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之迴歸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之迴歸分析

本節採用羅吉斯迴歸分析法(logistic-regression),分析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 學生對其教育抱負之迴歸分析,內容包括探討在控制背景變項後,第一代與非第 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預測其「教育抱負」,藉以 考驗研究假設十一、十二。研究結果如下:

壹、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 果與教育抱負之相關分析

本節目的在說明各變項之間的相關性。採用皮爾森積差相關(r)法,以雙 尾檢測各自變項與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自變項包括:個人背景之「家庭年收 入」;校園經驗「課業投入」、「參與社團活動」、「同儕關係」、「師生互動」、「平 均每周打工時數」、「住宿狀況」;學習成果「心理社會」、「多元能力」、「前一學 期學期平均成績」等變項。依變項為教育抱負。

從表 4-3-1 可知,在教育抱負方面。第一代大學生學習成果變項中「前一學 期的學業總平均成績」與教育抱負有顯著正相關(r=.032),表示第一代大學生 學業平均成績越高教育抱負有越高的傾向。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同儕關係」與教 育抱負的相關達顯著水準(p<.05)。非第一代大學生校園經驗變項的「同儕關 係」與教育抱負有顯著正相關(r=.105),表示非第一代大學生同儕關係越好教 育抱負有越高的傾向。

表4-3-1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與教育抱負相關矩陣表

第一代大學生 非第一代大學生

家庭年收入 .008 -.055

課業投入 -.006 -.040

參與社團活動 -.019 .038

同儕關係 -.012 .105*

師生互動 .015 .076

平均每週工作時數 .000 .055

住宿(住家=0;非家=1) .540 -.042

心理社會 .005 .050

多元能力 .003 .075

前一學期平均成績 .032** .034

*p<.05 **p<.01

註:父母親工作類型:因空集合過多而予以刪除。

貳、 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 負之羅吉斯迴歸

首先進行模式擬合優度檢定,王濟川與郭志剛(2004)指出,在評估Logistic 迴歸模式擬合優度(goodness of fit)時,Hosmer-Lemeshow指標(簡稱HL指標),

是被廣為接受的擬合度優度指標。HL指標(χ2檢定值)統計未達顯著水準,表 示模式擬合資料越好;反之,HL指標(χ2檢定值)統計達顯著水準,表示擬合 不好。

本研究結果,從表4-3-2可知,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 果對教育抱負預測之迴歸模型,其整體模式顯著性的Hosmer-Lemeshow檢定值為 10.654(p>.05)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家庭年收入」、「課業投入」、「參與 社團活動」、「同儕關係」、「師生互動」、「住宿狀況」、「每周打工時數」、

「心理社會發展」、「多元能力發展」、「上學期平均成績」十個自變項所建立 的迴歸模式適配度(goodness of fit)非常理想。

表4-3-2 第一代大學生預測教育抱負模式擬合優度檢定

第一代大學生

Chi-square(x2值) 10.654

自由度 8

顯著性 .222 n.s

n.s.:p>.05

接著由表4-3-3 從關聯強度係數來看,第一代大學生的 Cox&Snell R2關聯強 度值為.003、Nagelkerke R2關聯強度值為.004,顯示自變項與依變項間有低度的 關係存在,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負預測之迴歸 模型可以解釋教育抱負變數總變異量的0.3%、0.4%。

表 4-3-3 第一代大學生預測教育抱負模式關聯強度表

第一代大學生

Cox&Snell R2 .003

Nagelkerke R2 .004

根據王濟川與郭志剛(2004)指出,羅吉斯迴歸模式乃應用發生比率來解釋 自變項對事件機率發生的作用。發生比(odds)是事件發生頻數(P)與不發生 頻數(1-P)之間的比,即 odds=P/1-P;而發生比的變化以發生比率(odds ratio)

來表示,發生比率為兩組事件發生比的比值,即odds ratio=odds1/ odds2。發生比

(odds)的變化由 exp(β)來代表,實際上它是一個發生比率(odds ratio)。

再進一步分析,從表4-3-4可知,第一代大學生個別參數之顯著性指標來看,

第一代大學生參與社團、學業成績二個自變項的Wald指標值分別為5.243、

6.405,均達.05顯著水準,表示參與社團、學業成績二個自變項與教育抱負有顯 著關聯,這二個自變項可以有效預測和解釋「教育抱負」。其中參與社團活動的 係數估計值為-.017,勝算比值(odds ration)為.983,因此參與社團活動在「教 育抱負」的機率隨著參與社團活動得分每增加一分,教育抱負的機率就會減 少.983倍,也就是參與社團活動越多對教育抱負有越不利的傾向。前一學期的平 均成績的係數估計值為.006,勝算比值(odds ration)為1.006,因此前一學期的 平均成績在「教育抱負」的機率隨著前一學期的平均成績得分每增加一分,教育 抱負的機率就會增加1.006倍,也就是平均成績越高對教育抱負有越有利的傾向。

表 4-3-4 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羅吉斯迴歸分析摘要表

第一代大學生

B S.E. Wald 值 Df Exp(B)

家庭年收入 .052 .041 1.568 1

課業投入 -.004 .010 .199 1

參與社團活動 -.017 .007 5.243* 1 .983

同儕關係 -.020 .011 3.119 1

師生互動 .021 .012 3.222 1

平均每週工作時數 .000 .002 .011 1

住宿(家=0;非家=1) .038 .064 .358 1

心理社會發展 .004 .004 .648 1

多元能力發展 .003 .006 .210 1

前一學期平均成績 .006 .002 6.405* 1 1.006

常數 -1.506 .393 14.702 1

*p<.05 第一代大學生n=6,900

從表4-3-5第一代預測分類正確率交叉表來看,第一代大學生原先4,942位希 望獲得碩士學位的觀察值,根據羅吉斯迴歸模式進行分類預測,有4,942位被歸 類於希望獲得碩士學位(分類正確)、0位被歸類於希望獲得博士學位(分類錯 誤);原先1,926位希望獲得博士學位的觀察值,根據羅吉思迴歸模式進行分類 預測,有1,926位被歸類於碩士學位(分類錯誤)、0位被歸類為希望獲得博士學 位(分類正確),整體分類正確的百分比為72.0%。

表4-3-5 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預測分類正確率交叉表

第一代大學生

實際值 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 正確百分比

碩士學位 4,942 0 100.0

博士學位 1,926 0 .0

總預測正確率 72.0

参、非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 抱負之羅吉斯迴歸

首先進行模式擬合優度檢定,王濟川與郭志剛(2004)指出,在評估Logistic 迴歸模式擬合優度(goodness of fit)時,Hosmer-Lemeshow指標(簡稱HL指標),

是被廣為接受的擬合度優度指標。HL指標(χ2檢定值)統計未達顯著水準,表 示模式擬合資料越好;反之,HL指標(χ2檢定值)統計達顯著水準,表示擬合 不好。

本研究結果從表4-3-6可知,非第一代大學生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 果對教育抱負組別預測之迴歸模型,其整體模式顯著性的Hosmer-Lemeshow檢定 值為3.994 (p>.05)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家庭年收入」、「課業投入」、「參 與社團活動」、「同儕關係」、「師生互動」、「住宿狀況」、「每周打工時數」、

「心理社會發展」、「多元能力發展」、「上學期平均成績」十個自變項所建立 的迴歸模式適配度(goodness of fit)非常理想。

表4-3-6 非第一代大學生預測教育抱負模式擬合優度檢定

非第一代大學生

Chi-square(x2值) 3.994

自由度 8

顯著性 .858 n.s.

n.s.:p>.05

從表 4-3-7 從關聯強度係數來看。非第一代大學生的 Cox&Snell R2關聯強度 值為.031、Nagelkerke R2關聯強度值為.043,顯示自變項與依變項間有低度的 關係存在,自變項可以解釋教育抱負變數總變異量的 3.1%、4.3%。表示無論是 第一代大學生還是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負 的關聯強度都不高,所以本模型選取的個人背景、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因素預測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的教育抱負的結果都很低,顯示還有其他變項更能有效 預測教育抱負。

表 4-3-7 非第一代大學生預測教育抱負模式關聯強度表

非第一代大學生

Cox&Snell R2 .031

Nagelkerke R2 .043

根據王濟川與郭志剛(2004)指出,羅吉斯迴歸模式乃應用發生比率來解釋 自變項對事件機率發生的作用。發生比(odds)是事件發生頻數(

P

)與不發生 頻數(1-

P

)之間的比,即 odds=P/1-P;而發生比的變化以發生比率(odds ratio)

來表示,發生比率為兩組事件發生比的比值,即 odds ratio=odds1/ odds2。發 生比(odds)的變化由 exp(β)來代表,實際上它是一個發生比率(odds ratio)。 再進一步分析,從表4-3-8可知,第一代大學生個別參數之顯著性指標來看,

非第一代大學生沒有自變項的Wald指標值達.05顯著水準,表示十個自變項與教 育抱負組別沒有顯著關聯。

表 4-3-8 非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羅吉斯迴歸分析摘要表

非第一代大學生

B S.E. Wald 值 Df Exp(B)

家庭年收入 -.158 .182 .755 1

課業投入 -.032 .037 .764 1

參與社團活動 .009 .031 .088 1

同儕關係 .071 .054 1.750 1

師生互動 .047 .053 .770 1

平均每週工作時數 .008 .010 .721 1

住宿(家=0;非家=1) -.115 .309 .139 1

心理社會發展 .017 .022 .624 1

多元能力發展 .016 .026 .405 1

前一學期平均成績 .008 .010 .651 1

常數 -3.500 1.794 3.808 1

n.s.:p>.05 非第一代大學生n=362

從表4-3-9非第一代預測分類正確率交叉表來看。非第一代大學生,原先227 位希望獲得碩士學位的觀察值,根據羅吉斯迴歸模式進行分類預測,有220位被 歸類於希望獲得碩士學位(分類正確)、7位被歸類於希望獲得博士學位(分類 錯誤);原先114位希望獲得博士學位的觀察值,根據羅吉思迴歸模式進行分類 預測,有106位被歸類於希望獲得碩士學位(分類錯誤)、8位被歸類為希望獲得 博士學位(分類正確)。整體分類正確的百分比為67.1%。

表4-3-9 非第一代大學生教育抱負預測分類正確率交叉表

非第一代大學生

實際值 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 正確百分比

碩士學位 220 7 97.1

博士學位 106 8 7.3

總預測正確率 67.1

肆、綜合討論

歸納迴歸分析結果,對第一代大學生的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負有顯 著預測力的變項包括:參與社團活動、前一學期平均成績;非第一代大學生的校 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負則沒有預測力的變項。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對 教育抱負的預測力,詳述如下:

一、參與社團活動對第一代大學生的教育抱負有預測力

由第一代大學生校園經驗、學習成果對教育抱負之羅吉斯迴歸模型得知,

參與社團活動每增加一分,則教育抱負的發生比率就減少.983倍,表示第一代 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越多,教育抱負就會越低。與過去Lohfink與Paulsen(2005)

研究發現類似,Lohfink與Paulsen的研究指出參與社團活動對第一代大學生沒有 實際幫助,研究建議對第一代大學生來說投入在學術活動比投入在社團活動有 用。而台灣的研究發現跟美國是類似的,台灣第一代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其 教育抱負有負向關係,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參與社團活動在本研究發現雖沒達顯 著水準,但是非第一代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與教育抱負卻是正向關係,因此,

研究發現類似,Lohfink與Paulsen的研究指出參與社團活動對第一代大學生沒有 實際幫助,研究建議對第一代大學生來說投入在學術活動比投入在社團活動有 用。而台灣的研究發現跟美國是類似的,台灣第一代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其 教育抱負有負向關係,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參與社團活動在本研究發現雖沒達顯 著水準,但是非第一代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與教育抱負卻是正向關係,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