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完成式的研究:漢語句末『了』的語意解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完成式的研究:漢語句末『了』的語意解釋"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交通大學 語言與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完成式的研究: 完成式的研究:漢語句末『 漢語句末『了』的語意解釋 Perfect: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Sentential “Le”. 研 究 生:吳郁華 指導教授:林若望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2) 完成式的研究: 完成式的研究:漢語句末『 漢語句末『了』的語意解釋 Perfect: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sentential “Le”. 研 究 生:吳郁華. Student:Yu-Hua Wu. 指導教授:林若望. Advisor:Jo-Wang Lin. 國立交通大學 語言與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 July 2005 Hsi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3)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ies sentential final “Le” in Chinese. Sentential particle “Le” (abbreviated as Le2) and other aspect markers draw much attention in Chinese linguistics.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s have consistent analysis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aspect markers, like “guo” and verbal “Le”(Le1). However, we only knew that Le2 involves “change of states”, may provide speech time as a reference time, and has many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its core semantic content- Current relevance and anteriority, we aim to define Le2 as a perfect marker, and it also introduces a perfect time span(PTS). According to Iatridou et.al (2001), PTS is a time interval which starts in past and ends in reference time. Different types of Perfect are deriv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TS and underlying eventualities. In Chinese, we argued that Le2 plays the same role. Therefore, in Chinese, “guo…Le2” is experiential perfect, “cuo...qi, jiu…le” is universal perfec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e2 and the predicates which imply the result state derives resultative perfect. This analysis accounts for th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entences with Le2. Besides, we discuss the present perfect puzzle phenomena in Chinese. We observe that it’s the case that every types of present perfect avoids the modification of past time adverbial. Adopting the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perfect in Pancheva and von Stechow(2003), if the speech time is the reference time, PTS of “guo..Le” and “Le1…Le2” can precede or partially overlap the reference time; on the other hand, PTS of “RVC…le” and “zai…le” needs to overlap reference time. Consequently, present perfect puzzle only occurs on the latter type of perfect. In fact, the phenomenon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Le2 is perfect marker in Chinese ; besides, the previous analysis can’t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Le2 has a uniform temporal interpretation- Perfect. i.

(4) 中文摘要 完成式的研究: 漢語句末『 完成式的研究:漢語句末 『了』的語意解釋及其相互關連 本篇論文主要探討漢語句末「了」的時間解釋。漢語句末「了」 (以下簡稱 為「了 2」)與其他的動貌標記在文獻上被討論眾多,但語言學家對「了 2」一直 還沒有清楚的定論以及給予其明確的語意角色。本篇文章論證「了 2」為完成式 的標記,提供從過去開始到參照時間點的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句 法的上高於其他的動貌標記而居於完成式詞組的主要語(the head of Perfect Phrase)。加上「了 2」完成式標記,根據下面加接的視點體(viewpoint aspect) 和情狀(situation types)不同而發展出不同類型的完成式。此篇論文提出: “從…起,就…了”為中文的持續貌完成式(universal perfect),“過…了” 為中文的經驗貌完成式(experiential perfect),“了…了”為特定事件完成 式,而含有自然終結點的動詞和「了 2」單用則會形成結果貌完成式(resultative perfect)。我們利用英文中對不同類型完成式的語意測試一一檢驗中文的情形。 而英文中現在完成式不能接受定指時間副詞(positional time adverbial) 修飾其所包蘊的過去事件,此為著名的完成式迷思現象。(McCoard 1978, Klein 1992 等)。而中文並非所有類型的完成式都呈現完成式迷思現象。本文利用 Pancheva and von Stechow(2003)對完成式的定義來解釋中文的情形。簡言之, 經驗貌完成式和特定事件完成式內的完成式時段是先於參照時間或是部分重疊 參照時間,但結果貌完成式卻必須要包含參照時間點,這造成兩種類型的完成式 對過去時間副詞的修飾情形不一。 本文主張中文的「了 2」是完成式標記,而含「了 2」的句子的不同解釋起源 於不同的動貌標記、情狀類型、或是動詞組語意的差異,這些因素導引出不同類 型的完成式。而「了 2」為完成式標記的分析可說明前人對「了 2」不同的描述以 及說明句法上高於其他動貌的原因。本文利用許多語法測試、邏輯式的說明、和 句法結構以呈現「了 2」句子的時間解釋和定位其在句法語意上的角色。. ii.

(5) 致謝辭. 畢業在即,心中著實有無限感激。回頭看三年在交大語言所的生活,一路上 總是有許多人給予關懷支持以及指點。 首要,我最感激的是我的指導教授 林若望教授。林老師是啟蒙我對語言學興 趣的恩師。他活潑自由的上課方式讓學生們能享受語言學這門學問,顛覆以往傳 統的學習經驗。同時林老師為一個學者對學問熱忱、執著、且反覆仔細求證的態 度,令人深深的敬佩,且其研究精神則是我們努力效仿的目標。林老師在我寫論 文的過程中不斷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甚至是做人處世的人生觀,對我而言那都是 相當重要的瑰寶,深深感激老師。 同時,我也要感謝劉辰生老師。劉老師亦師亦友的態度在學生遇到困難之際, 無疑是最重要的支持與鼓勵。劉老師總是不遺餘力的努力教學,面對我們成千上 萬惱人的問題,總是一一陪伴我們解決。“真的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老師 呢!!”這點不只是我,而是全所的學生的共同心聲。劉老師積極負責的處事方式 和研究態度更是深深影響了許多學生,也是我們在日後人生路上的圭臬。 在求學過程中,我在許慧娟老師、潘荷仙老師、劉美君老師的課程得以一窺 語言學多采多姿的面相。老師們總是孜孜不倦用心做學問的精神啟發我們對語言 學的熱忱。也特別感謝清大的湯廷池老師、湯志真老師、林宗宏老師,用心耐性 的教授語言學,以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領導我們進入語言學的殿堂。另外也特別 感謝嘉義大學吳俊雄老師在最後的口試給予我許多珍貴的意見。 除此之外,我要特別感謝伴我三年的學姊、同學、學弟妹,尤其是秀真、兩 位怡芬、和文傑。當我對自己的分析感到最深無力的時候,是秀真從美國那端, 不計麻煩和自身疲累與我一起討論,給我許多意見和想法。怡芬和文傑更是陪渡 過我無數個不眠的夜晚,予我課業上、生活上建議,以及無數暖暖的關懷和支持。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和家人,尤其是我的父親。是他一直給我最有力的 後盾和支持。對他的小女兒而言,他永遠是世界上最值得依靠的男人! iii.

(6) 中英對照及縮寫. 時制動貌的用詞 Aspect 動貌 Tense 時制 E.R.S - 事件時間(Event time)、參照時間(Reference time)、說話時間(Speech time) Time of situation (TSIT) 事件時間 Utterance time (TU) 說話時間 Topic time (TT) 焦點時間 Viewpoint aspect 視點體 Bounded situation 有界情狀 Unbounded situation 非有界情狀 Perfectivity 完整體 Imperfectivity 非完整體. 與完成式有關的用詞 完成式有關的用詞 Current relevance(CR). 和參照時間相關. Anteriority 相對過去 Anteriority analysis 時間前置分析 Compositional analysis 包蘊式類型分析法 Extended-now theory (XN theory) 延續至參照時間理論 (XN 理論) Perfect time span(PTS) 完成式時段 Universal perfect 持續貌完成式 Experiential perfect 經驗貌完成式 Resultative perfect 結果貌完成式 Perfect of recent past 近時完成式 Cyclic time adverbial 週期性時間副詞 Decitic time adverbial 直指時間副詞 Positional time adverbial 定時時間副詞 Present perfect puzzle 現在完成式迷思 Resultative perfect puzzle 結果貌完成式語意限制. iv.

(7) 目錄 Abstract..........................................................................................................................i 中文摘要........................................................................................................................ii 中文摘要 致謝辭.......................................................................................................................... iii 致謝辭 中英對照及縮寫 ..........................................................................................................iv 目錄................................................................................................................................v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 1.0. 簡介................................................................................................................1. 第二章 前人分析介紹 .................................................................................................5 2.1 傳統分析中的句尾“了”.....................................................................................5 2.1.1 Li and Thompson (1981)........................................................................6 2.1.2 劉慶剛 (1994)..........................................................................................7 2.1.3 Marita Ljuqvist Arin (2003)..............................................................8 2.1.4 劉勖寧(1998, 2003)................................................................................9 2.1.5 金立鑫 (1998)........................................................................................10 2.1.6 金立鑫(2002)..........................................................................................12 2.2 小結......................................................................................................................15 2.3 完成式的介紹和 「了 2」的關連性..................................................................17 2.3.1 完成式的理論..........................................................................................18 2.3.2 完成式的分類 (Comrie)........................................................................19 2.3.3 對於完成式的幾種分析(Anteriority, XN)........................................20 2.3.3.1 時間前置分析(Anteriority theories)..................................20 2.3.3.2 Klein (1994)..............................................................................22 2.3.4 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Extended- Now(XN) theory)..........................24 2.3.4.1 McCoard(1978)............................................................................24 2.3.4.2 完成式時段理論( Perfect Time Span Theory (PTS)).........26 2.3.4.3 Pancheva (2003)........................................................................28 2.4 小結.......................................................................................................................31 第三章「 第三章「了 2」和完成式的關聯 ...............................................................................32 3.1 語料:只包含「了 2」不包含其他動貌標記的句子.........................................32 3.2 持續貌完成式和 “從…起,就…了”............................................................35 3.3“…了”................................................................................................................45 3.3.1“就…了”和“…了”............................................................................46 3.3.2 現在完成式迷思(present perfect puzzle)....................................50 3.3.3 經驗貌完成式和結果貌完成式..............................................................53 3.3.4 “…了”為現在結果貌完成式..............................................................57 3.3.4.1 現在式結果貌完成式(Present resultative perfect)........57 3.3.4.2 RPC 測試.......................................................................................59 v.

(8) 3.3.4.3 「了 2」的本質............................................................................65 第四章「 第四章「了 2」和其他動貌標記的互動 ...................................................................67 4.1 「了 2」和其他動貌標記的互動........................................................................67 4.1.1 “在…了”..............................................................................................68 4.1.2 “過…了”..............................................................................................70 4.1.3 “了…了”..............................................................................................75 4.1.4 小結..........................................................................................................82 4.1.5 現在完成式迷思和過去時間副詞的迷思..............................................82 4.2 中文的時制動貌架構..........................................................................................86 4.2.1 Demirdache 和 Uribe-Etxebarria(2000)............................................86 4.3 [PERFECT] 屬性以及中文的「了 2」................................................................93 4.3.1 [PERFECT]語意內涵................................................................................93 4.3.2 中文的動貌時制結構..............................................................................99 4.4 小結.................................................................................................................... 112 第五章 結論 ............................................................................................................. 113 參考文獻.................................................................................................................... 116 參考文獻. vi.

(9) 第一章 引言. 1.0 簡介. 時制(tense)與動貌(aspect)一直是語言學中相當熱門的議題。經過約四十年 的研究,西方語言已經發展出幾套時制動貌的理論和系統(tense and aspect system)。而中文在前人的辛苦耕耘之下,利用西方語言中動貌與時制的系統反 覆論證,已經有大致明確的框架。前人對中文內的動詞特性(Aktionsart)、情狀 類型(situation types)、視點體判別(viewpoint aspect)、以及不同動貌標記 (aspect marker)的語意,其中還包括中文的時間表達方式和西方語言由曲折語 素來表現時制(grammatical tense)的差異。 尤其對動貌標記的討論相當多,中文的動貌標記包括 “了”、 “在”、 “著”、“過”。動後“了”一般被視為實現貌(realization aspect)、“在” 和“著”都和非有界情狀(unbounded situation)合用、而“過”則和有界情狀 一起出現。所以“過”和“了”的句子往往得到完整體(perfectivity)的解釋, 而“在”和“著”往往得到非完整體(imperfectivity)的解釋。 另一方面,“了”除了加接在動後“了”,還有另一個出現在句尾的“了”。 我們在本篇文章稱前者為「了 1」 ,而後者為「了 2」 。一般來說, 「了 2」普遍被認 為牽涉到狀態的改變,或是引介新事態(change of state),但前人對「了 2」的 語意定位卻沒有定論。有些人認為兩個“了”的語意相同,但因為加接的情狀不 同(有界或非有界),所以得到句子的語意不同,如 Shi。也有語言學家認為「了 2. 」較「了 1」牽涉語用更多,但兩者本質相同。也有語言學家單純的訂出兩者的. 存限條件為“必須和有界情狀一起出現”,對「了 2」背後的預設則視為語用現 象。 在這裡,我們最直接的困難是區辨「了 1」和「了 2」的差別。表面上來看, 1.

(10) 1. 因為兩者的語意有相當大部份重疊。 但事實上,「了 1」和「了 2」的確存在著 差異。2如,. (1)張三跳了舞 (2)張三跳舞了 (3)張三跳了舞了. 如果這三個句子,如果兩個「了」都是同個語意的話,我們會期望這三個句 子並不會有分別,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沒有和任何時間副詞的情況下,第一句我 們能得到事件已經完成的語意,第二句卻得到事件正在進行或已經結束,第三句 卻又回到動作已經完結的語意。由這樣簡單的一個現象即可觀察到兩個「了」的 語意並不相似。事實上,至少兩者的位置不同即可推斷兩者應具有不同的語意。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主張「了 2」不同於「了 1」 ,而這個說法也被很多語言學 家採用。Li and Thompson(1981)認為「了 2」是提供和參照時間相關的狀態 (current relevant state)。林若望(2003)也認為「了 2」不同於「了 1」必須要 求結果狀態在參照時間點時還留存。他們的說法不但兼顧兩個“了”的個別差異 也帶入先前所說的“新狀態的引介”。 但是結果狀態的留存,可能是很多原因導致,例如動詞本身的語意即內含結 果狀態,或是後來並沒出現任何句子來取消此結果狀態。如果依循上述的前提, 只含「了 1」的句子在適當語境下也會得到有結果狀態的語意,如,“他在牆上 掛了那幅畫”。或是有些句子並沒清楚的結果狀態出現卻也仍可和「了 2」合用,. 1. 在本論文內,我們盡量採用動詞加上賓語或其他成分來確保句中的“了”為「了 2」 。值得注意 的一點是,在本篇論文裡所討論的主題是完成式,所以只有“描述事件在時間中的進行”在討論 範圍之內。所以牽涉其他語氣或情態助詞的部分我們不予討論,如“你太謙虛了”(林若望 personal communication)。而這方面,我們對“了”的詳細分類仍持保留態度。 2 事實上,時量詞組(durative phrase)如,三年,這類的時量詞組可以更進一步清楚的說明「了 1」和「了 2」存在相當大的歧異,在這裡為簡化我們的文章,我們並不討論加入時量詞組的情形。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Lin(2003)“Event decomposition and the sytax and the semantics of durative phrases in Chinese”。 2.

(11) 如,“我吃掉那些麵包了”或“他看過幾個醫生了,病況還是沒改善。” 換句話說,如果單說「了 2」和“狀態”相關可能是表層的現象,同樣的, 「了 2. 」和有界情狀共用也是。事實上,中文允許“學生們在寫論文了”或“從去年. 起,他們就住在美國了”這類的句子。但裡面和「了 2」共用的情狀和非有界情 狀一起出現(進行式或靜態情狀)。 另一方面,先前 Li and Thompson 認為「了 2」和“參照時間點”相關,則是 完成式主要特徵之一 - Current Relevance(以下簡稱為 CR)。CR 和我們先前談 的“事件在說話時間點之前出現”(Anteriority)都是語言中完成式的主要特 徵。3而目前對於完成式的分析也大都遵循這兩個主軸發展,主要有兩派分析, 一為時間前置分析(Anteriority),另一為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ExtendedNow(XN) theory,以下簡稱為 XN 理論)。而「了 2」和參照時間點相關(CR),所 以如果動詞組帶有結果狀態,說話者則直覺上能觀察到參照時間時,結果狀態成 立。而「了 2」具有 CR 也解決前述的難題 – 無法判定動詞真的有實質的結果狀 態,但說話者卻感覺到事件卻和參照時間有強烈的關連。除此之外, 「了 2」本身 在言談語境中常帶許多預設,如 Li and Thompson(1981),“報告現況發展”或 是“糾正前人的錯誤”,而這些也都是 CR 所帶來的語用現象。 除了 CR 之外,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了 2」可以和不同的動貌標記,如 「了 1. 」 、“過”、“在”合用。試想,這幾個動貌所合用的情狀類型以及引介的視點. 體都不同,如果「了 2」只是單純的動貌標記,為何可以和不同的動貌標記合用。 這點證明「了 2」必須居於更高的動貌位置,我們認為是居於完成式的位置。 本篇論文論證中文的「了 2」(句末“了”)為完成式。但不同於前人只說明 CR 和「了 2」相關來定義「了 2」為完成式。我們利用 XN 理論說明「了 2」居於 完成式的位置且引介出一段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而底下加接的視 點體決定句子為哪種類型的完成式。完成式加接完整體(perfectivity)會得到經. 3. 目前我所參考的幾篇文獻中包括阿拉伯文、德文、英文、希臘語、保加利語,據前人的分析都 有 CR 或是 Anteriority。 3.

(12) 驗貌完成式(experiential perfect)或是特定事件完成式;完成式加接非完整體 (imperfectivity),則會得到持續貌完成式(universal perfect/continuative perfect);完成式加接結果貌(resultative aspect)則會引介出結果貌完成式 (resultative perfect)。 本論文會清楚分類中文含有「了 2」的句子應屬哪種類型的完成式,以及進一 步討論中文是否存在所謂的現在完成式迷思(present perfect puzzle)。 本文的結構如下:第二章介紹前人有關「了 2」以及完成式的理論,並試圖從 前人的研究中找出「了 2」和完成式的關連。第三章我們先觀察含「了 2」不加任 何動貌標記或時間副詞的句子。站在「了 2」為完成式標記的情形下,試圖找出 中文中不同類型的完成式,包括 “從…起,就…了” 應為持續貌完成式的結構, “…了”則根據是否動詞內建結果狀態來決定為結果貌完成式或是特定事件完 成式。在本章我們一併探究“就”的語意,以及在完成式中所發揮的功能。 在第四章中,我們修改 D&U 的時制動貌的結構(the phrase structure of tense and aspect),並將時間前置理論(Anteriority analysis)以及 XN 理論 (Extended-now theory)兩者的優點納入。 延續先前的結論,我們認為「了 2」帶出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 此完成式時段和其下的視點體互相作用導引出不同類行的完成式。我們在此章也 探討「了 2」和不同時體標記的互動,如,“過…了”導引出經驗貌完成式,“了… 了”導引出特定事件完成式,且“在…了”也可和“從…起,就…了”的架構下 出現並且表現出持續貌完成式的語意。 接下來,我們討論現在完成式迷思(present perfect puzzle)在中文的情形, 所謂的現在完成式迷思是定指時間副詞(positional time adverbial)無法修飾 現在完成式底下包蘊的過去事件。我們觀察只有“在…了”以及“VR…了”會產 生此現象,其餘完成式並不會。我們將利用邏輯型式的呈現以及進一步定義“已 經”的語意來說明現在完成式迷思並不全然出現在中文完成式的原因。. 4.

(13) 第二章 前人分析介紹 前人分析介紹. 2.1 傳統分析中的句尾“了”. 在正式討論句尾「了」(「了 2」)之前,我們將先簡略的回顧前人對「了 2」的分 析。而在討論「了 2」之前,有必要先討論「了」的分類以及動詞後「了」和句 尾「了」之差別。 傳統上來說「了」長久以來根據句法的位置,可被分成動詞後“了”(了 1) 和出現在句尾的“了”(了 2)。有些學者認為兩者語意並不一致,有些則認為相 同。前派(Li and Thompson (1981)等)認為「了 1」是為完整體的標記,「了 2」 則產生和說話時間關聯,如報導新事件或提示新事件的狀態改變。Li and Thompson 認為「了 2」提出和說話參照點相關的情形(Current relevant state(CRS))。另外一派的說法(Shi(1990))認為並不需要把兩個「了」分開,兩 者的語意都傳達“相對過去”(relative anteriority)的概念,所以會有完整體 (perfectivity)或起始體(inchoativity)不同的解釋是因為與不同情狀 (situation types)的動詞合用。劉(1988)對於含有「了」的句型並沒辦法直接 定義為完整體或非完整體的情形,首度提出“實現”的概念: 事件的實現。這個 觀念簡單的避開爭辯已久的視點體(viewpoint aspect)問題,雖然如此,但卻沒 有解決兩個「了」的差異。 Lin(2003)依循劉對實現體的概念,認為兩個「了」的確都具有“實現”抑或 是“相對過去”的語意概念,但「了 2」,不同於「了 1」,還要求目標狀態(目標 狀態)必須在參考時間還維持著。 下一段我們將會介紹幾位語言學家對於「了 2」的研究,包括討論「了 2」與 完成式兩者相同的特質。介紹前人文獻中對於「了 2」和完成式的討論以及定義 「了 2」的核心語意後,在一一比對瀏覽「了 2」和完成式的關聯性。 5.

(14) 2.1.1 Li and Thompson (1981). Li and Thompson 將「了」分成「了 1」和「了 2」。「了 1」表示“完成”的概念, 和有界情狀合用; 「了 2」則是表達“時況相關之事態” (Current Relevant State),主要有下列幾個功能:(1)新狀態的出現 (change of state),(2) 否定 錯誤的假設,(3)報告事態至今的發展,(4) 以下即將要進行的事情,以及(5) 說話者對談話做的貢獻。這幾個現象其實都圍繞著 McCoard 提出的“與參照時間 相關連”(Current Relevance (CR)),亦即是完成式的主要概念之一。在 “漢 語語法”內,Li and Thompson 雖然沒直接提出「了 2」是一個完成式標記,不 過稍後在其他文章也提出這個概念(1982)。 事實上,有幾個 Li and Thompson 討論的現像是說明「了 2」和完成式有關連: (1) 「了 2」很少在說明式或敘事性的文章中出現4,(2)在「了」同時是在動詞 後也是句尾的時候,Li and Thompson 認為有時間副詞修飾的句子,此「了」則 為「了 1」,如,. (3)炸彈九點爆炸了(PFV –le) (4)他 1969 年死了(PFV –le). 但是加了「已經」以後的句子卻又轉變回只有牽涉到「了 2」,如,. (5)炸彈已經爆了(CRS le). Li and Thompson 的理由是若句子中出現明確的事件發生時間,就無法製造出與 “現況”產生關聯的情形,所以無法得到 CRS 的語意。所以(3)和(4)中的「了」. 4. Li and Thompson 提出有幾件新聞上的報導中,整篇都不出現「了 2」 。他們的說法是, 「了 2」 的作用是表現一個特定事態和特定的時況相關,對於說明性的文章,並不需要「了 2」的存在。 6.

(15) 都是「了 1」。換句話說,上句若改為“九點的時候,炸彈已經爆了”。 事實上,如果一個句子內未出現明確的時間副詞,其參照時間點都會是說 話時間。而在 Li and Thompson 裡面所討論的句子中都為對話性的句子,所以因 為皆和說話時間相關。所以只是單藉句子和說話時間是否相關這點,我們則不能 判斷同時為句尾以及動後的「了」為「了 1」或是「了 2」。 Li and Thompson 雖然嘗試利用時間副詞來對「了 1」和「了 2」做區分,但 卻不是有效的論證。後來 McCoard 對 CR 修正的定義: CR 是跟參照時間產生聯繫, 而非單指說話時間。所以類似“九點的時候,炸彈已經爆了”,卻兼具 CR 和事 件時間,則難以分類。且 CR 為不能辯證的觀念,雖然人類認知上能理解,卻無 法清楚定義其語意內涵。假設例(3)(4)並無 CR,但加上“已經”後,句子又出 現 CR,這樣的說法難以驗證。但「了 1」和「了 2」除了前面第一組的例子顯示 兩者應該有不同語意以外, 「了 2」的句法地位也和「了 1」不同,並且「了 2」可 以自由的和不同動貌合用,例如“過”、“在”等等。後面的文章我們會針對「了 2. 」和完成式的關係多加描述,我們仍然支援「了 2」的確具有“和參照時間相關”. 的特質(CR)且利用不同的測試來驗證此層關係。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前人對「了 2. 」的說明。. 2.1.2 劉慶剛 (1994). 劉(1994)探討有關「了 2」和英語中完成式的對照。他主要發現中文的「了 2」和 英語完成式都有“相對過去”(relative anteriority)以及和參照時間相關連 的概念(Current Relevance,簡稱為 CR)。且英文完成式和中文的「了 2」兩者 都要求在參照時間事件的狀態依然留存。5 劉觀察出和「了 2」共用的情狀動詞通常都是完成情狀或瞬間情狀,此點和英 5. 對於「了 2」這點的觀察和 Li and Thompson 的 CRS 觀念相同。 7.

(16) 文結果貌完成式相似。在英文內,結果貌完成式也都是與此類情狀動詞合用,兩 者都帶有“結果狀態還在參照時間時繼續維持”的語意。除此之外, 「了 2」還引 介出許多完成式也有的語意功能,例如,報告新資訊,提示新狀態的成立等等。 同時劉也提出許多相異之處,如,現在完成式不可允許時間副詞,如 “yesterday”出現在句中,如“??昨天裁縫師改短你那件衣服了”劉雖然提出 現象卻沒多做解釋。我們認為即為語言學家討論已久的現在完成式迷思。但和英 文不同的是,如我們先前提過,這些句子加上“已經”都會合法,如“昨天裁縫 師已經改短你那件衣服了”。雖然句子合法,但加上“已經”的句子卻含有一些 預設,例如,正確上下文應該是“昨天裁縫師已經改短你那件衣服了,今天可以 取件了。” 劉未在現在完成式迷思下多做著墨,但綜觀劉所提出的理論,我們可以預 期在他的架構下, 「了 2」應算成結果貌完成式6。最直接的關連來自於「了 2」和 結果貌完成式都是和特定某類內建結果狀態的動詞合用,例如英文內的 “break”,中文的動補結構,如“打破”。. 2.1.3 Marita Ljuqvist Arin (2003). Ljuqvist Arin 指出,前人支援「了 2」為完成式的唯一證據來自於 CR。她最主 要反對「了 2」被視為完成式標記的原因來自於含有「了 2」的句子若有出現時間 副詞的話,則參照時間都由此時間副詞決定。所以在 Reichanbach 的理論(E<R 為完成式的定義)之下,同時時間副詞決定參照時間然後包含事件整個發生的時 間(R includes E),是根本上不可能謀合的問題。7她利用 Li and Thompson 來. 6. 但事實上,劉還是在文章中提到「了 2」和結果貌完成式有一點不同是: 「了 2」往往指向一連 串陳述的結尾,但後者並沒有。他這裡所特指的 “the ending of a statement”是指句子有結 束語氣的意涵。通常一個句子後面加了「了 2」 ,我們不會繼續長篇大論的論述,但結果貌完成式 並沒此項限定。我這裡視為這只是語言的使用習慣,而不帶入成為「了 2」的主要語意特質之一。 7 中文並沒有構詞來標記時態(tense),所以句子一旦出現時間副詞,時間副詞則決定參照時間 (reference time)。先前觀察到此點的語言學家包括 Lin(2000,2003), Zhang(2000), 8.

(17) 論證的語料:. (6)那天他出去買菜了. 時間副詞 “那天”決定參照時間,而出去買菜的時間為事件會在參照時間之 內。事件時間被包含在參照時間之內,所以和完成式定義衝突。利用大量的語料 以及在言談之中必須藉由因為不同的時間的修飾詞一起互動,Ljuqvist Arin 結 論出「了 2」為完整體,和完整情狀共用。 但 Ljuqvist Arin 雖然利用 Li and Thompspon 的句子來舉證「了 2」的存 現條件應為和有界情狀合用,而不是完成式。但第一,上述句子我們無法肯定此 為「了 1」或「了 2」 ,因為其位置同時是動後也是句尾。我們稍改一下句子為: “* 那天他出門買到那一台電視了”或“*昨天他騎壞那部摩托車了”。這些句子中 的動詞“出門買到”以及“騎壞”都是可以得到有界情狀的動詞,但句子卻是不 合法。中文內真正的完整體標記為「了 2」,而句子加上「了 1」為,“那天他出 門買了那一台電視” “昨天他騎壞了我的摩托車”。這些句子卻是完全合法 的。試想,中文內真的需要兩個相同的完整體標記嗎?並且,Ljuqvist Arin 的 解釋並不能解釋「了 2」和時間副詞的合用。最後,我們在先前的例子中,已經 認知到「了 1」和「了 2」是具有不同語意的,所以兩者的存現條件不應該完全相 同。. 2.1.4 劉勖寧(1998, 2003). 劉(1988)率先將前人視為完整的「了 1」認為是“實現”的概念,而非“完成” 的概念。而「了 2」因為通常都表示“新事件的產生”,且同時牽涉時和體兩個 概念,劉(2003)認為不妨把「了 2」視為簡單過去式,而不單只是一個事態變化 Arin(2003),…等。 9.

(18) 的概念。他最主要的證據有二:(1)含「了 2」的句子在英漢翻譯中往往被翻成過 去式,(2) 單有「了 1」的句子可以和不同時間副詞共用而有不同時態,但句子 含「了 2」之後,卻往往指涉過去式的意涵。劉認為,這些證據顯示「了 2」的語 意內涵表示的是過去式。 劉的分析會有幾個問題,第一,若「了 2」真的是簡單過去式標記,那「了 2」 應該可以和任何類型的句子合用而得到過去式的語意。但事實不然,和「了 2」 合用的句子往往都得到和參照時間相關的概念,例如:“張三出門了”或是“張 三住進王五家了”都得到說話時間還必須維持這樣狀態的語意。如果以上兩句為 簡單過去式,我們應該會得到過去如此,而現在剛好為相反的語意。例如,英文 中的“John was smart”則暗示現在 John 不聰明。 第二,若「了 2」為一個簡單過去式標記,則應該和各種句子合用後都得到過 去式的語意。事實上也不然,8「了 2」仍是不能跟某些動詞組一起合用,如,“* 張三釣魚了”或“*張三騎車了”都是不合法的句子。英文裡的簡單過去式,是 不管任何句型或動詞組,加了過去時制則得到過去式的語意,而和「了 2」合用 的句子不全都是為過去式的語意,例如,從上學期起,我就是交通大學的學生了” 此句話中狀態依然持續。最後,劉利用英漢翻譯的結果,說明「了 2」最常被譯 作過去式,實應當做過去式。我們只能靠這點確定「了 2」的語意會讓句子得到 和過去式一樣的情境,並不能說「了 2」是簡單過去式。而對於「了 2」在句子中 所發揮的功能,我們接下來繼續討論金立鑫的文章。. 2.1.5 金立鑫 (1998). 先前劉(1998)指出「了 1」並非傳統概念中的“結束體”而應該是“實現體”, 8. 簡單過去式是描述發生在過去的某一個事件,所以通常得到事件已經結束的語意內涵,所以有 目前的狀態剛好相反的隱射。英文中, “John was ambitious”,這樣一個句子,通常都會預 設 “John is not ambitious now”。 10.

(19) 指涉參照時間點之前事件已經實現。這樣的方法可以完整的解決先前 Smith(1991)提出的“寫了一封信,卻還沒寫完”的問題。 金(1998)認為劉的論證方式有瑕疵。劉的測試方法是先把「了 1」相等於 “完”,再做一連串測試,如“大了一吋”並不是“大完了”,以此證明「了 1」 和“完”的語意不同,所以不可能是完整體。金認為應該要在前提上先區分兩者 不同,不能用類比方式去對照分析。 實際上,我同意金的看法。劉的方法其實就把用結束體(Completivity)的 方式來測驗完整體。但事實上並不是結束體,而是“完整的看某個事件”。如 Smith 所 定 義 的 “ 完 整 ” 可 以 是 “ 結 束 ”(completive) 或 是 “ 終 結 ” (terminative)。一個有終點的情狀本來就不一定自然得到事件的結束點但不管 終結或是結束,事件都是可以被完整的看待。所以實現的概念和嚴謹定義下的 “完整”其實是同義的。9 事實上,金大費周章的原因是為了說明實現論其實會 “為了理論上的簡潔 性和一致性而忽略「了 1」和「了 2」的差異,如 “孩子們都吃了飯了”。且實 現論不能說明許多沒有「了 1」的句子仍是出現實現的意涵,如,“他打破花瓶”。 金(1998)對「了 2」的看法可綜合成下面幾點:(1)相對過去的概念; (2) 提 供一個延續到參照時間點的時間跨度。金在前者指出加「了 2」的句子中,行為 必須要發生在說話時間之前。如:“昨天我在吃飯前去找你了,你不在”,“* 明天我在吃飯前去找你了,你不在。” 這兩個句子的對比剛好指出“相對過去” 的概念: “找人”發生在“昨天吃飯前”先前,卻不可能發生在“明天吃飯 9. 這樣的說法是把自然終結概念(telicity)和有界概念(boundedness)以及視點體 (perfectivity and imperfectivity)都分開來看。自然終結概念可以看作是直接定義動詞組是 否有內含自然終結點,有界概念則是把範圍拉到成整個句子(包括主語)來定義是否是可以有起點 和終點的一個事件,而最後視點體再從整句決定如何看待整個事件。所以有自然終結點(telic) 不一定指涉有界情狀(bounded situation),而有界情狀也不指涉完整體(Perfectivity)。 在這裡我所指的實現體應該可以視為完整體是直接在定義上做文章。我不比較事件在真實世界是 否真的結束或到達自然終點,而是只看說話者如何表達這個事件,如此一來可以得到「了 1」只 和有界情狀合用,而說話者在說出含「了 1」的句子時,表達完整體。Pancheva (2004)內說明中 性動貌(Neutral Aspect)的概念只有包含事件的起始點而不包含事件的終點,以這角度來看,中 性動貌則會囊括我說明的「了 1」的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站的角度是看真實事件和參照時 間的關係,而金和我站的角度是看說話者要詮釋的方式。無論是非,只是兩者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11.

(20) 前”,所以句子不合法。 而在第二點,金利用下面句子來說明“事件會延續到參照時間點”。 如 “小王不是教員了10”,當說話者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所指的狀態必定還持續到 說話時間點。所以映證金所說的第二點。 金的另一個貢獻是提出“時間跨度”的概念,定義如下: “動詞的時間特 徵得到外顯以後,在客觀世界所佔用的時間長度,…,凡是需要實現的事件都需 要時間跨度,若未實現,那麼則意味這個事件未實現” (P. 115)。有趣的是, 金的文章並非架構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制動貌的理論下之下,但時間跨度的觀念卻 很類似 Klein(1994)所提出的焦點時間(Topic time)。兩人都認為這個時間跨 度,是介於“時”和“事件”中的概念,且命題要成立必須介於此時段11。 而「了 2」的時間跨度則是表示事件後的完成狀態延續到說話的時間。換句 話說,在金的觀察中,「了 2」提供了一個焦點時段,而這個時段則從事件結束到 說話時間為止,這也讓很多含「了 2」的句子在中性語境之下都反應當下的行為 或是接下來仍會持續的狀態。. 2.1.6 金立鑫(2002). 繼金(1998)對「了」的研究後,金(2002)進一步對「了 2」做更深入的探討。在 這篇文章中,承接先前的概念,仍是認為「了 2」提供“事件延續到說話時間點” 的概念。除此之外,金提出「了 2」是“時,體兼具”的一個標誌。 10. 先前劉慶剛在文章內還提到,中文「了 2」和結果貌完成式還有一點不同事前者不可以和否定 句合用,而後者可以。這個句子就是直接的反例。而句子類似“*他沒讀那本書了”,除非讀那 本書是一個非完整體,而句子語意變成“他沒在讀那本書了”則可以。否則中文的“沒有”和完 整體合用則會取消整個事件的存在,和「了」本身實現的語意就直接衝突,所以句子完全不合法。 11 Reichanbach 是第一個提出完整時制動貌理論的學者,他的架構下包括事件時間(Event time), 參照時間(Reference Time)以及說話時間( Speech time)。其中參照時間(Reference time)的內 涵和功用和焦點時間相近。但後者,Klein 強調是一個可長可短的時段而不只是的時間參照點而 已。此點的相異,造成 Reichanbach 和 Klein 兩者的理論解釋頗有差異。但在此我們不詳談,另 一章節會介紹 Klein 的理論。 12.

(21) 在這篇文章中,金認為含有「了」的句子具有 “實現-持續-起始”的概念。 但「了 1」表示的是事件本身“實現-持續-起始”,「了 2」為後面狀態的。試看 下面的句子:. (i) 他吃了一碗飯 (ii) 他吃了一碗飯了.  金利用下面的圖來解釋:. 他吃了一碗飯 Event (1). 了 Event (2). 根據金,(i)句表示的是事件的結束,(ii)句則是行為結束後的狀態而且此 狀態作為一個新事件的開始。這個概念就類似於 Li and Thompson(1981)的 CRS: 「了 2」提供的是一個和說話時間相關的狀態。 但金不認為「了 2」的時制意涵必然是說話時間。相反的,金認為「了 2」 可以因為和不同時體的句子合用而得到不同時態,所以含有「了 2」的句子可以 代表“現在起始”,“過去起始”,和“未來起始”。同時他還提到,由於「了 2. 」和不同的事件結構句子合用,才會得到不同的時態,並不是本身的語意的緣. 故。現在起始的句子動詞多為形容詞,名詞,能願動詞等,如“花紅了”。而過 去起始通常都是一般動詞,如“他(前幾天)買了一部車子了”。但有兩種動詞的 句子和「了 2」合用時並不清楚為現在起始或是過去起始,一是沒有自然終點的 動詞,另一則為 VR 結構。 中文是個沒有時制標記的語言,辨認句子的時態關係只能藉由動貌標記。 正如前面金所說的,「了 2」是個時和體相關的標記。即使如此,單靠「了 2」也 無法辨認句子。 13.

(22) 事實上,句子的時態或時間解釋必須藉由更多的語意成分來輔助,例如動 詞的類型、動貌的選擇、時間副詞出現於否等等。但金點出「了 2」的語意內涵 和事件後的狀態有關,而非事件本身。這點和 Parsons(1990)認為完成式是和 resultant states 有關相似。 但金和其他分析相似,都認為「了 2」和起始的概念連結或把「了 2」當作 起始體的標記。不可否認的是,的確「了 2」合用的情形會帶入“狀態在參照時 間點成立”的概念,但但起始體的語意內涵不能解釋為何某些情況下,和「了 2」 合用的句子會有結果狀態(result state)留存,如,“張三蓋了那棟房子了”、 “張三打破那個玻璃了”;而某些狀況下,卻無法清楚定義到底是什麼狀態起 始,如“張三吃了三碗牛肉麵了”。 如果我們直接假設「了 2」和完成式有類似的概念。和完成式相同, 「了 2」也 說明和參照時間點依然相關的概念(CR)。如果事件遺留某個特定的結果狀態,如 “打破”,由於「了 2」和說話時間相關,所以自然會得到說話時間點時,“東 西破裂”的狀態依然留存。但如果事件不遺留某個特定結果狀態,只是概念上的 狀態,例如,“他吃了一碗牛肉麵了”會指涉在說話時間,主語已經結束完成這 件事情。而 resultant state 在事件結束後就一直存在,但卻在說話時間時被再 次強調,代表說話者意圖強調此狀態的成立,同時也有其隱射的語意內涵,譬如: “他吃了一碗牛肉麵了,所以當然現在不餓了”。 同樣狀況對“過…了”的句子也是,例如,“吃過牛肉麵”,則「了 2」和說 話時間點相關這點會使“吃過牛肉麵”的情形和說話時間點有關連,而藉由此點 可以說明為何“張三吃過牛肉麵了”,如果此時是指單一事件,則情形就和“他 吃了一碗牛肉麵”相同。但若是指不只單一事件而是指經驗,則是“張三在說話 時間的時候已具有此經驗”,而伴隨強調這個句子內涵的通常都是類似這種情形: “John(外國人)吃過牛肉麵了,我們帶他去吃點別的吧。”所以在這種狀況下, 才會特定把個人經驗與說話時間連結起來。 上述的情形,如果我們依循傳統分析「了 2」和“起始概念”相關則無法解釋。 14.

(23) 如果我們「了 2」把類比為完成式的語意,則上述情形,以及「了 2」可以和不同 的動貌一起出現的問題就能得到適當的解釋。. 2.2 小結. 歸結以上我們討論的文章,「了 2 」大概有幾項特點: (1) “和參照時間相 關”(Current Relevance(CR)) (Li and Thompson), (2)和「了 1」有某程度的 語意重疊,都會具相對過去。(Marita Ljuqvist Arin)(3)同時牽涉到時(tense) 和體(aspect)的概念。(劉(1992),金(2002)) 關於第一點,Li and Thompson 在文章內所用的句子都是對話式的句子,所 以在這些句子內,CR 理所當然都是和說話時間有相關。但與其說「了 2」和說話 時間相關不如說與參照時間相關較為適當,而且事實上,後來 CR 的定義也被修 正為如此。12 而關於第二點,我們先看下面例子:. (7)張三吃了飯 (8)?張三吃飯了 (9)張三吃了飯了. (7)說明整件事情已經結束且在過去,因為我們不能接受,“*張三吃了飯, 可是現在還沒吃完”13(8)句在一定語境下卻是現在張三正在吃飯或是吃完的狀 態。(9)指向張三吃完飯且目前處於吃完飯的狀態。(7)和(9)的差異就證明「了 2. 」應具有其他的語意,所以(9)還指涉說話時間狀態必須維持。一個直接證據是. 12. 有關 CR 和時間副詞的問題,我們後面章節還會多作討論。 Smith(1991)提出類似下面的句子: “張三寫了一封信,可是沒寫完”來論證先前認為「了 1」 的句子不應該被視為“completive”的概念,而應該被看作“realization”的概念。我這裡指 的事件結束,並不一定會指涉事件完成。在 Smith 的句子裡,在說話時間,事件雖沒完成,但卻 已經結束。. 13. 15.

(24) 張三目前還保留吃完飯的狀態,所以“*張三吃了飯了,可是現在還沒吃完”句 子不合法。 假設 Ljuqvist Arin(2003)認為「了 2」和「了 1」都是完整體標記為正確的, 最大的問題則是為何中文需要兩個不能區分其語意差異的標記,或是「了 2」應 等同於「了 1」?但「了 2」也不單只能和有界情狀合用,譬如,“張三在吃那碗 飯了”或是“花紅了”這些句子內,「了 2」都和非有界情狀共用。 但不可否認的是, 「了 1」和「了 2」的確在使用上有很多重疊之處。如果某 A 問某 B 說:“老王今天忙什麼?”B 可以回答:“老王寫了求職信”或 “老王寫求 職信了”,很多語用的狀況會讓含「了 1」和含「了 2」的句子得到一樣的真假值。 但如果前句根據 Lin(2003)為過去式,後者我們假設為現在完成式,這兩種時態 本身就是很相近的語意,所以在同一情境下使用兩句是很正常的事情。1415 第三點,「了 2」同時牽涉時制和動貌兩個概念(金立鑫和 Li and Thompson)。 第一個直接的證據來自於(7)和(9)句,不加接任何時間副詞的情況,(7)得到過 去式的語意,(9)卻和說話時間較為相關。Lin(2003)指出: 中文是個沒有有關時 制構詞(tense morphology)的語言,依照 default aspect,完整體事件往往得 到過去式的意涵,而非完整則是現在式。(7)和(9)都是完整體,照理來說應該都 得到過去式的語意,但並非如此。且看下面的句子:. (10)昨天張三吃了牛排 (11)*昨天張三吃牛排了. 假設「了 2」只是完整體標記,或是如林所說的,在參照時間必須延續目標狀 態,但還是不能解釋為何後句是不合法的。 14. Lin(2003)認為「了 1」和「了 2」擁有相同的核心語意:兩者都牽涉相對過去的概念。但「了 2」 還要求在參照時間,事件遺留的狀態還繼續維持,但「了 1」不用。我們可以確認, 「了 1」和「了 2」有許多相近的語意內涵,但「了 2」本身具有獨立語意,不同於完整體。 15 Parsons 認為簡單過去式和現在完成式語意上相當難以區分。同樣支援這個概念的還包括 Michaelis(1998)、Portner(2003)等。 16.

(25) 再者, 「了 2」可以和不同的動貌標記合用足以說明它不可能是像「了 1」一般 的完整體,如下:. (12)張三在寫那封信了 (13)張三寫了那封信了 (14)張三去過美國了 (15)張三現在乖乖躺著了,(醫生可以開始檢查了). Li and Thompson,Michaelis(1998)都認為「了 2」應看作完成式。先前提到, 劉(1994)也把「了 2」當作結果貌完成式。即使如此,文獻上只是籠統性的認為: 因為「了 2」具有 CR,概念上很接近完成式,所以應當視為完成式; 劉(1994)的 解釋也因為和「了 2」合用的情狀類型總是完成情狀或瞬間情狀,類似英文裡面 的結果貌完成式,所以把「了 2」類比為結果貌完成式,但劉也有說明兩者仍存 在些不同之處。 到目前為止,我們相信「了 2」的確和完成式有相似之處,本篇將作系統性的 探討與研究,將「了 2」和完成式的特點一一拿出來比較,歸結出「了 2」的語意 內涵以及和完成式的關聯。但首要之先,則是先清楚完成式的本質為何。完成式 在英文中已經有相當廣泛的研究,以下我們逐一介紹,最後再比較和「了 2」的 關聯。. 2.3 完成式的介紹和 「了 2」的關連性. 先前一章,我們歸結「了 2」擁有 CR 以及相對過去兩個特質。完成式在語言上大 致可分為 have-perfect 以及 be-perfect 兩種。兩者的分別除了在構詞上的差異 之外,兩者的語意也並不一致。在前人的研究中,have-perfect 幾乎都圍繞著 17.

(26) 相對過去(Priorian Past)以及有關事件或狀態延續到說話時間的理論這兩個主 題。另一方面,be-perfect 根據 Kratzer(2000)的定義,會對動詞組指涉的事件 引介出一個目標狀態,所以一個包含 be-perfect 的句子內就會得到仍處於目標 狀態的語意。 在這個章節中,我們類比「了 2」為 have-perfect 的情形,主要原因之一是 「了 2」可以自由的和不同動貌出現,但如果假設 「了 2」是 be-perfect,be-perfect 無法和語意內涵並不會引介出目標狀態的動詞合用,則我們應該得到下面句子是 不合法的。例如,“張三在游泳了”。“游泳”並非為一個含有目標狀態的動詞, 所以如果在 be-perfect 的架構下,這樣的句子應被排除,但此句是合法的。 這一章中,我們會先從介紹各個不同理論架構下的完成式的理論,以及比較 其中的差異。再者,我會採用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and Pancheva(2003) 的 Perfect time span(PTS)理論,主張中文的「了 2」引介出從過去的某一個點 到現在的時段。並且進一步討論「了 2」和不同情狀類型合用的情形,說明「了 2. 」功能是引介出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 (PTS)),而此 PTS 藉由和不同. 的情狀類型合用,激發出不同的語意。然後在下一章再提出一個時制-動貌結構 圖,進一步論證完成式和「了 2」的關聯。下個章節我們從討論前人的研究開始。. 2.3.1 完成式的理論. 世界上所有含有完成式的語言大多使用 CR 或是相對過去(Relative Anteriorty) 來標示完成式。但這兩種解釋並不是只有完成式獨有,簡單過去式在特定語境下 也會有相同的效果。並且並不是每個語言的表示過去式和完成式的方法都不一 樣。然而,完成式仍具有相當不同於簡單過去式的語意內涵。大部分的語言學家 都同意,完成式是一種時制和動貌的混合體。而完成式和簡單過去式最大的不同 在於: 完成式可和不同的時制合用,簡單過去式只是過去式,而且兩者和時間副 18.

(27) 詞的互動也有所不同。在此篇文章中,我們是以較熟悉的英文完成式為基準,進 一步討論中文「了 2」和完成式的關聯性。 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前人對於完成式的分析和觀察,一一做簡單的介紹以 及分類。然後在下一個章節,在進一步說明「了 2」的核心特質相當接近於完成 式。. 2.3.2 完成式的分類 (Comrie). 一般來說,完成式至少可以分成兩種:(1)持續貌完成式(universal perfect)以 及(2)存在貌完成式(exisitential)。持續貌完成式主要是論述從過去開始,一 直到參照時間點都在進行的一個事件或動作。至於存在貌完成式,許多語言學家 根據不同事件的特質還細分成為經驗貌完成式以及結果貌完成式。16Comrie(1976) 指出完成式有以下的分類:. (a)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2 hours. (Continuative Perfect)17 (b) Bill has been to America. (Experiential Perfect) (c) John has arrived. (Resultative Perfect) (d) John has just arrived. (Perfect of recent past). 持續貌完成式是描述某個事件或狀態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一直延續到時間 16. Iatridou(2003)將完成式分成兩個類別,持續貌完成式以及存在完成式(Existential Perfect)。前者則是持續貌完成式,後者包括經驗貌完成式, 結果貌完成式, 相近過去的完成 式。Michaelis (1998)只分持續貌完成式, 經驗貌完成式, 和結果貌完成式。Panchev(2003)也 提出相同的概念。不同的語言學家對完成式的種類分法並不一致。我們這裡先承認至少有三種完 成式的存在: 持續貌完成式 (universal perfect)。 17 這裡還是專有名詞的問題。Comrie 原本是用 Perfect of Persistent situation,但還是指持 續貌完成式,也就是 Universal Perfect。 19.

(28) 參照點。換句話說,(a)描述的是說話者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等待一直到參 照時間點,等待的時間總共有幾個小時之久,所以等待的狀態一直在這段時間內 維持著。經驗貌完成式則是描述主語的經驗: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發生過的某件 事情,然後成為個人經驗的一部分。(b)句則描述 Bill 有去過美國的經驗。(c) 和(b)最大的不同是,句子內指涉的過去事件的結果狀態,在說話時間點還繼續 維持著。所以(c)句一定要求 John 已經到達而且目前還在現場。但(d)和(c)又有 些微不同,(d)是指事件發生在接近說話時間點的過去。18定義清楚三種完成式以 後,下一段將介紹前人對完成式的研究。. 2.3.3 對於完成式的幾種分析(Anteriority, XN). 先前提到語言中完成式主要環繞著幾個概念時間前置(Antertority),“和參照 時間相關”(current relevance-CR)。Parsons(1990)提出完成式可以看作是 resultant state。19接下來我們針對這幾個不同概念,一一介紹前人的研究。. 2.3.3.1 時間前置分析(Anteriority theories). Reichabach(1974)提出一個完整的時制動貌理論。這個架構下由三個主要時間點 組成:事件時間(Event time), 參照時間(Reference time),以及說話時間. 18. Michaelis(1998)認為結果貌完成式和近時過去完成貌(perfect of recent past)兩者真假值 上並沒有任何差異,並不需要獨立出來近時過去完成貌。 19 Resultant state 和 result state 的定義相當不同。前者是指事件一旦成立之後,就會產生 resultant state,而此狀態是指向這件事情的確成立了,所以此 state 永遠都是成立的。如, 張三跌斷了腳。張三跌斷腳這個事件一旦成立(cumulated),則同時衍生出一個 resultant state, “他跌斷過腳”。 Result state 通常和目標狀態同義: 事件終結自然而然得到的狀態。在前例,則是張三斷腳的 狀態。Result state,和 resultanat state 不同的是: Result state 是可以被取消的。張三 斷腿這件事情曾經在時間軸出現就是真實的出現過不能取消,但斷腿的狀態可以經由接回就取 消了。 20.

(29) (Speech time)。三個時間點的關係解釋了時制與動貌的情形: 說話時間和參照 時間的前後關係決定時制,而事件時間和參照時間的前後關係決定動貌。以下我 們用圖示來說明:  時制動貌的結構圖 Tense. Aspect. Present. S,R. Simple. E,R. Past. R_S. Perfect. E_R. Future. S_R Prospective R_E (“A,B”標示 AB 兩個時間為同時; “A_B”標示 A 先於 B). 根據 Reichanbach,時制和動貌的組合有下面可能性(Hornstein (1990: 87-88)):  24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enses Present Simple Past Simple Future Simple. S,R,E S,E,R R,S,E R,E,S E,S,R E,R_S R,E_S S_R,E S_E,R. Present Perfect Past Perfect Future Perfect Distant Future. E_S,R E_R,S E_R_S S_E_R S,E_R E_S_R E,S_R R_S,E R_S_E R_E_S. E,R,S. Proximate Future S,R_E R,S_E. 由上面的示意圖,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完成式的語意是“E_R”, “E_R”就 是相對過去概念的來源。 我們回頭看(2.3.1)(b)(c)例,的確參照時間剛好是說話時間而事件時間先於 這兩個時間(E_R,S),所以這兩個句子都是現在完成式。但對於(3.2.1a)句,這 句話提供從過去的某一個時間到說話時間為止的幾個小時內都持續等待的狀 態。這樣的一個事件如何延續到說話時間,又得同時讓事件先於說話時間呢?因 21.

(30) 為這是現在式,所以參照時間為說話時間,所以無法事件時間先於參照時間。除 此之外,不只是(a)例,其他的持續貌完成式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如. (d) John has been living here since he was five. (Continuative Perfect). 上述的問題依然出現在(d), 這句話說明 John 從五歲到說話時間都住在這裡的 狀態。但因為現在式的原因,所以說話時間又相等參考時間。又因為事件整個延 續到說話時間,事件時間無法先於說話時間,但是句子合法。 另一個出現在 Reichanbach 理論內的問題是,光藉由 ERS 三個時間(及事件時 間、參照時間、和說話時間)的對比並沒辦法把完整體(perfectivity)以及非完 整體(imperfectivity)的關聯納入(即 viewpoint aspect)。20對於這個問題, Klein(1994 提出焦點時間(TT)來取代先前的參照時間,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 Klein,其同樣也用時間前置理論來詮釋完成式。. 2.3.3.2 Klein (1994). Klein(1994)在“Time in language”也提出一套時制動貌系統。概念上跟 Reichanbach 的很接近,在他的架構下有事件時間(Situation time(Tsit))相當 於 Event time, 說話時間(Utterance time(TU))即 Speech time。唯一不同的是, Klein 用焦點時間(TT)取代參照時間(Reference time-R)。TT 和原本參照時間(R) 最大的差異來自於 TT 為時段而 R 只是一個時間點,所以對於上述視點體 (Perfectivty and imperfectivity)的問題,Klein 利用 TT 和 Tsit 互相包含的 關係解釋,TSit⊆TT 為完整體;反之,若是 TT⊆TSit 則是非完整體。以下是 Klein's 20. 事實上,對於 Reichanbach 的討論相當的多也更加的複雜。完整體和非完整體的問題也可以藉 助別的方式來解決。但這些文獻的討論並非本文的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見 Prior(1967), Comrie(1985)。 22.

(31) 時制動貌理論:. . 21. Klein's tense and aspect system: (i) PERFECT: TT after TSit PERFECTIVE: TT including end of TSit and beginning of TSit IMPERFECTIVE: TT properly included in TSit PROSPECTIVE: TT before TSit And English perfect goes as following: (ii) Chris had been in York. Chris has been in York Chris will have been in York. Tense part TT<TU TU in TT TT>TU. Aspect part TT in posttime of TSit TT in posttime of TSit TT in posttime of TSit. 對於完成式的解釋,Klein 和 Reichanbach 一樣採取時間前置(Anteriority)的 觀點: 事件時間會在焦點時間之前-“TSit<TT”。對於(3.2.1.a)句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2 hours.”,Klein 認為 “I wait for fours”為事件時間 (Tsit)。由於句子為現在式,所以焦點時間(TT)包含說話時間(TU),但焦點時間 是座落於事件時間(Tsit)之後,所以構成完成式。 而 Klein 的說法並沒辦法解釋(3.2.1.d)含有“since”的句子。在 Klein 的 架構下,含“for-phrase”的(3.2.1.a)可以解釋成主語等待兩個小時的事件先 於說話時間點,所以在說話時間點的時候,等待已經超過兩小時了。但若是含有 “since-phrase”的句子,John 不管在事件時間,或說話時間點的時候都是繼 續維持著“從小時候就住在這裡”的狀態,所以並不符合 “TSit<TT”。 換句話說,”for-phrase”也許可以定義事件時間(event time)的時間長 度,所以即使是設 TT 在 Tsit 之後,設定 Tsit 的時間長度並不會影響句子的合 21. 焦點時間(TT)的英文定義是: “the time that an event is confined” 23.

(32) 法度。但“since-phrase”只是設定 Tsit 的左端,Tsit 的右端並不明確,所以 並不會讓事件在焦點時間之前就結束,所以 Klein 的理論並不能完整解釋完成 式。 大致上來說,除了持續貌完成式這部分,其實時間前置理論下的理論都可以 解釋經驗貌完成式以及結果貌完成式,兩者的確都是事件在參照時間點前結束。 下面我們將繼續介紹另一個討論完成式的理論 - 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 (Extended- Now(XN) theory)。. 2.3.4 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Extended- Now(XN) theory). 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介紹 McCoard(1978)和 Iatridou, Anagnostopoulou, amd Izvorski (2003)兩篇文章。XN 理論到 Iatridou 演變成為 PTS,兩者定義雖然稍 有不同,但都是主張完成式引介出從過去的某個時點到參照時間點的時段。到後 來 Pancheva(2003)再進一步擴大這概念且定義出精確的 PTS 邏輯語意內涵。接 下來我們就繼續看這幾篇文章. 2.3.4.1 McCoard(1978). McCoard 一開始觀察完成式的句子和說話時間點相關。無論句子中包含的是過去 的一個事件或是某個狀態,全部都是“和參照時間點”相關的概念(以下我們簡 稱為 CR)。例如,在 3.2.1 內(a)是指目前為止已經等了幾個小時,(b)句指向主 語具有目前的經驗,(c)句則要求主語目前還在結果狀態內。三個例子都是和參 照時間相關。而根據 McCoard,CR 可以歸傑出下面幾個特點( McCoard (1978)):. 24.

(33)  和參照時間點相關的情形: (The properties of CR) (1) Recency (2) Present existence of the surface-subject referent of the deep subject referent of a certain state of the subject referent of a “posthumous personage”; of a belief in the subject referent or in some kind of validity of the object referent (3) Unspecified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4)Continuance of a state into present (5) Iterartivity (6) Experientiality (7) Present Possibility. 既然,在完成式中,句子裡主要動詞不管是動作和是狀態,都可以維持一個和說 話時間點的關聯。McCoard 提出延續至說話點的時間理論(簡稱為 XN theory), Dowty(1979)對 McCoard 的 XN 定義如下:. XN-Perfect: ∥XN_PERF∥= λP∈Dit.λi∈Di.[XN(i’,i)&P(i’)], where XN(i’,i) means that i is a final sub-interval of i’.. 完成式的語意為引介出一段時間,而參照時間則是此時段的最後一點。如果把式 子帶入一個句子內的話,我們會得到下面情形:. (16) John has been waiting (16’) [TP Presenti [PerfP XN_PERF [AspP IMP [VP John waiting]]] λi∃i’[ i’=i &∃i’’ [XN(i’’,i’) &∃e[i’’ ⊆τ(e)&VP(e)]]]. (16)和(16’)顯示 i 為某個參照時間點,由於是現在式,所以剛好和說話時間點 25.

(34) 相同。於是 i’(為 i’’的最後一個次時段)為說話時間點,整句話的意思是指: 在 i’’整個 time span 內,i’為最後一個次時段也剛好為說話時間點。在整 個 i”內,等待的動作一直都持續。 總而言之,XN 提供了一個從過去的某一點到參照時間點的一個 time span。22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and Pancheva(2003)的 Perfect time span(PTS)理論。. 2.3.4.2 完成式時段理論( Perfect Time Span Theory (PTS))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and Izvorski(2001).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and Izvorski(2003)認為語言中的完成式構詞,如 英文的“have-en”,引介出一個從過去某個點開始一直延續到參照時間點的時 段,此為完成式時段(Perfect time span(PTS))。這個概念並不陌生,我們在上 述 McCoard 的 XN 理論已經得到類似的概念。Iatridou 將完成式分成:持續貌完 成式(Universal Perfect)和 存在貌完成式(Existential Perfect)。23兩種分類 的完成式則是藉由 PTS 和不同的動貌互動的結果。前者是非完整的狀態或進行式 的事件貫穿整個 PTS,而後者則是 PTS 內包含一個完整事件。 另外 Iatridou 還澄清先前幾個前人研究對完成式不明確的地方: (1)持續貌 完成式的 PTS 右端是參照時間決定,左端則是時間副詞提供。例如,“Mary has lived in U.K since she was five.”這句話的 PTS 左端是 Mary 五歲,右端則. 22.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a)~(d)或我們剛用的(e)句都是現在式。理論上來說,現在式本來就和 說話時間相關。如此一來對 CR 和 Extened-Now theory 似乎都是一個定義上的挑戰。但事實上不 然,Henry(1982)已經修正 XN 的定義,時段的右端並不必然是說話時間,而是參照時間。剛(e) 的定義上也顯示並不必然為說話時間點。且後來 CR 的定義也有經過修正成為“和語境內的說話 時間相關”。另,(e’)的邏輯式子為 Pancheva(2003)的定義,稍後我們再做介紹和討論。 23 存在貌完成式雖都是 PTS 內包含一個完整體的事件(perfective event)。下面還有幾個小分 類,經驗貌完成式,結果貌完成式, 相近過去的完成式。讀者可見 Perfect Exploration 的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and Izvorski(2003)。 26.

(35) 是說話時間點,而在這段期間,Mary 一直住在英國。這些時間副詞都屬完成式 類型的時間副詞。(2)時間前置分析中認為 E_R(見 3.2.1)並不正確。因為 Iatridou 把持續貌完成式也考慮在內,在這樣的概念之下, 一個貫穿整個 PTS 的狀態或動作並沒辦法同時囊括參照時間點又要在這之前,所以 E_R 並不是必要 組成完成式的因數。 Iatridou 提出幾個重要概念,完成式是 PTS 和動貌互動的產物,而且完成類 型的副詞組(perfect-level adverbial)對持續貌完成式是必須的。 Alexidou(2003)認為至少 PTS 的解釋可以完整的解釋英文中完成式的現象。但我 們仍然存疑的是:並不是每個語言都有持續貌完成式,如果不把持續貌完成式考 慮在內,其實時間前置分析也是有其道理; 另一點 Iatridou 定義出某些時間副 詞是完成式類型的時間副詞,不能和完成式合用的則是事件類型的時間副詞 (event-level adverbial)。 根據 Iatridou 的說法,目前只有 since-phrase 和 for-phrase 是完成式類型 的時間副詞。24但她只談到這個時間副詞的限制出現在持續貌完成式,對於經驗 貌完成式並沒規定。但事實上,有許多經驗貌完成式句子和時間副詞合用會造成 不合法,見下面這組例子:. Ex. John has arrived. *John has arrived yesterday. John has arrived recently. John had arrived yesterday.. 24. “For-phrase”事實上可以是完成類型的時間副詞或單純是事件類型的時間副詞。見下面例: (i) John has lived in U.K for five years. (ii) Since 1970, John has lived in U.K for five years. 前者的 for-phrase 為完成類型的時間副詞,PTS 的左端是說話時間點往回推五年。而(ii)句中 since 1970 以確認 PTS 的左端,PTS 的右端依然是說話時間點,五年是指出居住在英國這個狀態 持續的時間,同時也會是這個 PTS 的長度。但此時的 for-phrase 若不出現仍不影響句子的合法 度,可見此時的 for-phrase 為事件類型的時間副詞而非完成類型的時間副詞。 27.

(36) 上述句子顯示現在完成式無法被“yesterday”修飾,但過去完成式卻可以。這 就是前人討論已久的現在完成式迷思(現在完成式迷思)。關於這問題,我們稍後 在下一章節討論,我們在下一段先討論 Pancheva 根據此篇對完成式做更清楚的 邏輯定義,以及 Pancheva 為解決現在完成式迷思現象在不同語言不同的情形, 後來對完成式重新給的定義。. 2.3.4.3 Pancheva (2003). Pancheva(2003)繼承先前 Iatridou 的 PTS 概念,認為完成式是更高的動貌,下 面涵蓋視點體(viewpoint aspect),最底層則是動詞組反映出來的情狀 (Aktionsart)。例圖如下:.  包蘊類型的分析 (compositional analysis) TP T. AspP1. [PAST] [PRESENT] [FUTURE] Asp1. AspP2. [PERFECT] Asp2 [(UN)BOUNDED] [NEUTRAL]. vP Aktionsart. Pancheva 進一步演繹 PTS 的邏輯語意,也承接包蘊類型的分析的概念認為完成 式構詞(如,have-en)只提供了 PTS 的概念,而不同完成式的語意來自於底層和. 28.

(37) 25. 不同視點體互動的結果,而視點體又往往是由 Aktionsart 決定。 Pancheva 用 的 PTS 定義維持 Iatridou 和 McCoard 的定義,但視點體分成三種:有界情狀, 非 有界情狀和結果動貌(resultative aspect)。Pancheva 延續先前 Dowty 對完成 式的定義(2003):.  完成式的定義: (i) 定義: [[PERFECT]]: λPλi∃i'[PTS(i',i) &P(i')] PTS(i',i) iff i is a final subinterval of i'. (ii) 以下為動貌類型(居於 AspP2 句法位置) a. [[bounded]]=λPλi∃e [τ(e)⊂i & P(e)]26 b. [[unbounded]]= λPλi∃e[i⊆τ(e) & P(e)] c. [[Neutral]]= λPλi∃e[iΦ τ(e) & P(e)]27 d. [[Resulative]]= λPλi∃e∃s[i OVL τ(s) &P(s,e)]28 (iii) 不同類型的完成式表現如下:29 (a) Universal Perfect: [AspP1 Perfect [AspP2 Unbounded [vP VP]]] (b)Exiperiential Perfect: [AspP1 Perfect [AspP2 Bounded/Neutral [vP VP]]]30 25. Pancheva 說明,每個語言的視點體(Perfective/imperfective)並不一定都讓同類 Aktionsat 決定。譬如,英文內只有靜態情狀或動態情狀的進行式才能表達非有界限情狀(Unbounded (imperfective)) 的概念,但在保加利亞語內,卻是每種動詞組加上非界限情狀標記都可以表現 非完整體(imperfective)。所以即使 Aktionsart 影響視點體,但這點卻仍得視語言而定。 26 τ(e)為事件的時間,P 為 Predicate,VP 指涉的動作。 27 中性動貌 表達只有事件起始點被包含在參照時間內,‘’的定義如下: XΦY iff X∩Y≠φ &∃t[t∈X &t∉Y&  ∀t'[t'∈Y→t<t'] 28 原本 Pancheva 用其他的符號表示,但卻還是表示 OVL 的內涵,定義如下: X OVL Y iff X∩Y≠φ &∃t∃t'[t∈X & t∉Y & t'∉X & t'∈Y & t<t'] 29 對於 Pancheva 而言,她認為近時過去的完成貌(perfect of recent past)和結果貌完成式 (resultativeperfect)是相同的,也不區分。 30 經驗貌完成式可以是中性動貌(Neutral)或是完整體動貌(bounded aspect)互相作用的結果,前 者的例子如: (i) John has been working very hard for these days. 句子雖然是經驗貌完成式(Exiperiential Perfect), 但卻沒有說明主語是否已經在參照時間結 束動作,所以 Pancheva 認為在這 PTS 內只有包含中性動貌,事件可以結束或不結束。 後者的情形就如: (ii) John has read that book.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r]

Zivot and Andrews(1992) 將 Perron(1989) 擴充成考慮未知結構性 轉變的單根檢定 , 其概念與之前 max-Chow 檢定一樣 : 找出一個轉 變點

許多時間序列資料在公布時已經做過季節調整 , 如美國普查局 (the U.S. Census Bereau) 發展並使用 X-11 與 X-12 調整法。. EViews

即使各種新檢定並不能適用在每一個模型設定 , 這些新檢定的表現 都遠勝過傳統 ADF/PP 檢定。 因此 , Maddala and Kim (1998) 建議 應該揚棄 ADF/PP 檢定 (it is time to completely

一階隨機差分方程式.

性質 (

樣本重抽法 (resampling method) 則是一個與實際抽樣分配或是 大樣本漸近分配完全迥異的做法 , 其統計推論的基礎 , 來自 「原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