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原先預期利用參數式模型解開臺灣百年的時期性總生育率(period TFR)變遷趨勢,再藉由人口轉換(demographic translation)理論,計算出更多 出生世代的年輪別總生育率(cohort TFR)。然參數式模型與實際觀察資料比對 之後的結果,只能說明參數式模型對於既有的生育率資料,可以展現高度準確的 估計,解決早期 Hadwiger 參數模型對高齡女性生育率估計的誤差問題,但是卻 無法捕捉模型中各參數的變化模式,用以推估未知的時期性總生育率(period TFR)。

另一方面,本研究除了利用混合式參數式模型,估計台灣的時期性總生育率 之外,也將 1910-1985 年的年輪別生育率資料置入參數模型當中,分析結果發現 除對 1920 至 1927 與 1973 至 1980 出生年輪的生育率預測會有部分低估的情況,

其他的年輪別生育率都能獲得準確的估計。然而,與模型估計時期性總生育率所 面臨的困境一樣,非線性混合式參數式模型的各個參數,同樣無法歸納、整理出 合理的變化趨勢。以致於無法用來推估未知的年輪別總生育率(cohort TFR)。

綜合言之,縱使混合式參數模型對「現有的」時期性(period)與年輪別(cohort)

的總生育率都有良好的預測效果,但是對於重建未知的時期性與年輪別總生育率,

例如晚近年輪人口未來的生育率預測,以及過去資料位記載的時期性總生育率,

皆無法提供有效的取徑。

雖然無法重建遺失的寶貴資訊,也不能對未來的生育發展做出預測,但是本 研究所建立的混合式參數模型,可以用來檢視近年人口學界關注的生育率核心議 題,即臺灣生育率變遷當中生育步調(tempo)與生育數量(quantum)的影響效 果。在混合式參數模型當中,參數 c1、c2 代表的是婦「女平均生育年齡」,背後 的意涵就是生育步調的改變。從圖 5-1 和圖 5-2 當中可以發現,參數 c1、c2 的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0

化,與 1947 至 2007 年臺灣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的變化趨勢相符。這表示本研究的 參數模型能夠有效捕捉到臺灣生育率變遷的「生育步調」改變。

然而,除了生育步調外,生育數量的改變也是必須要去瞭解的重要議題。可 惜的是,在本研究的模型當中,與生育數量相關的參數 b1、b2,其逐年的變化 軌跡與臺灣生育數量的下降趨勢並不相符。因此,還有待後續相關的研究分析方 法的幫助,以補足混合式參數模型無法解釋的生育數量(quantum)對生育率之 影響效果。

圖 5-1:1947-2007 臺灣女性平均生育年齡與參數 c1、c2 趨勢變化─Chandola 模型

圖 5-2:1947-2007 臺灣女性平均生育年齡與參數 c1、c2 趨勢變化─Ortega 模型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Mean Age of Mother at Childbearing c1 c2

0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Mean Age of Mother at Childbearing c1 c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