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台灣中小型液晶顯示器產業的經營策略

6.1 結論

中小尺寸 LCD 面板的應用產品越來越多元化,包含手機、數位相機、

數位攝影機、車用電視、PDA、MP3 數位錄音機等,雖然其成長不如大尺 寸液晶電視機具爆發性,不過應用面多元化,因此這幾年成長趨勢穩定,而 且價格雖有下跌但甚為緩慢,相關業者獲利表現不錯。不過因國外各家廠商 紛紛將 3.5 代的生產線轉作中小尺寸面板,因此未來競爭將越演越烈!然日 本廠商極力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大多使用中小型尺 寸的 TFT-LCD 面板,由於日商掌握系統產品的發展、設計能力佳、上下游 供應鏈完整以及關鍵技術持續研發能力,使日商在中小面板擁有較大優勢,

使現有的 TFT 生產線達到最大的附加價值!

從上述的產業分析及競爭優勢比較,可歸納以下結論,供中小面板廠商 制定經營策略的參考:

1.TFT-LCD 將成為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的主流,而專注與差異化策略仍是 企業成長與獲利的不二法則。

深入探討目前在中小尺寸 TFT-LCD 居於領先地位的廠商,Seiko Epson、Sharp、Casio、Sanyo 等公司都是已經在這領域投入相當多的資源 與時間,才有今天的成果特別是 Seiko-Epson 與 Casio 更是長久以來專注 於中小尺寸產品的發展,並沒有跨足大尺寸面板的產品。因此,想在這個少 量多樣、技術多元分歧的市場上取得立足之地,就必需下定決心,集中心力 發展有特色的產品,也就是 Porter 所説的「專注」與「差異化」,企業才能 維持繼續成長與獲利。

對於大部分的台灣廠商而言主要仍是扮演面板組件供應商的角色,而 發展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往往受限於資源而力有未逮。從 Seiko Epson 在 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的發展歷程,可發現既使 Seiko Epson 沒有發展終端 產品,如手機、PDA、數位相機等產品,卻仍可在此領域佔有相當的市場 地位,一方面是其在各種顯示器技術的積極發展,使得在不同技術轉換下,

仍能掌握產品發展的脈動。另一方面是專注於本身擅長的領域(中小尺寸 產品),集中資源以發展相關技術,成為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者。

而國內手機面板領導廠商-勝華公司,亦採取此經營策略,不但專注於 手機小面板及 STN 技術,而且產品又好又便宜,剛好遇到彩色低價手機風 行,搭上順風車,以致 2004 年營收竟然成長 126%,獲利高達 41 億元!

由上述這兩家廠商成功之道,實在可以作為其他廠商的典範。

2.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應用範圍廣,附加價值高,價格下跌幅度比大尺寸面 板小,故日韓廠商紛紛將 3.5 代廠轉為中小型面板的生產,台灣廠商唯有 相互結盟,互通有無,並致力研發與創新,才能維持競爭力。

大型面板在韓、台廠商的價格競爭下獲利低,而增產中小型面板除可 提升利潤外,並能藉擴大市場佔有率充分利用工廠現有設備。例如:夏普 公司在 2004 年中小型面板佔液晶部門營業額的六成,但獲利卻佔七成。

另一個原因是中小型面板價格下滑比大型面板緩慢。2004 年上半年,一 片 32 吋的電視液晶面板是 13~14 萬日圓,今年 2005 年四月大宗交易價 格為 7 萬日圓,一年之間跌了一半!反觀日本內銷用的 2.4 吋手機面板大 宗交易價格為每片 3,700~4,100 日元,僅較前一季下跌 200 日元,跌幅 5%。

由於 TFT-LCD 中小型面板產品具生命週期短及多樣化設計兩大特色 正可發揮台灣廠商在製造領域的專長-開發時間短、量產交貨速度快、多 樣少量及彈性化的生產模式。此外,同業結盟互通有無,提升產能的利用 率,創新產品的應用範圍,也值得中小型面板廠商採納。

3.日商在中小尺寸 TFT 市場佔有率高(78%),利用品牌優勢持續主導市場,

台灣廠商在產業價值鏈內仍繼續擔任生產環節的代工角色。

目前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仍以手機為主,其他依序為數位相機、數 位攝影機、PDA 及車用導航影音娛樂系統,這些消費性電子產品,幾乎 由歐、美、日廠商所掌握,都擁有全球性的品牌及通路。

反之,台灣廠商卻都這些大廠的代工者,台灣過去所生產的家電、個 人電腦、半導體、乃至於今日的筆記型電腦、網路通訊產業等,也都因為 和國際大廠有合作關係,所以在全球起飛的產業上獲得一定的生產優勢與 地位。這層緊密的合作關係,發展成台灣掌握全球液晶顯示器生產環節的 重要關鍵。這種以中小企業為發展主軸,所形成的群聚分工(產業群聚集 專業代工),不但保留了中小企業的生產彈性,更因為經濟規模與生產管 理經驗的累積,而能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生產力,這也是歐美大廠進行主 流產品競爭時以台灣為首選的原因。

反觀韓國則以國家資源扶植重要的財團企業,期望能建立和歐、美、

日同屬國際級的品牌。因此,韓國大廠日後發展勢必跟歐、美、日品牌並 駕齊驅。故代工比重與訂單掌握必較台灣低,顯然歐、美、日品牌大廠對 其已懷有戒心,唯恐養虎為患!以此推理,台灣的面板廠商將可延續 PC、

IC 的代工模式,但是「與歐、美、日大廠的關係」、「相關代工技術」及「生 產成本」等三項是代工優勢能否延續的要素。

4.面板產能供過於求,價格持續下降勢所難免。唯有結合上下游產業持續製 程改善,降低材料及製造成本。

若以中小尺寸面板的產能來分析:

第 3.0 代 TFT 產線面板尺寸為 550×650 ㎜,每月生產 50K 片,每片可切 割成 16 片 7 吋的小面板,故一座 3 代廠一年可生產 7 吋車用導航系的量 為 50K×16×12=9,600K。又如 3.5 代 TFT 產線面板尺寸為 620×720 ㎜,每 月生產 50K 片,每片可切割成 24 片 7 吋的小面板,故一座 3.5 代廠一年 可生產 7 吋車用導航系統面板的數量為 50K×24×12=14,400K。而依表 3.11 的統計,7 吋車用導航系統 2004 年的市場規模為 7,900K,2005 年 為 9,010K,2,006 年為 10,970K,故一座 3 代廠的產能即可滿足 2006 年需求的 1.4 倍。

又如以 2 吋手機面板為例,第 3 代 TFT 面板每片可切割成 132 片 2 吋 小面板,若以良率 90%計算,每年可生產 50K×132×12×0.9=7,128 萬片,

若以 3.5 代廠 TFT 面板來生產,每片可切割成 170 片,則每年可生產約 50K×170×12×0.9=9,180 萬片。而依市場需求統計 2005 年全球手機需求 量約為 7 億支,TFT 面板的占有率約為 40%,則 2 吋彩色手機面板全球的 需求量為 70,000 萬×40%÷7128 萬=4 座,或 70,000 萬×40%÷9180=

3 座,也就是只需要 4 座 3 代廠或 4 座 3.5 代廠就可滿足全球 2 吋彩色 手機面板的需求量。而台灣有 2 座 2.5 代廠,3 座 3 代廠及 6 座 3.5 代廠

,再加上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及大陸的 TFT 廠加入,中小尺寸面板供過 於求、價格持續下滑勢難避免,唯有建立及結合上游關鍵零組件及材料產 業,採購本土零組件,並提高生產效率和製程良率,才能降低材料及製造 成本。

5.產品多樣化及客製化是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特色,故產品選擇、開發速度 及穩定的品質,是廠商致勝的關鍵。

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產品,廣泛散佈在各行業,其對象有可能是消費 性電子、PC 廠商、家用電器、車商,甚至是隨身保健器材。今日名不見 經傳的小廠商,只要能開發出消費者喜好的產品,有可能明日就能攻佔一 片天,其變化相當戲劇性!對於面板廠商而言,客戶管理及開發產品的選 擇難度遠遠超過大宗商品形態的大尺寸面板。

中小尺寸產品多樣化,應用各有不同,又具有客製化的特性,想要切 入此領域須要長久的耕耘,然而也因為產品的認證時間長,進入障礙較高,

因此也確保中小尺寸 LCD 面板市場的競爭不若大尺寸激烈,唯因產品壽命 週期短,流行風潮一褪,很容易就被替代,故標準化、模組化的設計,縮短 開發時間及彈性生產、品質穩定等條件,正是中小尺寸面板廠商經營的成功 要素。

6.結合下游外銷電子、通訊、光電產品等產業,加強與全球性品牌合作,創 造競爭優勢。

中小尺寸面板應用最多的產品如彩色手機、數位相機、攝影機、PDA、

車用導航娛樂系統等,台灣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國家。2004 年台灣生 產手機 5,203.6 萬支,全球佔有率約為 8.6%,數位相機生產 2,120.4 萬台,

全球占有率約 35.2%,PDA 生產 905.6 萬台,投影機生產 85.6 萬台,預計 2005 年成長至 135.6 萬台,全球佔有率約 24%。龐大的內須可縮短國內 LCD 廠商交貨時間,使得台灣廠商交期與出貨富有彈性,佔有很大的優勢。因此 而擁有接近市場的優越條件,使台灣 LCD 廠商具有最佳的競爭利基。

7.質變取代量變,TFT 產業逐漸轉入精耕戰[21]

全球 TFT 產業的競賽,已經從過去的量變即拼命擴產,逐漸進入質變 的階段,追求有效產能的極大化,眾多廠商所競逐的已不再是單純的產能,

而是各守自己的利基領域,深耕技術,以期在未來產能過剩的危機中仍可維 持獲利與成長。日商在日本政府的積極鼓吹下,東芝、日立、松下將旗下的 LCD 部門合併,成立 IPS Alpha 公司,進軍六代廠。三洋與精工愛普生合 併旗下的 LCD 部門,專心朝向中小尺寸面版的領域發展,加上新力併購奇 美在日本的子公司–IDT,準備擴大發展,無非是希望藉由水平整合、技術 深耕,守住日本在 LCD 產業的最後一道防線。

南韓三星與日本新力合蓋七代廠,意圖共同擴大液晶電視市場的規模與 競爭力。因此日本 TFT 產業發展面板產能「中央廚房」的概念,已逐漸成 形,猶如台灣半導體的晶圓加工模式一般。藉由積極的產業水平整合,集中 有限的資源放在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創造出中央廚房的面板投資策略,既 能取得次世代生產線的產能,又能減輕單一廠商獨立負擔龐大投資的重擔。

南韓三星與日本新力合蓋七代廠,意圖共同擴大液晶電視市場的規模與 競爭力。因此日本 TFT 產業發展面板產能「中央廚房」的概念,已逐漸成 形,猶如台灣半導體的晶圓加工模式一般。藉由積極的產業水平整合,集中 有限的資源放在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創造出中央廚房的面板投資策略,既 能取得次世代生產線的產能,又能減輕單一廠商獨立負擔龐大投資的重擔。