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子書製作成本與定價間的影響

第四章 電子書廠商訪談資料分析

第一節 電子書製作成本與定價間的影響

在製作一本電子書的成本中,最主要的成本來源是來自於素材授權的取得,

以及內容呈現的模式(類型)是以傳統書籍閱讀的方式出版抑或是結合影音其他 媒體等,再來就是在傳遞電子書內容的途徑,但是目前電子書多為電子檔案,實 質影響其製作成本常來自,為求符合多元的載具發展,也就是先前提及的,許多 載具或是閱讀器在發展的歷程中,有其檔案格式的分別與限定。因此,讓多數的 出版商在內容出版的同時,除了必須像傳統通路考量其銷售量與能見度外,必須 思考其檔案格式的轉換。

以台灣地區內容的主要授權來源可以分作三大項:雜誌或新聞內容、傳統書 籍文本、純數位內容(POD、部落格、個人出版等),透過授權或是自有版權的 模式,將內容提供至各數位出版業者與電子書銷售平台販售,最後才將內容傳遞 給消費者(個人、圖書館等)(采舍國際,2011)如圖 10,因此,當電子書販 售獲得營收後,電子書廠商需支付作者或是出版社作為權利金,在此一過程中,

圖 10,電子書授權途徑示意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采舍國際(2011)

通常是按利潤比採拆帳模式。

(一)在電子書製作成本中,授權取得成本為其中重要成本之一

在電子書版權費的計算主要分成「預付版稅」和「後續版稅」。「預付版稅」

主要是在銷售商(電子書平台),在談授權簽約時,就必須預先支付的訂金。「後 續版稅」則是書籍在銷售獲利後,銷售商(電子書平台)會分給作者一定比例的 版稅。以目前臺灣地區電子書預付版稅的授權模式來說,通常仍是以紙本書授權 獲得為主,附屬於紙本書授權合約下,而後續版稅則是以單次下載(單次購買),

作為計價的基準(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2013)。

以現行模式來說,電子書業界的「一七三拆帳比」就是採出版者 70%:書 店 30% 的拆帳比例是常態,但非一定的準則。然而以目前電子書銷售平台經營 策略來說,為求獲得更大量的內容提供,會透過調高拆帳比的方式,充實其內容 作品,從美國主流的七成(亞馬遜和蘋果的iBook Store 都給供應商 70%),到 台灣中華電信的75%,其他小型的自助出版平台甚至願意付出高達 80%的拆帳 率給內容供應商(陳穎青,2010)。

「出版社端的成本—固定成本:第一個是「版稅成本」付給作者,付給那 個授權商。…電子書對出版社成本最高的就是一個就是版稅」(A)

「因為電子書的成本大部份就還是我們要給出版單位的權利金」(B)

「其實取得電子書的授權成本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的!並不是說因為這 樣他就降不下來,他定價能不能降下來?就是說你取得成本、授權成本,這 是一個必然很重要的。這是沒有錯的,但是這當然也是決定了我的定價因素」

(C)

在本研究中,受訪者多扮演電子書銷售廠商,因此,對於書籍、內容的取 得,都是透過與出版社或與作者徵集內容。由於電子書的授權成本通常是以販售 獲利拆帳比的方式,因此電子書授權取得通常被視作固定成本。對於電子書銷售

平台而言,獲得授權與否決定了平台可供販售的商品數。然而,電子書銷售平台 所獲的數位內容授權,僅是對於內容進行製作與銷售的權利。實際上,電子書內 容的版權仍為內容提供者/商(內容出版社)所有,而非電子書銷售平台所有。

另外,以翻譯書來說,其數位內容的授權更是難以取得,在訪談過程中,首 訪者所談的授權都是以臺灣地區的書籍、內容作為授權的對象,在外文翻譯書的 部分,則較少談到,原因是翻譯書的電子書授權對象還是以授權紙本書的出版社 為優先,這樣的授權模式可以使得兩方出版社在紙本書的收益上比較不受影響。

另外,在譯者的中文出版協議上,紙本書出版社在授權過程中即達成該書翻譯內 容的權利 (中文譯稿權)(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2013)。也因為如此,獲得 紙本授權的出版社可以在翻譯電子書的授權上獲得比較大的優勢,而電子書銷售 平台的版權成本就會相對的較為高昂。

(二)數位化編輯出版流程,轉製編輯成本仍佔電子書成本中重要的一 環。

依照傳統以傳統編輯出版印刷流程而言,主要可分作三階段,印前作業

(Pre-Press)、印刷作業(Press)、和印後作業(Post-Press)。印前作業主要係 指圖文印刷以前的全部圖文編輯、設計、整合、打樣和製版等作業。因此,在傳 統圖書製成本中,此階段所耗費的時間、人力成本所佔比例較重參考圖 11(義 美聯合電子商務,2011)

然而在數位出版的編輯流程中,可以確定的是印刷作業(Press)、和印後 作業(Post-Press)成本是完全不會出現的。也因為如此,在現行數位出版流程 已由過去傳統的「部分製程電腦化」,變革為全面的數位化編製。大略來說,數 位內容的製作流程主要已縮減成三大階段:輸入(數位檔、製作)、整合(數位 樣本校正、PDF 排版)、輸出(依照輸出載具與閱讀器做相關修正)。

但實際上,電子書銷售商(平台)在獲得內容時,所獲的的檔案與型式仍不 一,以 PDF 檔來說,其格式較為工整且編排彈性較大,電子書銷售商(平台)

在檔案轉換時,所需耗費的成本與人力可以降低。但並非所有的內容提供者都能 以電子書銷售商(平台)所需求的檔案格式編輯、生產內容作品。

「我們在通路上都還有碰過有些出版社排版用畢昇排版系統,你幾年次 的?畢昇排版系統比你還小一點點,DOS 時代的那個七十六、七十八年次 的排版系統還有人在用,所以看到就傻眼……這邊就超高的啊!所以成本 就超級高的啊!」(A)  

 

「因為台灣很多出版社都是個人出版社,公司都是五個人以內,電腦、設 備都是奇舊無比,人的專業能力跟科技能力也非常非常的古老,還在 WIN95、DOS 年代,差異非常遠跟新東西了,不要講 WIN8」(A)  

「新聞局之前發佈兩次的數位點火計劃,就找了10 家公司,1 家公司去指 導10 家出版社數位化,真的用瘋掉,這樣子在他們的製作成本上面真的 非常的高」(A)  

圖 11,傳統出版印刷流程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義美聯合電子商務(2011)

 

  「來自作者這邊的書沒有來自出版社這邊的書快,而且他們在提供檔案上 面,也比較不ready,不像是出版社可以先給我排版或是轉製的 PDF 檔。」

(B)  

    「現在排版整個是電子化嘛,數位化,…….就我們現在來講,做這種電子書,

我一定是PDF 出去,已經是變成一個標準」(C)  

 

以台灣地區的電子書製作來說,除了原生內容是以電子檔或 PDF 的方式作 編輯外,大多以紙本為轉製的電子書其面臨的問題,是在轉製的成本中。電子書 銷售商/平台,為求強化其內容、產品的提供,紙本書轉製常是其主要考量的途 徑之一,但以臺灣地區來說,轉製所需的人力與成本高昂,很少出版社能有這樣 的財力或資金去做這樣的大量轉製。但以Amazon 的策略來說,其紙本書的轉製 最早可以回溯到2003 年,為了將過去線上「看內頁」的功能升級成為「查內文」,

Amazon 開始與出版社洽談紙本書全書掃描的授權,因此,Amazon 在 Kindle 首 賣前四年,就已經開始著手對於電子書內容的籌備。在電子書開始銷售之後,待 出版社同意電子書販售的授權,Amazon 就可以以極快的效率,將手中的電子檔 轉製成電子書。(陳穎青,2013)大大減少了自紙本轉製的成本和轉製所需耗費 的人力與時間,以電子書銷售平台來說,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量的電 子書內容、作品,這讓紙本書轉換到電子書間能迅速的純熟發展。因此,在臺灣 的電子書內容產出,靠的是各家出版社或是銷售平台轉製,須待市場逐漸自發成 熟,背後的轉換成本頗高。

(三)閱讀器、閱讀系統的檔案格式多樣,影響電子書製作成本。

在電子書的內容輸入(數位檔、製作)、整合(數位樣本校正、PDF 排版)

成本中,除了因為原始內容來源檔案或是格式的不一,所造成的製作成本外,在

門檻。

     「閱讀格式多樣,包含支援的載具,還有就是他表現的樣式,那載具我們知 道就是說,有 PC、iPad、iPhone、 Android pad 、Android phone 這是載具,

樣式的話,大概是兩種,一種就是:跟紙本書長得一模一樣的,就要排版、

那個位置的一張圖是 10 塊,可是它在我的電子書,它是一個 3D 的圖,我的

(四)製作成本對電子書定價的影響不大,主要影響因素源自於市場與 授權合約

由於電子書的販售仍屬於發展期,因此各家定價的策略上,也有著各自的發 展策略,訂價基準也不一,目前來說在現行市場上,大多電子書的定價是以紙本 書定價作為基準,大約是紙本書定價的70%—95%。但是以大型通路商如:

Amazon、Barnes & Noble、iBooks Store…⋯等來說,其訂價基準與實際販售價格,

則十分凌亂,沒有一定的訂價依據與準則。以Amazon 的定價策略發展來看,可 以發現的是,在電子書銷售初期,採用的是「批發制(Wholesale price)」的模 式,作為電子書的採購。也就是說電子書的進貨價格是比照紙本書,其訂價將與 紙本書相同。其概念較像是:一本定價 26 美元的小說,Amazon 以對折價購入 電子版,付給內容提供商13 美元,但 Amazon 可以自行訂定販售價格。(練小 川,2012)

為了搭配Kindle 的銷售在 2009 年,Amazon 將店內販售的熱門暢銷書售價 降至9.99 美元。Amazon 當時的策略較為偏向法國數學家貝特朗(Joseoh Betrand)

的概念,Amazon 要在競爭的市場中獲得利潤,不是單純透過限制產量來控制價 格、增加利潤,而是降低售價來增加市佔率(Anderson,2009/2009)。然而,

這樣的銷售策略卻引起內容提供出版商的恐慌,因為以Amazon 當時在電子書銷 售的市佔率來說,已超過65%,內容提供商所懼怕的是,今日 Amazon 透過自行 成本吸收的模式,將電子書的售價調降以取得更大的市佔率,這樣的銷售策略,

這樣的銷售策略卻引起內容提供出版商的恐慌,因為以Amazon 當時在電子書銷 售的市佔率來說,已超過65%,內容提供商所懼怕的是,今日 Amazon 透過自行 成本吸收的模式,將電子書的售價調降以取得更大的市佔率,這樣的銷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