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方法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方法

本節針對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方法做分析,以下分為四項主題:(一)運用童軍小 隊制度、(二)建立師生之間的默契、(三)建構人力資源、(四)設計任務型導向活動。

一、運用童軍小隊制度

呂建政(1994)對於貝登堡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方法特別提到小隊制度的運用與戶外活 動的安排,但是研究者鮮少找到與小隊制度運用於戶外活動的相關文獻,過去童軍小隊 制度的運用強調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而進一步透過訪談分析發現童軍教師實 施戶外活動時,若能善用小隊制度,便能發揮分組學習與班級經營的功能。最後,受訪 者針對童軍小隊制度運用於戶外活動提出不同的觀點。

(一)戶外活動分組學習

童軍小隊制度為童軍運動三大制度之一,而童軍教育和童軍運動的教育目的是一致 的,希望青少年能成為國家的健全公民。童軍小隊制度在國中教育體制是一種特別的教 學模式,童軍教師將小隊制度結合戶外活動做有效的發揮,讓孩子以小隊為單位做分組 學習。受訪者的說明如下:

那時候做綠地圖是因為我們學校有兩個實習老師,所以我們在一堂課裡面,可以 以小隊為單位,就有一個小隊去畫左邊,一個小隊去畫右邊,一個小隊畫學校後 面,然後帶他們去走一圈之後,大家回來完成學校的綠地圖,所以是小隊任務做 這樣子的一個課程,可是這一堂課至少需要四個老師,不然就沒有辦法完整。

(E_6-6)

我們學校服務學習比較特別的是因為我們八年級是兩節課,所以我會讓他們去設 計服務學習完之後,會有一次上課的時間,全班分成五組,全班本來就分成五組。

我會找四個老師協同我一起,帶他們到校外完成他們的服務學習。(B_1-20)

童軍教師透過小隊制度的功能,讓各小隊的孩子可以看到不同樣貌的風景,各小隊除了 有各自的任務要完成之外,研究者認為完成任務後,小隊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是極為重要 的。有受訪者將小隊制度的運用比喻成很多雙眼睛:「然後小隊可以變成是多很多雙眼 睛,去蒐集自然的美回來分享」(F_20-1),此概念與合作學習的意義相似,強調學生之 間的合作性互動,各小隊的成員須共同努力完成小隊的目標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特徵,最 後各小隊的隊員都針對特定的學習單元,在經由各小隊之間不斷的交流與分享、互相支 持之下,讓所有孩子共同努力朝向學習目標邁進。

有位受訪者表示:「一個小隊也許六個人或七個人,如果你們覺得七個人一起走太

不方便,我允許你們分成兩小組,你們可能進行的速度不一樣,但最後一定要合起來,

互相看一下,再來跟我報告」(D_18-1),有時候因為戶外活動性質的不同,孩子的需求 也大不相同,即使受訪者允許同一小隊的孩子分成兩組進行活動,但最後依然強調要將 過程與討論結果共同分享,充分展現小隊制度的優勢。

在童軍小隊制度中,強調小隊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教師該如何善用小隊分工,讓 小隊制度妥善發揮,並能有效管理班級狀況以及協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受訪者分享 了其經驗,使戶外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我發現有一個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幫我管理小隊,也就是分工,我直接幫他們分工。

有六個人有六項工作,每一個人負責一項,有的人負責拍照、有的人要負責設計 隊伍,有的是下雨的話要幫忙撐傘,有一台相機他就是相機的保護者,同時也要 兼拿腳架之類的,有的人要負責算他完成幾項任務,作文書記錄的,小隊長就是 要負責帶領大家,把確切的工作都分配好,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因為那張 單子每個人都有,所以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時候,小隊的進行就會比較順利。

(A_7-11)

林仲恩(2004)指出小隊制度是童軍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與諸多學者提倡之合作學習有 異曲同工之妙,童軍小隊制度更加強調小隊組織與責任分工,透過小隊的合作討論與任 務分配,教師上課就能減少講述,學生也更能有參與學習的動機,此外也提到小隊長在 小隊扮演的重要角色,除了指揮分工,也需具有約束團隊秩序的能力,這對教師在班級 管理上提供莫大的助益。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時,開放的戶外環境充滿了更多的不確

定性,善用小隊制度的分工與合作,並賦予小隊裡的每位孩子責任,藉由小隊制度的影 響之下,讓孩子在戶外活動過程中,體悟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

採用童軍小隊制度將影響童軍教師戶外活動的教學成效,童軍教師也透過經驗的累 積與嘗試,找到適切的戶外活動方法。有受訪者分享辨認可食植物戶外的活動方式,從 童軍教師自己帶著全班講解到以分區域的方式進行,讓各小隊自行到指定區域去找尋可 食植物。

我以前有試過帶全班出去走一圈,我覺得那個效果很差,有一些人站的位子就算 他們圍圈圈,都還是有人會看不到,或是沒有辦法很清楚地我指的位置,所以就 會有一些人是在狀況外。我分區域讓他們出去找,我就跟著在巡視的時候,我就 可以再介紹一些驚喜。(A_6-6)

藉由童軍教師的戶外活動設計,「我會給他們一個地圖,告訴他們哪幾塊,ABCD 塊可以 找到這些,請他們去找」(A_6-1),結合小隊制度的運用,培養孩子互助分享的精神和責 任感,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的學習者,以促進學習效果。

(二)戶外活動班級經營

透過以小隊為單位實施戶外活動,藉由小隊員彼此相互扶持與照顧,發揮團隊精神 共同學習,同時教師賦予各小隊長責任和適當的指導,戶外活動方能順利實施(吳務貞,

1992)。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多以小隊制度為管理班級狀況的重要方法,由於小隊制度 本身為童軍教育的一部分,童軍教師在小隊制度的運用上更能得心應手。

我會規定小孩一定要小組行動,第一個這樣子可以避免他們亂跑亂跳,第二是可 以幫助學習弱勢的孩子讓他們可以相互參考。(D_18-1)

像我剛剛講的課程,都是以小隊為單位進行的,中間會有一些亂跑的,但至少你 會跟他說你是這個小隊的,你不可以亂跑。(C_10-2)

研究者發現小隊制度對於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約束力,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時,運 用小隊制度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團體行動,可以避免有人落單或到處亂跑。此外透過群 體的力量讓學習較慢的孩子可以有個模範和榜樣,他們彼此之間也能相互照應。

每位童軍教師在小隊制度運用的方法上略有不同,小隊制度的採行是以學生為中心

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分為好幾個學習群體,當教師在戶外進行解說時,盡可能讓每個小 隊都有機會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比方說五個小隊,我可能第一個植物的時候第一隊在我前面,第一隊聽完之後,

他跟第二隊講完之後,第一隊就要到最後面去,就是不同隊輪流在不同的看管之 下,不會有人一直落在後頭,落在後頭那些,一定不會好好聽的,他會覺得你對 我的控制力沒了。(D_24-2)

根據研究者的經驗,學生只要到戶外,就如同脫韁的野馬,教師不容易掌握學生的狀態,

也有受訪者描述:「可是有些老師出去,老師很痛苦,他就覺得學生出去變空氣了,他 抓不到」(E_24-2),在戶外場域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是位置在團體邊緣的學生,

受訪者採用各小隊輪流到前面位置的方式,這樣子一方面可以給予每位學生較均等的學 習機會,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狀況,避免有些學生永遠落單在隊伍後方,

這種善用小隊制度的方式值得參考與借鏡。

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時,學生的安全考量是首要條件,受訪者表示:「如果要依 照童軍的小隊制度出去,我可能會讓他們安全做第一考量,就是說你可以避免獨自上山 或獨自去戶外的危險」(F_20-1)。童軍教師透過小隊制度的運用隨時掌握學生的狀況,

能有效管理班級秩序與安全維護,有受訪者分享:

你怎麼可能一個人三頭六臂,這時候我們童軍的優勢就出現了,我們有小隊制度,

有所謂的榮譽制度,所以小隊長這個是幹部群,這時候就發揮功能了。(D_37-1) 當童軍教師需獨自一人實施戶外活動時,運用小隊制度能協助教師掌握學生安全,更藉 由小隊長的責任賦予,由小隊長帶領隊員學習團體生活與分工合作精神,進而培養孩子 的群育。小隊制度是童軍運動和童軍教育的一大特色,林仲恩(2004)指出透過小隊長的 協助,也可以分擔教師的部份工作,而引發學生自我學習、相互學習以及師生共同學習 之功效,使班級運作也更加展開,此外研究者發現童軍教師透過小隊制度的運用,在小 隊幹部群的領導下,在戶外孩子們能彼此協助與照顧,以加強安全與秩序的維護,能降 低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的心理壓力。

一個是讓他有事做,這個事情他又非做不可,這二個是有狀況的要加強控管,我

覺得在秩序安全的考量上,問題解決對老師們而言,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了。

(C_24-2)

然而,也有受訪者指出在人力不夠的情況下,無法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去進行戶外活動,

「只是沒有人力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讓學生一次分很多組去做不一樣的事情」(E_10-2),

「只是沒有人力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讓學生一次分很多組去做不一樣的事情」(E_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