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組織垂直層級的應用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74)

第五章 淨評估在我國國防戰略規劃體系中角色之探討

5.5 淨評估運用於國防戰略規劃之建議

5.5.1 組織垂直層級的應用

2. 國軍年度施政計畫:提供年度施政計畫要項及評量指標。

3. 國軍戰時施政計畫:提供戰時施政要項與預算需求。

(三) 預算─目標年度預算。

1. 國軍年度預算:提供年度預算需求。

2. 國軍戰時預算:提供年度戰時所需預算需求。

組織,故比較起來,兩者的組織垂直層級是迥然不同的。

在了解組織垂直層級的意義之後,現在讓我們來說明,為什麼研究組織 垂直層級的意義,會有益於掌握「淨評估」的應用。因為當研究「淨評估」

的相關文獻與美國「淨評估」的發展,就會發現「淨評估」在美國國家安全 的組織體系中,有忽而是國家安全會議執掌、忽而又轉為美國國防部轄管的 現象,而在其國防部的文獻裡,更有國防部層級的「淨評估」、參謀首長聯席 會議層級的「淨評估」、聯合作戰的「淨評估」 等名詞出現,而這些不同層 級的淨評估,就是「淨評估」的組織垂直層級應用,即是在闡明「組織有多 大,『淨評估』就有幾層」的觀念。跨國性的國防組織,可能有四層或五層以 上;但地方性的國防組織,則可能只有兩層或三層不等;而這些層級的數量,

又端賴組織需求而定。這點是研習「淨評估」前,必須要先分析清楚的觀念,

也就是從組織垂直面解釋Andrew Marshall「淨評估」無所不在論述的道理。

由於「淨評估」的組織垂直層級應用是「無所不在」的,而且也和組織 規模大小有關,所以理論上來說,每一層級所進行的「淨評估」研究,必然 是不一樣的。譬如依照先前所述,組織層級低的「淨評估」,其研究範圍、計 量化程度、時間因素等,就與組織層級高的「淨評估」有所不同。此處為求 簡便易懂,以下僅以戰術層級與戰略層級兩類,分別與以強調組織垂直層級 對「淨評估」應用的影響。

5.5.1.1 戰術層級:各軍種淨評估

依據先前所述,「淨評估」為針對雙方國力分析之比較作為,其思維邏輯 似與作戰部隊針對敵情所實施之研判概念是一致的,故意造成對「淨評估」

為針對敵對雙方國力分析之比較作為,其思維邏輯似與作戰部隊針對敵情所 實施之研判概念是一致的,故易造成對「淨評估」的不當認知與誤解。事實 上,「淨評估」是分析敵我雙方能力的一種方法,其評估方法與邏輯,是可以 應用到每一個階層與單位,所不同的是,一個是以國家為問題中心,一個是 以作戰部隊為問題中心。而應用到部隊作戰層次的淨評估,是以作戰部隊為 問題中心,故被稱之為「狀況判斷」(Estimates of Situation)與「指揮官判斷」

(Commander's Estimates),也有被視為「淨評估」在戰術層級之應用。

以作戰部隊為問題中心的「狀況判斷」與「指揮官判斷」,為指揮官在戰

場上,進行兵力運用決策前的一個分析作為,是一種分析我之能力、敵之能 力、作戰環境,與敵可能行動等系統性的思維過程,係以掌握戰場正確資訊,

採取避其鋒攻其虛的策略,以達到知己知彼完成任務的目標。因此若與「淨 評估」相比較,「狀況判斷」與「指揮官判斷」在分析範圍上、深度上、時程 上以及層次均較狹窄,然而其整體思維邏輯與過程,卻與「淨評估」相同。

所以應有「狀況判斷」與「指揮官判斷」為面對簡單問題所實施的戰術性「淨 評估」,而面對複雜問題所實施的分析作為,則稱之為戰略性「淨評估」的認 知,以為區別。

5.5.1.2 戰略層級:國防部淨評估

由於現行美軍實施之「淨評估」是國家與敵國(或組織)國力之比較分 析作為,為廣義之戰略性淨評估,因此與戰略規劃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以 據 SWOT 分析理論,戰略之產生應由未來經營環境與經營構想之分析為母 體,經由未來經營環境中競爭環境、競爭者之能力與我之能力等分析,可有 項形成指導資源分配的戰略。

故依據戰略規劃流程(如下圖),「淨評估」當是國家建軍備戰直前的環 境分析與競爭者分析工程,「淨評估」具有辨識未來戰略環境演變趨勢之功 效,可將面臨之問題(problems)與機會(opportunities)提供給決策者,作 為研擬該國軍事戰略之基礎。此一戰略規劃產生的精神,可從美國國防部之 組織設計中見之。因此,「淨評估」是軍事戰略規劃管理的上層作為,是產生 建軍目標與提供軍事戰略、政策、行動等下游均是資源分配的依據,具有相 當重要的地位。

下圖說明「淨評估」是一切戰略規劃管理產生之首,透過淨評估的機制 所產生的未來戰景,係建軍構想之基礎。而建軍構想就仿然是企業組織的經 營構想,是組織產生目標與策略的母體,而組織唯有透過此一經營構想的母 體,才能夠形成戰略指導,有效分配資源去支持目標的達成。因此,竟評估 在整體軍事戰略規劃的過程中,其重要性可知一斑。

圖5.5 淨評估與軍事戰略規劃流程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