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果與討論

綜合本研究的第四章分析,本節分別就「等號概念乘法運算的整體情 形」、「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解題表現」、「個案於等號乘法計算題的 訪談結果」、「個案於等號乘法文字題的訪談結果」提出以下四項結果與討 論。

一、等號概念乘法運算的整體情形

全體學童在等號意義和符號讀寫的表現上,受到年級越高使得擁有等 號關係概念的學童越多;在計算題與文字題列式的表現上,計算題目中學 童出現受制於未知數位置不同而影響計算題的答對率,且在計算題的表現 上比文字題列式的表現較為優異。

(一)等號意義和符號讀寫的表現

研究結果顯示學童在等號意義中,選擇「把答案算出來」與「所有數 字的運算結果」分別佔 69.3%和 77.0%;選擇「某一邊的東西和另一邊的 東西相等」和「兩個數量相等」分別佔 72.2%和 77.4%,此結果發現認為

74

「=」具有運算意義與關係意義的學童超過七成。

對照過去相關文獻,楊絮媛(2010)的研究結果國小三年級學童對等 號解釋為運算意義與關係意義約各佔全部的一半,謝闓如(2011)則發現 具有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約有六成。而本研究發現擁有關係意義的學童占 了七成以上,造成此結果差異的原因,推估是對象不同而有所差異,學童 可能會因年級越高,促使擁有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越多,此推論亦與 Knuth 等人(2005)發現略同。

(二)等號乘法計算題與文字題的表現

在等號乘法計算題與文字題表現中,學童於計算題答對率近九成,於 文字情境題答對率則達七成以上,可知學童面對計算題情境比文字題情境 容易。另外發現計算題第三題(□×3=2×6)與第四題(2×4=4×□)較計 算題第一題(5×10=□×2)與第二題(2×□=6×3)表現要好,造成此結 果的差異,主要是未知數□在等號「=」旁邊的題型,對學童解題的困難 度比較高;相反的,未知數□不在等號「=」旁邊的題型,解題困難度比 較低。

計算題優於文字題的表現,與吳心馨(2007)的研究,國中二年級學 生在純數字題的表現上較情境題的表現優異,情形略同。本研究有七成以 上受試學童擁有等號為等價關係概念,且呈現計算題型優於文字題型的表 現,此與楊絮媛(2010)的研究,發現認為等號是等價關係的學童,在數 字計算題的表現優於文字情境題的表現,情形相符合。另外發現學童受制 於未知數位置不同,對其解題的困難度有些許差異,然而目前尚未有相關 的研究發現。

二、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解題表現

未具備等號概念的學童在計算題的解題表現中,會受制於等號算式中

75

未知數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題表現,使得在解未知數不在等號旁邊 的算式題型,學童多出現關係解的情形;而此類學童在文字題列式的表現 上,出現比計算題表現較好的情形。

(一)計算題的解題表現

計算題解題表現的結果顯示,計算題第一題到第四題(5×10=□×2、

2×□=6×3、□×3=2×6、2×4=4×□),學童使用「運算結果解」與「多種 解」人數有減少的情形,「關係解」計算題人數有呈現遞增情形。

此研究結果可知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在等號乘法計算題表現 上,計算題型一、二的表現情形,以「運算結果解」與「多種解」的學童 占多數。在題型三、四的的表現情形,以「關係解」的學童佔多數。造成 此結果,主要是學童在面對未知數□在「=」符號的旁邊時,較容易產生

「運算結果」的想法;相反的,學童在面對未知數□不在「=」符號的旁 邊時,較容易產生「等量關係」的想法,此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學童在 等號計算題中三、四題比第一、二題表現較好,情形相對應。

(二)判斷文字題列式的表現

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在文字題列式的表現,判斷出文字題可以 關係列式的學童,佔此類學童近五成,此顯示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 在文字題情境中的表現比計算題出現關係解的表現略好。

此研究結果顯示,未具備等號概念的學童可能可以藉由對文字情境題 的瞭解,獲得等號關係概念。與過去研究中楊絮媛(2010)與謝闓如(2011)

發現,屬於運算結果解的學童,利用等號加減法中的文字情境題,有助於 學童對等號相等情境的了解,情形相符合。

三、等號乘法計算題的個案訪談結果

在計算題的訪談中發現,個案在乘法計算題情境下,會忽略算式中的

76

數字,將等號看作是運算結果,且呈現有兩種運算結果的情形,亦有學童 因未知數位置不同,產生關係解、不同運算方式或變換符號等想法與作 法;而一位具有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在乘法計算題情境中,找出算式中的 倍數關係,而出現代數解的解題情形。

(一)忽略算式中的數字,將等號視為運算結果。

個案學童會忽略等號算式中的某一邊數字,將另一邊的運算結果放在 等號的後面,將等號視為運算結果。將等號視為運算結果的學童,在運算 未知數的答案上呈現兩種情形,一種採算式中的任兩數相乘,一種採算式 中等號前面的兩數由左至右直接相乘,使得同樣是將等號視為運算結果的 學童,出現多種解與運算結果解的解題表現情形。

學童將「=」看作是運算結果的符號,會忽略算式中某一個數字再進 行運算的發現與過去等號加減法算式的研究(Baroody& Ginsburg, 1982;

Behr et al., 1976; Falkner et al., 1999; Kieran, 1981; Knuth, et al., 2008;陳嘉 皇,2008;謝闓如,2010),情形相符。

(二)受制於未知數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的解題表現。

未知數在不同位置時,學童出現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個案學童出 現由「多解」和「結果解」換為「關係解」的解題方式。學童會出現此作 法,是當未知數□不在等號「=」符號旁邊時,運算解題上產生無法運用

「運算結果」計算的困難,而改利用「等量關係解」進行解題;第二種情 形,學童認為問題有誤需要進行修正,修正後恰好呈現關係解的情形,但 其實學童仍將等號視為運算結果。

學童在此產生的第一種情形與 McNeil 和 Alibali(2005)的研究,當 學生遇到無法用運算意義解釋時,會刺激其等號概念,使學生立即由運算 結果換成等價關係概念,情況相似。此情形亦應證了本研究結果二中,未 具備等號概念學童的計算題解題想法。

77

(三)受制於未知數位置與自製想法,產生不一致的運算順序。

等號關係概念尚未完整的個案在面對等號乘法算式時,會有不一致的 運算方式,乃受制於未知數呈現位置不同與自訂算法的影響,而產生由左 至右與由右至左的運算方式,甚至將算式中的乘號改為除號的情形。

學童產生的運算順序與謝闓如(2010)在等號加減法算式的研究,學 童出現由外而內(即是本研究的由右至左運算)的運算情形略同。其中在 加減法算式中,學童出現加號變減號的情形,而本研究亦發現個案學童在 乘法算式中,也有將乘號改為除號的情形。

(四)找出算式中的倍數關係,呈現代數關係解。

本研究結果發現,呈現代數解的個案學童,找出等號的某一邊是另一 邊的倍數關係,得知未知數與另一數亦有相同的倍數關係,成功求得未知 數的答案,呈現代數關係解的情形,此情形尚未出現在等號加減法算式的 相關文獻中。

四、等號乘法文字題的個案訪談結果

在文字題的訪談中發現,個案能利用文字題的描述關係與關鍵字,而 正確找出題意中的未知數答案,再代入文字題列式中,正確的判斷出列式 的等價關係,部分個案在文字情境中的表現比計算題更容易。但仍有個案 受到閱讀能力與題意上的干擾,運用誤解、錯誤想法解釋題意,或直接忽 略題意,以錯誤的答案對照判斷列式的等價關係,並非以正確的想法進行 判斷。

(一)正確運用文字情境找出未知數,再代入文字題列式中進行判斷 個案透過文字題中的關鍵字(一樣多),找出文字題中未知數的答案,

進而判斷出文字題列式中的等價關係。學童藉由對文字情境題的理解,有 助於其進入兩量相等的問題情境,此情形與楊絮媛(2010)、謝闓如(2011)

78

的研究相似。

(二)誤解或錯解情境中未知數的答案,再對照列式中的答案進行判斷 學童受文字題題意或部分關鍵字的干擾,運用錯誤的答案進行對照,

判斷文字題列式中的等價關係,實際上並非以正確想法進行解題。此情形 與過去研究(陳立倫,1999;邱志賢、毛國楠,2001)中,發現學生會看 錯或忽略一些重要的關鍵字、不習慣運用未知數的概念、列式時無法分辨 算式或是等式,情形相符。

綜合以上結果,學童的等號概念在乘法算式與文字題列式的表現情 形,與過去等號加減法算式與文字題列式的研究,情形大多是相同的。但 例外的是,在等號乘法計算題的表現中,未具備等號關係概念的學童與部 分個案,都有受制於未知數位置不同,而影響到學童面對乘法計算題的作 答方式,亦額外出現了一位運用等號兩邊倍數關係進行解題的學童,這些 發現是過去研究中尚未提及的,可給予未來量化研究作更進一步驗證與探 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