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資料來源 一、內政部戶籍統計

一般而言,研究臺灣生育率的資料,最直接也最容易取得的便是內政部戶政 司的戶籍統計資料。目前可及的資料中,提供了 1947 年至 2008 年的時期性生育 率(period fertility rate)資料。呈現的方式是以五歲為一組,記錄 15-19、20-24、

25-29、30-34、35-39、40-44、45-49 歲共七組的年齡別生育率(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每一組所記錄的年齡別生育率,代表的是組內任一單齡的生育率,因此將 同一觀察年度內七個年齡組的年齡別生育率加總之後,再乘上五(因為每一年齡 組的生育率同時代表五個單齡的生育情況),就可以得到時期性總生育率,吾人 常以總生育率(TFR; total fertility rate)稱之。然而採計五歲年齡組的年齡別生 育率資料,較難建立精確的年輪別生育率(cohort fertility rate)資料。因此本研 究先利用插補法(interpolation),將生育率資料細分成單齡的年齡別生育率資料,

獲得如圖 3-1 所示 1947 年至 2008 年逐年的年齡別生育率資訊。

年齡(age)、時期(period)與年輪(cohort)三者恰好是一線性關係,即「年 輪」等於「時期」減去「年齡」。因此,戶籍統計資料中時期性的年齡別生育率,

遂成了可以建立年輪別生育率的媒介。但是由於戶籍統計的資料特性,於 1947 年時已完成生育的婦女,沒有其更早年的生育率資訊,因此最早僅能計算至 1932 年出生的婦女年輪別生育率(因為資料中無法得知 1931 年次婦女在 15 歲時的生 育率);最晚近則只能計算至 1958 年出生的婦女年輪別生育率,因為 1959 年次 以後出生的婦女,在最新的 2008 年生育率統計之中,皆尚未完成她們的育齡階 段。透過內政部的戶籍資料,我們僅能獲得 1932-1958 這 27 個出生年次婦女終 其一生的生育率資訊,要應用在分析臺灣生育率變遷的趨勢,可以預期貢獻會十 分有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圖 3-1 揭示了臺灣 1947 年至 2008 年的時期性生育率變遷趨勢。我們先從曲 線圖的形狀來看,明顯發現歷年來臺灣的年齡別生育率都是右傾(right-skewed)

的曲線,這表示多數時期,臺灣的生育率,主要的貢獻是來自 30 歲以下的婦女,

超過 30 歲以上的婦女,並非臺灣生育數的主力貢獻群體。然而在 2000 年之後,

雖然年齡別生育率的曲線依然是右傾,但是總生育率主要貢獻群體的年齡,有明 顯向右位移的現象出現,暗示了平均生育年齡上升的事實。

接著來看曲線的高峰(peak)形狀變化,我們可以看見在 1960 以前,臺灣 年齡別生育率的高峰是較平坦的峯狀,代表著不只單一年齡的婦女對生育率的貢 獻最高,而是屆齡某一段年齡區間的婦女,皆對生育率有接近等量的貢獻;1960 年以降,年齡別生育率的高峰呈現較細尖的峯狀,代表某一兩個年齡的婦女,對 生育率的貢獻度特別高,暗示著婦女的生育步調(tempo)似乎已經有所改變了。

最後,若將圖 3-1 的 62 個子圖(sub- graph)堆疊起來,就可以得到如圖 3-2 所 示的立體圖形。我們可以從高峰的高度變化發現,1984 年之後,峰的高度不斷 地下降,單一年齡組的最高生育率再也沒有攀上 200 人大關。歷年生育數高峰的 變化,明確地刻畫出臺灣生育率不斷下降的歷史軌跡。

從 1947 至 2008 的時期性年齡別生育率變化當中,可以嗅到臺灣婦女生育步 調與生育數量有了改變。然而卻不能從時期性的生育率資料當中,瞭解這些細緻 的變化為何。尤其是近年來生育率陡降,瞭解生育步調與生育數量的改變,以修 正時期性生育率對生育情況的描述就更顯重要了。為了要瞭解臺灣婦女的生育步 調與生育數量的變化,就必須要從年輪別的生育資訊去觀察,因此蒐集更多出生 年輪的婦女生育率資料勢在必行。基於內政部戶籍統計資料的侷侑,本研究嘗試 檢閱其他調查資料與普查資料,端看是否能從中獲得相關的生育率資訊。其中,

行政院主計處執行的人力資源調查─婦女婚育與就業附帶調查,以及我國於 1980 年時執行的人口普查具有相關的資訊,使本研究能有機會建構出更早年輪的婦女 生育率。

200300 400

1000 200300 400

1000 200 300400

1000 200 300400

1000 200300 400

1000 200300 400

1000 200300 400

1000 200300 400

15 49 15 49

15 49 15 49 15 49 15 49 15 49 15 49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齡別生育率

年齡

Graphs by 調查年度

9 年輪別生育率可利用完成生育率(completed fertility rate)來表示,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資料中,

可以計算出年滿 50 歲以上已經完成生育的婦女總人數,同時也可以知道完成生育的婦女們,在 一生之中共生育幾名子女。我們將同一出生世代婦女的總生育數加總當作分子,世代婦女的總人 數當作分母,計算出來的數值就是年輪別生育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就業調查的資料,可以發現每次調查皆訪問了 2 萬 4 千名以上的婦女,平均年齡 從 1983 年的 33.5 歲緩步增加至 2006 年的 38.4 歲,年齡的標準差則是維持在 13.5 歲左右不變。表示接受訪問的樣本,在不同時期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質性,意 即串連起不同時期的樣本,較不用擔心樣本的異質性會影響分析結果。

透過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的資料,本研究可以重新建立 1919 至 1957 年次出 生婦女的年輪別總生育率。其中 1932 年次至 1957 年次與內政部的戶籍統計重疊 的部分,可以用來與戶籍統計所計算之年輪別總生育率相比較,瞭解兩種資料計 算出來的年輪別生育率是否很相近,以澄清利用抽樣調查所計算出的生育率指標,

是否具有參考價值。

表 3-1:1983-2006 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資料檔描述統計

調查年度 樣本數 平均年齡 年齡標準差

合計 276,768

1983 24,302 33.50 13.66 1984 25,363 33.54 13.66 1985 25,018 33.64 13.59 1986 25,175 33.84 13.59 1987 25,855 34.00 13.58 1988 25,810 34.36 13.57 1990 24,579 34.92 13.49 1993 26,058 35.36 13.49 2000 24,984 36.84 13.65 2003 25,306 37.93 13.68 2006 24,318 38.42 13.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三、1980 年人口普查

民國前七年(1905 年)以降,我國始有人口普查的出現,歷經兩次「臨時 台灣戶口調查」之後,改名為「台灣國勢調查」,又經歷過五次的「國勢調查」

之後,戰爭中斷了資料的整理。戰後再度更名為「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 直至 2000 年人口普查為止,其間共歷經了 14 次的普查。一般我們常以「人口普 查」稱之。研究者檢視了 14 次的人口普查,發現唯有兩次人口普查中有調查與

「生育相關」的資訊,分別是 1966 年與 1980 年的人口普查。

1980 年的人口普查的時間點距今較 1966 年普查接近,1966 年普查更是戰後 恢復普查算起的第二次普查,政府人員在執行的經驗上或許不如 1980 年的人口 普查,再加上整體普查執行人力的規模方面,1980 普查也較 1966 年普查多出將 近一倍。1966 年普查涵蓋了臺灣當時 1,300 萬人口,1980 年人口普查則是全面 查察了 1,800 多萬人。因此,在考量母體規模、資料品質等因素之後,本研究認 為 1980 年的普查較具有參考價值。

針對 1980 年人口普查的資料,本研究只留下 15 歲以上的女性人口的資料,

其餘的觀察對象予以刪除,總計共有 5,794,660 名女性的資料可以用來計算相關 的生育率資訊。與「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的資料處理方式雷同,一樣是利用資 料當中女性的完成生育率,來代表本研究核心關注的年輪別生育率。由於在 1980 年人口普查執行時,屆滿 50 歲的女性,最年輕的出生世代就是 1930 年出生的女 性,因此,1980 年人口普查資料,僅能計算出 1930 年以前出生女性的年輪別生 育率。所以利用 1980 年普查資料計算出來的年輪別生育率,與戶籍統計資料建 立的年輪別生育率(最年長世代為 1932 年次)並沒有重疊的部分,所以不能直 接比對兩者年輪別生育率是否具有一致性。

所幸,根據「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資料」所建立的年輪別生育率資料,是 1920 年次至 1957 年次的婦女年輪別生育率,此與 1980 年人口普查所計算出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的年輪別生育率,會有 11 個年次的資料重疊。因此透過比較此兩筆資料計算出 來的年輪別生育率,可以知道「1980 年人口普查」與「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

當中的生育率資料是否具有一致性,藉以透過「戶籍統計」與「婦女婚育與就業 調查」的比較結果,建立起三者交叉比對資料一致性的可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