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時制(tense)與動貌(aspect)一直是語言學中相當熱門的議題。經過約四十年 的研究,西方語言已經發展出幾套時制動貌的理論和系統(tense and aspect system)。而中文在前人的辛苦耕耘之下,利用西方語言中動貌與時制的系統反 覆論證,已經有大致明確的框架。前人對中文內的動詞特性(Aktionsart)、情狀 類型(situation types)、視點體判別(viewpoint aspect)、以及不同動貌標記 (aspect marker)的語意,其中還包括中文的時間表達方式和西方語言由曲折語 素來表現時制(grammatical tense)的差異。

尤其對動貌標記的討論相當多,中文的動貌標記包括 “了”、 “在”、

“著”、“過”。動後“了”一般被視為實現貌(realization aspect)、“在”

和“著”都和非有界情狀(unbounded situation)合用、而“過”則和有界情狀 一起出現。所以“過”和“了”的句子往往得到完整體(perfectivity)的解釋,

而“在”和“著”往往得到非完整體(imperfectivity)的解釋。

另一方面,“了”除了加接在動後“了”,還有另一個出現在句尾的“了”。

我們在本篇文章稱前者為「了1」,而後者為「了2」。一般來說,「了2」普遍被認 為牽涉到狀態的改變,或是引介新事態(change of state),但前人對「了2」的 語意定位卻沒有定論。有些人認為兩個“了”的語意相同,但因為加接的情狀不 同(有界或非有界),所以得到句子的語意不同,如 Shi。也有語言學家認為「了

2」較「了1」牽涉語用更多,但兩者本質相同。也有語言學家單純的訂出兩者的 存限條件為“必須和有界情狀一起出現”,對「了2」背後的預設則視為語用現 象。

在這裡,我們最直接的困難是區辨「了1」和「了2」的差別。表面上來看,

因為兩者的語意有相當大部份重疊。1 但事實上,「了1」和「了2」的確存在著 差異。2如,

(1)張三跳了舞 (2)張三跳舞了 (3)張三跳了舞了

如果這三個句子,如果兩個「了」都是同個語意的話,我們會期望這三個句 子並不會有分別,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沒有和任何時間副詞的情況下,第一句我 們能得到事件已經完成的語意,第二句卻得到事件正在進行或已經結束,第三句 卻又回到動作已經完結的語意。由這樣簡單的一個現象即可觀察到兩個「了」的 語意並不相似。事實上,至少兩者的位置不同即可推斷兩者應具有不同的語意。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主張「了2」不同於「了1」,而這個說法也被很多語言學 家採用。Li and Thompson(1981)認為「了2」是提供和參照時間相關的狀態 (current relevant state)。林若望(2003)也認為「了2」不同於「了1」必須要 求結果狀態在參照時間點時還留存。他們的說法不但兼顧兩個“了”的個別差異 也帶入先前所說的“新狀態的引介”。

但是結果狀態的留存,可能是很多原因導致,例如動詞本身的語意即內含結 果狀態,或是後來並沒出現任何句子來取消此結果狀態。如果依循上述的前提,

只含「了1」的句子在適當語境下也會得到有結果狀態的語意,如,“他在牆上 掛了那幅畫”。或是有些句子並沒清楚的結果狀態出現卻也仍可和「了2」合用,

1在本論文內,我們盡量採用動詞加上賓語或其他成分來確保句中的“了”為「了2。值得注意 的一點是,在本篇論文裡所討論的主題是完成式,所以只有“描述事件在時間中的進行”在討論 範圍之內。所以牽涉其他語氣或情態助詞的部分我們不予討論,如“你太謙虛了”(林若望 personal communication)。而這方面,我們對“了”的詳細分類仍持保留態度。

2 事實上,時量詞組(durative phrase)如,三年,這類的時量詞組可以更進一步清楚的說明「了

1」和「了2」存在相當大的歧異,在這裡為簡化我們的文章,我們並不討論加入時量詞組的情形。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Lin(2003)“Event decomposition and the sytax and the semantics of durative phrases in Chinese”。

如,“我吃掉那些麵包了”或“他看過幾個醫生了,病況還是沒改善。”

換句話說,如果單說「了2」和“狀態”相關可能是表層的現象,同樣的,「了

2」和有界情狀共用也是。事實上,中文允許“學生們在寫論文了”或“從去年 起,他們就住在美國了”這類的句子。但裡面和「了2」共用的情狀和非有界情 狀一起出現(進行式或靜態情狀)。

另一方面,先前 Li and Thompson 認為「了2」和“參照時間點”相關,則是 完成式主要特徵之一 - Current Relevance(以下簡稱為 CR)。CR 和我們先前談 的“事件在說話時間點之前出現”(Anteriority)都是語言中完成式的主要特 徵。3而目前對於完成式的分析也大都遵循這兩個主軸發展,主要有兩派分析,

一為時間前置分析(Anteriority),另一為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Extended- Now(XN) theory,以下簡稱為 XN 理論)。而「了2」和參照時間點相關(CR),所 以如果動詞組帶有結果狀態,說話者則直覺上能觀察到參照時間時,結果狀態成 立。而「了2」具有 CR 也解決前述的難題 – 無法判定動詞真的有實質的結果狀 態,但說話者卻感覺到事件卻和參照時間有強烈的關連。除此之外,「了2」本身 在言談語境中常帶許多預設,如 Li and Thompson(1981),“報告現況發展”或 是“糾正前人的錯誤”,而這些也都是 CR 所帶來的語用現象。

除了 CR 之外,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了2」可以和不同的動貌標記,如 「了

1」、“過”、“在”合用。試想,這幾個動貌所合用的情狀類型以及引介的視點 體都不同,如果「了2」只是單純的動貌標記,為何可以和不同的動貌標記合用。

這點證明「了2」必須居於更高的動貌位置,我們認為是居於完成式的位置。

本篇論文論證中文的「了2」(句末“了”)為完成式。但不同於前人只說明 CR 和「了2」相關來定義「了2」為完成式。我們利用 XN 理論說明「了2」居於 完成式的位置且引介出一段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而底下加接的視 點體決定句子為哪種類型的完成式。完成式加接完整體(perfectivity)會得到經

3 目前我所參考的幾篇文獻中包括阿拉伯文、德文、英文、希臘語、保加利語,據前人的分析都 有 CR 或是 Anteriority。

驗貌完成式(experiential perfect)或是特定事件完成式;完成式加接非完整體 (imperfectivity),則會得到持續貌完成式(universal perfect/continuative perfect);完成式加接結果貌(resultative aspect)則會引介出結果貌完成式 (resultative perfect)。

本論文會清楚分類中文含有「了2」的句子應屬哪種類型的完成式,以及進一 步討論中文是否存在所謂的現在完成式迷思(present perfect puzzle)。

本文的結構如下:第二章介紹前人有關「了2」以及完成式的理論,並試圖從 前人的研究中找出「了2」和完成式的關連。第三章我們先觀察含「了2」不加任 何動貌標記或時間副詞的句子。站在「了2」為完成式標記的情形下,試圖找出 中文中不同類型的完成式,包括 “從…起,就…了” 應為持續貌完成式的結構,

“…了”則根據是否動詞內建結果狀態來決定為結果貌完成式或是特定事件完 成式。在本章我們一併探究“就”的語意,以及在完成式中所發揮的功能。

在第四章中,我們修改 D&U 的時制動貌的結構(the phrase structure of tense and aspect),並將時間前置理論(Anteriority analysis)以及 XN 理論 (Extended-now theory)兩者的優點納入。

延續先前的結論,我們認為「了2」帶出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

此完成式時段和其下的視點體互相作用導引出不同類行的完成式。我們在此章也 探討「了2」和不同時體標記的互動,如,“過…了”導引出經驗貌完成式,“了…

了”導引出特定事件完成式,且“在…了”也可和“從…起,就…了”的架構下 出現並且表現出持續貌完成式的語意。

接下來,我們討論現在完成式迷思(present perfect puzzle)在中文的情形,

所謂的現在完成式迷思是定指時間副詞(positional time adverbial)無法修飾 現在完成式底下包蘊的過去事件。我們觀察只有“在…了”以及“VR…了”會產 生此現象,其餘完成式並不會。我們將利用邏輯型式的呈現以及進一步定義“已 經”的語意來說明現在完成式迷思並不全然出現在中文完成式的原因。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前人前人前人前人分析介紹分析介紹分析介紹分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