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中童軍團長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中童軍團長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研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居澤 博士. 臺北市國中童軍團長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研究 A Study on Camporee's Risk Management of Scoutmast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研究生: 蔡欣珉 撰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2) 謝誌 終於走到這一天,一直以來的期待,期待可以寫謝誌的那一刻,在這一年有 太多的感謝,累積著、滿滿的,只是到了此時,卻又不知該從哪裡表達起,那份 無法言語的感激之情。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居澤老師,讓我能夠浩瀚無邊的博學中,一點 一滴地引領我完成這本論文。感謝二位口試委員─妙桂老師和俊杰老師,提出很 多建議,讓我的論文能夠趨向完整。感謝研究所這四年來,每一堂我上過的課程 與教過我的老師,非常珍惜這四年從研究所得到的收穫,每個老師贈予我的禮物, 皆是無可取代的學問與經驗,進而啟發了這本著作研究的開端。 接著,我要謝謝願意接受訪談的七位受訪者,因為訪談的知無不言,豐富了 研究的內容。謝謝這一年在自己低落之時,願意成為那個給予自己無限支持與力 量的老師、學長姐、夥伴、同事,海老、企媽、阿集、菁芬、昭妤、冠賢、璧僑、 瑞璿、譽容、乙慧、明勳、致中、明淳等人,讓我能夠安心地暫時離開學校,好 好把論文完成。而在最後階段必須同時兼顧營隊活動又要修改論文的情況下,我 也謝謝有那麼一群人,願意體諒並分擔我的工作,甚至製造了大量的歡笑。 另外,我要謝謝在一、二階無條件又爽快到場協助的小樹、阿德、璟雅、查 查、KC、雅筑、儒惠。在研究所四年裡,一直很感謝有大家的存在,一起學習、 一起玩樂、一起建築回憶大樓的研究所學長姐及夥伴,立旻、阿翔、嘉洵、小寶、 軒軒、小槍、小仁、奕璿、彥瑤等還有好多礙於篇幅沒講到名字的人,請原諒我 的疏忽,但是每個曾有過或是還在延續的緣分,都讓我心存感激。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於我的人生學習路上,給予莫大的自由與包容。 感謝林胖均,陪我走過實習之後的每個片刻。而在最後的最後,我要感謝最常承 接我的負面情緒和求救的你,因為有你,才有這本論文的產出,這一年,辛苦了! 2016.7.11. 蔡欣. 謹誌.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之風險管理,了解國中童軍 團長的風險管理流程,在風險確認、風險評估、策略選擇、策略執行、結果回饋 等五個階段的運作方式,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師個人、學校、政府等相關單 位參考。以質性研究方式,採立意取樣的半結構訪談法蒐集資料,從中選取有參 與中級考驗訓練聯團露營的七位國中正式教師並兼任童軍團之團長。 本研究針對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現況上,歸納出童軍團長會運用自 身知識、經驗及蒐集之資料提出可能的潛在風險,並透過討論評估其風險對於營 隊的影響,在取得共識後執行其策略,於露營結束後召開檢討會,針對活動內容 進行檢討,並轉化為個人經驗的累積。雖然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五步 驟上皆有執行,然而,本研究亦從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過程中分析歸納 出其問題與困境,包含籌備時間有限,風險確認不夠完備與周全;風險易受知覺 風險影響,知覺風險高低取決於個人經驗;活動變化性高,卻未針對風險逐一探 討;在風險管理的結果回饋較薄弱,缺乏對策略的檢討與修正;缺乏風險概念, 無法有系統的進行風險管理。 最後,本研究依據其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國中童軍團長及後續研究 提出建議,做為未來國中童軍團長在風險管理發展之參考。. 關鍵字:童軍團長、聯團露營、風險管理.

(4)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camporee's risk management of scoutmast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on risk management of scoutmast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five steps of risk management i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easurement, sele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This research was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government. Subjects were 7 formal teachers, the scoutmast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methods were qualitative research, purposive sampling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Based o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scoutmasters would use their own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to propose possible risk, and discuss the impact on the risk. Then they made consensus, executing, camping, review meeting, and converted to personal experience. Although scoutmasters had execution the five steps on camporee's risk management, however, the study also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cluding limited preparing time, uncompleting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perception influenc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 variable activity, weak feedback, lack of strategy collection, and un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The study concluded thus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outmast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oree’s risk management.. Keywords: Scoutmaster, Camporee, Risk Management.

(5) 目次 目次................................................................................................................................ I 圖表目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童軍團之定義與相關研究.................................................................. 12. 第二節. 童軍聯團露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風險管理之涵義與相關理論..............................................................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7.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嚴謹度檢核......................................................................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現況...................................... 52. 第二節. 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問題與困境..........................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9 I.

(6) 參考文獻.................................................................................................................... 102 附錄…………………………………………………………………………………107 附錄一. 露營活動實施計畫與流程………………………………………107.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10.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111. 附錄四. 訪談大綱…………………………………………………………112. II.

(7) 圖表目次 一、 表目次 表 2-1. 風險評估與管理矩陣 ................................................................................... 35. 表 3-1. 受訪者基本資料描述 ................................................................................... 43. 表 3-2. 受訪者編碼 ................................................................................................... 47. 表 4-1. 童軍團長對聯團露營的執行程度看法 ....................................................... 70. 二、圖目次 圖 2-1. 學校童軍團組織系統圖 ............................................................................... 13. 圖 2-2. 童軍團長的角色關係 ................................................................................... 15. 圖 2-3. 意外方程式 ................................................................................................... 24. 圖 2-4. Adventure-REACT 模式 ............................................................................ 30. 圖 2-5. 戶外參與者冒險體驗典範圖 ....................................................................... 32. 圖 2-6. 風險矩陣 ....................................................................................................... 34. 圖 3-1. 研究架構 ....................................................................................................... 39.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40. 圖 3-3. 研究時程甘梯圖 ........................................................................................... 41. 圖 4-1. 童軍團長聯團露營風險管理步驟 ............................................................... 77. III.

(8)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童軍團長舉辦露營活動的風險管理,以提出國中童軍團 長未來增能方向,在專業不足之部分加以精進。本文章主要分成以下內容,第一 節描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 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一、十二年國教政策促進童軍教育的發展 國家的永續發展仰賴優秀人才,教育是培育優秀人才的方式,因此,教育為 國家的根基。而隨著時代的推移,教育改革浪潮湧現,1997 年 4 月 11 日教育部 長吳京研擬「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成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發展專案小 組」,於是臺灣的教育開始出現轉折。2002 年廢除了歷史悠久的聯考制度,2008 年教育部頒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於 100 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 貫是一場重大的教育變革,課程不再千篇一律,從「標準」轉為「綱要」,強調 「鬆綁」與「自主」的理念。而教師成為一種專業,重視課程的連貫與統整,各 科從獨立走向了領域合作,透過能力指標引導學習目標,強調要給學生帶得走的 能力(李坤崇,2011)。教師對於課程的省思,改變了過往教室的角色位置,讓 學生成為教室的主角,翻轉教育成為新一代教師的教學方向,為的就是要讓學生 能夠面對快速變遷的未來。 建立在九年一貫的基礎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童軍課程呼應了十 二年國教的理念,多元的探索與學習,讓學生身心得以均衡發展。以往因學業第 一的舊觀念,導致過往多為配課的童軍科目回歸專業,進而需要更高專業的童軍 教師。2014 年教育部啟動「童軍振興元年」,提出「校校有童軍」的目標,鼓勵 學校成立童軍團,辦理相關童軍活動。2015 年推動「教育創新行動年」,積極落 1.

(9) 實童軍教育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發展,因為童軍教育是一個可以融合戶外教育 及體驗教育的多元教育,藉由教師的引導與反思,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動態化、獲 得的經驗意義化。 因應教育部政策方向,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相繼提出童軍發展計畫,以補助及 獎勵各校對童軍教育的推展,其中又以新北市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對於童軍教育 的推動更為積極,提出長程計畫。新北市政府於 101 年八月以「樂活童軍、行善 第一」為核心價值,以「校校有童軍、班班懂童軍、人人會技能」為計畫之主軸, 落實推動「卓越公民素養」的預期目標,期望能結合學校與社會資源,建構培養 品德與實踐能力的優質教育環境(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2012) 。在 103 年 5 月新北市政府繼續以「品德、健康、技能、服務」為核心價值,以「校校有 童軍.體驗樂學習.走向全世界」為主軸,以「品德教育的典範.探索教育的推 手.生活教育的實踐」為推動策略,以「人人會生活」為教育終極目標,期望能 結合學校與社會資源,協助學生奔向戶外,實踐世界公民(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 發展計畫,2014)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則於 103 年 11 月提出以「校校童軍‧服務 共好;男女童軍‧實踐創新」為核心,以「校校皆有童軍、男女充分參與」為原 則,訂定各項童軍教育發展策略,精進童軍教育發展,以期能結合學校與社會資 源,建構優質教育環境,培育具備未來領導才能的新世紀優質公民(臺北市精進 童軍教育發展計畫,2014)。. 二、露營活動盛行伴隨意外的發生 為實踐童軍教育目的,透過童軍的三大制度,發揮做中學的精神,露營活動 成為最好的媒介,各校除辦理隔宿露營外,亦藉由露營活動的舉辦,融入童軍進 程及入團等儀典,讓學生在戶外活動中,學習各項野外技能及生活能力,讓學生 能擁有足以面對未來變化的適應能力。如同貝登堡所言:「野外活動是童子軍的 白天,露營是野外活動的正午,營火是露營的脈搏」,彰顯了露營活動在童軍運 動中的重要性,不會露營的童軍不能算是真正的童軍,而不會舉辦露營的團長,. 2.

(10) 就無法讓童軍活動好好地進行。 然而我國童軍運動發展與各國不同,童軍教育從「黨化」經「軍事化」後趨 「教育化」 (呂建政,2005) ,過去童軍在學校的教育目的,是以訓練整肅其愛國 精神,直至今日,露營活動已經成為家庭假日的休閒活動,在另一方面,舉辦露 營活動的單位也由救國團開放至各學校或其他社會私人機構。在學校方面童軍團 長則是最有機會舉辦露營活動的角色之一,包含協助學校隔宿露營活動或是統籌 規劃社團的露營考驗,因此,童軍團長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能,讓學生擁有安 全、快樂、豐富的露營經驗。 在露營活動中,充滿許多未知數,不論是人為或自然風險,小至器材缺漏, 大至天氣驟變,都有可能產生突發事件。因此,舉辦露營活動必須做好妥善的計 畫,以下列舉幾件在露營活動中發生的意外事件:一、2013 年 6 月新竹有 30 多 人到尖石鄉的美樹營區遊玩看瀑布,疑似是有小朋友被虎頭蜂咬到,拿石頭回擊, 結果引出整群的虎頭蜂,導致有 15 人遭到叮咬,其中兩人傷勢較重,另外六名 大人及四名學童,則是輕傷,所幸送醫後都沒有生命危險(華視新聞,2013 年 6 月 23 日);二、2013 年 10 月南投縣鹿谷鄉呂姓男子一家 4 口前往北勢溪露營, 呂男 12 歲的兒子不幸溺水,送醫急救後仍未脫離險境(中央社,2013 年 10 月 10 日) ;三、2014 年 12 月三名男子凌晨到福壽山農場露營觀星,三人為了取暖, 睡覺時竟在帳篷裡燒炭,造成其中兩名男子一氧化碳中毒,所幸送醫後保住一命 (三立新聞網,2014 年 12 月 8 日);四、2014 年 12 月二十四人前往南橫的野溪 溫泉露營泡湯,但因在夜間路況不熟,其中一名外籍學生不慎滑倒,前額撞擊到 地面石頭,造成撕裂傷意識模糊、暈眩等症狀,經向警方求援,在警方及警義消 的協助下送醫,所幸無生命危險(更生日報,2014 年 12 月 17 日);五、2015 年 1 月苗栗明德水庫上游露營場地客人一多,場地不足,嚴重超收!帳篷間距小的 只有一個人可以走動,滿地都是固定繩交錯,有民眾全家大小帶去,結果小朋友 被繩子絆倒,摔倒流血(TVBS,2015 年 1 月 8 日) ;六、2015 年 6 月桃園拉拉山 露營區有業者原本開墾的山坡營區太小,不夠容納大量遊客,竟然就自搭鐵架向 3.

(11) 外延伸拓寬營地,民眾在上面搭帳篷,底下懸空就是山崖,如果土石鬆軟鐵架崩 塌,遊客很可能就會墜落谷底,相當危險,但全臺有 1200 多處的露營區目前無 法可管,公家單位也沒辦法強制要業者拆除(TVBS,2015 年 6 月 12 日)。 這些意外事件的發生,都一再提醒我們看似平常的活動,都存在著風險。而 今日露營活動在臺灣蔚為風潮,坊間相關書籍更是陳列在架上顯眼之處,是以往 看不見的情景。當大家覺得露營是輕鬆簡單的休閒活動時,露營活動的暴增,伴 隨而來的是大量風險,風險就有可能帶來意外,倘若無法給大眾安全的觀感,那 露營活動又將再次被蒙上陰影。. 三、童軍團長養成缺少風險管理的專業 露營活動雖為戶外一環,但風險管理在露營活動中易被忽略,可能是因為露 營普遍被大眾認為是一個平易近人的活動,與泛舟、溯溪、高空繩索、攀岩等冒 險性較高的活動相比,較無危險性的感受,然而沒有發生風險問題,不代表未來 不會發生,每個人對風險管理均有相對的責任。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露營只是以待在一個營區,睡在帳篷裡,沒有從事任何其 他活動時,危險性是較低的,且大多是簡單可自行處理的傷害,但就像謝智謀教 授說過: 「若一個人帶活動常發生 600 件小事,就必須『再教育』 。」尤其身為一 個教育者,童軍團長兼負的責任更重大,因為童軍團長籌備的露營,不只是為了 樂趣,是有教育性的目的,與家庭露營不同,童軍團長要放手讓學生自行操作, 加上每次露營的內容不只是單純的露營,多了考驗、旅行等活動設計,因此風險 也隨之提高,在有風險的情況下,「管理」就顯得重要。 陳麗妃(2012)指出童軍訓練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能在自身經驗中,除熟知童 軍運動的知能與技巧外,尚應具備衝突管理、情緒管理、多元思考、體驗探索、 公關能力、人際關係、國際語言的基本能力、角色扮演、盡本分與時間管理等十 一項基本概念,然而培訓課程中,仍偏向木章基本訓練或木章訓練為主之教導, 缺乏其領導、管理等實際運用之訓練。童軍團長雖不等同於童軍訓練員,但其角. 4.

(12) 色近似,只是對象的不同,童軍團長除推展童軍運動外,需負起對學生的教育責 任,因此,童軍團長的養成過程,除原有的童軍相關訓練外,也需包括戶外活動 的教育訓練,以跳脫童軍運動之框架。 如同近日發生的新聞事件,新北市新店童軍團今日上午前往金瓜石地區進行 爬山活動時,卻因為路況不熟找不到下山的路。搜救過程中,因為童軍團未按照 步道行走,另闢捷徑反而受困山中,搜救人員只好持開山刀開路救人(自由時報, 2015 年 11 月 1 日) 。從事件當中可以發現,活動事前的準備是否確實,會影響活 動進行的風險高低,童軍團長帶學生到戶外活動,可能一次就是好幾十位學生參 與,在風險管理上更需小心。 總結來說,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倘若童軍團長的專業知能沒有涵蓋風險管理, 就算每次的露營活動都只有輕微的受傷,對於重大意外那也只是機率問題,畢竟 在活動中,總是充滿各種變因,所謂「魔鬼藏在細節中」,如果欠缺對活動的風 險管理,將會導致活動過程產生危險,尤其對於各種風險的評估,因為每個決定 都會影響後續活動的進行與結果,影響的範圍小至學習成效,大至生命安全,身 為一位團長,肩負老師的角色、活動的籌備者,只要能掌控這些因素,就可以讓 活動更趨完善。. 貳、研究動機 一、童軍教育發展活動之設計 身為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帶給孩子一份終身受用的學習力,希望帶給孩子正 向的改變,會為了教育目標與活動目的來規劃訓練課程,童軍團長在設計露營活 動時,亦會依據童軍團長自有的經驗,而有不同的變化。 自冒險教育傳入我國後,隨著時間發展,從公司行號的訓練到學校教育者的 培訓,越來越多人知道冒險教育的優點,想要將冒險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當中。然 而在臺灣教育固有的框架中,「冒險」和「危險」被畫上等號,一部份的人在安 排活動上,放棄了他們認為高風險的活動,亦有另一部分的人,安排了所謂的冒 5.

(13) 險活動,卻忽略了風險的管理,以為交給旅行社安排就一切無虞,卻導致冒險教 育的精隨無法發揮,也造成社會大眾的誤會,讓民眾以為冒險活動只是一種追求 刺激的挑戰,而最糟的是可能導致年輕生命的殞落。 因為童軍團長的首要目標是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在露營活動 安排上,從住、行、育、樂方面皆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而「安全」取決於童軍團 長對於該活動風險管理方式,若團長對於風險的辨識不足,或是在策略選擇上做 出錯誤判斷,就可能會造成重大意外。風險管理的方式受到團長自身經驗與專業 訓練的影響,若團長在專業上能夠增加戶外教育訓練以及風險知能研習,在往後 的童軍活動裡,就會增加不同於以往的活動設計,以促進童軍教育之發展。. 二、露營活動風險意外之管理 辦理活動需預先規劃、評估風險,並根據風險規畫適合的計畫。而在活動中, 風險的存在,有時無法預料,此時身為活動的領導者,應根據當時收集的資訊, 立即做出新的決定,而這個決定會左右接續活動的好壞。 研究者參與過很多活動,不論是身為參與者或是協助者時,發現每位擔任活 動的規劃者,即便同時面對同樣事件的發生,做出的決定也不盡相同,就像在露 營期間,突然下起了微微細雨,有的人會認為要將活動移往室內,有的人則會認 為活動仍可以按照預定規畫執行。 然而,身為國中童軍團長,做出的決定,影響的對象是參與的學生,這些國 中學生對於團長的決定,並不會提出異議,這也顯示出團長的影響力有多重大, 團長的決定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在這個決定之下會獲得什麼?是開始討厭露 營,還是喜歡露營?學會在雨中搭帳、增進其應變能力,還是感冒生病了?又或 是懂事成熟了? 研究者在修習研究所課程時,曾參與一個登山活動,在第一天晚上搭建簡易 的天幕和地舖睡覺,而這樣的畫面照片放置在網路上,底下有些留言,其中有個 人提出疑問,詢問是否因為沒有帳篷這項器材?結果,答案當然不是。那次活動. 6.

(14) 我們的確有帶帳篷,但當下做出進行簡易搭帳的決定,取決於第一天晚上太晚到 達營地,與第二天一早要繼續出發,再者亦想讓參與活動的學生,學習如何進行 簡易的露宿。會有這樣的決定,取決於教授的專業訓練與自身經驗,如果在那次 活動,是童軍團長舉辦的,那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是直覺反應,還是慎思 熟慮?是要按照慣例,還是要改變程序?因此,露營活動中發生意外或遭遇風險 時皆需要適當且即時之應變與管理。. 三、童軍團長風險管理之增能 研究者從事學校教職工作,教授童軍科目並兼任童軍團長,過往亦擔任過救 國團服務員及體育教師,活動參與經驗豐富,並深刻體認到風險管理中,不論是 在活動上或是教學上,因為每個人對於活動背後可能存在風險之高低認知不同, 造成活動或教學安排上有所差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多元性,但在過去經驗中, 研究者參與的培訓課程,鮮少與風險管理有關。 研究者在網路上搜尋與風險管理相關之研習時發現,在童軍服務員的訓練當 中,風險管理僅佔一小部分,而對學校童軍團長的研習方面,只有高雄市政府教 育局曾經辦過一場風險相關之研習。換言之,在童軍師資快速成長的近幾年來, 在學校擔任童軍教師,不論是否兼任童軍團長,其角色仍與露營活動息息相關。 而且童軍教師亦有可能擔任訓育組長,或是協助學校舉辦隔宿露營活動,因此, 在童軍團長的專業訓練上,風險管理是極需補足與加強的一環。. 7.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如下: 一、了解國中童軍團長的風險管理流程,在每個階段的運作方式。 (一)國中童軍團長對聯團露營可能產生的風險之辨識程度; (二)國中童軍團長對各種風險評估的考量因素; (三)國中童軍團長對風險策略的選擇依據; (四)國中童軍團長在活動中的風險執行成效; (五)國中童軍團長活動結束後對風險評估與回饋。 二、分析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之問題與困境,並提出具體建議,以 供教師個人、學校、政府等相關單位參考。. 貳、研究問題 依據前述目的,擬定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的風險管理為何? (一). 國中童軍團長進行風險辨識的方式為何?. (二). 國中童軍團長如何進行風險的評估?. (三). 國中童軍團長對各項風險如何做出決策,選擇的依據為何?. (四). 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中的風險管理執行成效為何?. (五). 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結束後的風險評估與回饋為何?. 二、國中童軍團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的問題與困境為何?. 8.

(1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節就本研究所指之童軍團長、聯團露營及風險管理等重要的名詞加以定義, 以利於研究進行時,釐清重要概念。. 壹、國中童軍團長(scoutmaster) 童軍團長是由童軍團務委員會所聘請,擔任童軍團組織與訓練工作的領導人 (教育大辭書,2000)。本研究中所指國中童軍團長係指參與本次中級考驗聯團 露營之男、女童軍團長,並於 104 學年度任教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 中部)之合格教師,兼任童軍團長職務,且於年度內完成三項登記之童軍團。. 貳、聯團露營(camporee) 露營是一種休閒活動,以帳篷、露營車、小木屋等住宿方式,並選定一區域 為據點,從事其他活動,適合各年齡及職業階層的人(紀光慎,1993)。聯團露 營係指由各校童軍團長藉由合作的模式,一起籌辦各種類型的露營活動,本研究 聯團露營係只由八間學校一起合作,籌辦為期四天三夜的中級考驗露營活動,並 以搭設帳棚為主的露營活動。. 參、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風險是失去有價值的東西,或只是一個潛在事故的可能性。風險管理是管理 政策,標準和程序的系統應用識別,分析,評估,治療和監控風險的任務。主要 目標是盡量減少從參與一個不尋常的活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未知的結果所產生 的生理,社會,情感,或經濟損失的可能性(Priest, 1999)。 本研究探討之風險管理係指在聯團露營的規劃及活動當下,童軍團長憑藉自 身專業及經驗,分析、評估、監控活動的風險,包含對個人、團體、器材設備、 環境氣候等可能產生風險之因素,以降低學生在參與露營時,產生的損害。. 9.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包含研究地區、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三 方面;研究限制則包括研究變相與研究方法之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包括研究地區、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三方面,以下分述之。. 一、研究地區 僅以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為研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訪談對象為參與聯團露營且有意願接受訪談的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 學國中部)所屬童軍團長,包含童軍團長及女童軍團長,對其籌辦童軍露營活動 之風險管理進行深度了解。.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童軍團長的風險管理,研究內容包括: (一)童軍團長的個人特性: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任教年資及童軍團長擔 任年資。 (二)童軍團長的風險管理程序:包含風險辨識、風險衡量、風險策略選擇、風 險管理執行、風險管理的評估與回饋。.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者本身亦是參與者 本研究係以八所學校男女童軍團長在共同籌備中級考驗聯團露營過程之風 險管理為研究內容,受限於研究者本身隸屬八所學校之一,研究者亦擔任本次聯 團露營工作人員,雖在職位選擇係以能掌握各股執行狀況,並在主要活動現場之. 10.

(18) 位置,然在研究上仍可能會有未能覺察的地方,或涉入童軍團長們的討論過程, 影響風險管理的研究結果。. 二、訪談時程較晚 風險管理包含一整個完整的露營過程,從露營前的籌備進行風險確認、評估 及策略選擇,接著是露營期間的策略執行,以及最後露營結束的結果回饋。本研 究童軍團長辦理此次聯團露營時程,露營活動在寒假期間辦理,受限於露營結束 後受訪者在寒假有其安排,以及營隊檢討會的時間安排在下學期開學的第一週, 因此,訪談時程拉長,導致受訪者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的訪談內容會受到記憶力 的干擾與限制。. 11.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第一章所述之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探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 一節引述童軍團之定義與相關研究,第二節說明童軍聯團露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探討風險管理之涵義與相關理論。. 第一節. 童軍團之定義與相關研究. 我國童軍運動有別於國外童軍運動,除了社區發展外,亦在學校有所發展, 本節就學校童軍團與國中童軍團長分別說明。. 壹、學校童軍團 童軍運動係指一種社會性運動,然而我國的童軍運動發展因歷史背景因素, 因此在學校成為一課程。而目前因我國的教育改革,童軍教育融入在綜合領域課 程之下,但在課程之外,教育部亦鼓勵各級學校成立童軍團。 童軍團之意非就字面解釋,與軍人無關,黃克仁(2011)說明童軍乃具偵查、 斥堠之意,其涵義是為青少年及兒童提供促進身心發展的活動,包含從事於戶外 活動、接觸大自然、陶冶身心、鍛鍊體魄,以利品格之健全。根據我國童子軍創 辦人嚴家麟先生解釋,採用「軍」字乃取其集團之意,非軍人亦非在施以軍事訓 練。創始人貝登堡先生曾說:「軍事訓練乃是實行操練與集體管理,從外塑造自 己的品格;童軍則是由內心發出的教育。」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章程第二條明訂「中華民國童軍以發展青少年潛在能力, 養成良好習慣,使其人格高尚、常識豐富、體魄健全,成為智仁勇兼備之公民; 以建設民有、民治、民享之國家,而臻世界於大同為宗旨。」因此,童軍運動的 目的是培養青少年成為健全的公民,而在學校設立童軍團,除了薰陶品行之外, 亦補足在現行綜合領域中已刪除的童軍運動相關知能,更重要的是,學校童軍團 為社團性質,除符合童軍運動的自願性之理念外,相較於學校課程更多了許多的 彈性,可以給參加的學生更多到戶外做中學、學中做的機會。如同創始人貝登堡 說過: 「這是利用少年們的休閒時間,給他們種種健全的活動,使他們在志同道 12.

(20) 合中得到一群良伴,並且補充一些學校教育不足的訓練。」 在學校之童軍團,仍是以「團」而非以學校為單位,每團二至四小隊,每小 隊六至九人,小隊是童軍訓練的基本單位,小隊內每個人都要分擔小隊的工作, 在分工合作的精神下使小隊進步。 方郁集(2011)指出,童軍團是推展童軍運動的基本單位,是活動達成與認 識的主體,童軍運動要達到教育目標,有賴其運作健全的童軍團組織,因此,首 要組成團務委員會,在學校由校長擔任主席,其餘委員由主席聘任之,其成員有 團長、副團長、見習副團長、聯隊長、小隊長、五股幹事。其中,副團長或教練 會依各團狀況設置,而童軍團在學校組織是獨立體系,不在一般行政組織中,應 該直接向團務委員會負責,如圖 2-1。 校長(主任委員). 輔 導 室. 總 務 處. 學 務 處. 教 務 處. 團務委員會 團長 副團長. 五股幹事 教練 傳 訊. 保 管. 事 務. 財 務. 文 書. 幹. 幹. 幹. 幹. 幹. 事. 事. 事. 事. 事. 聯隊長. 小隊. 小隊. 小隊. 小隊. 小隊長. 小隊長. 小隊長. 小隊長. 副小隊長. 副小隊長. 副小隊長. 副小隊長. 隊員. 隊員. 隊員. 隊員. 圖 2-1 學校童軍團組織系統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1) 。童軍團長暨服務員手冊(頁 66) 。臺北市: 中華民國童軍文教基金會。 13.

(21) 貳、國中童軍團長 童軍團長的存在,是因為有童軍團,而要有童軍團,就要先有團務委員會的 成立,團長是由團務委員聘請,但團長與團務委員沒有從屬關係,只是工作性質 的不同(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1)。由上可知,團務委員會的成立應先於童軍 團長,而且團務委員會像是童軍團長的後勤支援,而非長官。然游韋楓(2010) 的研究發現,學校的團務委員會,其功能並未落實,且服務人力不足,學校童軍 團多由一人獨撐大局,因此,也造成所有事務都落在團長一人身上。且學校童軍 團長,大都被安置歸屬在學務處之下,職位類似於協助行政,辦理各項活動仍需 經處室內組長及主任同意。 另外,過往因童軍教師的師資不足,會由非授課童軍之教師擔任,或是因課 程結束的調配,可能由訓育或生教組兼任,然而最普遍也最好的情形是由校內童 軍教師兼任之,因為童軍團長雖非行政職務,但工作內容繁雜且專業,其職務並 不等同專任教師,且因長時間與學生相處,對學生影響之深,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林昭妤(2011)將學校童軍團長的角色分為十二種,分別是法理角色、精神 角色、責任角色、顧問角色、引導角色、協助角色、分派角色、信服角色、合作 角色、培植角色、聯絡角色、聯繫角色,明確指出學校童軍團長是家長、學校與 學生的中介角色,肩負訓練童軍的責任,規劃、設計與執行童軍活動,對童軍團 的發展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方郁集(2011)認為童軍團長是辦理童軍團訓練及推展團務工作最重要的負 責人,且與童軍互動最為密切,根據童軍團在學校運作狀況,學校童軍團長的職 責包括與團員有關之事務;與活動、課程、進程有關之事務;與團務行政有關之 事務。除了擔任團內活動的規劃者與執行者,在角色關係上,亦是團務委員會、 聯隊長、小隊長、五股幹事、童軍及家長的溝通橋樑,由此可知,童軍團長在童 軍團組織中的重要性。 學校童軍團長在童軍的心中亦師亦友,團長要注意童軍的團體需要與個別需. 14.

(22) 求,重視童軍的表現,並給予適時的鼓勵。團長要以身作則,要信任童軍們的品 格與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進取的運動家精神、具備開闊心胸與世界 觀(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1)。 而童軍在學校的發展,雖以「團」為單位,但自成另一體系,依附在學校之 下活動,全團事務、活動大多由一人負責與決定,因此,學校童軍團長較一般童 軍團長具備更多重的角色,並與童軍的關係密切,如同一位班級導師,亦擔任團 的聯繫窗口,連結學校(校長、各處室、老師) 、家庭(家長、學生)及社會(在 地社區、縣市童軍會、童軍總會)(如圖 2-2),對參與童軍團的學生與童軍團本 身的發展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校長 校內各 處室. 社區. 童軍總 會. 童軍 團長. 縣、市 童軍會. 導師、 教師. 家長 童軍. 圖 2-2 童軍團長的角色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童軍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培育與發展健全的品格,童軍團長 在安排與規劃團活動時,應以此為目標。而在童軍活動的項目裡,戶外活動中的 「露營」對童軍應學習的能力具備綜合性的發展元素,因此對於露營的風險管理 是身為童軍團長必要的能力之一,具備好的風險管理知能,才能讓加入童軍團的 15.

(23) 學生對團長更加信任,讓童軍家長們更為安心,同時,學校亦能放心讓團長規劃 辦理多次露營活動。. 16.

(24) 第二節. 童軍聯團露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露營在早期而言,是解決爬山、健走過夜問題的附屬活動。而今大眾對露營 的認知已轉變,露營從其他活動的配角轉變為一個包含各類戶外活動,擁有多元 面貌的主角(李國盛,2014)。本節就露營的意義、童軍露營的類型、童軍聯團 露營分述探討。. 壹、露營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獻中露營一詞曾出現在後漢書,書裡提到:「露宿在外,安帳為 營謂之露營也。」替露營做了一個解釋,文中的「露宿」指在野外睡覺。《後漢 書˙王渙傳》 : 「境內清夷,商人露宿於道」 ; 《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傳》 : 「公宜 露營野次,星言夙駕,伏軾怒蛙以募勇士,懸膽於庭以表辛苦。」句中的「露營」 意指軍隊在野外宿營。而今則將露營解釋為一種戶外活動,指在野外搭帳蓬或簡 便草屋為臨時居所的露宿活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994;陳盛雄, 2009)。 再者,露營的英文叫做 Camping,將 Camping 拆開來看,Camp 解釋為帳篷, 而 ing 是現在進行式的用法,因此,可以將露營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僅只 是搭設帳棚的活動而已,露營活動的意義遠比字面解釋來的更多。Baden Powell (1955) 認為露營不僅僅只是睡在帳篷,而是每個人在露營的過程中忙碌而愉快, 小隊長帶領小隊完成每個任務,使營地生活獲得滿足。 林淑芬(2009)指出童軍露營是一種統整性課程,包含多元的實地課程與生 活教育訓練,可以學習各種技能,也能了解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不僅滿足不同 學習風格的學生,亦讓童軍有機會發揮個人的興趣與專長,透過教育工作者的妥 善規劃與帶領,學生能夠實際體驗與反思,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王正宇(2009)認為透過露營活動,個人學習與大自然、團體共處,從「做 中學」的過程培養手腦並用、學習生活技能,且露營具有體能鍛鍊、舒緩身心、 增進適應力、發揮個人專長的功能,進而培養高尚的情操與人格,符合五育均衡 17.

(25) 之教育目標。 洪菁穗(2010)指出露營是一種戶外教育的方法,學生參與露營活動,可以 從中習得生活技能與做人處事的道理,是一個術德兼修的好活動,能提供青少年 發展的機會,鍛鍊青少年體魄,培養手腦並用的能力,增進社交能力,並從中發 現與培養個人興趣和專長。 綜合以上提出的觀點,露營是一種教育性極高的活動,而在童軍團的露營活 動裡,童軍團長不僅僅是活動規劃的籌備者或輔導團員考驗與進程的協助者,而 且,團長與團員經歷二十四小時的相處,團長勢必成為團員們的楷模,而團長也 因長時間的觀察而更了解每個團員。. 貳、童軍露營的類型 1970 年,童軍運動創始人貝登堡帶領一群童軍到白浪島露營,始為童軍運動 的開端,而露營活動從此與童軍運動密不可分,也因為露營活動的型態多元,能 帶給學童的效益良多,露營活動成為促進青少年參加童軍運動的誘因。在露營的 過程中,提供童軍實踐諾言與規律銘言的環境,同時藉由做中學與小隊制度的方 法,在成年人的支持下,藉由細心規劃的「活動情境」與「進程活動」促進童軍 自我成長。因此,露營活動與童軍運動的方法緊扣在一起,倘若缺乏露營活動, 就算有童軍運動的方法也無法實踐,相對的有露營活動,卻沒有童軍運動的方法, 那也會缺乏童軍露營的特色(陳志南,2011)。 童軍露營的類型多元,可依時間、主題、性質等分類。陳盛雄(2009)認為 露營的方式有各種型態與種類,可以從露營者的對象、目的、時間、季節、營地 設施等面向來探討,若從露營者的目的來思考,大分類可分為教育性露營、育樂 性露營、休閒性露營、野營性露營。林淑芬(2009)則將童軍露營活動按性質分 為聯誼性、訓練性、考驗性。陳志南(2011)提到依露營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隔宿 露營、二至三天短期露營或五至七天長期露營;若依人數區分,則可分為密友露 營、小隊露營、團露營、聯團露營;若依露營地點區分,可分為定點露營、移動. 18.

(26) 露營、跋涉露營;按露營目的區分,則可分為訓練營、考驗營或康樂營等。 綜合以上分類,本研究將以學校童軍團露營為主,不包含學校、市會或總會 舉辦規畫之露營活動(例如:隔宿露營、臺北市大露營、全國大露營等),並將 露營活動分類為四種: 一、休閒露營:主要以讓學生接觸自然為目的,學員沒有考試或訓練的壓力,活 動以體驗、遊戲為主,舉辦地點較多元,可能是學校或近郊露營地。 二、考驗露營:主要是以進行進程考驗的內容為主,學校童軍團長可自行辦理初 級與中級考驗,依據考驗的內容,露營時間長短不同,舉辦地點大部分以學 校為主。 三、訓練露營:主要是以訓練學員的技術或能力為主,像是繩結、生活技能,或 是領導能力等,因為大部分訓練營的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習如何擔任小隊長、 帶領隊員等,因此參與對象較常為以接受童軍訓練一年以上的學員,舉辦地 點較多元,可能是學校或近郊露營地。 四、宣誓露營:以宣誓儀典為主的露營活動,讓新進團員了解童軍運動,並透過 儀典讓學員承諾成為校內童軍的一份子,常與初級考驗結合,舉辦地點大部 分以學校為主,時間大都以二天一夜為原則。 不論是哪種露營,規劃者在安排活動上,要先確認其露營目的,針對目的選 定露營類型,每種類型在規畫與安排上不盡相同,可能的風險亦不同。本研究露 營類型為考驗型露營,其露營活動是以中級考驗項目為主進行規畫,內容包含刀 斧鋸、生火、炊事、旅行等考驗項目,在安全性方面比一般露營更需注意,更可 看出風險管理在露營上的重要性。. 參、童軍聯團露營 確認露營的主題後,學校童軍團長可以選擇自行籌辦或是合作的方式規劃童 軍露營活動,利用假日或寒暑假舉行,學員藉由參與不同類型的露營活動,增進 生活能力,以達全人教育目標。然而,在絕大部分學校人力不足、事務由團長一. 19.

(27) 人負責、經費有限、器材短缺等情況下,為了擴展資源,加上臺北市的區域學校 連結性強、與學校校友肩負傳承及理念近似的影響下,臺北市內學校在舉辦童軍 團露營時,會找尋求其他學校童軍團的合作,一起進行露營、考驗等活動,此可 視為臺北市學校童軍團的一大特色。 而上述二校或二校以上一起籌辦露營活動的方式,統稱為「聯團露營」,聯 團意指聯合其他童軍團。根據林岱蓉(2011)研究指出團隊合作的意義是二個或 二個以上的團隊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與合作想法,在工作歷程中相互信賴、扶 持,透過溝通與協調的過程,彼此分享資訊與專業,一起面對與解決問題。換言 之,聯團露營即藉由團隊合作的模式舉辦童軍露營活動,其優點如下: 一、器材互通,人力互補:童軍團在校內能獲得的資源不同,團長在分配資源上 也大不相同,然在器材上最易缺乏,另在活動上人力資源,亦因各團成立年 資落差,透過團之間的合作,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彼此可以補足在人力或 器材上的不足。 二、能力分工,截長補短:每個團長各自擅長的地方不同,可能是活動、行政、 考驗、生活等,經由分工合作,讓活動可更趨完備,亦能減輕各校在團務上 只有團長一個人負責的重擔。 三、集思廣益,經驗傳承: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面對問題,可以一起討 論,且在露營過程中,資深團長能夠從中協助經驗不足的年輕團長,並分享 自身的經驗,年輕團長亦能將新的想法帶進活動中,增進活動的豐富性。 四、各校交流,團員交誼:各校文化造就各校學生表現相異,在聯團露營其中一 項特色就是增加各校相處的機會,尤其參加露營活動需長時間相處,童軍彼 此有更多接觸,不只是認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夥伴,從中更能學習如何與他人 相處。 相對而言,因為聯團的關係,童軍團的數量,從原有的一團,增加到二團以 上,在人數的改變下,導致各種需求的增加,例如器材數量提高,以及在人事物 的熟悉度降低,可能產生的問題如下: 20.

(28) 一、場地的不熟悉:童軍露營活動因活動目的,有時會選擇在學校舉行,在聯團 露營時,場地可以有較多選擇,但也因為非在自身學校辦理,對場地較為陌 生,可能會有相對的風險產生。 二、對參與學員的不熟悉:聯團露營的關係,學生來自各間學校,但是團長只對 自己學校團員了解,對於他校團員在個性、特質、能力上較為陌生,導致在 活動進行上,可能會有潛藏的風險存在。 三、參與人數增加:各校參與露營人數不一,但參與總人數一定較多,因此各項 資源的單一數量提高(例如帳篷需求從一頂變成六頂),且不論是人力、器 材等資源皆無法掌握確切真實狀況,因此在事前活動的規劃要有更充分的計 畫,以因應可能發生的問題。 綜合上述問題,可以歸納聯團露營因為人數增加以及不熟悉,導致風險的提 高,在風險管理上就需要更加縝密。因為聯團露營是由各校童軍團長共同舉辦, 其責任與風險亦是共同承擔,事前的規劃與問題發生的處理,都需透過大量的溝 通與討論,從中可以看出各校團長對於風險管理的相同及相異之處,可進一步了 解其對風險的看法與管理方式,因此本研究以聯團露營為研究主題,探討童軍團 長在聯團露營風險管理的執行模式與過程。. 21.

(29) 第三節. 風險管理之涵義與相關理論. 從前人們藉由算命卜卦來預知未來,現今則透過邏輯數學計算各種可能的機 率,為的是操縱風險,以求避開任何會危害自己的災難。目前而言,風險是一個 普遍的名詞,然風險的定義到目前為止並未能統一,而且在各領域上的解釋略不 相同。本節就風險的涵義、童軍露營可能產生的風險、風險管理的意義與程序及 戶外的風險管理分述探討之。. 壹、風險(risk)的涵義 風險是潛在的,指失去某些東西的價值,因為失去可能導致生理上(如肢體 骨折)、心理上(例如:對事物產生恐懼)、社會上(例如:伴隨而來的尷尬), 或財務上(例如:設備損壞)的傷害,沒有人能完全確定每一刻實際發生的損害, 因此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是來自危險的存在而產生(Priest, 1999)。 宋明哲(1984)將各學者主張分為主觀風險與客觀風險。主觀風險學者強調 不確定性與損失,不確定性是主觀的,是個人心理產生的想法,而損失的不確定 性即代表風險,因此,風險是個人在客觀情況下的主觀估計。客觀風險則是在特 定客觀情形下,在特定期間內,某一結果發生之可能差異程度,意即實際結果與 預期結果之變動程度,變動程度越大,風險越大,反之,則小。 劉明全(2003)將風險分為的自然風險與的人為風險。自然風險是指無法預 先防範,包含天候、地形或動物傷害等因素;人為風險是指可事先防範的失誤, 包含人員、計畫、相關活動之知識、對身心狀況之不了解或是單獨行動。 鄧家駒(2005)則提到 David E. Bell 與 Arthur Schleifer Jr.在其 1995 出版的 《風險管理》一書聲明放棄去定義風險(Risk)這個名詞,但可以確定:風險乃是 由於其未來結果的不確定,而可能造成人身、財務方面,非預期的獲益或損失。 由上述說明可瞭解,風險是可以衡量的,而風險的大小則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 未來結果不確定性的高低及可能帶給人身或財物之損益與利弊的大小。 鄭燦堂(2007)則認為,風險可定義為二種:第一種定義是主觀看法,著重 22.

(30) 個人的心理狀況,指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意即在一定情況下,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是損失或是獲利。第二種定義是客觀看法,指事故發生遭 受損失的機會(Chance of Loss),在某特定期間遭受損失的或然率(Probability),或 然率越大,則風險越大。 由上述學者的研究可得知:一、風險的探討可以從主觀角度與客觀角度切入; 二、風險的定義可以具備二種涵義,就主觀角度而言,可以解釋為「不確定性」 的評估,包含發生與否的不確定(Whether)、發生的時間不確定(When)、發生的 狀況不確定(Circumstance)以及發生後果嚴重程度的不確定(Uncertainty as Extent of Consequence)。就客觀角度而言,風險可視為是客觀存在,而且可透過數據衡 量。 再者,風險的討論大都用在企業、保險、財經等行業中,而在活動中的風險 之探討,例如:戶外活動方面,相較之下研究數量是比較少的。對戶外活動來說, 風險是較為主觀的,對於規劃的活動是否產生危險,決定於風險上的評估。 另外,風險與危險是不同。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2012)認為,危險是 在未來的時間內,對損害事件的是否發生及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而風險乃是對 未來的時間內,財務經營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發生盈虧的不確定性。宋明哲 (2014)探究其語源,Risk 字源是法文 Risque 及希臘文 Risa 而來,係指在不安 全情境下進行冒險行為,冒險意味有獲利的機會。孫傳慧(2010)則指出,危險 引起風險,危險存在於人們和他們所處的環境,在未來時間內,對損害事件之發 生與否及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在損失發生後只有造成經濟損失與否,而沒有獲 利的可能。 翻譯上 Risk 可以做風險、危險、冒險的動、名詞解釋,在某些領域(例如: 保險業)會將 Risk 解釋為危險,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994)來看, 風險意指危險、危機;危險指不安全;危機指潛藏的危險、禍害;冒險則是不避 危險而勇往直前。因此,以廣義來說,Risk 較接近中文「風險」的意涵,危險則 涵蓋在風險之下。 23.

(31) 本研究中提及的風險管理者即是露營活動規劃者,因此童軍團長在設計露營 活動時,要能平衡風險因子,在露營活動裡可能產生的各種不確定狀況,而且學 生對於活動的想像不同,無法以客觀的數據呈現風險的高低,只能根據童軍團長 對學生的了解,及過去露營的經驗進行判斷,在可進行的範圍下,安排符合主題 且對學生有益的露營活動。. 貳、戶外活動的風險 根據研究,從事戶外活動的風險,事實上是比打球、開車發生風險的機率還 要小,而在戶外之所以產生風險,來自於不適當的環境條件(Inappropriate conditions in the environment)、參與者的不安全行為(Unsafe acts performed by participating clients),以及帶領者的判斷錯誤(Errors in judgment made by adventure therapists),大多的事故都是來自這三個因素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如圖 2-3),然 而每個因素都可能導致一個意外產生,因素混雜越多,產生的意外越嚴重,如果 戶外工作者可以預先進行適當的管理,則這些問題都可以被解決,反之,如果忽 略問題不管,問題只會持續累積,甚至越來越嚴重(Gass, Gillis, Russell, 2012 ; Priest & Gass, 2005)。. 領導者的危機 (Adventure leader). 意外發生 的潛在因素 參與者的危機. 環境的危機. (Client). (Environment). 圖 2-3 意外方程式 資料來源: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p. 94), by Priest, S.& Gass, M. A., 2005,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4.

(32) 就戶外領域而言,風險可分類: 一、Mortlock (1984)、Hunt (1994)、Priest (1999)將其分類為:真實風險(real risk) 與知覺風險(perceived risk)。 (一)真實風險:真實發生的潛在損失。如果沒有發生任何損失,真實風險就 是零,如果有人死亡,真實風險就是最大程度。沒有人可以確定風險會 發生在什麼時候,優秀的領導者可以憑著良好的判斷力和豐富的經驗對 風險的進行估計,但仍會有意料之外。 (二)知覺風險:對真實風險的評估。對一個新手而言,知覺風險的判斷可能 產生瑕疵,懼怕的人會高估風險,相反的,無所畏懼的人則會低估風險, 只有透過廣泛而深入的經驗學習,才能提高風險的敏銳度。 二、Smissen & Gregg (1999)提出戶外冒險活動中風險包含兩個類型:固有風險 (inherent risk)與粗心行為(careless conduct)。 (一)固有風險:活動原有的風險,是活動組成的一部份,在不改變活動基 本性質下是無法移除的,固有風險不包括人為因素,而是活動本身或環 境造成的,例如:激流獨木舟、攀岩、登山、露營或潛水等活動,各自 固有風險皆不相同的。身為籌辦活動者,須負起告知的責任,有義務讓 參與者清楚知道,其活動本身與環境可能產生的風險有哪些。 (二)粗心行為:風險的產生來自於活動籌辦者或參與者的粗心行為,導致 身體損傷或財產損失,風險的結果是可預期的,然而,行為是否因粗心 造成損害,其責任歸屬取決於一個人行為適當的程度。 普通的過失經過增強常常轉變成重大的意外,風險管理的重點是防止活動 籌備者或參與者造成的過錯而引起的風險。透過良好的風險管理計畫的分析, 可以降低活動籌備者(例如:財物損失)參與者(例如:受傷)的風險。找出 活動可能產生全部的風險,並充分了解參與者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根據參與者 的身心狀況給予個別照顧,可以減少額外風險的產生。探險計劃是有風險的。 活動籌備者要了解風險的價值、可接受的風險程度與這些風險產生的傷害 25.

(33) 和損失的必然性,要清楚讓參與者知道其風險管理的標準,因為戶外活動的目 標不是提供一個沒有任何風險的活動,相反的,戶外活動對於活動的籌備者與 參與者來說,提供了具有未知或不可接受的風險與危險性。. 參、童軍露營可能產生的風險 林武賢(2015)認為露營活動中,可能產生的意外事故包含脫水、熱衰竭、 中暑、體溫過低、曬傷、過敏性休克、哮喘及燒燙傷等 8 種事故。而露營場地的 風險則可能有地勢、地質、地形、植被、四周環境、水源、治安、住宿及非法營 地等 9 種風險。另外,露營設施的風險則有場地承載量、衛浴、水電、飲水、標 示、廢水、污物、保全、交通、消防、急救及寵物專用等 12 種露營設施風險。 氣候天災風險則包含土石流、雷擊、落山風及山洪等 4 種。野外烹飪風險則包含 用火安全、火災、爐灶、食物儲存與調理等 4 種。營地內動植物風險包含:植物、 昆蟲、爬蟲類、攻擊性動物等 4 種。營地活動風險包含營火、活動程序等 2 種。 主辦活動單位風險包含安全機構設立、人員配備、責任落實及教育培訓等 4 種。 露營人員風險則包括露營參與者、露營第四天症候群等 2 種。而移動露營風險則 可能有交通風險。 研究者根據風險相關文獻探討,以及過去參與露營經驗和上述研究之結果, 統整在國中童軍聯團露營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將童軍露營風險分類為生理、心理 與環境等三大類,造成原因可能來自領導者的錯誤決定、參與學員自身健康狀態 影響,以及周遭環境的影響。試分述如下: 一、生理上的風險: (一) 天氣影響:露營活動的安排上,絕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處在室外,如果 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容易會有曬傷、中暑、脫水、感冒等問題產生。 (二) 活動安排影響:露營活動不單只是搭帳篷於定點休息,童軍露營還會 規劃其他活動,例如旅行、大地遊戲、炊事,萬一不小心可能會有 擦傷、扭傷、骨折、割傷、燙傷等危險發生。. 26.

(34) (三) 個人疾病:除了露營之外,學員本身的疾病,也可能產生影響,像是 過敏、氣喘、身體殘障等,尤其童軍露營會有很多動態性活動,都 會在無形中增加童軍露營的風險。 二、心理上的風險: (一) 社交性:童軍露營是以團體生活為主,包含吃飯、睡覺、行動等都是 團體進行,因此可能會有人際關係的問題產生,像是排擠、孤僻等, 或是對具有特殊背景的童軍產生反感。 (二) 依賴性:童軍露營需要過夜,但參與的學員不一定有離家的經驗,甚 至是靠自己處理生活起居,因此可能會有想家或依賴父母親等行為 發生。 (三) 舒適性:童軍露營雖然不一定都是在野外進行,但因為是以帳篷為主, 且盥洗上較為不便,可能會有學員因為排斥露營或喜歡舒適環境等 舒適性問題而產生因情緒不好引發的其它問題行為。 三、環境上的風險 (一)天氣:因為在戶外活動的關係,如果天氣突然氣溫驟降、大雨驟下 等狀況發生,若沒有預先做好防備,則可能提高露營風險。 (二)器材:露營前準備的器材如果因疏忽而有缺漏或損壞等問題發生, 會讓活動執行過程產生危險,甚至讓學員受傷。 (三)人力:如果在露營活動的規畫,產生人員不足、素質不齊等問題而 沒有解決,可能因為無法兼顧或是疏忽引發後續問題。 (四)動植物:童軍露營若是安排在野外進行,則會有動植物引發的風險, 像是毒害、咬傷等,若沒有適當的處置,會讓後果更加嚴重。 (五)場域:童軍露營場地的好壞會影響風險的發生機率,像是碎石、鐵 釘等都會導致學生受傷,除此之外帳篷的營釘、營繩的拉設也可能 會讓學生因為不注意而跌倒受傷。 以上即為研究者自行歸納與整理,童軍露營時可能產生的風險。 27.

(35) 肆、風險管理的意義與程序 一、風險管理的意義 管理係指對不同工作的計畫、組織、領導、協調、溝通,以決定和完成目標 的動態歷程,為了達成目標,必須有效地整合人力和其他組織的資源(吳清山, 1992)。風險管理則是指以有系統的方式,辨認、分析、評估、處理、監控及溝 通與任何活動、功能或程序有關的風險,讓組織將損害最小化,獲致最大的機會。 管理要有目標,目標影響過程,風險管理的目標就是風險,因為風險不一定會造 成損害,可能選擇降低、避開、轉移或是保留風險,所以任何可能預見的風險, 我們都必須加以留意、評估與預測,並整合到風險管理的計劃中,建立一套防範 的程序系統(陳希林、嚴蕙群,2004;徐欽祥、徐欽賢,2005)。 有效的風險管理,必須透過「系統化」的方式,管理策略、標準和程序,對 於工作進行確認、分析、評估、處理及監控風險(Brown, 1999)。為了降低學生、 學生家長及工作人員的在生理、心理、環境或財務的危害或損失,童軍團長在辦 理露營活動時,仍必須評估每個參與的學員及工作人員的能力,避免讓他們處在 危險環境。而在聯團露營中,因為參與的學員來自不同學校,各校團長的能力亦 不同,在風險管理上,必然需有大量的溝通與協調,若有系統化的風險管理建置, 童軍團長在面對風險的管理就能更穩當。. 二、風險管理的程序 風險管理被應用在多元的領域中,各領域學者分別針對風險管理的步驟提出 自己的看法。Knight (1999) 將風險管理程序細分為建立風險架構、認識風險、 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接受風險與處理風險,每個過程都包含溝通與諮詢、監督 與檢討;鄧家駒(2005)認為風險管理基本程序是風險認定、風險評估、選擇對 策、實施對策及檢討修訂;鄭燦堂(2007)提出風險管理過程有四步驟,風險辨 認或認知、風險衡量、風險管理策略之選擇,以及策略之執行與評估。 在體育領域方面,鄭志富(1994)指出學校體育風險管理步驟為風險確認、 28.

(36) 風險評估、選擇有效策略、執行與評估;歐忠明(1999)認為在學校體育課應建 立風險管理機制,包含確認風險、衡量風險、訂定風險管理計畫、選擇因應策略、 執行與評估因應策略。另外,在校外教學部分,賴姿樺(2013)提出風險的辨別 與確認、風險的分析與衡量、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風險管理的策略與執行、風 險管理的策略評估與考核等五階段。 在戶外領域方面,Brown (1999)認為風險管理程序為風險辨識、風險評估、 風險調整或控制、選擇管理計畫、計畫評估和更新,並提出 Adventure-REACT 模式,如圖 2-4 所示,R 代表風險識別(Recognize Risk)、E 代表風險評估(Evaluate Risks)、A 代表調整風險(Adjust Risks)、C 代表選擇風險管理計畫(Choose Actions)、T 代表結果追蹤(Track Outcomes)。孫傳慧(2010)指出 Adventure-REACT 風險管理的模式,除了基本的風險管理步驟,最重要的是加入了做決策的系統, 並且結合了幾個會影響風險管理決策的重要的領導力特性,包括:特別的知識、 經驗與判斷的能力,是當在實務運用的時候,所真實發生及應用的;而在此模式 裡也特別的強調判斷對於做好的決策是很重要的。. 29.

(37) 活動. 察覺. 風險識別(R). 知識 控制. 時間. 資訊. 風險評估(E). 經驗 結果追 蹤(T). 有條件的參與 調整風險(A). 判斷 決定參與. 選擇風險管理計畫(C). 風險結果. 圖 2-4 Adventure-REACT 模式 資料來源:Adventure Risk Management (p. 278), by Brown, T. J., 1999, in Miles, J. C. & Priest, S. (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 (pp273-284)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30.

(38) 國外學者 Priest & Gass(2005)歸納風險管理的步驟包含事先計畫、尋找危險 的情況和條件、指出潛在危險、移開造成危險狀況發生的因素、避免危險情況、 辨別分類危險情境、評估風險和重新歸類危險、評估潛在損失、降低損失、適當 調整等十項。 綜合各學者專家的看法,本研究將風險管理歸納為五個步驟:風險確認、風 險評估、策略選擇、策略執行、結果回饋,進行童軍露營風險管理的探究。. 伍、童軍露營的風險管理 當童軍團長準備舉辦露營活動時,會衡量團的狀況,選擇是否尋求合作夥伴, 在籌備成員確定後,進行至下一階段活動規劃,在活動規劃到活動內容確定的這 段時間,針對活動在風險管理方面,會經由風險確認、風險評估、策略選擇、策 略執行、結果回饋等五階段,說明如下:. 一、風險確認(risk identification)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即是風險的確立,必須知道自己可能面對的風險有哪些, 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可能發生的風險,可以透過知識、過去經驗、事前調查、 問卷、談話等方式,依人、事、時、地、物找出潛在的風險,如果無法察覺或刻 意忽略可能的風險,那就無法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式。 童軍團長透過自身或他人的知識、經驗與資料的協助,可以更準確了解各種 風險產生的來由,才有辦法降低意外的發生,因此,充實專業知識是首要條件, 加上經驗與資料的幫助,確認活動的風險。. 二、風險評估(risk measurement) 風險經確認後,要開始進行評估,包含風險可能發生的頻率、各種可能的情 況、風險發生後導致的後果有多大、嚴重性、損失率,以及團長或工作人員對風 險處理的能力與範圍,除此之外,還要分析學員的個性、身心狀況及能力,可以 發現風險的衡量是繁雜的,且會受到評估者的主觀影響,卻必須盡可能地確實, 過程中利用表格等方式加以記錄,將所考慮的因素加以文件化。 31.

(39) 其中對學員的評估,在 1986 年 Martin & Priest 提出冒險體驗典範(Adventure experience paradigm),不同高低的風險與學員的勝任能力會得到不同的狀態,不 同類型的參與者對應到不同的狀態,會有不同的體驗,可能是獲得效益,但也有 可能是導致災禍產生(如圖 2-5)。 敏銳的參與者(astute individual)能正確評估活動的風險程度以及自我的勝任 能力,因此容易獲得「高峰冒險」(peak adventure)狀態的體驗;膽小恐懼的參與 者(timid and fearful individual),可能高估活動的風險,亦低估自我的勝任能力, 結果只能達到「探索與實驗」(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的地步;無畏傲慢 自大的參與者(arrogant and fearless individual)與膽小恐懼的參與者相反,低估活 動的風險程度,亦高估自我的勝任能力,結果可能獲致「錯誤冒險」(misadventure) 的體驗,甚至導致「慘禍與災難」(devastation and disaster)的發生。 (引自徐彥暉, 2011) 高. 慘禍與災難 錯誤冒險 高峰冒險. 無畏、傲慢自大者 風 險. 敏銳者. 冒險. 膽小恐懼者. 探索與實驗. 低 低. 勝任能力. 高. 圖 2-5 戶外參與者冒險體驗典範圖 資料來源:The Adventure Experience Paradigm (p. 159), by Priest, 1999, in Miles, J. C. & Priest, S. (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 (pp159-162)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由於每個人知覺風險、真實風險、知覺能力與真實能力皆不同,好的領導者 32.

(40) 可以對此做出適當與正確判斷,除了對學員做出恰當的評估外,亦要避免學員對 自身的真實能力評估錯誤,或知覺錯誤的風險程度。 而在聯團露營中,最難以掌握的是學員的部分,因為團長只對各自學校的學 生較為熟悉,因此在活動規劃上對風險的評估,較容易會忽略或無法掌控,他校 團員對風險的知覺程度及真實勝任能力。. 三、策略選擇(sele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完成風險的分析與衡量後,以安全為最大前提下,依據活動目標擬定策略, 保留活動效益與避開損害。透過風險矩陣(The four window matrix),可以幫助團 長對風險的評估結果做出決定,而風險策略的選擇可分為降低風險、規避風險、 轉移風險、保留風險(Cuskelly & Auld, 1989 ; 鄭志富,1998;班哲明、吳冠璋, 2012)。 風險矩陣是針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嚴重程度的評估,給予四個可應用之策 略。矩陣分成了發生的頻率和狀況的嚴重性兩個象限來看,提供了四個標準的策 略來應對,如下圖 2-6。 (一)保留風險(retention):因為發生風險和嚴重性低,活動可以繼續,適用於 意外發生率低,且傷害嚴重性小,因傷害屬於偶發性,教練或組織可自行 處理,應評估如何在發生前後,能有效降低衝擊力。 (二)降低風險(reduction):運用技術與合適的安全作法減低活動的風險,適用 於意外發生率高,但傷害嚴重性小,採預防和控制的策略,盡可能降低損 失幅度。 (三)規避風險(avoidance):風險發生頻率或嚴重性超出可接受的標準,必須排 除或隔絕,適用於意外發生率高,且傷害嚴重性大。因結果衝擊力過大, 上述三種策略皆無效,如何避開特定風險,將不可接受的風險移除,甚至 停止活動,但避免消極面對風險。 (四)轉移風險(transfer):換個更有技術的領隊作決定或提供參加者資訊讓他們. 33.

(41) 作決定並負起責任,適用於意外發生率低,但傷害嚴重性大,將風險的責 任轉移,最普遍的形式即是保險和同意書。. 高 發 生 頻 率. 低. 降低風險. 規避風險. 保留風險. 轉移風險. 嚴重性. 高. 圖 2-6 風險矩陣 資料來源:班哲明、吳冠璋(2012) 。Leadership and Risk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Our Mistakes. 休閒研究,4(1),77。. 四、策略執行(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決定風險管理策略之後,活動的內容規劃亦可拍板確定,而在活動開始後, 團長或活動的工作人員必須切實執行,才能有效防止風險發生。. 五、結果回饋(evaluation and feedback) 對於施行的計畫加以評估檢討,以了解原有的策略是否可行,未來是否需要 修正或是在不同的狀況下可以怎樣來應用,檢討不只是檢討那件事情,而是檢討 整個系統,且風險具可變性與不確定性,對於原有策略的運用,亦要隨時空修訂。 另外,在風險管理的程序上,Brown(1999)提到可以藉由表 2-1 風險評估與 管理矩陣(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matrix)的運用,讓風險管理更為條理, 可分為六個步驟: (一)列出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包含活動的環境場域、活動裝備和參與活動的 人員等。 (二)列出與各個危險有關的潛在風險,因為風險是主觀的,透過自身專業評估 34.

(42) 危險的發生率及可能的後果嚴重性。 (三)評估各種風險,藉由專業知識、經驗與判斷,可以幫助評估的結果合乎實 際且正確的分析。儘管做好萬全的準備,仍會因為社會或心理因素(例如: 不適當的歸屬、處境的熟悉、注意力鬆懈、風險轉移、不好的判斷),導 致危險發生。 (四)控制所有可能的風險,採取排除或是降低風險的策略。 (五)運用知識選擇風險的策略,根據評估結果,選擇適合方案,確定是否採用。 (六)依據活動成果評估風險策略執行結果,透過不斷回饋與討論修正計畫。 表 2-1 風險評估與管理矩陣 ●活動型態: 項 可辨別的. ●地點:. ●日期:. 風險項目. 風險評估. 控制策略. 策略採用. 目 危險(困難 (潛在意. (可能性. (減低或. (是/否). /危險). 外、傷害或 機率與強. 結果評量. 評估風險). 其他損失) 度→低、 中、高) A.環境(影響活動的因素) 1 2 3 B.設備(影響活動的資源) 4 5 6 (續下頁)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ry studies,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s at the change about perspective on finance management, money attitud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