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中自然組學生對動物使用的態度傾向,以及 不同性別或其它背景變項差異是否有不同態度表現,以問卷調查法收 集資料,共發出596 份問卷,回收 576 份有效問卷。經過資料收集及 相關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 到研究結果。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前一章之結果歸納結論,並提出 相關建議以供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二、 學生對動物使用的整體態度偏正向表現 (一) 整體態度表現偏向同意使用動物

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在整份問卷的平均約為100.9(中間 分數為81),表示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動物使用態度皆偏 正向,各分量表的表現以「醫藥研究」及「替代方案」較高(各 題平均分數皆為3.7,偏向部分同意),表示學生同意醫藥研 究使用動物做為實驗對象以了解其生理現象;亦同意課堂中 以動物做為上課材料。以「家用產品」及「參與意願」分量 表之平均分數較低(皆為 3.2,偏向同意),表示學生對家用產

品才必須進行動物實驗檢測,而課堂中動物相關實驗會因實 驗內容改變參與意願。

(二) 態度表現因物種不同而有差異

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實驗的動物物種會因「個人喜 惡、動物數量、動物大小及動物是否能成為食物」做為實驗 材料的考量;另外,願意接受「水蚤(21.1%)、動物器官 (16.7%)、渦蟲(14.7%)及青蛙(14.3%)」做為高中生物課程的 實驗材料,以上材料皆為現行課程中已規劃的實驗材料,學 生較為熟悉,故調查比例較高。對於高三的牛蛙解剖實驗除 表示期待之外,面臨生命逝去的想法表示不捨且尊重生命,

但對於已經歷過的水蚤心跳實驗,則對水蚤死亡不感到心理 壓力。

三、 動物使用相關知識來源以媒體與學校為主

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動物使用的資訊來源以「電視」比例 最高(佔 26.7%),其次是「學校或教師(18.5%)」、「網路(14.4%)」

及「教科書(14.2%)」。目前資訊便利的時代,以電視及網路為學 生最易接受的媒體來源,又學生在校時間長,學校教師及授課內 容亦是影響學生態度主因之一,而升學考試之故,學生亦重視教

科書內容。另外,課外書籍及雜誌比例分別佔9.6%及 6.7%,可 以得知學生資訊來源多元化,課外書及與雜誌亦屬於媒體的範 圍,因此了解媒體及教師是影響學生態度相當重要的角色。

四、 不同性別學生對動物使用態度有顯著差異

性別在對動物使用整體態度表現有顯著差異,男性態度較女 性正向,就各分量表結果發現主要顯著差異表現在「醫藥研究」

及「替代方案」,且男女態度不同。男性較同意醫藥研究的動物使 用,女性則較同意課堂中使用動物做為上課材料;而其他分量表 表現則無顯著差異。學校類型則能發現男校學生表現態度較明顯 正向,尤其在家用產品分量表顯著高於女校學生,其餘分量表則 無顯著差異。

五、 學生多數背景變項對動物使用態度表現無顯著影響 (一) 不同實驗經驗學生在態度表現無顯著差異

整體態度及各分量表表現皆無顯著差異,北部高二自然 組學生對研究上及課堂上的動物使用已有所認識,且生活經 驗及生活方式相近,造成態度表現無法展現顯著差異;晤談 過程中亦能了解有經驗學生對生命逝去的態度趨於保守,而 大部份未經歷的學生則多保持期待且正向的態度。

(二) 高三選讀不同類組學生在態度表現無顯著差異

整體態度未表現顯著性差異,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相 關動物使用已有認識及心理準備,而在課堂上動物使用的表 現可以發現高三選讀第三類組的學生較選讀第二類組學生 之態度顯著正向。晤談中發現選讀第三類組的原因包含已確 定對生物有興趣且願意繼續深究,及未確定未來方向期望能 在高三繼續多方接觸而決定。表示未來選讀第三類組學生對 課堂中使用動物的態度較正向,並期望從中了解未來選讀科 系的內容,或由各自然科教學內容摸索未來科系選擇方向。

(三) 未來選讀不同科系學群學生之態度無顯著差異

未來選讀生物相關科系及非生物相關科系之學生在整 體態度及各分量表皆無顯著差異,回應高三選讀類組之結 果,學生的生活經驗相似,對未來尚處摸索階段,須經多方 接觸及刺激確定未來選讀方向。

(四) 不同宗教信仰學生之態度無顯著差異

無宗教信仰學生與有宗教信仰學生在整體態度及各分 量表表現皆無顯著差異。無宗教信仰學生比例佔67.2%,表 示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無宗教信仰習慣,或不受家庭因素影

響;而有宗教信仰學生則部分表示只是跟隨家人習慣,可歸 為無宗教信仰類群,加上學生皆為自然組學生及生活經驗相 近,對動物使用的態度表現無法展現顯著差異。

第二節 建議

一、 對教育工作者之建議

(一) 教師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調查發現學生對科學的觀點受教師以及教科書的影響很 大,教師是影響學生的科學信念的重要來源(吳枚瑛,2005;

林瓊楓,2005;莊維倢,2007),本研究結果亦發現教師及教 科書為高中學生主要資訊來源之一;古言有云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能潛移默化學生對於事物的態 度。身為教育工作者須以身作則給予學生正確的觀念,且有責 任建立其對生命適當的態度。

(二) 強調生命教育及人道使用原則

研究結果發現北部高中自然組學生對動物使用持正向態 度,但晤談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動物福利的觀念尚未成熟,建 議教師在教學上的動物使用則採取人道使用的觀點,減少動物 犧牲的數量,並顧慮不適應學生的心理,給予輔導;若認為動

物使用是較適當的教學策略,要讓學生了解動物的使用是一個 積極的選擇,使學生知道無論教師或是他們本身都必須對使用 動物的行為負責,並考量動物的「取得」、「照顧」、「使用」及

「後續處理」等問題。

(三) 注意男女性別對動物使用的態度

由性別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男性對動物使用的態度較女 性更為正向,教師進行教學時應注意學生對動物使用議題表現 的態度給予輔導,男性可能較具冒險精神而需要教師給予較多 謹慎對待生命的概念,面對女性則可以給予必要使用時的積極 態度,調整課程內容達到學習目標。

(四) 課堂中納入議題討論,加強批判思考機會

本研究在不同背景變項的態度表現雖未達顯著性差異,但 高中學生態度與科學家的設想不完全相同,Chen 及

Raffan(1999)認為教學不是為了說服學生正向接受課程內容,

而是要他們以多方的角度思考,若在課堂中討論科學倫理議題 可以促使學生之間或學生與社會的交流。議題式討論內容在明 年施行的高中生物課綱(99 課綱)為主要目標之一,而本研究發 現高二學生已能藉由議題刺激開始反覆思考兩難問題,並從中 做出判斷並說明決定的理由。

課堂中議題討論亦能讓學生了解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儕或 其它社會背景及文化的人們的想法,增加學生的視野並影響學 生對事物的態度。

二、 對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之建議 (一) 課程規劃納入動物使用議題討論

明年施行的 99 生物課綱中的基礎生物(2)以議題式方式 呈現生物科技相關內容,並且將「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科學在 人類生活及產業上的應用,並探討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在社 會、法律及倫理方面所衍生的相關議題,以培養尊重生命、

愛護自然的美德,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設定為課程目標。

建議在動物使用相關課程中亦納入動物使用或動物實驗 的議題供學生思考,呼應99 生物課綱的課程目標;又生物倫 理是跨科際的新學問,必須要跨科際的整合,因此建議在高 中課程中能夠有整合性的活動呈現,如九年一貫的七大議 題,讓學生對生物倫理相關內涵有更深的認識。

(二) 動物使用替代方案的開發,增加教師及學生選擇機會

生物課程中,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在民國 96 年向農委 會提出「高中青蛙解剖替代教材」研發計畫之一,其中列舉

介面雖有網路的免費版本,但皆為英文介面。在95 暫綱及 99 課綱中皆以【※】表示實驗可由學校或教師自由選擇進行與 否,且不可納入評量範圍,但國內目前除影片介紹及浸漬標 本外,尚未有其他相關替代方式。

建議可舉辦相關教案比賽或相關研習,讓各地教師相互 交流,並增加教師及學生對於此類課程的選擇權,國內亦可 開發相關模型或網頁設計,突破學生對語言不熟悉的障礙。

(三) 結合社教團體舉辦相關研習活動

目前的教師對動物福利的重視比一般大眾想像深入,相 信教學若能夠結合學校與社教團體,更能讓學生或大眾更重 視動物福利及尊重生命的意義(林弘仁,2008)。因此各教育主 管機關能夠辦理相關研習,讓學校教師及學生對動物使用或 是生物倫理相關內容更加認識,落實「尊重生命」的教育目 標。

亦可參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出的TRIPS 計劃

(Teaching Revitalized through Informal Programs in Science 透 過非正式的科學計劃為教育注入新活力)(王曉慧,2005),促 進學校及相關社教團體(例如:動物園、博物館或水族館等) 的合作,將相關生物倫理訊息納入學校課程,加以整合。

三、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北部高中自然組學生為主,若能擴 大取樣地點為全國高中自然組學生,將可更廣泛了解高中自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北部高中自然組學生為主,若能擴 大取樣地點為全國高中自然組學生,將可更廣泛了解高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