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建築工程施工風險評估系統架構及模擬

第二節 系統操作及案例模擬

案例模擬方面,本研究以林禎中、陳俊瑋(2005)32之研究中所用的案例 為基礎來加以模擬操作本研究所開發之風險評估系統。該案例係以「假設工 程」中進行「灌漿作業」作為評估對象,該研究提出八項影響因子,分別為:

支撐的設計、支撐架的組裝、支撐架材料、模板的安全性、灌漿方法的安全 性、地表的承載力、監造人員的經驗以及勞工人員的經驗,而其造成的損失 項目為:人員傷亡、機材損失、工期延誤及復原投入;該八項影響因子及損 失項目對應到本研究所建立的風險評估模式,將其轉化為考慮四項背景條 件:氣候、設計者業績(經驗能力)、施工者業績(經驗能力)、勞工人員素質,

四項風險因子:施工程序規劃不當、模板支撐組裝不良、混凝土品質不良、

安全防護措施不足,三項災害類型:人員傷亡、機材損失、工期延誤。

 

壹、系統操作程序及評估資料輸入

首先,在執行本程式後進入評估系統主畫面(如圖 4‐4),並在點選「檔案」

選項內新增專案(如圖 4‐5),以利於往後進行專案更新、儲存與擷取管理,減 少重新輸入資料的麻煩,新增專案名稱後即可針對欲評估分析之項目進行輸 入。接著選擇對結構系統進行選定,在本畫面的模擬案例以選定 RC 結構系 統為評估對象(如圖 4‐6),選定 RC 結構系統確定後,回到主畫面選擇「工程 名稱設定」選項,其內定的主要工程項目即會列出(如圖 4‐7),由使用者決定 目前所欲評估的工程項目而予以點選,圖示為選定「假設工程」為評估的工 程項目,如果所欲評估的工程項目未在內定的工程項目之列,則使用者可以 透過新增欄位自行輸入所要評估的工程項目。 

     

       

32林禎中、陳俊瑋(2005),營造業職災風險量化與決策支援系統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 工安全衛生研究。 

圖 4-4 評估系統主畫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5 輸入或新增專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6 選擇結構系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7 選擇或新增評估之分項工程名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因假設工程的作業項目內定為臨時水電工程、施工架作業、施工電梯工 程及固定式起重機等主要項目,但本模擬案例係欲評估「灌漿作業」,因此 必須選擇「新增」欄位輸入灌漿作業後按「確定」,以完成作業名稱之設定(如 圖 4‐8)。 

圖 4-8 選擇或新增評估之作業項目名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上述之結構系統、分項工程及作業項目設定完成之後,接著必須針對作 業背景條件進行設定,因此回到主畫面選擇「背景名稱設定」選項,並逐項 輸入施工當時所需考慮的背景條件項目,這對後續風險因子發生機率的評估 相當重要,因為每一項風險因子的發生就是在這些背景條件下造成的,因此 背景條件完全視施工當時所處的狀況而定,而且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也因不 同專案而有不同考量重點,所以在系統的設計上並未內定背景資料,如此可 以使評估人員有較實際的評估空間,而不會產生系統使用受限的情形。本模 擬案例針對假設工程之灌漿作業風險評估,設定氣候、設計者業績、施工者 業績、勞工人員素質四項背景條件(如圖 4‐9)。 

由於災害發生必定事出有因,且依照工程作業項目的不同,影響亦隨之 改變,故必須藉由專家經驗設定最具代表性之背景條件,並設定其評分方式 或影響的區間數值,即背景條件在模糊理論中之程度範圍(論域)。由於各個 背景條件程度範圍(論域)皆不相同,在程式內將會自動對資料進行正規化 (Normalize)動作,在此採用極值正規化方法將每筆資料規範至[‐1~1]內,以便 於計算或比較,以及讓使用者了解背景條件的各等級程度之範圍。也就是說,

在設定完成背景條件項目之後,接著針對這些背景條件的程度範圍(論域)加 以定義並選擇隸屬函數類型(如圖 4‐10~4‐13),亦即輸入每一項背景條件之可 能最差狀態及最佳狀態的範圍,例如評估人員認為灌漿作業的氣候條件最差

為攝氏 8 度,最佳為攝氏 28 度,則在最差及最佳欄位內輸入該值;又如勞 工人員素質這類質性背景條件,評估人員可以用分數高低作為評判優劣標 準,亦即最差 0 分,最佳 100 分,以此類推。雖然使用者輸入的是數值資料,

但本研究開發之系統均會自動將該等數值資料予以正規化,轉換成-1 到+1 之間,除以利後續之計算外。

圖 4-9 背景條件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0 背景條件設定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1 背景條件設定之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2 背景條件設定之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3 背景條件設定之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設定背景條件之後,進而對風險因素與災害類型進行設定(如圖 4‐14~4‐15),在程式系統內已經內建部分供參考的風險因子與災害類型以便使 用者選用,內建風險因子部分是採用林耀煌(1995)針對各項工程分析所得之 風險因子與災害類型項目,惟若評估人員認為內建的風險因子與災害類型非 為所用或是另有考量其他風險因素與災害類型,亦可透過系統所設計的新增 欄位自行輸入增加。 

 

圖 4-14 風險因子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5 災害類型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設定完成背景條件、風險因子與災害類型後,接著則必須針對背景條件 和風險因子的連結進行設定(如圖 4‐16),也就是每項風險因子發生的可能性 程度,是如何受到背景條件狀態的影響,必須由此項設定將其建立起來,亦 即模糊理論中的模糊規則庫的建立,而此設定步驟,更可說明背景條件在各 不同狀態下會對風險因子發生的機率有多大的程度,而了解背景條件與風險 因子相互間的關係,藉此亦可檢核評估人員的判斷狀況是否合理,降低後續 評估結果錯誤的機會。 

在背景條件與風險因子間之模糊規則設定完成後,必須針對風險因子和 災害類型的連結進行設定(如圖 4‐17),也就是每一項施工災害發生的嚴重程 度是受到各可能的風險因子發生時綜合產生的結果,此一設定更可以了解在 某風險因子發生下其對應災害類型可能的嚴重程度,而有助於後續進行風險 管控策略的擬定及運用。 

 

圖 4-16 風險因子與背景條件關係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7 風險因子造成災害嚴重度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上述皆設定完成後,在評估系統主畫面中將出現先前設定的背景條件名 稱、論域值、隸屬度函數分佈型式與輸入欄,讓使用者可清楚了解可輸入之 範圍外,此部分必須由評估人員判定目前的背景條件狀態如何,而在「使用 者輸入」欄位內,依據論域的範圍輸入施工當時的背景條件(如圖 4‐18)。 

 

圖 4-18 背景條件狀態的設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貳、評估資料運算結果 

        完成上述全部相關評估資料之設定後,即可按下「執行分析」鍵進行模 糊推論。其中推論方式係利用蘊含式的 Mamdani 運算法求得在模糊規則下各 個背景條件對應於各個風險因子的關係矩陣 R,之後將輸入值模糊化並透過 MAX‐MIN 合成法與輸入值進行合成,即可推論出新的結論值。 

        另外由於某一風險因子發生機率係受到各背景條件之綜合影響,故在推 論一項風險因子的發生機率必須同時考慮重要的背景條件,亦即多項條件數 入推導單項輸出的模式,因此本系統係利用Combs method33進行融合,使原 本單輸入單輸出的模糊控制規則轉變為多項輸入單輸出,達到同時考慮多項 背景條件之目標。在融合後,經由加權平均法進行反模糊化,即可求得各項 風險因子在考慮各項背景條件下之發生可能性(機率)情形。 

經由系統程式的計算完成後,除將其相關數值顯示出來外,並運用圓餅 圖方式,呈現各項風險因子發生機率與各類型災害風險程度之分配情形(如圖 4‐19~4‐20)。最後,可經由「檔案」選項內之「輸出」獲得以 PDF 檔案格式列 印之整個評估資料報告(如圖 4-21),或經由開啟舊專案檔進行修改或再次分 析(如圖 4‐22)。而這些最後輸出的評估結果,可以透過圓餅圖了解各風險因 子發生程度的比例分配,以及災害項目的危害程度的大小分佈。例如在此模 擬案例中,評估結果為「安全防護措施不足」發生的風險最高,「混凝土品 質不良」發生的風險次之,災害方面則是「人員傷亡」風險程度最大,「工 期延誤」次之,「機材損失」較小。這些評估結果的訊息,對在風險管理相 關資源的配置上,將可以有相當重要的參考作用,因為執行風險管理或控制 的工作是有其代價(成本)的。 

       

33 Combs method 是由 Combs 和 Andrews 兩人所發現,主要發現一標準推理邏輯會等同於  連結各傳統單一模糊規則系統,藉此得到一個新的模糊系統模型。換句話說,傳統模糊控  制器組成方法中的交叉規則法將被轉換為合併規則法。此方法能有效防止模糊規則組合過  多,使數個單一輸入值對單一輸出值規則問題,能有效獲得解決。 

圖 4-19 各風險因子發生的機率與程度比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20 各災害在考慮的風險因子下之風險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21 整個評估資料報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22 開啟舊專案 TXT 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叁、系統有效性驗證

  上述之模擬案例,係以執行假設工程之灌漿作業前所進行的風險評估作 業來演練,其中假定有四項風險因子、三項災害類型,並考慮四種背景條件。

若在氣候條件不佳(使用者輸入 0.2)、設計者業績很好(使用者輸入 0.8)、施 工者業績(使用者輸入 0.8)以及勞工人員素質很好(使用者輸入 0.8)的情況 下,所得到的評估結果是:在風險因子發生機率方面,以「安全防護措施不 足」的風險最易發生,「混凝土品質不良」的風險發生機會次之,「模板支 撐組裝不良」第三、「施工程序規劃不當」發生機會相對較小,災害方面則 是「人員傷亡」風險程度最大,「工期延誤」次之,「機材損失」較小。由 於單一案例無法完全判斷系統所執行程式的有效性,本小節將背景條件狀況 作一些調整,觀察系統所執行出來的評估結果,是否具備合理性以作為系統 有效性的初步測試,以下分別增加三種情況進行不同背景條件下之模擬。即:

情況一:氣候條件很好(0.8)、設計者業績很差(0.2)、施工者業績很好(0.8) 以及勞工人員素質很好(0.8)(如圖 4-23)

情況二:氣候條件很好(0.8)、設計者業績很好(0.8)、施工者業績很差(0.2) 以及勞工人員素質很好(0.8)(如圖 4-24)

情況三:氣候條件很好(0.8)、設計者業績很好(0.8)、施工者業績很好(0.8) 以及勞工人員素質很差(0.2)(如圖 4-25)

經「執行分析」後的評估結果,情況一在設計者業績很差條件下,風險 因子發生可能性的部份,則變成「模板支撐組裝不良」的風險最易發生,雖 然「安全防護措施不足」、「混凝土品質不良」、「施工程序規劃不當」的 風險發生機會仍有些程度差異,但卻變得極為接近(如圖 4-26);災害方面仍

經「執行分析」後的評估結果,情況一在設計者業績很差條件下,風險 因子發生可能性的部份,則變成「模板支撐組裝不良」的風險最易發生,雖 然「安全防護措施不足」、「混凝土品質不良」、「施工程序規劃不當」的 風險發生機會仍有些程度差異,但卻變得極為接近(如圖 4-26);災害方面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