式展開互動,做到「暢所欲言」

的狀態。

社群媒體的優勢在於運用集體智慧的力量,鼓勵學習者以「建立關係為獲取 知識的途徑」,藉由網際網路的互動創造知識以及數位內容,如 Boulos 與 Wheelert

(2007)提出社群媒體的特色在於透過線上的活動參與,學習者能夠建構社會互 動和支持小組互動,對使用者而言能產出具體的感受與知識的形成。

Hiltz(1994)指出透過網路平台之同步或非同步的互動方式,可以讓學習者 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與其他的學習者形成一個主動參與、彼此合作的社會化

學習社群,讓所有參與的學習者都有機會可以經由發問、評論、心得的交換與傳 播而共享學習的成果,因而對學習有實質的幫助。因此要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除 了要考量促進互賴關係、人際互動、個人權責、小組技巧,還要穩定好用的工具、

教材結合真實經驗、資源容易蒐集與分享和適當的領導或協調技巧,才能促進學 習小組的良好互動與學習。

由於社群網路Web 2.0的普及,所有人都可以透過社群,貢獻自己的專業知 識,或是取得他人分享的資源,增加了取得學習內容的速度,提升學習效率;學 習的管道更不再只侷限於課堂講授、紙本講義,透過網路的社群網站,可以取得 更多的媒體資源。學習中所強調的互動性、建構式學習,更可以透過社群與他人 的互動、經驗的交換,達到學習的目標(李鎮宇、吳欣蓉、郭慧中,2011)。

綜合上述研究,臉書具有知識共享、互動合作、溝通機制、記錄學生學習歷 程、人際聚合等特性,如果能用心規劃設計教學活動,將學生做適當的分組、並 提供良好的溝通機制,將可為合作學習過程帶來便利又符合需求的互動管道,進 而成為學生間彼此討論課業、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的良好學習空間。

三、臉書平台在教育上的應用

臉書平台,根據周世惠(2011)研究是全世界用戶最多、影響力最大的網站。

根據網站 www.checkfacebook.com 2012 年 6 月 10 日的統計資料,台灣臉書會員已 有一千一百九十六萬九千八百四十人,國中階段 13-15 歲使用臉書人數為八十萬 三千五百二十人,佔目前台灣臉書會員 6.7%,因此其研究價值也愈來愈高。

若能將此學習社群運用在教育上,讓學習也可以在使用者好友間傳佈,進 而形成學習風潮,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是教育者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研究 者依本身使用臉書經驗及許玉潔(2010)研究結果,整理出臉書在教育上的主 要用途:

(一)學術研究使用

隨者臉書使用的人數增多,研究臉書的學術論文隨之增多,類別大致有「臉 書使用行為調查」、「臉書輔助學習」、「臉書人際探討」等,例如王勁文(2011)

以 FaceBook 進行兒童英文課後輔導之研究;李雪芳(2011)國中生社群網站的 使用及參與對於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的影響:以 Facebook 為例。

(二)教學合作學習平台

臉書是功能強大的社交網站,同儕效應明顯,對學習者容易產生足夠的吸引 力以及黏性,臉書能滿足網路合作學習的各種需求,鼓勵學習者與他人互動分享 學習所得,可以滿足學習者在學習與分享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成就感(按讚)、

榮譽感與認同感等情感要素。

臉書提供多樣化的互動功能,能夠加強學習者的互動性,學習者只要登入就 能享有塗鴉牆、信件匣、聊天室、討論區等功能服務。社團功能提供學習的討論 空間。粉絲功能提供學習訊息發佈的管道,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鼓勵學 生與同儕進行各種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能更為輕鬆有趣。

(三)教學輔助工具

臉書讓教師可以上傳授課綱要或補充教材,以方便學生複習和預習。上課的 教材以電子檔的方式存放在臉書,可以作為教師個人教學歷程檔案,學生和家長 也可以在此發問,彌補上課不足的地方。教師亦可發佈最新訊息或課程公佈,塗 鴉牆使學生能夠抒發自己的心情或各種學習問題,系統會自動將這些訊息張貼到 所有好友的動態訊息裡,讓好友可以很快地留言回應,還有上傳上課學習過程記 錄和照片。

(四)教師專業成長

在教育領域中,教與學有更多機會能夠藉由網路的幫助加以創新開展,教師 專業發展的形式也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發展的優勢而擴張與延伸,Huber(2010)

認為臉書是 Web 2.0 工具將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資訊科技帶給教師莫大的助 力,也帶給教師極大壓力,教師必須不斷充實科技新知,才能遠離電腦恐懼症,

臉書是一項新的教學媒體,教師可透過研習活動或自我進修來瞭解臉書的使用方 法,幫助教師新科技的使用,達到自我專業成長。

(五)班級經營運用

臉書用於班級經營模式很多,例如:班級留言版、班級相簿、教學資源分享、

教室日誌、最新公告、教育新聞、親師聯絡簿、班級電子刊物等。教師如能充分 運用臉書作為班級網頁,透過臉書能和家長做立即溝通,也能凝聚班級向心力以 及增加班上同學的人際交互動,達到親師互動,師生感情更佳。

(六)數位化的學生作品展示櫥窗

學生可以公開發表意見,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優良作品張貼、展示,讓學生互

之後,也可繼續延伸情誼。

(七)舉辦活動

臉書能夠舉辦活動或投票,讓學習者永遠能夠掌握最新的學習活動,教師也 能利用投票功能,在臉書上舉辦需要花較長時間累積投票結果,或是同學生日臉 書會自動提醒大家,增加學習的樂趣以及凝聚共識。

綜合歸納,臉書是當今備受青少年喜愛的互動、分享介面,如何透過這個平 台進行學習活動,教師該如何吸引學生加入,讓學生對這平台感興趣,端賴研究 者的巧思與設計。教育需要隨著學習者所習慣使用的媒介,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

綜合歸納,臉書是當今備受青少年喜愛的互動、分享介面,如何透過這個平 台進行學習活動,教師該如何吸引學生加入,讓學生對這平台感興趣,端賴研究 者的巧思與設計。教育需要隨著學習者所習慣使用的媒介,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