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 完成式的介紹和 「了 2 」的關連性

2.3.4 延續至現在時間理論(Extended- Now(XN) theory)

2.3.4.3 Pancheva (2003)

Pancheva(2003)繼承先前 Iatridou 的 PTS 概念,認為完成式是更高的動貌,下 面涵蓋視點體(viewpoint aspect),最底層則是動詞組反映出來的情狀

(Aktionsart)。例圖如下:

 包蘊類型的分析 (compositional analysis) TP

T AspP1 [PAST]

[PRESENT]

[FUTURE] Asp1 AspP2 [PERFECT]

Asp2 vP

[(UN)BOUNDED] Aktionsart

[NEUTRAL]

Pancheva 進一步演繹 PTS 的邏輯語意,也承接包蘊類型的分析的概念認為完成 式構詞(如,have-en)只提供了 PTS 的概念,而不同完成式的語意來自於底層和

不同視點體互動的結果,而視點體又往往是由 Aktionsart 決定。25 Pancheva 用 的 PTS 定義維持 Iatridou 和 McCoard 的定義,但視點體分成三種:有界情狀, 非 有界情狀和結果動貌(resultative aspect)。Pancheva 延續先前 Dowty 對完成 式的定義(2003):

 完成式的定義:

(i) 定義:

[[PERFECT]]: λPλi∃i'[PTS(i',i) &P(i')]

PTS(i',i) iff i is a final subinterval of i'

(ii) 以下為動貌類型(居於 AspP2句法位置)

a. [[bounded]]=λPλi∃e [τ(e)⊂i & P(e)]26 b. [[unbounded]]= λPλi∃e[i⊆τ(e) & P(e)]

c. [[Neutral]]= λPλi∃e[iΦ τ(e) & P(e)]27

d. [[Resulative]]= λPλi∃e∃s[i OVL τ(s) &P(s,e)]28

(iii) 不同類型的完成式表現如下:29

(a) Universal Perfect: [AspP1 Perfect [AspP2 Unbounded [vP VP]]]

(b)Exiperiential Perfect: [AspP1 Perfect [AspP2 Bounded/Neutral [vP VP]]]30

25 Pancheva 說明,每個語言的視點體(Perfective/imperfective)並不一定都讓同類 Aktionsat 決定。譬如,英文內只有靜態情狀或動態情狀的進行式才能表達非有界限情狀(Unbounded (imperfective)) 的概念,但在保加利亞語內,卻是每種動詞組加上非界限情狀標記都可以表現 非完整體(imperfective)。所以即使 Aktionsart 影響視點體,但這點卻仍得視語言而定。

26 τ(e)為事件的時間,P 為 Predicate,VP 指涉的動作。

27中性動貌 表達只有事件起始點被包含在參照時間內,‘’的定義如下:

XΦY iff X∩Y≠φ &∃t[t∈X &t∉Y&∀t'[t'∈Y→t<t']

28原本 Pancheva 用其他的符號表示,但卻還是表示 OVL 的內涵,定義如下:

X OVL Y iff XY≠φ &tt'[tX & tY & t'X & t'Y & t<t']

29 對於 Pancheva 而言,她認為近時過去的完成貌(perfect of recent past)和結果貌完成式 (resultativeperfect)是相同的,也不區分。

30經驗貌完成式可以是中性動貌(Neutral)或是完整體動貌(bounded aspect)互相作用的結果,前 者的例子如:

(i) John has been working very hard for these days.

句子雖然是經驗貌完成式(Exiperiential Perfect), 但卻沒有說明主語是否已經在參照時間結 束動作,所以 Pancheva 認為在這 PTS 內只有包含中性動貌,事件可以結束或不結束。

後者的情形就如:

(ii) John has read that book.

(c)Resultative Perfect: [AspP1 Perfect [AspP2 Resultative [vP VP]]]

不同類型的完成式是 PTS 和不同的視點體互動的結果,而完成式的構詞-

“have-en”只提供 PTS 作為更高層的動貌。持續貌完成式是 PTS 和非有界情狀;

經驗貌完成式是 PTS 和有界情狀或中性動貌(neutral aspect);而結果貌完成式 是結果動貌包含在 PTS 之下。有趣的是,不同於前人,Pancheva 把結果貌完成 (final subinterval)狀態和動作依然還在持續。但後者的解釋讓 PTS 的解釋有 點不同:‘ t'≤t ’會讓事件或狀態不一定在 PTS 的右端時(是由參照時間決定 的)繼續進行。這點能夠解釋英文和其他語言中(如德文,義大利文)完成式因為

在這個 PTS 內,右端是說話時間,明顯的,在說話時間的時候事件已經結束。所以此 PTS 包含的 是一個完整的事件。

事實上,如果(i)的句子沒有‘for these days’,句子就變成持續貌完成式。‘for these days’

設定明確 event 進行的時間長度,對說話者而言,應該還是個有界情狀。如果牽扯到視點體,則 是牽涉到 speaker 如何看待整件事件,和真實世界裡事件到底是否在說話時間還在進行應該沒有 直接關係。後者不能是句子本身語意的一部分,而是語用上推測出來的關聯。

31Parsons(1990)認為完成式和簡單過去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靜態概念(stativity)。 “John ate”(simple past)和“John has eaten.”(Present Perfect),兩者的不同來自於前者只是說 明描述過去的一個事件,而後者會得到一個 resultant state。Parsons 說明的是所有的完成式 都提供 resultant state 的一個概念,但 Pancheva 所稱的結果貌完成式則是要求事件終結後得 到的目標狀態(目標狀態, or result state) 在參照時間時還繼續保留。

32Pancheva 是由於原本 PTS 的定義無法解釋現在完成式迷思,所以進一步修正這個定義。有關現 在完成式迷思我們接下來會另闢章節解釋以及討論。

現在時定義不同,所以現在完成式會有出現不同的語意內涵。在接下來的部分,

我們會採取這個 weak version 的完成式。

2.4 小結

目前為止我們簡單的介紹幾個完成式的理論。全世界的語言中的完成式大概都主 要圍繞著 Anteriority 和 CR 兩個概念。以前者概念為中心的如 Reichanbach 和 Klein,他們認為完成式是一種‘E<R’的概念。而承接 CR 概念首要的是

McCoard(1978)的 XN 理論,而後有 Iatridou, Anagnostopolou, Pancheva(2003) 後來提出的 PTS 概念。這兩派有一個基本定義的不同,時間前置分析下完成式是 一種動貌,但 XN 理論則是完成式為更高的動貌。但時間前置分析最大的問題來 自於持續貌完成式,畢竟沒辦法同時讓整個事件或狀態在參照時間繼續又必須先 於參照時間。33 於市本文街下來採用 XN 理論以及遵循 Iatridou 和 Pancheva 所 談論的 PTS 概念,進一步比對「了2」和完成式的關聯。

33 Alexidou(2003)認為 PTS 幾乎解決了英文中所有完成式的現象,但後來 Pancheva 的定義為瞭 解釋不同語言中完成式的現象,對於完成式採取較鬆散的定義,雖巧妙的避開了時間前置分析所 遇到的問題,但實質上也是對同一個問題作出妥協。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三章第三章「「「「了了了了2222」」和完成式的關聯」」和完成式的關聯和完成式的關聯 和完成式的關聯

在第二章,我們歸結出「了2」和完成式(perfect)有下面幾點類似: (1) 「了2」 同時牽涉到時制和動貌,其實為兩者的組合,(2)「了2」帶有 CR 和時間前置 (anteriority analysis)的意涵,語意概念和大多數語言中完成式的概念相似。

而大多數有關完成式的研究也隨著 CR 和時間前置兩個概念而走,所以如果要討 論「了2」和完成式的關聯也是延續這兩派而定。時間前置理論和 XN 分析 (Extended now analysis)到底孰優孰劣,這是立論的問題,並沒辦法作評斷。

唯一我們能做的方法是,判斷「了2」和哪一派的學說較相近,以其為基本,進 一步探討「了2」和完成式 的關聯性。但首要之先,我們先觀察「了2」的所有 語料狀況如何。

3.1 語料:只包含「了2」不包含其他動貌標記的句子

A. 靜態情狀(state)

(18) 小明一歲了

(19) 這個醜聞人盡皆知了 (20) 張三病了

B. 動態情狀(activity)

(21)*老王游泳了 (22)*張三洗衣服了 (23)*小明跑步了

(24)?老李吃牛肉麵了

C. 完結情狀(accomplishment)

(25)Peter(已經)重灌兩台電腦了 (26)張三(已經)寫兩封信了

(27)Monica(已經)打掃完那個房間了

D.瞬時情狀(瞬間情狀)

(a)瞬間動作詞 (28)張三離開臺北了 (29)劉德華抵達台灣了 (30)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了

(b) 結果複合動詞(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 (RVC)) (31)張三打破花瓶了

(32)張三吃光牛肉麵了 (33)李四哭紅眼睛了

除了 A 組的例子之外,其他句子內的「了」依照句法位置上來說都是「了2」。A 組的動詞都是靜態情狀,「了」剛好出現在動後也出現在句尾。我們如何肯定這 組語料是「了2」而非「了1」呢?

金(2002)為求「了1」和「了2」的分別,調查了寧波話的現象。寧波話內的

「了2」發為「來」。如果以寧波話也是漢語的方言之一來看,這樣的語料可能對 於我們解決長久以來「了」語料問題有極大的幫助。以下是「了2」在寧波話的

語料:

下雨了 (落雨來)

②10 點了 (十點來)

他是大學生了 (其是大學生來)

我有工作了 (我有工作來)

他會講話了 (其會講話來)

他不去學校了 (其不去學堂來)

他吃了 (其吃來,其吃了來)

他結婚了 (其結婚來, 其結婚了來)

他吃了晚飯了 (其吃了晚飯來)

在寧波話內,靜態情狀和「了2」出現,而其餘三者則是選擇單獨「了2」結 尾或是「了1」和「了2」同時結尾。如果我們把寧波話中的“來”當作北京話裡 的「了2」,長久以來對「了1」和「了2」的謎思就可以解答了。所以 A 組的例子 內出現的「了」的確是「了2」。

我們拿這些例子對照一下英文完成式的用法:

靜態情狀和完成式合用:

(i) John has been a club member (, and he is still a member.) (ii) Richard has been sick (for five days.)

事件類情狀(event)和完成式合用:

(iii) John has read the book (, and he finished it.) (iv) *John has run/swan.

光看前面的語料,看起來英文和中文的現像是一致的,英文的完成式的確可以和 靜態情狀和有自然終結點的情狀合用,反倒是無法和單純的活動情狀合用,這樣 看來「了2」和不同情狀和完成式的使用方面相似。

但我們前面提過,英文完成式基本上有三種,持續貌完成式(universal perfect)、經驗貌完成式(exiperiential perfect)、以及結果貌完成式

(resultative perfect)。所以我們可以把中文的情形類比為:靜態情狀才能出現 在持續貌完成式,而和事件類情狀合用的則是經驗貌完成式或結果貌完成式。但 這個方法只是概念上的類比,以下我們逐一探討比較中英文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