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軍聯團露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童軍聯團露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露營在早期而言,是解決爬山、健走過夜問題的附屬活動。而今大眾對露營 的認知已轉變,露營從其他活動的配角轉變為一個包含各類戶外活動,擁有多元 面貌的主角(李國盛,2014)。本節就露營的意義、童軍露營的類型、童軍聯團 露營分述探討。

壹、露營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獻中露營一詞曾出現在後漢書,書裡提到:「露宿在外,安帳為 營謂之露營也。」替露營做了一個解釋,文中的「露宿」指在野外睡覺。《後漢 書˙王渙傳》:「境內清夷,商人露宿於道」;《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傳》:「公宜 露營野次,星言夙駕,伏軾怒蛙以募勇士,懸膽於庭以表辛苦。」句中的「露營」

意指軍隊在野外宿營。而今則將露營解釋為一種戶外活動,指在野外搭帳蓬或簡 便草屋為臨時居所的露宿活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994;陳盛雄,

2009)。

再者,露營的英文叫做 Camping,將 Camping 拆開來看,Camp 解釋為帳篷,

而 ing 是現在進行式的用法,因此,可以將露營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僅只 是搭設帳棚的活動而已,露營活動的意義遠比字面解釋來的更多。Baden Powell (1955) 認為露營不僅僅只是睡在帳篷,而是每個人在露營的過程中忙碌而愉快,

小隊長帶領小隊完成每個任務,使營地生活獲得滿足。

林淑芬(2009)指出童軍露營是一種統整性課程,包含多元的實地課程與生 活教育訓練,可以學習各種技能,也能了解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不僅滿足不同 學習風格的學生,亦讓童軍有機會發揮個人的興趣與專長,透過教育工作者的妥 善規劃與帶領,學生能夠實際體驗與反思,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王正宇(2009)認為透過露營活動,個人學習與大自然、團體共處,從「做 中學」的過程培養手腦並用、學習生活技能,且露營具有體能鍛鍊、舒緩身心、

增進適應力、發揮個人專長的功能,進而培養高尚的情操與人格,符合五育均衡

之教育目標。

洪菁穗(2010)指出露營是一種戶外教育的方法,學生參與露營活動,可以 從中習得生活技能與做人處事的道理,是一個術德兼修的好活動,能提供青少年 發展的機會,鍛鍊青少年體魄,培養手腦並用的能力,增進社交能力,並從中發 現與培養個人興趣和專長。

綜合以上提出的觀點,露營是一種教育性極高的活動,而在童軍團的露營活 動裡,童軍團長不僅僅是活動規劃的籌備者或輔導團員考驗與進程的協助者,而 且,團長與團員經歷二十四小時的相處,團長勢必成為團員們的楷模,而團長也 因長時間的觀察而更了解每個團員。

貳、童軍露營的類型

1970 年,童軍運動創始人貝登堡帶領一群童軍到白浪島露營,始為童軍運動 的開端,而露營活動從此與童軍運動密不可分,也因為露營活動的型態多元,能 帶給學童的效益良多,露營活動成為促進青少年參加童軍運動的誘因。在露營的 過程中,提供童軍實踐諾言與規律銘言的環境,同時藉由做中學與小隊制度的方 法,在成年人的支持下,藉由細心規劃的「活動情境」與「進程活動」促進童軍 自我成長。因此,露營活動與童軍運動的方法緊扣在一起,倘若缺乏露營活動,

就算有童軍運動的方法也無法實踐,相對的有露營活動,卻沒有童軍運動的方法,

那也會缺乏童軍露營的特色(陳志南,2011)。

童軍露營的類型多元,可依時間、主題、性質等分類。陳盛雄(2009)認為 露營的方式有各種型態與種類,可以從露營者的對象、目的、時間、季節、營地 設施等面向來探討,若從露營者的目的來思考,大分類可分為教育性露營、育樂 性露營、休閒性露營、野營性露營。林淑芬(2009)則將童軍露營活動按性質分 為聯誼性、訓練性、考驗性。陳志南(2011)提到依露營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隔宿 露營、二至三天短期露營或五至七天長期露營;若依人數區分,則可分為密友露 營、小隊露營、團露營、聯團露營;若依露營地點區分,可分為定點露營、移動

露營、跋涉露營;按露營目的區分,則可分為訓練營、考驗營或康樂營等。

綜合以上分類,本研究將以學校童軍團露營為主,不包含學校、市會或總會 舉辦規畫之露營活動(例如:隔宿露營、臺北市大露營、全國大露營等),並將 露營活動分類為四種:

一、休閒露營:主要以讓學生接觸自然為目的,學員沒有考試或訓練的壓力,活 動以體驗、遊戲為主,舉辦地點較多元,可能是學校或近郊露營地。

二、考驗露營:主要是以進行進程考驗的內容為主,學校童軍團長可自行辦理初 級與中級考驗,依據考驗的內容,露營時間長短不同,舉辦地點大部分以學 校為主。

三、訓練露營:主要是以訓練學員的技術或能力為主,像是繩結、生活技能,或 是領導能力等,因為大部分訓練營的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習如何擔任小隊長、

帶領隊員等,因此參與對象較常為以接受童軍訓練一年以上的學員,舉辦地 點較多元,可能是學校或近郊露營地。

四、宣誓露營:以宣誓儀典為主的露營活動,讓新進團員了解童軍運動,並透過 儀典讓學員承諾成為校內童軍的一份子,常與初級考驗結合,舉辦地點大部 分以學校為主,時間大都以二天一夜為原則。

不論是哪種露營,規劃者在安排活動上,要先確認其露營目的,針對目的選 定露營類型,每種類型在規畫與安排上不盡相同,可能的風險亦不同。本研究露 營類型為考驗型露營,其露營活動是以中級考驗項目為主進行規畫,內容包含刀 斧鋸、生火、炊事、旅行等考驗項目,在安全性方面比一般露營更需注意,更可 看出風險管理在露營上的重要性。

參、童軍聯團露營

確認露營的主題後,學校童軍團長可以選擇自行籌辦或是合作的方式規劃童 軍露營活動,利用假日或寒暑假舉行,學員藉由參與不同類型的露營活動,增進 生活能力,以達全人教育目標。然而,在絕大部分學校人力不足、事務由團長一

人負責、經費有限、器材短缺等情況下,為了擴展資源,加上臺北市的區域學校 連結性強、與學校校友肩負傳承及理念近似的影響下,臺北市內學校在舉辦童軍 團露營時,會找尋求其他學校童軍團的合作,一起進行露營、考驗等活動,此可 視為臺北市學校童軍團的一大特色。

而上述二校或二校以上一起籌辦露營活動的方式,統稱為「聯團露營」,聯 團意指聯合其他童軍團。根據林岱蓉(2011)研究指出團隊合作的意義是二個或 二個以上的團隊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與合作想法,在工作歷程中相互信賴、扶 持,透過溝通與協調的過程,彼此分享資訊與專業,一起面對與解決問題。換言 之,聯團露營即藉由團隊合作的模式舉辦童軍露營活動,其優點如下:

一、器材互通,人力互補:童軍團在校內能獲得的資源不同,團長在分配資源上 也大不相同,然在器材上最易缺乏,另在活動上人力資源,亦因各團成立年 資落差,透過團之間的合作,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彼此可以補足在人力或 器材上的不足。

二、能力分工,截長補短:每個團長各自擅長的地方不同,可能是活動、行政、

考驗、生活等,經由分工合作,讓活動可更趨完備,亦能減輕各校在團務上 只有團長一個人負責的重擔。

三、集思廣益,經驗傳承: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面對問題,可以一起討 論,且在露營過程中,資深團長能夠從中協助經驗不足的年輕團長,並分享 自身的經驗,年輕團長亦能將新的想法帶進活動中,增進活動的豐富性。

四、各校交流,團員交誼:各校文化造就各校學生表現相異,在聯團露營其中一 項特色就是增加各校相處的機會,尤其參加露營活動需長時間相處,童軍彼 此有更多接觸,不只是認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夥伴,從中更能學習如何與他人 相處。

相對而言,因為聯團的關係,童軍團的數量,從原有的一團,增加到二團以 上,在人數的改變下,導致各種需求的增加,例如器材數量提高,以及在人事物 的熟悉度降低,可能產生的問題如下:

一、場地的不熟悉:童軍露營活動因活動目的,有時會選擇在學校舉行,在聯團 露營時,場地可以有較多選擇,但也因為非在自身學校辦理,對場地較為陌 生,可能會有相對的風險產生。

二、對參與學員的不熟悉:聯團露營的關係,學生來自各間學校,但是團長只對 自己學校團員了解,對於他校團員在個性、特質、能力上較為陌生,導致在 活動進行上,可能會有潛藏的風險存在。

三、參與人數增加:各校參與露營人數不一,但參與總人數一定較多,因此各項 資源的單一數量提高(例如帳篷需求從一頂變成六頂),且不論是人力、器 材等資源皆無法掌握確切真實狀況,因此在事前活動的規劃要有更充分的計 畫,以因應可能發生的問題。

綜合上述問題,可以歸納聯團露營因為人數增加以及不熟悉,導致風險的提 高,在風險管理上就需要更加縝密。因為聯團露營是由各校童軍團長共同舉辦,

其責任與風險亦是共同承擔,事前的規劃與問題發生的處理,都需透過大量的溝 通與討論,從中可以看出各校團長對於風險管理的相同及相異之處,可進一步了 解其對風險的看法與管理方式,因此本研究以聯團露營為研究主題,探討童軍團

其責任與風險亦是共同承擔,事前的規劃與問題發生的處理,都需透過大量的溝 通與討論,從中可以看出各校團長對於風險管理的相同及相異之處,可進一步了 解其對風險的看法與管理方式,因此本研究以聯團露營為研究主題,探討童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