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果討論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諮商專業工作者與個案各自的雙文化自我概念取向以及 彼此間的契合性如何影響諮商效能,研究發現主要包括:一、諮商者與個案的自 我概念確實具有雙文化取向的建構表現,且與原量表或個案之平均數比較,諮商 者的雙文化自我概念表現顯著偏低;二、在各自雙文化自我概念與諮商效能的關 係部分,結果支持諮商者與個案的自我概念,對各自評定的諮商效能有顯著影響;

三、針對彼此自我概念契合與諮商效能關係之分析,結果顯示雙方個人取向的契 合度對諮商者自評諮商效能有顯著負向影響,換言之,彼此獨立我的表現程度愈 契合,能有效預測諮商者對諮商效能的知覺愈佳,另外,雙方社會取向自我概念 的契合與個案自評諮商效能也有顯著正向影響,顯示彼此互依我的表現程度愈契 合,個案對諮商效能的知覺反而愈不理想;以及,四、無論在自我概念或自我契 合對諮商效能的關係模式中,諮商者評定諮商效能對個案評定諮商效能均達顯著 影響。

本節將依研究問題順序逐一討論上述研究結果之意義,共分為四個部分,第 一、二部分分別針對諮商者與個案,討論其雙文化自我概念的表現情形,以及其 各自雙文化自我概念與諮商效能之關係,結果和文獻異同之處;第三部分將討論 諮商雙方自我概念取向的契合與諮商效能之關係與該結果的意義;最後,第四部 分則討論本研究選取之效能指標。

一、 諮商者的雙文化自我概念與諮商效能之關係

首先討論諮商者雙文化自我概念表現情形。文獻指出當今華人為兼顧個人「獨 立性」與人際「關聯性」雙重需求,已展現出全新的「雙文化自我」(陸洛,2003,

2007;楊國樞,2004;Lu & Yang, 2006)。在本研究中諮商者的獨立我和互依我表 現,或是兩傾向自我的相關性,均與上述理論相符,顯示出具有雙文化同時並存 的自我建構特色,亦與過去研究結果一致(韓貴香,2003;簡晉龍,2003;簡晉 龍、李美枝、黃囇莉,2009)。

進一步分析,諮商者的獨立我和互依我的表現,雖然與簡晉龍、李美枝和黃 囇莉(2009)的研究結果一致,符合台灣民眾兩傾向自我的分數均有偏高趨勢,

且相依我強度高於獨立我強度之情形。但是,諮商者在兩取向自我的平均分數卻 都顯著較原量表低,研究者推測,這樣的結果可能反映出從事諮商專業工作者自 我概念的文化特色。

楊中芳(2001)曾指出中庸實踐思維的意涵,是一種推崇使自己與萬物的動 態和諧均衡的狀態,能以依情境不同而施以變通、均衡的行事思考準則,並且以

「誠」為修養,去除偏見與私我,亦即能做到自我的約束,而找到「恰如其分、

不偏不倚」的均衡點,因此誠也是實踐中庸的手段;楊氏進一步說明誠就是無我,

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要求沒有意見在自己心中,自己沒有意見 才能接受別人的,也就是一種自我的淡化。研究者認為在養成過程與諮商情境中,

諮商者的自我亦受到上述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一定的影響,研究者推測從事諮商專 業工作者在以西方理論為基礎的養成過程中,不僅強調自我覺察能力的培養,亦 常被訓練成為空白螢幕以反映個案內在,或是做到盡量的價值中立、不坦露自我、

區隔工作與個人生活等表現,雖意涵不同,但在諮商情境下,卻可以說同樣是一 種類似自我淡化的結果。

此外,簡里娟(2008)針對諮商者情緒智能對療效影響的研究結果中,也發 現諮商專業工作者無論在西方情緒智能或華人情緒智能兩表現皆較其他產業工作

者與諮商實習的學生佳,且西方情緒智能中的「情緒評估」因素與華人情緒智能 中的「自我修身」因素相關達顯著,以及西方情緒智能的「社交能力」與華人情 緒智能的「自我修身」兩因素皆為顯著的療效預測因子。研究者認為簡氏的研究 結果亦支持華人情緒管理特性中,自我節制、自我內斂達到致中和與人際和諧的 重要性,呼應諮商者的自我表現並非全然為西方理論內涵養成之特性,亦展現出 相當華人自我之特性。因此,依據上述諮商者的養成訓練類似自我淡化的結果,

以及諮商者自我修身的情緒智能表現佳等討論,研究者認為至少在諮商專業工作 與個案的互動的情境下,應可以解釋相較於一般學生或民眾,何以諮商者的雙文 化自我強度表現偏弱,但是諮商者的自我修養或是中庸思維的表現特色是否達到 一定水準,則尚須以相關量表進一步探究與驗證。

其次,討論諮商者自我概念與諮商效能的關係。研究發現無論諮商者雙文化 自我的表現對其自評諮商效能有直接預測效果,而且諮商者評定諮商效能對個案 評定諮商效能也有直接影響,均為正向關係,這樣的結果,支持本研究的推論。

從文獻探討中可知,自我概念為人格結構中的重要核心構念、個人經驗彙整 的中樞,更是個體行為表現的參照架構,許多研究都指出自我概念和行為、生活 適應、人際關係、心理健康關係密切(侯雅齡,1998;郭為藩,1972;陸洛,2003);

Lu 和 Gimour(2004)、及 Lu、Gilmour 和 Kao(2001)的研究也發現獨立我對主觀幸 福感有正向影響;而廖鳳池(1994)的研究更發現諮商者的一般、晤談中和人際 三種型態的自我認知,會透過諮商關係或諮商策略為中介途徑,影響到個案的晤 談感受。以上的文獻和研究已初步顯示自我與療效的關連性,而本研究結果亦支 持這樣的推論,顯示諮商者的自我概念對其自評諮商效能有顯著影響,且諮商者 與個案雙方對效能的知覺之間也為正向的影響關係。

進一步檢視,結果顯示諮商者的自我概念中,獨立我的因素負荷量較互依我 高,這樣的結果,研究者推測可能與諮商者對諮商效能的知覺,受到諮商情境下 自覺角色定位的影響有關。從文獻探討中可知,華人對人際間關係的判斷與互動,

重視情感成分與人情資源,並以其作為劃分親疏程度與情感表露、互動行為等之 判斷依據(黃光國,1988;費孝通,1948;楊中芳、彭泗清,2005)。基於此,研 究者推測以個案角度來看,作答問卷的情境與問題,可能即為評估在彼此互動中 自己的反應與表現,因而可以自然交替運用獨立我與互依我,其中,雖然獨立我 中有表達自我感受的因素,但仍以互依我的內涵,例如適當的角色、表現適當行 為、互依的社會性等因素,更能反應其對關係互動知覺的評估依據。但是,在諮 商者的部份,研究者推測,如果仍以華人對自己的表現評分,為依據其身分、位 置是否扮演適當角色與行為這樣的概念,那麼對諮商者而言,評估關係親密感中,

自己是否了解與關切個案、引起個案共鳴,反而較偏屬評估自己在工作上的專業 表現程度,需要理性的思維,而不僅僅是反應對關係的知覺感受,因而形成其對 關係親密感與工作同盟的評估,可能會以個人取向自我概念有較強的運作影響。

另外,結果顯示諮商者的自我概念對個案評定的諮商效能之間的影響路徑未 達顯著,但是廖鳳池(1994)的研究顯示諮商者的自我認知是透過諮商關係中介 而影響個案晤談感受的結果,而本研究諮商效能的測量指標採工作同盟與關係親 密感,偏屬對諮商關係的知覺評估,加以研究結果顯示諮商者之覺得諮商效能對 個案評定的效能確實有正向影響。因此,研究者推測雖然諮商者的自我概念對個 案評定的諮商效能未能有直接影響,但這樣的結果並不代表諮商者的自我概念對 個案的效能知覺沒有影響力,而是諮商者的自我概念對個案的效能知覺,是透過 諮商關係才對個案有所影響,如此中介影響的可能性,也留待自我取向契合與諮 商效能關係的部份再進行相關討論。此外,研究者認為此結果也可能和諮商者在 諮商情境中常須維持專業工作者角色、表現出空白螢幕等自我內斂態度有所關 連,致使個案對諮商者自我概念表現的感受,或許就不容易明顯與直接地知覺。

因此,研究結果發現諮商者自我概念對自評諮商效能的影響顯著,諮商者評 定諮商效能對個案評定諮商效能也有直接預測效果,但諮商者以運作獨立我對諮 商效能的知覺之解釋,是否如研究者推測可能是一種文化因素的隱性影響,以及

諮商者的自我概念是否具有中庸思維的特性,均尚需進一步研究釐清。

二、個案的雙文化自我概念取向與諮商效能之關係

仍先討論個案的雙文化自我概念表現情形。此部份與諮商者的相同,個案顯 示出具有雙文化同時並存的自我建構特色,且個案獨立我和互依我之表現,則與 簡晉龍、李美枝和黃囇莉(2009)的研究結果一致,符合兩取向自我的分數均偏 高、且相依我強度高於獨立我強度之情形。甚且,個案雙文化的強度表現顯著高 於原量表資料,因此研究者認為此結果可能顯示本研究參與者個案的樣本部分,

反映新世代下多元社會文化匯流,雙文化取向有更為偏高的趨勢之表現。

再者,討論個案自我概念與諮商效能的關係。研究發現個案自我概念的表現 與其自評的諮商效能達顯著影響。

與諮商者相同,結果顯示個案自我概念對自評諮商效能的影響顯著。從個案

與諮商者相同,結果顯示個案自我概念對自評諮商效能的影響顯著。從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