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台灣因歷史及政治因素而導致外交處境艱難,兼之島嶼腹地與天然資源均不充 足,必須朝自由經濟方向發展,搭配既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強大的運輸能力、快捷的 通關效率、強大的製造實力以及完善的基礎建設,再配合深厚文化底蘊之「軟實力」,

加強整合商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等供應鏈管理,及良好之法規配套措施,確有機 會再次成為全球經濟之耀眼明珠。如能經由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提升國內產業競爭 力,或可達成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經濟整合之目標,以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徐小波,

2013)。

根據本研究就中國上海自貿區、韓國仁川自經區及日本國際戰略綜合特區與我國 自由經濟區比較政策定位、目標及內容後,發現我國的自經區政策不論是吸引跨國企 業投資的優惠稅收、單一窗口化的行政措施及寬鬆法令、開放產業的內容等,均不遜 色於其他國家的規劃,甚至尤有勝之。但是就一個國家的總體規畫而言,不同的政策 定位影響的可是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

日本國際戰略綜合特區是以七大領域、21 項國家策略計畫的推動規畫分區進行,

可以說是把全國都納入綜合特區的規畫之內,依照各地區的特性發展,把整個國家當 做一個整體的自由貿易區來規畫。以目前日本低迷的經濟成長,這樣的政策規劃無疑 是為國家的產業發展進行轉型及升級,努力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韓國則是朝向綜合型自由經濟區的方向規劃,集生活、產業、貿易、物流、居住、

教育於一身,可說是造鎮計畫型的自由經濟區。以目前韓國幾個正在進行中的自由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濟區來看,真正有達到預期效益的只有仁川自由經濟區,但也身陷入駐廠商、人員的 規模不如預期的窘態,導致許多建築物處於閒置狀態。因此如何加強力道去吸引資金 投資成了新問題,也因而可見韓國不斷的與外國簽署 FTA 來擴大市場經濟的規模以 提升經濟動能。

中國的上海自貿區在本研究的四個國家中,租稅優惠及獎勵措施是最少的,可說 是幾乎沒有特別的優惠。但是其在區內硬體設施的建設、電子軟體的完整網絡、法令 的完善規劃及行政流程的便利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吸引了外國資金的投入,這 點由其所公布的相關數據的成長即可發現端倪,而這也對周邊國家招引國際資金產生 了排擠效應。上海自貿區的規劃比較偏重在產業的發展上,但是配合上海市國際型都 市原本的市政規劃,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其生活及教育政策上的疏漏。而其發展的相 關經驗,也被政府複製推廣到其他各大都市,藉以發展地方經濟,將來的中國地區很 有可能成為全球資金的集散地,而如何好好的運用如浪潮般湧來的資金也成為中國政 府的難題。

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精神在於,藉由行政鬆綁,希望吸引更多的國外資金及人 才投資我國,且租稅優惠及投資獎勵亦在本研究中的四個國家中著墨最深,而自由經 濟示範區吸引投資的目的主要是要促進台灣出口,利用台灣在地農產品及原料半成品 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加工製造再出口,創造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這不但對台灣農業、

工業及服務業有正面幫助,亦可增加農民所得,創造勞工就業機會及薪資水準。但是 卻受限於定位只在於為加入 TPP 所預做的準備,前瞻性不夠深遠,且針對 TPP 的開 放項目較少,更具不穩定性的是我國的政治環境。由於政治體制的朝野對立及兩岸關 係,造成投資環境的最大不確定性,很明顯地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這對於國家的 永續經營及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學者 Daniel Hoi Ki Ho and Peter Tze Yiu Lau(2007)20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影 響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因素中,可分為租稅因素及非租 稅因素,其中非租稅因素對於 FDI 的影響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表現是很明顯且確定的,

但是非租稅因素對於 FDI 的影響卻是不確定是正面或負面。這樣的研究結果很明確的 表示良好且穩定的投資環境對於外國資金的吸引無疑是影響最大的,而租稅的優惠與 否反而無法說明對吸引外國資金投資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的。

這樣的結果正好佐證本研究中關於中國上海自貿區為何關於租稅優惠的項目是 最少的,但是卻能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投資,使得其發展一日千里,甚至影響鄰國的吸 引國際資金投資的成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 2013 年國內生產總值,我國 是全球經濟規模中第 27 大的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由高科技產業取代原先的勞力密 集工業,且農業在 GDP 中的比重從 1952 年的 35%下降到 2%。至今形成服務業與高 科技產業合計比例過半的形勢,但也面臨傳統產業快速外移(特別是中國大陸的「磁 吸效應」)的問題。

而我國雖然在自經區中對於租稅優惠及獎勵投資項目相當優渥,但是面對最重要 的非租稅因素—政治環境,卻始終無法提供確定性,這對於將來我國依賴自經區來吸 引外國資金來投資產業,進而促進產業升級的構想,無疑打上了很大的一個問號。

有學者在媒體專欄裡提到,「東亞各國的貿易競爭異常激烈,彼此競逐的不僅是 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速度,更是創設自由貿易經濟區的競爭。中國大陸已經 推動上海自貿區的力道既快且猛,日本同樣積極籌劃自貿區,韓國更早就在仁川做 了。台灣的自經區要成功,第一個關鍵問題在於速度,第二個問題也是速度,第三個 問題還是速度;「速度、速度、速度」,如果台灣還遲疑延宕,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機 會。

20Daniel Hoi Ki Ho and Peter Tze Yiu Lau, Perspective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商機稍縱即逝,要突破現在的經濟困境,朝野只有合作一途,儘速完成立法,啟 動第二階段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才能以更國際化、自由化、具前瞻性的產業,為台 灣經濟注入強勁的成長動能。」21

由此可知,在全世界的高度自由化經濟的競爭下,我國已經落後其他國家很多 了。我國有其先天上獨特的地理環境,理應更適合其他國家發展自由經濟,並藉此走 向國際化,成為亞太的自由經濟島。

太宗謂梁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百年前清朝 因鎖國政策而喪失了轉型工業化邁向強國健民的契機,而日本經過工業革命後成為世 界強國,實為殷鑑。

在本研究的四個地區自由貿易區中,中國是唯一敢加強監管力道並創設執法體系 的國家,但我國、韓國及日本卻是採寬鬆開放的監管制度,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中國 雖然是政治體系封閉卻穩定,而且能提供廣大的內需市場,這代表著獲利的成長性及 穩定性,這兩項均是國際企業、資金最主要的考量。韓國及日本雖然沒有這麼大的市 場,但卻能朝野一心、民意支持來進行經濟改革。反觀我國卻始終在原地踏步,想開 放管制藉由吸引資金投資,卻受限於法規條例未立法通過而只能半開放式的先行實 施,使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落差愈來愈大。很明顯的,盡量減少非租稅因素的影響,

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國自由經濟區政策的成效。

政策的推動,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定位更應拉高至國家戰略層級,國家領導者 應確實負起責任,加強朝野溝通與協調。面對外界的挑戰,除了修改法規保護國內的 中小企業及農、漁、牧業並輔導轉型外,更應強調國家品牌的重要性,俾使國人能愛 用國貨,增加國貨的品質與銷量以達成維持國內產業的信心及增進對抗外來商品的能

21朱雲鵬(2014 年 01 月 09 日)。自經區必須要搶快。蘋果電子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力;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可以提升我國的教育品質,使國人具有國際觀,思考也能更成 熟;務必使得各項對民有利的措施能盡速通過,不因政黨惡鬥而停擺,並盡量的說明 政策目的,減少民眾的疑慮。

第二節 建議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面對各國透過區域經濟整合或簽訂 FTA 以擴大經濟規模之自由貿易競爭,我國加速產業升級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變成 刻不容緩的事情。政府對外與各國簽訂 FTA 來增加經濟合作規模、增加行銷市場;

對內則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來引進外國企業、吸引資金投資,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轉型,增加國際競爭力。

然而對外簽訂的 FTA 卻受到我國與中國之間的兩岸政治關係,面對強勢崛起的 中國政經實力影響,各國皆採觀望態度,並希望能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的內容來比照訂定 FTA 的內容。但由於我國的政治朝野對立嚴重,只要事關兩岸的 政治、經濟、產業及互動皆容易在立法院裡被放大檢視,造成貨品貿易協議、服務貿 易協議等重大法案仍在立法院裡被在野黨杯葛而遲遲無法通過,也因此拖緩我國於其 他國家簽訂 FTA 的進度,造成國家經濟對外發展的腳步始終寸步難行。

對內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藉由放寬法規制度及優惠稅收,並開放產業自由化的 誘因來吸引國際企業的投資,希望能藉此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充沛的資金來幫助國

對內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藉由放寬法規制度及優惠稅收,並開放產業自由化的 誘因來吸引國際企業的投資,希望能藉此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充沛的資金來幫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