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真正顯著的長尾效應在電子書市場,長尾經營模式帶來獲利

圖 13,電子書獲利推論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長尾理論作者Chris Anderson 在《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一書中指 出:當產業往豐富的方向邁進,第一群人是隨之而來的機會;第二群人則是成本。

在電子書銷售市場來說這樣的現象也十分的明顯。以全球目前最大電子銷售平台 Amazon 來說,就是掌握機會的第一群人,然而,接續投入電子書市場的參與者 來說,大多面臨的問題是在成本上。就如同Chris Anderson 在早年的觀察,即發 現在電子商務市場上,有著長尾效應,在當時Amazon 也正是透過這種長尾商業 銷售模式的第一群人。

長尾理論在早先電子商務時期,就已經有相關學者針對長尾的商業特徵做分 析,實證上,Brynjolfsson, Hu and Smith(2003)利用書籍在網路販售平台與實 體店舖所提供銷售的書名量做分析,探討網路販售是如何影響長尾效應的產生,

以及如何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者剩餘(總獲得福利水準)。其研究歷程中,即指出 以可陳列商品量來說,虛擬通路遠大於實體通路所能提供的商品數(文中是以 Amazon 與 Walmart)作比對分析,加上虛擬通路所提供的商品檢索與個人推薦 系統,使得網路銷售商得以讓消費者較容易取得其所需商品,但這類商品往往在 實體通路中,不是因為通路、架位的關係被隱藏,要不就是消費者需要花耗較多 心力與成本去尋得。因為網際網路空間的運用,讓倉儲成本和庫存商品的成本得 以大幅降低,像是電子書或是音訊 MP3,就是可以利用網路作為通路途徑的最 佳例子。網際網路販售加上資訊科技系統的導入應用,使得商品得以數位化,降 低了製造、配銷和行銷成本,進而使得電子銷售平台能輕易的開展利基商品的市 場(Brynjolfsson, Hu, and Smith,2006)。

在電子銷售平台上,因為有著搜尋、瀏覽和推薦工具、系統的應用,使得消 費者在消費找尋商品的歷程中,由過去的被動地位轉換成主動,消費者得以直接 搜尋他們欲購買、有興趣的商品。事實上,在過去的傳統實體通路上,消費者的

喜好選擇是超越實體商店所能提供的商品種類,消費者是在有限定的消費選擇下 進行消費,但網際網路突破了這樣的限制,消費者得以更容易接近、購買商品的 機會。因此,在Brynjolfsson, Hu and Smith 2003 的研究中即指出,銷售平台透過 增加平台銷售的產品種類,所獲的的消費者剩餘的值是傳統透過降價策略的7~

10 倍。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電子商務平台上的長尾效應,有很大的特色就是必 須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才得以出現長尾的特徵,由於大量的產品數量與種類,讓 利基商品得以有售出的機會,透過累積販售這些利基、冷門商品的數量,在網路 推助的規模經濟下,這樣的獲利是十分驚人的。

回歸檢視電子書市場,在銷售環境上,因為現今電子書都是採用網路作為其 主要銷售通路,使得消費者更容易選購、取得書籍,也因為是在虛擬通路銷售,

平台商需要支付的儲存空間很少,而且依照摩爾定律的發展,這類的成本支出,

只會降低,並不會增加。對於銷售平台商來說,陳列商品比過去實體通路便利許 多,可以陳列的商品數更是大的太多,得以發展長尾效應裡的主要特徵之一:產 品多樣化,以豐富的商品種類,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為網路販售,各類形態的 電子書都得以有上架的機會,讓各類的消費者喜好與需求都能獲得滿足,進而發 生交易、購買行為。

另外,促成長尾效應的另一項推力是近來進步一日千里的 IT 科技技術,發 展迅速的科技技術使得書籍出版的成本得以下降,出版商得以針對利基商品作生 產而不至於產生過高的製作成本。這對增加電子書銷售平台的產品數來說更是利 大於弊。銷售平台產品多樣性變得更容易實踐。然而 IT 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帶 給出版社的不僅是出版成本下降,卻也導致書籍出版工具大眾化,薛良凱於2006

年就曾說:「寫一本有多難?其實一點都不困難,至少比紙張書要容易多了。電 子書出版門檻幾乎是最低的,只要一臺電腦、會打字、會用郵件就足夠。」IT 技術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創作、出版書籍的機會跟能力,雖然這種的發展趨勢,一 開始對多數的出版商來說,是具有威脅性的,但事實上這樣的發展趨勢是助力,

而不是阻力。依據鮑克(R. R. Bowker)公司,美國著名 ISBN 申請代理商於 2003 年所發佈的資料顯示,美國地區於2003 年申請 ISBN 的新書創歷年新高,自 1995 年至2003 年,新書的生產共成長了 72%。這正是電子書平台商汲汲營營想要拓 展的產品多樣化,生產工具大眾化,帶給電子書銷售平台的是更多的內容提供。

快速發展的 IT 技術事實上,也帶給電子書平台商另一項助力,那就是更加 緊密連結供給與需求端,這也就是雙邊市場的發展概念,電子書平台商的市場不 再是過去傳統實體市場一對一的通路行銷,而是必須多方考量,內容提供者端的 參與和消費者的進入是成正比的,透過強化供需間的連結,間接促成決定平台獲 利的所需的參與者流量。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透過個人推薦系統、商品檢索、

瀏覽、消費者評論、個人消費記錄等獲得其所需要的商品,並驅使其有更大的購 買意願。另一方面,在書籍作者端來說,因為平台所提供的這些功能,讓他們的 作品得以接觸到更廣大的消費者以及可能潛在的消費族群(Brynjolfsson, Hu, and Smith,2006))。就如同雙邊市場的概念,電子書銷售平台,要如何拓展消費 市場,需要透過強化連結供給與需求,才得以讓平台兩端的內容提供者與消費者 都會聚集在這平台上交易。

(二)在供需曲線中,主要影響消費者剩餘產生的是 — 價格

在電子書平台的經營成本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要攤平主要的兩大影響因 素:平台建構的固定成本與頻寬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擴大銷售市場,當銷售

市場具一定規模性時,高昂的平台建構成本才能得以攤平。以 Google 來說,為 何其資料成本能遠低於其他公司,且快速的下降,主因是源自於 Google 所需的 數量龐大,Google 得以在成本上獲得優勢,甚至透過磋商讓硬體、頻寬甚至電 力獲得最優惠的匯率(Anderson,2009/2009)。這就是長尾市場的核心概念之 一,豐富經濟,Google 將它豐富的資源頻寬,做到最大化,然後以這最大化的 資源,作為其服務、銷售提供的利器。電子書平台需要的也是這樣的規模經濟,

Amazon 近年來的發展,似乎已經逐步接近。由此可見,電子書平台建構的成本 不是巨額到無法承擔,而是必須要有「很多人」分擔。

此外,依據Brynjolfsson and Smith(2000)利用觀察書籍及 CD 兩種同質性 產品,探討電子商務市場是否較傳統實體通路市場有較低的摩擦力。該研究發 現,透過網路的銷售模式,可以讓消費者的搜尋成本與廠商物流成本下降,造成 其平均售格低於傳統實體通路的售價約9-16%。由此,我們不難推知,因為在網 際網路上的販售其搜尋成本較低,加上沒有實體通路的物流、倉儲、貨架空間等 成本,所以可以讓網路上的商品售價低於傳統實體通路的售價約9-16%。但是反 觀目前電子書的售價,事實上仍是偏高的,如同在本研究歷程中所發現的,以現 今電子書的訂價機制來說,無非不是以紙本書作為定價基準,就是以市場、「競 爭導向定價法」為主,電子書售價不高,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價格可能還 是偏高的。透過供需曲線去檢視消費者剩餘的影響因素,最重要的核心還是在:

價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的高低影響了其對這次購買所能獲得的總效益,由 消費者曲線作觀察,我們也可以發現,最簡單增加消費者剩餘的方式就是價格降 低。越高的消費者剩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越高,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影響 其購買意願與發生交易行為,最主要的因素仍是在價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